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2023-02-18卜艳

关键词:综合性教材传统

卜艳

摘 要:当前,教师在教学中愈发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点,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渗透策略,旨在丰富语文课程内容的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优秀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07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内容,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是要肩负起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切实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至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此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小学生,其知识体系尚未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不够深刻。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培养中学生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

新《课标》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展有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可综合多个方面的教学资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特点,是学生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重点就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一、把握教材编写理念,寻找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点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将人文性与语文要素有机融合,并以穿插式呈现和集中式呈现的方式,将综合性学习分布在教学中,这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文化倾向。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首先需要正确把握教材编写的理念,才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将理念精准落地。

1.厘清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内容分布的特征

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情况来看,为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编写人员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内容穿插安排在教材中。从分布情况来看,一至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主要是将传统文化内容安排在语文园地和课后练习部分,内容形式有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歇后语、文化常识等。这些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五至六年级则是以“大综合”的形式,集中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五、六年级的单元被称为“大综合”,除阅读、口语交际外,在主题单元中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模块,具体分布情况可下表1所示。

2.结合编写理念,注意阶段式渗透

从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分布的情况来看,从低年级的语文园地、课后练习到高年级的大综合,学习内容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这符合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特征。基于这一编写理念,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阶段式的渗透。具体来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使用读一读、背一背、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园地、课后练习中的成语、名言警句、谜语等内容,打好传统文化的学习基础。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探究,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将学习内容分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

3.创设真实情境,实现传统文化有效渗透

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有着明显的情境化和任务链导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以六上《轻叩诗歌大门》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为例,在单元导语中说道:“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这便创设了一个宏观的大情境,在《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的课后习题中,也安排了“活动提示”,明确了学习诗歌的方法,学生可通过阅读报纸、杂志等途径来收集诗歌,并明确了摘抄和抄写的要求。这样既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加明确,而且将真实情境与学习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更能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进而为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开发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单元

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个单元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在全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由此可见,教材编写具有明显的文化倾向。对此,教师有必要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结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方式,开发设计传统文化主题单元,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计汉字主题单元,实现从“识字”到“构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小学语文教材中设有专门的汉字学习板块,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和书写规则。同时,教材还通过讲解汉字的含义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领悟汉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针对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局限于识字和写字教学,应当注意在教授学生识字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造型,了解汉字所蕴含的文化。

比如,在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单元中,《一去二三里》采用了韵语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汉字的魅力。教师可以这一篇课文为连接点,引入类似的学习资源或材料供学生学习,但需要遵循低年段学生汉字学习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组成新的“汉字的故事”主题单元,引导学生展开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學习汉字的同时,也能感受汉字的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设计寓言主题单元,实现从“一篇”到“群文”

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也安排了多篇寓言故事,如一年级下册的《乌鸦喝水》、二年级下册的《狐假虎威》、三年级下册的《惊弓之鸟》《画杨桃》等。这些寓言故事不仅情节生动有趣,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人生的智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中的寓言故事,通过整合、优化和丰富,形成寓言故事大单元,引导学生经历从读寓言故事到解读寓言故事再到归纳寓言故事特征这样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中的人文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设计古诗文主题单元,实现从“一首”到“一类”

古诗词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宝贵的文学价值。在开发和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可围绕古诗文中独特的文化内涵,将教材内外的古诗文进行重组、优化和丰富,实现古诗文教学从“一首”到“一类”的教学。

比如,在学习《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时,这首诗主要描绘作者客游在外不禁思念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但作者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写景来抒情。教师可以以这首诗为基础,拓展借景抒情的诗歌,以“情景交融”为主题进行单元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这一类古诗文的特征,在体会其中独特文化内涵的同时,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古诗词的风格不是只有一种,还有山水诗、边塞诗、爱国诗等,教师按照上述方法展开群文阅读教学,既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达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构建与开发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文化浸润氛围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中,除了在教材内容基础上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外,教师还需要树立大课程观,重视课内外连接以及与生活的实际关联,由此构建具有中华优秀文化的校本课程体系,营造浓厚的文化浸润氛围。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活动促学习,拓展课堂教学

在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不应只是局限于课内,应注重课内外的连接,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延伸至活动,以达到活动促学习的目的。這样不仅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古诗文教学为例,在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在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对课内外的古诗文进行整合、优化,编写开发小学古诗文诵读的校本教材,然后利用每天的微课时间加以实施。学生在经过持续诵读后,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词,同时语文素养也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如“诗词大会”“诵读大赛”“古诗文书写大赛”等活动,连接校本课程与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的效果。

2.课后延伸拓展,开发古典文学课程

开发古典文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古代寓言、成语故事、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内容,这些内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进行古典文学课程的开发,课程可以是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古典文学。同时,在开发古典文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征,确保开发的课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例如,针对低年段的学生,教师可基于教材中节选的《诗经》《论语》《千字文》等片段,开发“蒙学课程”;而针对高年段的学生,可基于教材中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后楼春趣》等课文,开发“四大名著阅读课程”,通过名著导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分层设计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从而设计分层式的校本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以文言文教学为例,人教版语文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出现文言文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等,分层设计文言文课程,基于教材中编排的文言文进行课文的延伸拓展。以《杨氏父子》为例,教师可引入《小时了了》《崔豹智对》等文言文进行拓展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教材中文言文的认识和理解,还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4.开发跨学科的校本课程

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趋势。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跳出语文学科的单一思维模式,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也应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重视跨学科融合的综合课程开发,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同时,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例如,教师可围绕校园生态环境开发“四级课程”这一校本课程,其中,语文学科为主要驱动学科,自然与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为辅助课程。之后,教师可基于这一校本课程设计以“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的单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画春天、唱春天、写春天。或者可以设计以“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的作业链,引导学生收集关于春天的成语、诗歌;描绘春天,或为故事配画;跟踪观察春天的植物,并写下观察日记;诵读关于春的诗歌和散文等等。通过开发跨学科的校本课程,传统文化与综合性学习活动实现有效融合,既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理论层面已经出现许多研究成果,可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设良好的条件。从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编写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以语文要素和人文素养进行编排,并通过穿插呈现和集中呈现的方式在各个单元中设计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模块。从内容上看,传统文化在其中占据较大比重。因此通过开发和利用综合性学习,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健全学生的思想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文章主要提出了三条路径,即把握教材编写理念,探寻传统文化渗透点;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开发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构建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文化浸润氛围。教师要在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珉《从传统文化教育视角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作家天地》2022年第9期。

[2] 郑玉宝《传统文化特色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渗透》,《天津教育》2021年第36期。

[3] 田乾、王耀钢《探索传统文化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融合之道》,《汉字文化》2019年第24期。

[4] 蒋莉君《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语文天地》2019年第26期。

[5] 蒋莉君《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才智》2019年第13期。

[6] 陈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综合性教材传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