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2023-02-18李蕊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传统

李蕊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因而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将初中语文课堂和传统文化内容相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有正能量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模式做出的探索要符合国家政策,要采用多元化的模式创新语文课堂,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提质减负的教学效果。本文从现阶段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几点改进建议,探索“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高效课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10

语文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传统文化。因此,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进度,成为各学校的重点工作内容。近年来,国家提出“双减”政策,旨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具体执行中,教师可以通过减少课业负担的措施,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也是国家的精神标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一、初中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1.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弘扬和学习传统文化,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各学校应当承担起教育主阵地的责任,在课堂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经过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刻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争做新时代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同时,教师要根据时代特点,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价值。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各学校要求传统文化进课堂,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的思想意识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进而形成优秀的思想。

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学生层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核心意识,从社会层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从国家层面,有利于增强全民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有选择地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文化的内涵,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充分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各学校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味地讲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语文课堂学习中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教师一般采用口述式教学,为学生朗读课文内容,这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能把学生变成一个学习工具。一个以分数为标准的单一教学模式,也只适合应试教育。这种方式忽视了语文的内涵,没有深入挖掘语文知识的内在价值,也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转变认知,形成正能量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教给学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增强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素材,便于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推动课堂教学创新发展。同时,学生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提升综合素养,这也符合落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3.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学校对教师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对语文课堂教学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效课堂的理念,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要合理利用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推动语文课堂提质增效。我国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后,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在经过改革创新之后,传统文化中又融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具有重要价值。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内容,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充分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提升综合素养。长此以往,在这种良性循环中,传统文化将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中融入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1.缺乏融入傳统文化的意识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仍然采用以分数为准则的教学模式,缺乏融入传统文化的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也逐渐降低,越来越不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还有的教师,虽然有创新的意识,但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还不够完善,在具体执行中,经常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文化教学的价值,如果教师一直坚持单一的教学理念,不思改变,不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就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当前,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是从表层知识入手,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也不能客观看待文化的价值和内涵,这种方式就会造成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下降,没有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对学生学习文化负有主要责任,如果一味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单纯追求成绩的提升,那么,语文课堂也就失去了魅力,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看清教学现状,注重反思,深刻领悟和学习素质教育理念,从素质教育目标出发,拓展学生的知识内容,落实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任务。

2.传统文化渗透方式还不够完善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理解得不够透彻,或是技术手段掌握得不够牢固。在课前教学设计中,教学模式仍然较为传统,难以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自然也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活跃课堂氛围,导致传统文化不能全面渗透,语文教学的结果也并不理想。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传统文化的融合进度,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自然也不会提高传统文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很多教师已经开始创新教学方式,但是在融入诗词和艺术作品时,却显得比较生硬,也就是说在开展二次创新的工作中,学生难以产生热情,教学内容也比较僵化,缺乏新意,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就难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融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在设计教学形式时,首先就要大力钻研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传统文化内涵,创造性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灵活地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很多教师还不能悟透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实际运用中自然不能合理创新。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较为传统,不够典型,教学氛围也不够生动,难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培养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意识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课堂,要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建立高效课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就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培养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意识。初中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主阵地,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要能够融合多种教学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统筹规划,根据内容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文化背景,也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情境教学,或者组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设计教学模式,深入解析教材的内在价值,探究传统文化,在综合性的教学模式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将教材中包含的文化素材挖掘出来,以点带面,分析全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总结出自己的思路,从而深入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文化素养。

比如,在教学《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入对《水浒传》的介绍,带领学生感受该著作创作过程的艰辛,故事写作背景的复杂,该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成就。教师也可以讲述多个英雄好汉的故事,通过一个个侠肝义胆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感知文中展现的反抗压迫的精神。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说一些了解这些故事之后的感悟,并结合东西方文化的精神,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分析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时代价值,由此带领学生跳出经典故事本身,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思考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从而引发学生的反思,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中。

2.融合传统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能够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价值,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语文教师在初中生的成长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务必要发挥出自己的引领者作用,要创造性地融入传统文化,给学生提供感知文化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具体执行中,教师可以重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融入多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哲学文化、艺术文化、天下大同的理念,这些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加深对文化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融合优质的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教学中,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创新,在感知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感悟生活的价值。教师自身也要主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中,带动学生亲身参与到文化实践活动中,真正感知传统文化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

比如,在教学《曹刿论战》这节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优秀的符合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作品,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带领学生朗读本文,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就能够体会到爱国精神的深刻含义。另外,在文言文课文中,也有很多符合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教师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学过的文学作品中哪些与本文的主旨相符合。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就会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教师将丰富的传统文化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推动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3.结合文学名著,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初中阶段,有很多的文学名著,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文学名著中的内容。文学名著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引入名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名著中跟学生生活相关联的部分,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便于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和吸收。因此,教师要适当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性地融入多媒体资源,呈现名著中的画面或图片,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中华文化中还有丰富的节日风俗,比如端午节、重阳节等,为了纪念这些节日,我国古代的诗人创作了很多古诗词。教师还可以引入丰富的诗歌、文言文、现代诗歌等内容,这些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承载着丰富的价值。教師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这些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词语。

古诗词中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学习古诗词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能够在作者营造的意境中感受精神的力量。在端午节、重阳节期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作,不限体裁,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在写作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融合传统文化,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要重视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一致性和可持续性,要坚持以教材为教学之本,从中深入挖掘可供利用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国良《“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天津教育》2022年第36期。

[2] 林春芸《“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22年。

[3] 何婧莹《“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文化产业》2022年第4期。

[4] 葛传丽《“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双减初中语文传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