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要拿“印太战略”遏制中国?
2016-11-11周
●本报驻印度、日本、新加坡特约记者 周良臣 李珍 辛斌 ●本报记者 高颖 ●甄翔
印度总理莫迪10日开启为期3天的访日之旅。本是例行的年度首脑会晤却被媒体认为有可能“创造历史”。有消息说,日本谋划数年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将在首脑会谈上被正式提出。印日两国领导人见面就谈,却一直没谈成的民用核协议也有望在此访期间敲定。之前,日印两方都曾有声音说,两国首脑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会提及南海仲裁案。印日握手,眼睛似乎却都瞄着中国。日本想把印度打造成遏制中国的紧密伙伴,印度真的会上这条船吗?舆论场上,有观点认为印度会以实用主义的态度“选择接纳”。也有媒体认真地劝印度,与日本发展这种关系要小心。
一次不同寻常的例行会晤
“印日关系可被看作一种特殊战略及全球性伙伴关系,我们彼此试图通过对民主价值观的认同,共同缔造一个开放、包容且有规则可寻的国际秩序。”9日临行前,莫迪发表声明为日本之行定下基调。这是他作为印度总理第二次访问日本。2014年,莫迪将其就任之后第二个出访国的“大礼”送给了安倍,首站是不丹。在那次访问中,印日将双边关系提升为“特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莫迪于10日抵达东京,并将于11日与安倍举行首脑会谈。会谈后,安倍将亲自陪同莫迪乘新干线从东京前往神户,并于12日一起参观位于兵库县的新干线工厂。印度首条在建高铁——艾哈迈达巴德至孟买线采用的正是新干线技术,预计2019年竣工。莫迪将这一项目称为“印日合作的闪光点”。此外,访日期间莫迪还将在东京会晤日本天皇。
“乍一看,莫迪此访很普通——他与安倍的第三次年度峰会结果无非是一份联合声明,其被遗忘的速度和起草的速度一样快。但事实上,此次会晤不同寻常。”新加坡《海峡时报》称,莫迪可能与安倍创造历史——为可能改变亚洲权力平衡的印日联盟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对于这个联盟,日本畅想和积极推进已有十年之久。
《海峡时报》所说的联盟是“印度洋-太平洋战略”。2007年8月,第一次担任首相的安倍在印度国会发表题为“两洋交汇”的演讲,提出在联结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基础上,发展一个以日美印澳四国合作为基础的“扩大的亚洲”。在第二次担任首相后访问美国时,他公开提出“印太”概念。
日本时事通讯社9日报道称,安倍将在11日与莫迪会谈时正式提出这一战略,这是两国针对在印度洋势力不断膨胀的中国,将日印“特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次提升。报道援引外交消息人士的话说,为实现区域稳定而制定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这一内容,还将被写入两国首脑会谈之后的共同声明中。
在莫迪此行中,另一项备受外界关注的合作是,印日有望最终敲定民用核协议,即实现日本技术主导的美资核能工厂在印度落地。日本共同社10日报道称,这是日本首次同未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签署核能协定。为此,双方正在协商另外制定书面文件,写入一旦印度重启核试验,日本将立即停止合作的内容。
中国前驻加尔各答总领事毛四维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作为世界上唯一受过核打击的国家,日本十多年来坚持要求印度表态不再进行核试,但印度从自己的长远战略利益出发,就是不松这个口。如果此次签订协议,意味着日本为了更大的战略利益而对印度做出让步。路透社10日评论称,印日核协议与2008年印美达成的协议类似。当年的协议使得印度在数十年孤立之后能获取美国的核技术,也被视为推动印度成为在地区制衡中国力量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在莫迪访问日本之前,日本外务省发言人曾表示,东京一直鼓励印度在南海问题上发出更大声音。有印度媒体此前报道说,印日两国将在此访的联合声明中提及南海仲裁案。俄罗斯《独立报》10日题为“日本将印度拖入反华联盟”的文章称,印度希望从日本获得核和军事技术,同时利用日本的资金建设高铁,日本则希望将印度拉入遏制中国的轨道。
在回应有关莫迪访日可能讨论的一些问题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0日说,“我们乐见周边国家间发展正常的双边关系,当然我们也希望他们在发展双边关系的过程中能尊重其他国家特别是本地区国家的正当关切,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莫迪先生,请您做出明智的抉择”
为什么日本要费尽心思拉印度?新加坡《海峡时报》分析说,安倍认为,摆脱对华困境的唯一希望是建立一个新的地区盟友体系,但很多国家不认同日本的历史观或认为中国是威胁。此外,任何地区结盟必须与美日同盟相容。因此,印度成了日本的完美选择。印度经济规模也足够大,可以为日本制造业提供替代制造业基地,不必死守中国市场,莫迪也爱听有关印度经济的好话。印度民主大国的身份也为日本构筑地区联盟增加合法性。文章说,两国都认为,来自中国的挑战将继续为他们提供紧紧抱团的诸多机会。
那么,莫迪为什么愿意投进安倍张开的怀抱?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1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莫迪上台后,印度的大国战略就很清晰。莫迪是个民族主义者,急于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这是和前政府有所区别的地方。法新社曾报道二人之间不同寻常的密切关系说,莫迪在担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曾两次访问日本,并都会见了安倍。在2014年莫迪就任总理后,他成为安倍在“推特”上关注的3个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安倍的妻子和一名日本政界人士。
张家栋说,印度相信日本人甚于相信美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的相互亲近是有原因的。他们走近依循的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地缘。这两个国家都是中国的邻国,和中国都有一点问题,因此印日是天然的盟友。中国越强大,他们联合在一起的动机就越强烈。
不过两国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印日知道“言语转换成行动”还有巨大差距。《海峡时报》称,印度的官僚习气限制了日本的投资。对日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印度依然视自己为陆地国家。尽管印度担心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加强存在,中国还计划在瓜达尔港建基地,但新德里的战略决策者并不都认为,应对中国海军挑战的最好回应是让印度海军开到南海,甚至像日本希望的那样,开赴东海。
这种“温度差”从印日力推的核能合作中就可见一斑。日本《朝日新闻》9日发表社论称,印度没有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且拥有核武器,给这样的国家提供核能技术,与日本一直倡导的削减核、废除核立场相违背。不仅是广岛和长崎的核爆受害者,很多要求禁止核武器国家的民众反对日印缔结核能协定的声音也在高涨。据日本《读卖新闻》10日报道,印日核协议正本将附带一个附件,规定一旦印度实施核试验,东京将中断核合作。日本起初希望将这个条件写入协议正文,但遭到印方抵制。
据印度TNM新闻网报道,在莫迪访日前,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受害女性团体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说,日本打算向其他国家出口核电技术,这是令人尴尬和不幸的。“当想到类似事故可能在印度某个核电站发生时,我们深感不安……莫迪先生,为了印度人民和印度的未来,请不要签署日印核能协议。我们恳请您做出明智的抉择。”
一首歌,两个调
西班牙“欧亚评论”网站9日提醒印度应小心发展与日关系。文章说,印度不应过早地在地区政治中“手伸得过长”。印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增长不假,但在参与地区事务上要循序渐进,不能自己做不到还乱许诺。此外,印度应该清楚本国国家利益,防止成为既得利益者的人质。印度与中国有边界问题,这与美国和日本不同,因此新德里必须采取不同和更加细腻的对华政策。而且,印度与日本走近的过程中必须牢记,日本与本地区的国家有历史和殖民包袱。印度不能狭隘地与日本发展双边关系,而必须有整体观念。
考虑到印度的因素,日印在所谓“印太战略”上更可能的情况是“一曲两调”。持此观点的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学者卢昊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说第一任期时安倍的“印太理念”还更多反映出合作意识,进入第二任期后的“改良版”则带有明显的竞争性和针对性。变了调的“印太战略”将成为制造地区对立的根源。在涉华问题上,日本“印太战略”中所包含的对抗性因素越来越高,这和印度主张的“平衡外交”基本方针有矛盾。因而在具体合作上,印度更多将是以实用主义的态度“选择接纳”。
张家栋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即便“印太战略”正式公布,这与美国推行的亚太战略也是两回事。就算有影响,主要还是在政治、外交领域,印日在军事领域的实质性举动和合作比较少。影响将主要是在宣传和心理层面上的,对战略安全形态的实质性影响不会太大。印日联合不能叫“遏制”中国,它们只是抱团取暖,以获得在中国面前更好的谈判地位。而且,印日联合也不会走得特别远,它们和中国不会走到冷战时期那类完全的敌对关系。毛四维认为,印日走近对中国不是好事,但应对之策不在“印日关系”本身,更主要的在“中印关系”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