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初诗歌中的吉林至奉天东线驿路考述

2023-02-16刘萱仪

地域文化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驿路吉林沈阳

刘萱仪

19 世纪70 年代以前,清代吉林驿路主要包括吉林至奉天东西两条驿路,吉林至宁古塔至珲春,吉林至伯都讷、吉林至三姓等。伴随着流人跋涉、清帝东巡和官员行旅,驿路上的诗词创作也蔚为大观,这不仅使地理和交通意义上的驿路变得充满诗意和丰富多彩,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填补了许多细小节点,从而使驿路变得更加丰满充实。这其中,吉林至奉天的西线驿路、吉林至宁古塔至珲春,吉林至伯都讷、三姓等的驿路,《吉林外纪》《吉林志略》①(清)萨英额等撰,史吉祥等点校:《吉林外纪·吉林志略》,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和《中国东北与东北亚交通史》②王绵厚、朴文英:《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年。等均有详细记述,唯独清初吉林至奉天的东线驿路,除方拱乾《绝域纪略》③李澍田主编:《吉林纪略初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有笼统介绍(“自鹦哥关,凡一千八百里而始至,中惟三屯,一曰灰扒,一曰多洪,一曰株龙。”)外,鲜有述及。《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中“清代黑龙江、吉林、盛京三省将军辖区交通图中国东北部分”画出了桦甸、海龙、山城镇至英额门的道路,但桦甸至吉林的道路断开了,之间也无地名标注。该书在列表介绍康熙帝1698年东巡回程路线时,把十月一日至五日都列在今永吉县境,六日就到了辉南,出现了明显断层。这就需要借助诗歌以窥全豹。

著名诗人吴兆骞、方拱乾、方孝标一行顺治十六年(1659)闰三月离京,出山海关,到沈阳已是春末夏初,约五月底进入今吉林境内,立秋日渡松花江,七月初七到今蛟河拉法山,七月十一日抵达宁古塔。1661 年底1662年初方拱乾赦归重走此路。祁班孙1663 年春赴戍所也途经此路。将几者诗作拼接后,可判断出吴兆骞所经路线走向,也就是沈阳经抚顺,出英额门后向东北进入今吉林境,经梅河口市山城镇、辉南县辉发城镇,由磐石南部进入桦甸,向北过吉林哈达岭进入永吉县,然后到达今吉林市。1698 年康熙帝东巡回程又走此路(此行曾绕道新宾谒陵,1682年只途经今吉辽交界及抚顺至沈阳段),1754年乾隆帝东巡回程与此路线相同。梳理此路线留下的许多不朽诗篇,再结合《清实录》等原始资料,探究清初奉天至吉林东线驿路的来龙去脉,填补节点空白,是比较可行的。

一、清代吉林至奉天东线驿路的历史渊源

这条驿路与古代的朝贡路线有重合之处。《东北亚丝绸之路历史纲要》①傅朗云主编:《东北亚丝绸之路历史纲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一书介绍渤海国的多个府州分布在今蛟河、桦甸、磐石、辉南、柳河等地。三条朝贡路线之一就是经过今吉林省敦化、桦甸、辉南、海龙,再经过辽宁省清原、抚顺、沈阳、台安、义县到达朝阳。到了明代,“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丝绸古路也经过梅河口山城镇、海龙、桦甸苏密城,至敦化、安图。《长白山人参文化》②曹保明:《长白山人参文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年。专有一章“人参朝贡道考察”,其讲述的唐渤海国时期东北亚丝绸之路有五条,第二条称为营州道,又叫长岭道,是渤海与唐朝东北地方管理机构之间政治、经济往来的主要路线。其路线从渤海王城出发,经长岭府(今吉林桦甸苏密城),沿辉发河,至新城(今辽宁抚顺),然后经现在的辽西北镇,抵达辽西营州(今辽宁朝阳市)。《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介绍长岭府(桦甸苏密城),在今桦甸市区东三公里辉发河南岸。唐“长岭—营州道”具体路线为:“从今辽阳沿浑河东北行,过分水岭以后,再沿柳河、辉发河沿岸东北行,然后再沿牡丹江东北行,经旧国到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金代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白城)至东京(今辽宁辽阳)道路经过今吉林省境榆树市、舒兰市、永吉县,进入今磐石市、海龙、山城镇、经辽宁清原、沈阳,到达辽阳。该书又指出,“从今辽阳北沿浑河、柳河、辉发河、温特河两岸的辽金古城,到松花江中游吉林市,这也是一条古道……早在汉魏隋唐时代是‘扶余—契丹道’的后段。在汉代就是由辽东玄菟郡到扶余王城(前期王城在今吉林市)的路线。到渤海时代,又成为营州道东北部的一部分。到辽代则是从东京辽阳府东北行到回霸部(回跋、恢八)的路线。到金代则是从上京会宁府到东京辽阳府的东部通道。”该书明代“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路线与《东北亚丝绸之路历史纲要》所述一致。这样这条朝贡道就和清初吉林至奉天东线驿路基本符合了。后金天命年间此线路已有军队驻扎,顺治十年(1652)派驻章京。

二、清初吉林至奉天东线驿路在诗歌中的文学呈现

1.吉林永吉沿线

在今吉林市,方孝标有七律《混同江》③(清)方孝标撰,唐根生,李永生点校:《钝斋诗选》,合肥:黄山书社,2014年。,据吴兆骞记载,渡江日为1659年六月二十一日(《戊午二月十一日寄顾舍人书》:“六月廿一渡松花江,时暑甚。”)。吴兆骞《秋笳集》①(清)吴兆骞撰,麻守中校点:《秋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李澍田主编:《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三》,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286页。卷七亦有七律《混同江》。从文学地理学角度看,吴诗既有发源深远、流域壮阔的空间描述,又有金源霸业的时代追思,其立体感明显胜于方诗。《秋笳集》卷三又有《渡混同江》,因异文较多,视作两首为宜。方拱乾《混同江怀古》②李兴盛、安春杰主编:《何陋居集(外二十一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亦作于1659年六月二十一日今吉林市。与吴兆骞《渡混同江》和方孝标《混同江》比较,方拱乾的“痛饮黄龙泪作波”“赵家块肉尚无讹”着眼点不是金的兴起和霸业,而是宋的无能,别开生面。方拱乾同日还作有《立秋》,其“流光逆旅不知速,绝塞悲风长自亲”“伤心岂为逢摇落,转笑当年作赋人”两句尽表惆怅之情。祁班孙《渡混同江》,1663年春作于途中,作者黄昏渡江,其时“三春波欲涨,一苇势愁杭”③(清)祁班孙:《紫芝轩逸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9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作者视此壮丽景象为荒凉,对前途的不确定性充满惶恐和不安。1698年康熙帝第三次东巡时在吉林留下《松花江网鱼最多颁赐从臣》《泛松花江》④(清)玄烨:《御制文集二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9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等诗作。乾隆帝1754年第二次东巡,有作于吉林市的《松花江》《望祭长白山作》《尼什哈山》《吉林览古杂咏》⑤(清)弘历:《御制诗二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等诗。

出吉林市后,方拱乾《马上摘黄花》《雨驴》两首在诗集中位于《晓行长岭见山腰皆白如水泳因忆黄山云海仿佛似之》之后,可知作于吉林哈达岭和今吉林市之间旅途,时间是1659年六月,由前者“不采亦盈谷”句可知此时仍见山谷,后者则似已进入平原,即今永吉县境。

2.桦甸磐石沿线

方拱乾《晓行长岭见山腰皆白如水泳因忆黄山云海仿佛似之》作于1659年六月赴戍所途中之吉林哈达岭地区,即今桦甸或磐石境内。诗中“翠微横坐海,不信是云封”“径险偏多胜,疲驴代短筇”⑥罗节文、邵蔚风:《东北古今地名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136页、第139页。显示方拱乾当时心情尚好。《吉林通志》卷十八上记载:“库勒纳窝集,吉林城西南一百四十里,东接库勒亨窝集(今杨木顶子),北接库楞窝集(今土顶子),其南即长岭子。”⑦罗节文、邵蔚风:《东北古今地名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413页。在今桦甸西北部。金毓黻《静晤室日记》卷五十考证,吉林长岭有三,其一是双阳长岭,其二是指今长岭县,其三南接纳噜窝集,北接库呼讷窝集,即指此处⑧金毓黻著:《金毓黻文集》,编辑整理组校点:《静晤室日记》,沈阳:辽沈书社,1993年,第2155页。。同行的吴兆骞在今桦甸境作有《黑儿逤河眺望》一诗,《秋笳集》卷中诗作有的并非按时间地点排序,多有颠倒,需要特别留意。黑儿逤河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赫尔苏河,即东辽河⑨罗节文、邵蔚风:《东北古今地名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746页、第211页。。《东北古今地名辞典》误以为此诗写东辽河⑩罗节文、邵蔚风:《东北古今地名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813页。,盖所本为《吉林通志》之故。而据行程方向推测,不可能绕道今吉林辽源市、东辽县或梨树、伊通方向,且直到1681年赫尔苏才设立边门。黑儿逤河应该就是奇尔萨河,《清实录》⑪(清)吴兆骞撰,麻守中校点:《秋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李澍田主编:《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三》,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286页。《康熙起居日注》⑫徐尚志标点:《康熙起居注》第六册,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年,第116页。都有提到此河,就是今桦甸西北之金沙河,详见下文论述。方拱乾返程时,有《海郎溪石壁》作于今磐石境内呼兰河,时间可能已进入十二月,也就是1662年初了。全诗通篇写景,有“雪明溪上蜂”“穿云如有待,蹑屩且相从”等语,结句更是直言“不关行役倦,登陟转从容”,足见赦归的喜悦使作者对沿途景色也兴致高昂。海郎溪,即后来《康熙起居注》中的“海澜河地方”①徐尚志标点:《康熙起居注》第六册,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年,第116页。。

康熙帝1698 年东巡回程有《阅乌稽》一诗,乌稽即窝集,该诗小序言此乌稽“数十里”,诗中亦言“百十里”,吉林附近当时似无此林莽。该诗所言乌稽,应是指今永吉县以南的库勒纳窝集、库勒亨窝集、库楞窝集一带(《清实录》记载十月初一驻跸库勒讷毕喇地方②李澍田主编:《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三》,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286页。),属吉林哈达岭地区。《吉林通志》对库勒纳窝集、库勒亨窝集记载已见上文。库勒亨窝集即今磐石市驿马镇杨木顶子,饮马河、金沙河(桦甸)、岔路河发源于此③罗节文、邵蔚风:《东北古今地名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413页。。《康熙起居注》记载,十月初一到达“枯勒纳河地方”(即《清实录》库勒讷毕喇地方,毕喇即河),初二“驻跸奇尔赛河地方”,初三就到了“寿山”④徐尚志标点:《康熙起居注》第六册,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年,第116页。,该地属今桦甸榆木桥子镇,在桦甸市西北方。笔者认为,康熙帝所“阅”之乌稽,就是库勒亨窝集(或库勒纳窝集东缘),位置在桦甸西北与磐石交界一带,出今永吉县向南就进入这一地区。库勒纳河和奇尔赛河,就是今桦甸西北的金沙河。《吉林省自然地名志》“金沙河”词条记述为:“位于吉林省中部,桦甸市境内,属松花江水系二级支流,原名“奇尔萨河”为满语,意为沙狐狸。”⑤邢国志主编:《吉林省自然地名志》,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年,第377页。这也成为吴兆骞诗的有力旁证。康熙帝一行向南出今永吉县后,经过库勒亨窝集,驻跸金沙河上游,再沿河继续向东南至今桦甸寿山,方向里程都说得通。康熙帝《乌拉山坳间古木灌莽泽潦遍野即黄龙府之地也今人未暇详考》二首,据该诗在集中位置可知,应作于经今桦甸前往辉南的南行路途中。1754年乾隆帝《驻跸库勒讷窝集口》《窝集行》作于八月十一日今磐石、桦甸交界一带。诗云:“窝集夫何许,遥瞻已不凡。真堪称树海,乍可悟华严。紫翠纷閜砢,茏葱锁㟧岩。恰如望瀛渤,未饮早知咸。”《八月十三日作》作于今桦甸寿山,诗中“寿山”后有注:“国语谓寿为查拉芬。康熙二十一年皇祖驻跸于此,值万寿节,山以是得名。”《吉林乡土志》⑥伪满民政厅编:《吉林乡土志》,1939年。相关记载可供参考。《松子》《再咏松塔六韵》作于八月今桦甸境。《霜》亦是作于八月今桦甸境。《中秋夕即事》作于今磐石境呼兰河畔。《行围即事三首》作于八月今磐石境。《雨八月十七日》三首,作于今磐石市都力河一带,由其一可知当地有“涧川”。据《清实录》⑦李澍田主编:《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四》,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第199-203页。和《乾隆帝起居注》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帝起居注》第13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88-404页。,八月十一日驻跸库尔讷窝集口,十二日至十四日驻跸扎拉芬阿林,即桦甸寿山。十五日,驻跸布尔哈,根据康熙帝1698年路线,此处去寿山不远(初三日“敕封皇太后驻跸之山为寿山。上驻跸布尔喀毕喇地方”)。十六日驻跸呼兰河大营,今名同,康熙帝东巡时作“海澜河”。十七日驻跸都林河(都灵阿)大营,即今磐石市都力河。十八日驻跸钮磨顺河大营,即牛马顺,今磐石细林河。十九日(公历10月5日)驻跸辉发城西大营。

3.辉南梅河口沿线

在吉林辉南,吴兆骞作有《过灰扒废城》《经灰法故城》二诗。灰发,又作灰扒、辉发,部落名,女真海西四部之一,世居今吉林省辉南县一带。辉发古城在今辉南县朝阳镇东北17.5 公里的辉发城镇。不过,《秋笳集》卷二的《过灰扒废城》和卷七的《经灰法故城》是否同作于1659年,还未可知。首先,对城的称呼是不同的,如果作者不同就很正常,同一作者作于同时却用不同地名称谓和修饰词,较为费解。其次,卷二的《过灰扒废城》结句是“秋角满长峐”,吴兆骞从今梅河口地区去辉南,当时也就是六月初,与秋天尚无关系。方孝标也有七律《灰法城》,称城名与吴兆骞一致,自注云:“在沈阳东北六百二十里,在腊法多洪西南三百里”,可与吴诗参证。因此吴诗《经灰法故城》应是作于途中,但《过灰扒废城》究竟作于何时则俟考。方孝标《灰法城》诗序云:“阡陌城隍尚隐然云雾间,其山秀,其水清,其地腴。”据诗结句“不知城外书生眼,多少兴亡难问天”可知,方孝标一行确实曾抵山前城下。此诗可与吴兆骞《经灰法故城》参读,其诗首句为“雪峰天畔见荒城”,也说明曾到城下。此外,方拱乾《灰扒国旧址》作于赦归途中,也是描述今辉南县的辉发古城。祁班孙《灰摆国旧城》作于1663年春赴戍所途中。康熙帝《行围所经灰发叶赫哈达诸地皆我祖宗之所开并遗迹存焉》二首,约作于1698 年十月初六(驻跸辉发地方)。叶赫部,在今辽宁省开原、吉林省四平、辽源一带。就两诗文本而言,第一首并未特指具体地方。第二首应是写今四平市叶赫镇的叶赫故城遗址,该遗址在“山坳”中,1682年的《经叶赫废城》“谷口动鸣笳”可为佐证。而辉发城遗址在三面环水的辉发山上(1754 年乾隆帝《登辉发故城再赋》诗题中用“登”字)。然而此次回程并未经过今四平市的叶赫废城,而是从今辉南走东丰、梅河口进入今辽宁境,推测或为回忆当年行经而作。乾隆帝《辉发故城怀古有序》作于1754 年八月十九日,序云:“昔辉发贝勒拜音达里持两端于我朝及叶赫之间,屡背姻盟,因山筑城凡三层以自固。我太祖一举而平之。至今经其城仰神威之如昨,励慎守于无疆。”诗有“荒堵秋风怀昔日,钦承统绪凛予衷”作为结句。《登辉发故城再赋》作于同日。《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有序》或作于八月今辉南、梅河口、东丰一带,但据诗序可知,所咏土风分布于包括今吉林市等更广阔区域,即沿途所见。《晓行即景》约作于今磐石、辉南一带。

在梅河口附近,乾隆帝的《海兰河屯》1754年八月作于今梅河口境。杨同桂,光绪六年(1880)海龙抚民厅首任通判杨文圃之子,所著《沈故》卷三有关于海龙的记载:“海龙之名于史志皆无考,恭读纯庙《御制诗集》乃知为海兰之伪也。”①(清)杨同桂:《沈故》,《辽海丛书》,沈阳:辽沈书社,1985年。《海兰河屯》诗序云:“海兰河屯者,汉言榆城也。遵槎尔筏岭而西,旁见旧城之基焉,雉堞无存,土垒尚在,昔年征战之时,各筑堡自守。遗老既尽,无能道其事者。以其生榆树焉,则谓之榆城而已。”杨同桂认为:“按诗集次序,先经辉发故城,即过海龙至花园入英额门。今辉发在海龙东,花园在海龙西,是海兰即海龙也。”山城镇是梅河口境内又一个重要节点。乾隆帝的《暖三首》,1754年八月疑似作于今梅河口山城镇附近,其三有“陪京已近欣南望,咫尺英莪关柳墙”句。之后有《花园》二首,约作于八月二十六日,序云:“癸亥东巡时,道经此地,繁柯密叶,郁然犹存。昔曾托兴成章,兹复摛毫命什。”其二有“每来花谢过,笑我偶无缘”句。前文中杨同桂的《沈故》已经说明了花园的相对位置,即海龙和英额门之间。此二首可与1743年乾隆帝所作同题诗参读,诗小序交代了花园名字的来历:“英莪门外猎场中有芍药二丛,虽过花时,而柯叶犹森郁可观,盖百年外物也。土人因名其地曰花园。经过吟览因以命题。”①(清)弘历:《御制诗初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长白山诗词选》注花园为今梅河口市山城镇②张福有辑笺:《长白山诗词选》,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430页。。,盖因山城镇在英额门外,清初确为围场,今村屯地名尚多“花园”字样。另可参读《梅河口历史初编(梅河口市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相关介绍。

在吉辽交界地带,吴兆骞作有《次了深河水涨不得渡赋呈方楼冈》作于1659 年五月底或六月初,从今辽宁英额门进入今吉林境后。方孝标《东征杂咏》第七首《了深必拉》也是作于此地,与吴诗契合。方诗有序介绍了深河,“在鹦歌关东北八十里。”“余驻河滨八日而后渡。”鹦歌关即英额门。有学者认为了深河在今辽宁清原草市镇辖境,明显不确。此地既然在英额门东北八十里,必在今吉林省梅河口境内,或为今山城镇附近。理由是,由今清原英额门镇经草市镇进入今吉林境,一直在白云河(白银河)左岸顺流北行,并无大河可渡,直到山城镇附近从西北方流来的今大横道河汇入白银河时,才不得不渡河,而且里程也相符。此处三条河流汇成大柳河,因河流两岸有大片柳树得名③邢国志主编:《吉林省自然地名志》,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年,第384页。。《了深必拉》序云:“两岸皆古木茂林,奫沦汹涌,沓蔼阴森,踞高望之如青龙蜿蜒于云烟中。”方拱乾《过沓深必剌》二首七绝作于1662 年赦归途中,诗小序云:“来时雨留七日,不得渡,乱流中遂有溺者。此来断雪轻冰,河身不可复识别。”1659 年雨季涨水,方孝标记当时驻河滨八日而后渡,方拱乾此时逢枯水期,河道已面目全非,可知当时河流自然漫泄,河床变化之大。

4.英额门抚顺沈阳沿线

这段驿路自然条件较好,历时较久,节点清晰,需要做的是梳理相关诗词的脉络。据徐釚《寄汉槎内兄》可知,《秋笳集》刻印“次序一照寄来原本。”由于时间久远,前几卷中诗作大致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但并不严格,李兴盛主编的《吴兆骞年谱》④李兴盛主编:《吴兆骞年谱》,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4、81、82页。,高亢的《吴兆骞年谱》⑤高亢:《吴兆骞年谱》,《承德民族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和王孟白《诗人吴兆骞系年笺证》⑥王孟白:《诗人吴兆骞系年笺证》,《北方论丛》1985年第6期。却均未考证具体地名,也未对正确排序做出辨正,笼统分段,以致皆有讹误。《秋笳集》卷二相关此段驿路的诗作正确排序应该是:沈阳涉及陈子长数首,《发年马留别沈阳诸子》《四道岭》《抚顺寺前晚眺》《抚顺别孙赤崖刘逸民》《高丽营》《五日阻水年马河》《朝鸡屯》《夜宿阴沟关有怀子长》《阴沟关》。

其中,作于沈阳的有涉及陈子长数首,《发年马留别沈阳诸子》等。年马河,有学者注为章党河上流,今有上下年马州两村⑦谢建勋、丁晓翁、荆鸿编著:《辽海古诗征》,沈阳:辽沈书社,1989年,第130页。,笔者认为其地在清原附近,详见下文。诗以“年马”代指抚顺方向,而卷中《五日阻水年马河》却编排在《阴沟关》之后,显然有误。出沈阳后,又有《四道岭》,2000年的《吴兆骞传》,2012年出版的《文苑旧闻》中几篇涉及吴兆骞的文章都误认为是作于吉林境,甚至《过朝鸡屯》《阴沟关》《五日阻年马河》也被纳入。方孝标《钝斋诗选》卷七之《东征杂咏》第一首诗名《发襄城》,序云:“自都达关门至盛京,即古襄城地也。馆此二十余日,乃首途诣谪所宁古塔。”可知所言是从沈阳出发。第二首名《张伯火罗》,第三首是《十八岭》,第四首就是《四道岭》。方孝标在第五首《年马》序中总结道:“自出襄城,无日不行山水间,亦无日不行风雨间。”所谓“十八岭”,据《嘉庆一统志》,位于兴京西北一百三十里,今沈阳西北有十八道岭①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305页。。祁班孙有《过十八道岭涧》,诗在集中编于沈阳和英额门之间。据方孝标《四道岭》首句“才过十八岭,又渡四重山”可知,此处去十八岭不远。

作于抚顺地区的《高丽营》,诗中提及几方面地理信息,一是“黄云碛断行人少,白骨原空蔓草平”,说明此处地势平缓;二是结句的江流东去。按行进路线推测,此处应为今抚顺章党镇大伙房水库北岸的高丽村,距今抚顺市中心约20公里,距清原县城约60公里。当时浑河在此流向东南,现为大伙房水库。从高丽屯再向东北,则进入山高路险段,现有铁背山隧道②星球地图出版社编:《辽宁省地图集》,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9年,第4页。。方孝标诗《抚顺所》之后,就是《铁背山》。另可参读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并参见方拱乾赦归途中之《铁背山》一诗在集中所处位置。

到了清源附近有《五日阻水年马河》,方孝标上述《年马》诗序云:“(年马)又名呀吗,华言‘人’也。四向皆山……此处去鹦歌关止三十里,行十五日而不能至。”位置应在今清原县城附近,是否即今英额河,俟考。另可参见方拱乾赦归途中之《年马道中》,位置恰在《入鹦哥关》和《铁背山》之间。除此之外,《朝鸡屯》,《辽海古诗征》也被认为在今辽宁清原境③谢建勋、丁晓翁、荆鸿编著:《辽海古诗征》,沈阳:辽沈书社,1989年,第136页。,据该诗首句“连宵宿年马,今日过朝鸡”可知,朝鸡屯在年马之后经过,但尚未到今英额门镇。到了英额门,又有《夜宿阴沟关有怀子长》《阴沟关》,阴沟关,即鹦歌关,今清原英额门镇。方孝标《东征杂咏》第六首是《鹦歌关》。

除了吴诗之外,兹将方拱乾两次行经此段诗作也加以排序,可参为佐证。1659年去程,《沈阳望辽阳》《晤剩和尚四首》《晤赤和尚》《答陈心简》《生日》皆作于沈阳,之后是《午日渡年马河》《阻雨》《河边获大木舆人斫而为薪》《五月十三日雨》。1662年赦归返程,分别是《入鹦哥关》《闻前途虎警》《年马道中》《铁背山》《将至抚顺怀孙查刘诸子》《将至沈阳》。

吉林奉天东线驿路山河纵横,路况复杂,其间地理节点,罕见于史却不乏于诗,上述清初诗歌与相关史料结合,就可以为之缀连出一幅文史地图。康熙九年(1670),自然条件相对更好的吉林经开原至奉天驿路开通,东线驿路逐渐被其取代,这也是今天关于东线驿路记载较为少见的另一个原因。所幸得益于清初诗人们的踏雪鸿踪,我们今天仍可在历史的榛棘中分辨出这条古道的走向和风貌。

猜你喜欢

驿路吉林沈阳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驿路桃花
沈阳分店
吉林卷
浅析电影《驿路》中人性的隐恶
从《驿路》看向田邦子的婚恋观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蕲春县踏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