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论敌”的“三级跳”思辨性写作
2023-02-13黄燕亚
黄燕亚
统编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开设了《逻辑的力量》,在“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中建议引入“虚拟论敌”。实践证明,运用虚拟论敌进行写作,强化论证逻辑,是突破写作困境的有效方法。运用“明敌·设敌·破敌”的“三级跳”策略,探索虚拟论敌的实践路径,能助推思辨性写作破局进阶。
一、明敌——培养与“蓝军”对话的实战意识
现代军事对抗演习中,蓝军——假想敌部队,会模仿敌军与我方正面部队作战,提升其实战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与“蓝军”对话的实战意识,改变自说自话、肤浅绝对的思维表达。“虚拟论敌”一词来自英国逻辑学家图尔敏。图尔敏提出在论证中引入对自身的“辩驳”,也就是质疑。质疑可以促使论证者自我反思,重新修正和限定观点,让论述更加的严谨与科学。“虚拟论敌”可能反驳我方观点或我方论据,也可能攻击我方论证中的逻辑思路。
教师可以用教材中的经典案例更直观地解释“虚拟论敌”。比如,《六国论》引入“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或”这个不定代词准确地指代了那些可能存在的质疑者,倒逼思考,减少漏洞。于是作者补充阐释“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最后总结呼应首句观点“故曰:弊在赂秦”。如此推论,方能自圆其说。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命题形势。命题者常选用对立性的材料或观点,让论敌直接显现,提示学生需关注两面辩证思考。比如以下作文题目:
例1.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2021年高考上海卷)
例2.“如果你想走得快,就必须独自行动;如果你想走得远,就必须结伴而行。”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进行写作。
此类作文命题用意就在考查学生逻辑思维的辩证性和批判性。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一味立足己方观点进行论证、全然不顾及论敌的思维浅层化现象,进行意识上的强化指导。引导学生改变平面滑行的思维方式,增加对论敌的辩驳,从而增强论辩的力度。可以说,明敌——培养学生与“蓝军”对话的实战意识,是写作教学走向辩证深刻的第一块起跳板。
二、设敌——寻觅“杠上开花”的两条曲径
为提升思辨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模拟论辩的思维游戏,发起头脑风暴,让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杠上开花”。教会学生科学地设置“虚拟论敌”是写作教学中破局进阶的重要一环。教学中可以从材料剖析、立论反思两个方面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向内里看、向对方看、向细微处看,学会用冷峻的“第三只眼”自我审视,逆向质问。
1.发掘隐含的观点对立面
当写作材料中有可驳的对象时,可以直接地驳。更常见的,“虚拟论敌”是退居“幕后”,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要指导学生挖掘材料中的“隐性意味”,找出隐含其间的矛盾点。比如,下面这道诗歌材料作文题:
例3.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像窗外的飞鸟,像天上的流云,/像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
作为对高三学生的“五四青年节”寄语,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艾青《希望》中的诗句。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审题可知,最佳立意应是“永怀美好希望,投身时代洪流”之类。学生容易单向印证,流于口号式的呐喊。再次审题理解诗歌意象,发现“希望”除了美丽自由、永远相伴的特点外,还像流云、蝴蝶一样遥不可及、虚无易散。发掘出“希望”具有两面性,就可以联想到一些对立的观点,比如:“有人说,希望遥不可及,过于虚无缥缈,不过是偶尔自欺欺人的安慰罢了。”面对“虚拟论敌”的质疑,值得去进一步剖析希望对于人生的切实价值,以及对于时代的长远影响。
2.预判立论的先天薄弱点
有些论题立论的时候,会有一些先天的薄弱点,也是论敌集中火力的所在。只有预判自身要害,才能预先重点防守,或转移火力。比如以下写作任务:
例4.据媒体报道:小学一年级学生丽丽,放学时忘带公交卡,身上也没带钱,被公交司机拒载。年仅七岁的丽丽只好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家。对此,丽丽的父亲愤怒不已,表示要去法院起诉该公交司机。请你针对上述新闻,写一篇评论。
对司机的拒载行为,写作者支持与否,都要考虑到“虚拟论敌”的潜在质疑。规则可否通融?情理如何取舍?以支持一方为例,认为司机遵规守纪,维持秩序,平等对待,无可非议。那么“虚拟论敌”必然会质疑“拒载年仅七岁的一年级小女生,未免有点冷血无情了”,或者“忘带公交卡之类,实属人人可能发生的小意外,举手之劳,何乐不为?良善之举,播种爱心”。对“人之常情”“爱护儿童”“和谐社会”等“红色”主张如何应对,行文时应预先设想,才能情理兼具,论辩有度。
三、破敌——立足“黑天鹅”证伪的多元支点
如何攻破“虚拟论敌”,教材中没有可循之路。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一书中,对“一切天鹅都是白的”这个论断,通过寻找“黑天鹅”来证伪。教学中引导学生不要一味地“证明”,“证伪”比“证明”更能彰显思维的客观全面,在批判质疑中走向深刻。
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比如设置真实的活动情境,先发散再提炼归纳,引导学生找到破敌的多元支点。然后通过诊断学生文段并修改,与教师下水示范写作相结合,让学生明确逻辑链条的形成过程。
第一,钻井深探,辨析核心。破敌,首先应厘清概念并辩证分析观点之间的冲突核心所在。
第二,借力打力,以谬制谬。论辩时除了正面破敌的硝烟战,也可以用归谬法反向奇袭。此招像太极拳一样,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谬制谬。
第三,限定条件,严谨表达。很多时候,“虚拟论敌”无需直接现身,只需在写作时考虑到“虚拟论敌”的存在,写作者就会自发地修正措词或观点的表达。比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写道“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写作者常处于这种自省追问中:我这么说有什么条件和背景?真的没有例外吗?这种自我批判意识,既能统摄全文立场,也能关注局部说理的缜密性。
综上,运用“虚拟论敌”能切实地帮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从单向“证明”走向多元“辨明”,从思维浅层化、结构扁平化、观点绝对化变得思想露锋芒、论证有曲折、表达显严谨,能有效地发展分析、判断、推理、辩驳等高阶思维。通过“三级跳”策略落地实践,先明敌,树立意识,踏起跳板;再设敌,寻觅幽径,助跑蓄力;终破敌,立足支点,腾跃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