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中国的认知与战略应对

2023-02-18凌胜利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印太战略印太战略

凌胜利

内容提要:“印太战略”历经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三届美国政府的持续推进,已经从概念到付诸实施,并逐渐成为美国谋求大国竞争优势的重要地区战略。美国推行“印太战略”已产生了多重复杂影响,不仅加剧了中美战略博弈,也恶化了亚太地区局势,使得区域合作遭受冲击。加强对“印太战略”的认知,妥善谋划应对之策尤为重要。中国官方对“印太战略”的态度经历了从观望、拒斥到批评的阶段性转变,这与中国对于“印太战略”的认知经历了从“战略风险”到“战略威胁”的演变密切相关。为应对美国“印太战略”,中国需要不断调整优化政策,实施更加精准的周边战略。在坚持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要注重地区力量协调以应对地缘政治竞争,补强地区安全以应对地缘安全竞争,加强地区经济整合以应对地缘经济竞争。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印太战略”的强化与升级,使得“印太战略”从概念变为现实,其国际影响日益增强。目前来看,“印太战略”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多措并举,突出体现了全面竞争性、对华针对性和盟伴协同性;在亚太地区引入大国对立,制造阵营对抗,改变地区和平稳定的现状,与亚太地区不断繁荣发展的大潮流背道而驰。(1)参见《王毅:亚太合作应回归正确方向》,中国外交部网站,2023年6月19日,https://www.fmprc.gov.cn/gjhdq_676201/gj_676203/bmz_679954/1206_680528/xgxw_680534/202306/t20230620_11100235.shtml[2023-08-24]。“印太战略”的实施已经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安全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周边外交和亚太局势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回顾“印太战略”的演进历程,其针对中国的特性显著增强。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印太战略”的演进,分析其特点和战略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印太战略”演进的分析较多。从战略互动视角来看,中国如何认知与应对也极为重要。然而,国内外对于中国如何认知美国“印太战略”的梳理较少,关于如何应对的系统性、战略性研究成果亦不多。基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印太战略”演进的基础上,重点归纳与分析中国官方和学界对于“印太战略”的认知,形成相对系统的战略研判,以期在战略上更加妥善地应对。

一、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

“印太战略”历经多年演进,逐渐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地区战略。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开始在官方话语中使用“印太”一词,特朗普政府则加速推进“印太战略”的实施;拜登执政后,更是将“印太战略”视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不断延续并加以强化和升级。

自奥巴马政府起,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关注就有所增加,“印太战略”开始萌芽。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和“亚太再平衡战略”,都显著体现了对亚太地区的重视,美国将全球战略重心置于亚太,谋求通过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来限制中国。其后,美国开始将亚太地区视作一个战略整体,在此基础上对其亚洲战略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加强与印澳等地区枢纽国家的政治、军事关系,拓展军事存在,以此塑造该地区的秩序,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领导权。(2)参见韦宗友:《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调整及其地缘战略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10期,第140页。如是,美国从以往把亚太地区和印度洋地区分别单独看待,到倡导“印太”概念,反映出美国政府战略思考的变化,与“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具有同步性,其根本目的在于扩大国际动员以制衡中国。(3)参见仇朝兵:《奥巴马时期美国的“印太战略”——基于美国大战略的考察》,《美国研究》2018年第1期,第47页。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对于“亚太战略”的态度更加明确,将其上升为官方战略并不断充实细化。基于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角色定位,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关注持续增强。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印太战略报告》,重申“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关切是国家间的战略竞争,其内涵是‘自由’和‘专制’世界秩序愿景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4)U.S. Department of Defense,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Preparedness,Partnerships,and Promoting a Networked Region,June 1,2019,https://media.defense.gov/2019/Jul/01/2002152311/-1/-1/1/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2019.PDF[2023-08-10].。同年9月,首届美日印澳部长级会议召开,此后又多次召开部长级会议,使得美日印澳合作机制化。由此可见,特朗普政府已经在官方层面将“印太战略”视为正式战略,并为此诉诸实际行动。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对于“印太战略”基本采取延续并强化的态度。一是在官方报告中更加明确“印太战略”的定位。《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美国印太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三份重要报告中,明确要求要强化实施“印太战略”。二是将部长级会议升格至首脑级,并多次举行美日印澳四国首脑峰会,以更好地加强四国之间的战略协调。三是将“印太战略”的合作领域拓展至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拜登政府不断推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的合作内容拓展,特别是加强价值观共识和经济合作,以谋求更加广泛地契合各方共同利益。(5)The White House,Inaugural Address by President Joseph R. Biden,Jr.,January 20,2021,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1/20/inaugural-address-by-president-joseph-r-biden-jr[2023-08-15].在经济领域,提出“印太经济框架”,涉及数字经济、供应链、能源、基础设施、劳工标准等多领域,以此补强“印太战略”的经济短板。(6)The White House,Readout of President Bid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East Asia Summit,October 27,2021,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10/27/readout-of-president-bidens-participation-in-the-east-asia-summit[2023-08-15].在安全领域,不仅美日印澳安全互动更加频繁,美日韩、美日澳、美日菲等各种小多边合作也有所增强,使得美国的亚太安全合作“多边转向”明显,从而能够更加广泛地对盟伴体系进行战略动员。(7)参见马博:《霸权的衰落与小多边主义的崛起——以美国构建“四方安全对话”为例》,《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3年第4期,第25—50页。

综上所述,近年来美国历届政府对于“印太战略”的重视逐渐增强,采取的举措更加多元,使得“印太战略”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从目前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来看,有如下特点。

(一)强烈的对华目标指向

基于对“中国威胁”认知的不断增强,美国将“印太战略”视为其大国竞争的工具。从“印太战略”的演进来看,其对华目标指向日益明显,已从初始的遮遮掩掩到明确剑指中国。美国政府推动“印太战略”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多边联合的方式对华展开战略竞争,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因而即便打着“自由、开放”旗号,也难以掩饰其“印太战略”的自私性。

(二)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美国口口声声宣称不与中国进行“新冷战”,但其近年来对华战略的意识形态色彩却日益浓厚。“印太战略”反复强调,“要构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其基础是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法治、透明度、国际海域的航行自由以及和平解决争端”(8)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Government of India,3rd India-Australia-Japan-USA Quad Ministerial Meeting,February 18,2021,https://www.mea.gov.in/press-releases.htm?dtl/33540/3rd_IndiaAustraliaJapanUSA_Quad_Ministerial_Meeting[2023-08-16].。美国格外重视亚太地区“民主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将其视为与北约盟国同等重要。显然,美国希望通过价值观共识提升联盟内部凝聚力,争取更多国际支持以及提升美国的软实力,借此增强美国的国内外动员能力,从而更好地与中国开展大国竞争。(9)参见叶成城、王浩:《拜登政府价值观联盟战略初探》,《现代国际关系》2021年第9期,第11页。

(三)注重对盟伴体系的动员

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意在加强国际动员,从而集结更多的战略资源进行大国竞争。美国传统的以双边联盟为主的亚太联盟体系,存在内部战略协调不够、集体行动乏力等弊端。为此,美国不仅推动亚太联盟体系向多边化、网络化转型,还积极拉拢伙伴国家以扩大其盟伴体系。在“印太战略”框架当中,不仅形成了美日印澳核心四国,还拉拢韩国、菲律宾、新西兰等国加入,以此加强国际动员,为美国霸权战略提供更多支持。

总之,历经美国三届政府的持续推进,“印太战略”的战略意图更加清晰、战略动员更加广泛、战略举措更加多元,使其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尽管国际环境与国内政治变动等因素会对美国推行“印太战略”产生一定影响,但近期来看,美国不可能完全改变“印太战略”,更有可能是局部调整。基于此,也使得加强对“印太战略”影响的分析与应对更为必要。美国推行“印太战略”已经产生了多重复杂影响,不仅加剧了中美战略博弈,也恶化了亚太地区局势,使得地区合作遭受冲击。鉴于美国将中国视为首要竞争对手,“印太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国如何认知“印太战略”,以及如何妥善进行战略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对“印太战略”的认知演变

对于“印太战略”的不断演进,中国的战略认知也从最初仅视为“战略风险”调整为“战略威胁”。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学界更加关注其正式实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于“印太”概念或“印太战略”关注有限,大多认为其至多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扩展与深化,相对比较“空洞”。鉴于美国尚未形成清晰明确的“印太战略”,出于谨慎考虑,中国保持观望态度。(10)参见韦宗友:《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调整及其地缘战略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10期,第140—155页。甚至有学者认为,当时中国对“印太战略”显得有些“漠不关心”。这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经验,对于美国新提出的具有炒作成分的概念,其不乏战略叙事或话语陷阱风险,中国宜谨慎行事,以免陷入话语陷阱,混淆“亚太”与“印太”,从而助长美国炒作“印太战略”。(11)Feng Zhang,“China’s Curious Nonchalance Towards the Indo-Pacific,” Survival, Vol. 61,No. 3,2019,pp. 187-212.不过,随着美国“印太战略”从概念走向实施,中国对其战略认知也在发生改变。

(一)“印太战略”的“战略风险”认知

中国学界早期对“印太战略”局限和不确定性也多有分析,主要基于战略构建、国内限制与国际协调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12)Feng Liu,“The recalibration of Chinese assertiveness:China’ s responses to the Indo-Pacific challenge,” InternationalAffairs,Vol.96,No.1,2020,pp.9-27.,研判“印太战略”存在的较大不确定性,将其视为“战略风险”,认为中国对此不必过激反应,仅保持拒斥态度,避免战略被动应对即可。

1.战略构建不够成熟

就战略构建而言,美国“印太战略”在初期面临战略指导思想缺失、政策投入不确定及地区伙伴配合不力等挑战,在战略资源动员、战略选择适应性、战略内外协调等多方面存在诸多障碍与困难,导致该战略难以顺利实施。(13)参见赵青海:《新瓶旧酒: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8期,第6—15页;徐金金:《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美国研究》2018年第1期,第70—82页。比如,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印太”或“印太亚洲”作为一个地缘概念开始流行,初期的“印太”只能算是一种地缘战略构想。特朗普政府时期,“印太战略”依然停留在概念阶段,缺乏实质性的具体政策支撑,且战略内容与形势脱节。至拜登政府以来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美国面临如何保持欧亚两端战略平衡的困境。捉襟见肘的经济与外交资源,使其无法全神贯注于亚太地区,“印太战略”能否持续投入存疑。(14)参见韦宗友:《拜登政府“印太战略”及对中国的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22年第3期,第35—45页。

2.国内限制因素掣肘

财政资源匮乏、执政团队不完善、美国政府更迭等是“印太战略”实施面临的主要国内限制因素。首先,战略资源的持续投入难以保障。作为一项覆盖整个亚太地区,涵盖外交、经济、安全领域的地区战略,“印太战略”需要巨大的资源的持续投入,但美国国内财政困难、经济疲软、社会关注等会限制其战略投入。(15)参见达巍、王鑫:《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外交战略的延续与变异》,《当代世界》2020年第9期,第11—16页;金君达:《美国落实“印太经济框架”的国内政治制约》,《东北亚论坛》2023年第5期,第115—125页。其次,美国国内战略执行存在困难。特朗普政府执政团队不健全、特朗普个人性格与行事风格、美国国内部门利益之争、企业和社会团体及民众对“印太战略”的认知并不一致等因素,会影响“印太战略”的执行。(16)参见王缉思:《特朗普的对外政策与中美关系》,《当代美国评论》2017年第1期,第1—11页;陈积敏:《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政策与限度》,《和平与发展》2018年第1期,第26—42页。最后,国内政治分化使得战略延续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严重,尽管美国两党对中国的态度及对亚太地区重要性的看法存在不少共识,但远非一致,在政策重点和实施手段上存在较大差异。(17)参见韦宗友:《拜登政府“印太战略”及对中国的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22年第3期,第35—45页。美国两党制的政治体制以及近20年来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的状况,造成了美国对外战略的摇摆,影响到其战略的连贯性。

3.国际协调方面不乏分歧

美国“印太战略”的推进离不开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这三个国家的参与,也需要其他盟国与伙伴的支持。然而,美国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核心利益并不完全一致,这三个国家的地区战略都难以全心全意地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如印度在地区秩序蓝图、经济而非安全合作导向的“印太战略”设计等方面,与美国的战略目标并不协调。“印太战略”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四国之间的多边合作,最薄弱的双边关系将会对合作产生“木桶效应”,制约“印太战略”的效果。(18)参见林民旺:《“印太”的建构与亚洲地缘政治的张力》,《外交评论》2018年第1期,第20页;凌胜利、王彦飞:《木桶效应:“印太”视域下的印澳合作》,《南亚研究》2019年第3期,第41—71页。此外,对于亚太地区多数国家而言,对“印太战略”也比较犹豫和警惕,大多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比较典型的是东盟国家担忧美国“印太战略”对地区合作的分化,冲击东盟中心地位。总之,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参与,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分歧会限制“印太战略”的开展。

总之,受制于美国国内的战略资源不足、国内政治、国际协调等因素的影响,“印太战略”的实施尚面临诸多局限。美国构建统一正式的联盟体系的雄心还面临诸多阻碍和困难,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仍然有机会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亚太地区治理体系。(19)参见宋伟:《美国印太同盟体系的发展进程、态势与影响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年第3期,第27—38页。更有中国学者乐观表示,我们应当保持战略自信。从过去的实践看,美国实施战略的能力一般达不到预期。无论是“亚太再平衡战略”还是“印太战略”,都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限制美国战略实施的因素很多。(20)参见达巍、王鑫:《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外交战略的延续与变异》,《当代世界》2020年第9期,第11—16页。基于美国“印太战略”的诸多局限和不确定性,中国对其保持观望或者拒斥比较合理。

综上所述,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官方已经在一些场合使用“印太”概念,美国智库更是热衷炒作“印太”概念。不过,中国官方从未公开对“印太”进行表态或回应,保持观望态度。2017年下半年伊始,特朗普政府频繁使用“印太战略”,中国官方的回应相对比较冷静,“拒斥”的态度比较明显,并未明确表示对其批评态度,只是呼吁任何战略或政策的制定都要顺应和平、发展、友好、合作的时代潮流,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21)参见《外交部:日美制定“印太战略”需顺应时代潮流》,央视网,2017年11月13日,http://news.cctv.com/2017/11/13/ARTIlYUsnF7Kbal691CTg0mn171113.shtml[2023-08-19]。这实际上表明中国并不认可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国的地区合作主张与美国的“印太战略”截然不同。2018年3月,中国“两会”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首次对“印太战略”做出正面回应,表示中国注意到美、日、印、澳四国官方声称无意针对任何国家,希望四国能够言行一致,不要搞小圈子对抗围堵中国。(22)参见《王毅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人民日报》2018年3月9日,第6版。这表明,中国对“印太战略”有所警戒,但并未采取批评、对抗等举措。中国政府之所以采取如此态度,与仅仅将“印太战略”视为“战略风险”认知有关,即“印太战略”虽然逐渐实施,但也面临着不少国内外限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基于中美战略稳定的考虑,不宜激化中美战略博弈。

(二)“印太战略”的“战略威胁”认知

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充实细化和推进实施,其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针对中国的目标指向性日益凸显,具有强烈的排华制华色彩,对中国的地区战略构成极大冲击。 “印太战略”对中国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滞缓中国的崛起进程

对于美国而言,基于自身霸权护持考虑,将中国崛起视为重要威胁,无论是“亚太再平衡战略”还是“印太战略”都是如此。(23)Feng Liu,“The recalibration of Chinese assertiveness:China’s responses to the Indo-Pacific challenge,” InternationalAffairs,Vol.96,No.1,2020,pp.9-27.“印太战略”是美国以地区战略服务对华战略的显著体现,以此打压中国崛起。美国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手段重塑“印太”格局,并构筑针对和防范中国的联盟关系网络以全面遏制中国,特别是“印太战略”对中国海上交通线造成实际威胁,这将导致中国崛起进程的滞缓甚至中断(24)参见胡志勇:《美国积极塑造“印太”战略格局及其地缘影响》,《南亚研究季刊》2016第1期,第7—8页;韦宗友:《拜登政府“印太战略”及对中国的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22年第3期,第35—45页。,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难以实现。

2.恶化中国周边环境

在中美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的背景下,美国对盟国和伙伴的战略需求增强,试图通过国际动员弥补自身实力不足。“印太战略”中的美日印澳加强安全合作态势非常明显,而且还在不断拉拢北约国家更深介入,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比如,通过不断在中国周边地区挑起安全争端,扰乱南海和台海局势,助推地区军备竞赛,增加冲突的复杂性等,这些不仅会撕裂中国促进地区经济融合的善意努力,而且将冲击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安全理念,威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秩序。(25)参见朱翠萍:《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及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南亚研究》2018年第4期,第1—17页。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法国、英国等域外力量对中国周边地区安全的介入也加深,导致中国周边地区安全更趋复杂。

3.对地区经济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地区经济合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抵消中国的地区经济影响,美国“印太战略”势必在经济上采取行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在多边经济合作方面乏善可陈,但拜登执政以来更加重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出“印太经济框架”“重建更美好世界”“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明确将中国排除在外。美国在经济合作规则方面不断推行新标准和倡导新制度,试图通过重塑经贸规则来抵消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优势,扰乱和分化亚太地区经贸合作。

4.冲击亚太地区秩序

美国“印太战略”实施目标之一,就是要在地区秩序方面重新强化美国的主导地位,避免因中国崛起而被边缘化。地区秩序构建有两个关键基础,一是地区权力结构,二是地区机制。在地区权力结构方面,美国不断分化离间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关系,推动“印太北约化”。(26)参见岳圣淞:《“印太北约化”:内涵、表征及影响》,《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3年第1期,第16—35页。在地区机制方面,拜登政府注重意识形态动员,强化制度竞争,以塑造有利于美国利益与价值理念的“印太”秩序。这不仅会削弱中国对于地区秩序的影响,还会导致东盟中心地位的下降,极大地冲击现有的亚太地区秩序。

随着美国逐渐将“印太战略”付诸实施并突出对华针对性的一面,中国对“印太战略”也转向批评。2019年6月,美国官方正式出台《印太战略报告》,其中明确指向中国,加之中美关系因贸易摩擦而有所恶化,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变本加厉,中国官方对“印太战略”的反对声音增加,更加呈现批评态度。(27)参见《外交部:所谓“修正主义大国”的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新华网,2019年6月3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06/03/c_1124579156.htm[2023-08-20];《国防部:任何战略都不应逆时而动》,中国国防部网站,2019年6月27日,http://www.mod.gov.cn/info/2019-06/27/content_4844561.htm[2023-08-20]。同年7月,王毅外长就中国对“印太战略”和东盟的“印太展望”的态度做了详细阐述,提出地区合作的三点原则,并表示东盟就地区合作提出了自己的展望和设想,其中很多原则和理念与中方的想法是一致的,中方愿与东盟就此保持沟通协调。(28)参见《王毅谈对印太概念的看法》,中国外交部网站,2019年7月31日,https://www.mfa.gov.cn/web/wjbzhd/201907/t20190731_359314.shtml[2023-08-20]。随着中国对“印太战略”负面影响认知更加深刻,对其批评也更加强烈,并注重加强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协调与合作。

2020年9月,中俄两国外长会晤时就批评“印太战略”是冷战思维,在地区国家间挑拨离间,造成分裂甚至对抗。(29)参见《王毅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人民日报》2020年9月12日,第3版。同年10月,王毅表示:“美国提出‘印太战略’,要以‘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为依托在这一地区另起炉灶,甚至企图构建所谓印太版的‘北约’。”(30)参见《开启后疫情时期周边外交新征程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7日,第3版。2021年6月,王毅会见泰国副总理兼外长敦、同韩国外长郑义溶通电话时表示,美国的“印太战略”充满冷战思维,蓄意挑起对抗,动摇区域合作根基,破坏地区发展前景,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希望泰国和韩国要坚持正确立场,不被带偏节奏。(31)参见《王毅会见泰国副总理兼外长敦》,中国外交部网站,2021年6月8日,https://www.mfa.gov.cn/web/wjbzhd/202106/t20210608_9137485.shtml[2023-08-24];《王毅同韩国外长郑义溶通电话》,《人民日报》2021年6月10日,第3版。

2022年2月,拜登政府推出了新版《印太战略报告》,其中指涉中国十分明显,这引起了中国更加强烈的批评。2月22日,国务委员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时表示,近期美方推出所谓新版“印太战略”,公开把中国列为地区首要挑战,还试图把“以台制华”纳入美地区战略,这明显是在发出对华围堵遏制的错误信号。(32)参见《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中美关系交换意见》,中国外交部网站,2022年2月22日,https://www.mfa.gov.cn/web/wjbzhd/202202/t20220222_10644342.shtml[2023-08-25]。

对于美国“印太战略”重要举措之一的“印太经济框架”,中国也第一时间明确表明了反对态度。2022年5月22日,王毅对“印太经济框架”发表评论,指责美国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用经济手段胁迫地区国家在中美间选边站队。(33)参见《王毅:要对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划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外交部网站,2022年5月22日,https://www.mfa.gov.cn/web/wjbzhd/202205/t20220522_10690866.shtml[2023-08-25]。这无疑表明了中国对于“印太经济框架”的明确反对态度,并提醒亚太地区国家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地区合作,警惕被美国裹挟利用。

由于拜登政府依然实施强硬的对华政策,导致中方对于美国“印太战略”的批评更加直接。2023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就美方推行所谓“印太战略”再次表明中方立场。王毅强调,所谓“印太战略”本质上是要在亚太地区引入大国对立,制造阵营对抗,与亚太地区不断繁荣发展的大潮流背道而驰。(34)参见《王毅:亚太合作应回归正确方向》,中国外交部网站,2023年6月19日,https://www.fmprc.gov.cn/gjhdq_676201/gj_676203/bmz_679954/1206_680528/xgxw_680534/202306/t20230620_11100235.shtml[2023-08-24]。

纵观中国对于“印太战略”态度的转变过程,可以发现,中国对“印太战略”的认知经历了从“战略风险”到“战略威胁”的变化。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不断实施,对中国造成的实质性负面影响日益扩大,中国对于“印太战略”的态度也开始从观望转向拒斥和批评。不过,美国大力实施“印太战略”和笼络亚太国家参与,使得“印太战略”的话语几乎无处不在,推动美国对东亚、南亚、南太平洋等广泛地理区域的地缘政治化操弄,中国的战略应对任重而道远。

三、中国的战略应对思考

美国推行“印太战略”对中国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既会导致中美战略博弈加剧,也会增加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战略压力。不过,究其本质,美国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在中国周边地区更好地制衡中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构筑对华包围圈,试图推动“印太北约化”。中国应对的关键,在于采取相对有效的周边地区战略。为此,需要不断优化调整政策,实施更加精准的周边战略。

(一)确立更加精准的周边战略

亚太地区是中美战略博弈最激烈的地区,如何应对美国“印太战略”可能导致的亚太地区联盟重塑,需要中国在注重亚太地区战略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地区力量协调,在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方面加强整合。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实际上涉及东亚、南亚和南太平洋三个地区,在很大范围覆盖了中国周边地区,这也使得中国需要基于周边战略的视野来应对。

为了应对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的冲击,中国学者在周边战略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有学者认为,中国应该通过周边战略的积极调整予以应对。一是坚持审慎与克制,二是调整与美日印澳等四边机制国家的关系,三是安抚东南亚国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应对美国“印太战略”需采取对冲战略。这种对冲包括竞争性对冲和合作性对冲两个维度,既需要加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以增强对美国的制衡,也需要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缓解压力。(35)Feng Liu,“The recalibration of Chinese assertiveness:China’s responses to the Indo-Pacific challenge,” InternationalAffairs,Vol.96,No.1,2020,pp.9-27;Xiaodi Ye,“Explaining China’s Hedg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Indo-Pacific Strategy,” TheChinaReview,Vol. 20,No. 3,2020,pp. 205-237.目前来看,中国并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来对抗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国做出的回应,是以一种更具建设性的和平而非对抗的方式。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减少国家安全风险的同时,寻求继续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36)Weixing Hu and Weizhan Meng,“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and China’s Response,” ChinaReview,Vol. 20,No. 3,2020,pp.143-176.总体来看,中国采取开放包容的周边战略来应对“印太战略”相对合理,既能控制中美战略博弈的烈度,又能尽可能赢取周边国家的支持,使得中国在中美博弈中不陷入孤立,同时也有助于延续周边地区包容性合作的发展。

对于周边外交的实施,也要注意精准施策。中国和周边地区各国发展关系的历史基础、制度基础不同,周边各国与中国的互动强度存在差异,对中国的认知也不尽相同。面对美国在周边地区的拉打结合,周边国家对中美博弈的复杂心态,中国也需要多手策略以灵活应对。在周边外交当中突出重点,亲疏有别,精准施策,实现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有机协调。(37)参见高程、王莎莎:《特朗普政府战略部署调整及对中国周边形势的影响》,《战略决策研究》2020年第6期,第21—40页。总之,在坚持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中国需要实施更加精准的周边战略来应对“印太战略”。

(二)注重地区力量协调以应对地缘政治竞争

美国推动“印太北约化”的效果如何,与中国周边国家的态度密切相关。周边国家面对美国“印太战略”存在选择困境,在中美之间采取“大国平衡”比较普遍。一些国家虽然欢迎美国的“印太战略”,但不愿公开对抗中国。(38)Kai He and Mingjiang Li,“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the Indo-Pacific:US-China strategic competition,regional actors,and beyond,” InternationalAffairs,Vol.96,No.1,2020,pp.1-7.中国对此要保持战略清醒,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分歧,尽可能降低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应对“印太战略”而加强地区力量协调的基本思路,包括强化与东盟的协调合作、加强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团结周边中小国家、稳定与日印澳之间的关系。(39)参见达巍、王鑫:《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外交战略的延续与变异》,《当代世界》2020年第9期,第11—16页;张洁:《美国对华战略博弈背景下的亚太安全形势:影响因素、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北方论丛》2022年第4期,第68—77页。

1.强化与东盟的协调合作

东盟国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虽有一定共识,但也不乏分歧。由于中美战略博弈愈发白热化,导致东盟对地缘政治竞争冲击地区合作和东盟中心地位高度焦虑和关切。中美博弈加剧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东盟国家腾挪对冲的空间。出于对被边缘化和被分裂的深刻担忧,东盟强调接受“印太”概念但完全没有遏制中国的意图。(40)参见魏玲:《伙伴关系再升级:东盟关切、中国责任与地区秩序》,《国际问题研究》2021年第6期,第32—53页;Nguyen Cong Tung,“Uneasy embrace:Vietnam’s responses to the U.S.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y amid U.S.-China rivalry,” ThePacificReview,Vol.35,No.5,2022,pp.884-914;刘稚、安东程:《东盟国家视角下的美国“印太战略”》,《国际展望》2020年第3期,第115—126页。东盟选择以地区共识的方式发布《东盟印太展望》,这既是对大国战略举措的回应及对东盟中心地位的主动捍卫,也清晰地表达了东盟对世界事务的共性认知。(41)参见刘阿明:《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认知与反应》,《南洋问题研究》2020年第2期,第15页;张洁:《东盟正式接受了“印太”概念》,《世界知识》2019年第15期,第32—33页。中国和东盟对于“印太战略”的认知与回应,既存在共识,也不乏分歧。对于中国而言,要继续尊重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对于东盟的“印太展望”的合理性表示肯定,并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加强合作,以此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增加与东盟的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缓解“印太战略”的压力。(42)参见刘若楠:《再保证与再地区化:“印太战略”背景下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东南亚研究》2022年第3期,第132—152页。

2.加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在大国关系中,中国要联合俄罗斯对冲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俄罗斯总体上对“印太战略”持批评态度,认为其对俄“东向”战略带来挑战。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庆幸自己并非美国在该地区的主要遏制对象,嗅到了在“印太战略”背景下运筹亚太外交的新机遇。俄罗斯是当前中国在大国关系中可以获得强力支持的大国力量,面对美日印澳的联合施压和美欧协作,中国需要继续加强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支持。(43)参见尚月:《俄罗斯战略视野中的美国“印太战略”》,《现代国际关系》2020年第10期,第1—9页;高程、王莎莎:《特朗普政府战略部署调整及对中国周边形势的影响》,《战略决策研究》2020年第6期,第21—40页。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升级,美俄关系将更加难以转圜,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施压变本加厉,中俄在应对美国战略施压方面会更加相互借重。

3.积极争取周边中小国家

对于周边中小国家,中国也释放善意和突出共同发展,以争取中小国家对于开放包容地区合作的支持。在南亚地区,鉴于南亚国家对华战略不尽相同,中国可进一步明晰南亚政策,在协调中印巴关系的同时,强化与南亚小国的多领域合作,并超越美印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的冲突与竞争逻辑,通过消极安全配置谋求积极经济利益,推动与南亚国家的制度化合作进程。(44)参见冯立冰、连昌惠:《南亚小国的战略对冲与中国的南亚地区政策选择》,《外交评论》2022年第4期,第87—109页。在南太地区,中国需要继续发展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通过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合作机制构建等方式,巩固与南太国家之间的关系。

4.维持与美国盟伴的稳定关系

美国亚太盟国对冲战略的摇摆轨迹由中美两国的策略选择所共同塑造,中国对此应坚持“两手对两手”的策略。对于这些加入“印太战略”的国家,也要综合考虑地缘政治和地缘竞争因素,重视可以让它们发挥更多作用的地区多边主义。(45)参见陈拯、王广涛:《对冲中的摇摆:三边互动下的日本“印太战略”演进》,《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年第6期,第56—79页;Sung Chul Jung,Jaehyon Lee and Ji-Yong Lee,“The Indo-Pacific Strategy and US Alliance Network Expandability:Asian Middle Powers’ Positions on Sino-US Geostrategic Competition in Indo-Pacific Region,” JournalofContemporaryChina,Vol. 30,No. 127,2021,pp.1-16。中国可以加强与印度、澳大利亚的双边合作,削弱两国对中国的制衡意愿。日本虽然追随美国制衡中国,但在地区经济合作方面与美国不乏分歧,中日可以在管控海洋争端、发展地区经济方面多开展合作,促使两国关系保持稳定。韩国对“印太战略”的态度摇摆,随着美国推进“印太战略”的意志日益强烈,韩国被要求参加“印太战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46)参见詹德斌:《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认知与政策》,《东北亚论坛》2021年第2期,第22—40页。当前尹锡悦政府对于“印太战略”的参与更加积极,但韩国公布的“印太战略”并不愿将中国排除在外,这与美国有所不同,中国要防止韩国完全倒向美国。

总之,面对美国不断联合其他国家来实施“印太战略”,推进“印太北约化”,中国需要加强地区力量的协调,减少其他国家参与美国排华遏华联盟的意愿和动力。

(三)补强周边地区安全合作以应对地缘安全竞争

“印太战略”的实施,使得美国更加注重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这增强了美国的安全动员能力,冲击了亚太地区秩序,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安全压力。(47)参见凌胜利、王彦飞:《霸权的逻辑: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多边转向》,《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第91—126页。面对美国“印太战略”在安全方面的不断施压,中国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安全战略进行应对,积极塑造地区安全规范和构建地区安全机制,提升与地区国家的安全关系,促进周边安全合作整体提升。(48)Xue Gong,“Non-tradi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implications for Indo-Pacific geopolitics,” InternationalAffairs,Vol. 96,No. 1,2020,pp. 29-48.

1.展现和平诚意以最大限度弥合周边安全分歧

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存在不同程度的威胁认知,这是地缘政治、历史记忆、权益争端、大国竞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中国需要缓和与周边国家的安全矛盾,展示和平诚意,维护和强化周边国家对华良好认知,缓解周边安全压力。

2. 加强包容性地区安全合作

在积极向周边国家释放强化合作信号的同时,中国也要切实缓解相关国家的安全关切,为持续改善周边安全环境奠定基础。中国需要奉行开放包容的地区主义,秉承对话、包容、合作的安全理念,积极构建地区安全机制,培育与增进区域政治和安全互信,缓解地缘安全竞争,消解地区国家的疑虑与误判。(49)参见陈积敏、冯振男:《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逻辑与中国应对》,《和平与发展》2020年第6期,第32—52页。针对涉及不同利益层次的周边安全问题,中国可以采用“大国协调”和“制度协调”并进的思路,不断增强周边安全。

3.妥善处理中美安全关系

在中国的周边安全战略方面,需要妥善处理好中美安全关系。随着中美战略博弈加剧,中国有效管控博弈将面临更大挑战。为此,一是要加强中美在安全领域的沟通与合作。从战略层面来看,双方保持战略沟通有助于两国降低安全竞争的强度和烈度;从操作层面而言,加强双方之间的热线电话、冲突预防和危机管控也很有必要。二是要加强中美在地区层面的包容性安全合作。鉴于当前安全威胁的多元化,各国很难独自依靠自身力量来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因而中美加强安全合作也很有必要。

总之,对于中国周边安全战略而言,要通过补强安全合作短板来应对美国“印太战略”。对此,要努力推动周边安全形势的缓和,消解周边国家对华安全威胁认知,促进周边安全合作,管控中美大国竞争,妥善处理周边安全问题,推进周边安全合作机制建设。

(四)整合地区经济合作以应对地缘经济竞争

在地区经济合作方面,中国相对美国具有一定优势。不过,美国利用规则重塑和技术管控等方式,也在不断削弱中国的地区经济影响。对此,中国要警惕美国抵消中国地区经济优势的行动,并在经济合作、地区经济制度和供应链等方面加强应对。

1.持续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中国与周边地区各国经济联系密切,这是中国周边地区合作的重要优势。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加深,有助于降低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制衡意愿。(50)Zhen Han and T. V. Paul,“China’s Rise and Balance of Power Politics,” 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13,No.1,2020,pp.1-26.面对美国在供应链方面的不断干扰,中国要持续加深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增加周边经济合作的自主性。首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供应链互补是彼此开展经济合作的基础,也有助于对冲美国通过政治、安全方式胁迫产业链重组。中国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增加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拓展中国地区经济影响。(51)Weixing Hu and Weizhan Meng,“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and China's Response,” ChinaReview,Vol.20,No.3,2020,pp.143-176.其次,提升价值链符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需要,有助于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增强地区经济合作的内生动力。

2.在地区经济制度构建中坚持开放包容原则

制度竞争离不开“集势以胜众”。在制度竞争方面,中国需要尽可能争取周边国家的支持。考虑到以往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对东盟中心地位的尊重,中国在地区经济制度构建中需要继续尊重东盟中心地位,同时对其他国家持开放包容态度。中国在夯实与东盟的务实合作之外,要更加重视从制度功能的视角出发,加强对地区制度的主动塑造。中国不仅要继续推动RCEP的发展,还要继续积极争取加入CPTPP,从而体现更大的制度包容性。(52)参见吴琳:《中美制度竞争对东盟中心地位的冲击——以东盟地区论坛(ARF)为例》,《外交评论》2021年第5期,第117页;Xue Gong,“Non-tradi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implications for Indo-Pacific geopolitics,” InternationalAffairs,Vol.96,No.1,2020,pp.29-48。

3.加强应对美国将供应链安全化对地区经济合作的冲击

美国基于自身霸权护持考虑,在“印太战略”中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特别是将供应链安全化,谋求亚太地区供应链的人为切割。对此,中国应利用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联合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抵制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肆意破坏和修改国际规则的行动。中国要进一步统筹新发展格局和“一带一路”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增强全球和国内供应链的互补性,促进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并大力培育国内市场以增强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53)参见管传靖:《安全化操作与美国全球供应链政策的战略性调适》,《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1期,第73—99页。

四、结 语

“印太战略”是美国基于大国竞争需要而实施的重大地区战略,意图通过强化盟伴体系以增强对华竞争优势。目前看来,无论美国政府如何更迭,其对于“印太战略”都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即便面临乌克兰危机所带来的国际环境巨变,美国依然坚持将亚太地区视为战略重心。由此可见,美国对于“印太战略”的谋划不会轻易改变,而是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打造形形色色的对华战略围堵,极具地缘对抗性和冷战思维。

面对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的攻势,中国不能随之起舞,而是应在冷静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研判其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并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加强应对。中国需要立足开放包容的地区主义,采取更加精准的周边战略,争取更多的周边国家支持与认同,尽力避免周边地区的阵营化,从而降低美国“印太战略”的负面影响,营造相对有利的周边环境。

猜你喜欢

印太战略印太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印太”概念视野下的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及应对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调整及对印太安全形势的影响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战略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战略
参不参与“印太战略”?韩国一天三改口
安倍要拿“印太战略”遏制中国?
从策略性介入到战略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