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视角下“知情意行”四维一体提升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路径探索

2023-02-13谢欣宇

山西青年 2023年2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创业者大学生

谢欣宇

成都师范学院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自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每年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数量节节攀升,2022 年更是突破1000 万大关。面对就业季,大到国家、社会层面,小到高校、个人层面都亟需找到一条解决途径,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鼓励多渠道形式的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善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1]。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创新创业教育已在全国高校全面铺开,并深入贯彻和实施开展。从课程建设与改革到双创竞赛有奖激励、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企业,从产教融合到校企合作,搭建了许多丰富的创新创业平台和外部教育体系,国家、社会、高校各个层面的创新创业活动正在有序开展,但少有学者研究大学生的内部心理状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也重视较少,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创业意识薄弱、意志不坚、难以克服创业困难与挫折,缺少内部驱动力,易受环境影响,实践行为不够坚定等。鉴于此,在心理视角下,应以“知情意行”四维一体提升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一、创业心理素质的科学内涵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人的一切行为都源自内部的心理活动,“知、情、意、行”便是贯穿于一切心理活动的主线。“知”是指人的认知、是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信息交互的通道,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产生和行为发生的认知基础;“情”体现着主体基于对外部事物的基础认知而产生的观点、看法和态度,并由此而产生的相应情绪和情感体验;“意”是指人的观念和意志,是个体在“知”和“情”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形成的自我内在价值取向和人生信仰,对个体的行为起着方向选择和持续推动的作用;这一切心理活动最终将由“行”这外部实践活动体现出来。而芸芸众生、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又有着千差万别,导致最终的行为不尽相同,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的就是个性心理,包括个体的动机、需求、能力、兴趣等,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决定了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3]。

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一切行为都需要一个主体,就是人,也就是创业者。对于这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实践活动,创业者不仅要有大量相关知识储备、必备的创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刚才讲的“知、情、意”和良好的个性[4]。“知”包括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这是创业的基础;“情”是指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看法和观点、是否有明确的创业动机、情感上的认同,在创业过程中能否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成就感和幸福感等等;“意”是指意志和观念、或者说价值观和信仰,创业者是否有坚定的创业信念,以及良好的个性等等,这是创业的关键。简单来说,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就是指大学生在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中,体现出的各种认知、能力、性格以及意志等各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当代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分析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年轻群体,大学生为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但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较高的失败率,大学生创业的规律、趋势、特征何在?如何把握大学生的普遍创业心理和创业特点?全球顶尖风投机构500 Global(前身500 Startups)和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联合发起编制的《2021 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大学生曾有过创业意向的占 96.1%,但真正准备付诸行动的只有14%。可见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在逐年提高,但创业实践却是欠缺,大部分学生大多仍处于犹豫不决的观望状态,不敢迈出实践第一步[5]。

(一)认知不明确,缺乏创业基本技能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越发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通过开设“双创”课程设置学分、组建团队参加国家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打造相关沙龙、社会活动等方式,激发大学生满怀热情地参与其中,确实也取得了不少效果和成绩,但各类创业项目、创新方案真正能够成功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的却少之又少,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和竞赛场上,并没有拿到社会和市场进行检验,理论和实践分离,难以孵化出真正能通过市场检验社会打磨的好项目,更不要说达到推广扩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6]。

(二)情感不强烈,没有强烈创业意识

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要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外部环境,当个体行为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支持,将会对个体行为很大程度上起到促进的作用。而内部环境源自个体自身的理想、信念、动机和需求等个性心理特征,只有当个体的行为有着非常强烈的内部动机和需求,才能真正形成某种行为持续推进的源动力,化被动为主动,坚持不懈,达成最终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就是想办法帮助学生启动对创业活动的需要和兴趣、树立创业目标并形成理想和信念,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几年,受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确实有不少的大学生加入创业的队伍,但凸显出一些问题,例如创业意识依然不强烈、创业目标不明确、创业想法和行动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多,从众反映较突出,不像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创办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是为了创业而创业,甚至有为了获奖、比赛、学分等目标而选择创业,如此创业动机和态度将会成为大学生创业路上的巨大障碍。

(三)意志不坚定,缺乏坚定创业决心

如果说创业意识是起点,创业目标是终点。那么,坚定的创业决心和意志、完善坚毅的个性,就是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和能量,是维系创业始终的保障。坚定的创业意志是指大学生能自觉确定创业目标,并不断调整、坚持不懈地开展创业活动,并克服重重困难和挫折,最终实现创业目的的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长期且曲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如果没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兴趣、坚定的创业决心、吃苦耐劳的创业心理准备,面对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大学生很容易中途选择放弃,最终归于失败。因此,大学生要有意识磨炼自己的创业意志,在困难面前要努力克服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增强自己的受挫能力,坚定自己身处逆境的信念,不轻言放弃。

三、积极构建“知、情、意、行”四维一体创业心理素质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知—筑”打基础,理实结合、双管齐下

“知”是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识,是一切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础,大学生创业不能仅凭一腔热血、一番凭空的想象,而需要去认识和理解,知道何为创业、搞清楚为什么创业和怎么创业,学习创业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开设创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运用相关心理学教学方法,如心流体验法、积极归因法、自我暗示法等,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找寻自身的创业优势、关注积极品质,建立创业意识。再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创业项目路演、创新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理实结合、并激发创业兴趣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创业意识。双管齐下,帮助学生打好“知—筑”的基础。

(二)“情—达”拔高度,情感认同、入脑入心

全社会都应积极响应国家“双创”的热潮,营造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多形式多样化的引导宣传,并在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思创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新要求,同时也能让大学生真正懂得创业的真谛,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的必要过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党的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在培养创业人才的同时,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7]。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多开展榜样示范的作用,树立创业典型和先锋模范,多角度讲述创业者的励志故事,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的创业勇气、创业意志和创新精神。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创业活动,凝炼富有校园特色的创业文化精神。例如,进行创业者访谈、优秀创业校友实践分享沙龙、联合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开展以国内外优秀企业家、青年创业者代表等杰出人物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组织和实施“挑战杯”“互联网+创业项目”等创新创业比赛和创业训练计划,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创业动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意识和动机;培养学生诚信守法、遵守底线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勇于担当、敢做善学的社会责任;融入家国情怀,培养敢于追求卓越也能扛住挫折、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意—坚”磨意志,克己修身、完善个性

很多大学生对创业过程的理解表面而肤浅,认为只要有志向有目标、有技术有想法就能开展创业,但其实创业背后的艰辛和布满荆棘的道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下来的,大学生不能只看到创业者成功时的光鲜亮丽,也应该看到创业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失败和挫折,应该随时做好应对突发状况、承受挫折打击的心理准备和逆风翻盘的抗压能力。这些都要求创业者有着非同常人的坚毅个性和坚持不懈的决心、意志。在大学期间的创业课程中,应围绕此部分开设开展相关教学模块。

首先,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对自己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行为特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帮助学生更真实、深刻、客观地了解自己;其次,还应设置相关创业实践课程,开展创业设计大赛、模拟创业实践、企业观摩等实践活动,还可以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帮助大学生将创新想法、创业项目孵化落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挑战、不断磨炼大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最后,可以在真实创业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养,学习核心技术、锻炼专业技能,感受创业过程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魄力,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坚强完善的个性[8]。

(四)“行—践”筑平台,政企社校、四方融合

有了“知筑—情达—意坚”三者做基础,最终要落脚到践行,才是一个完整闭合的过程,在政府倡导、企业助推、高校主导的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当下,政、企、社、校各种平台机构都应联合起来,共同培养,进行产教融合、科创融合等等,校企联合培养打造实践平台,实现学生毕业与创业的无缝接轨,包括提升创建校园创业资源环境,打造创业基地、创业园地等,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活动场所和充足的办公条件和活动空间,校政联合培养,建立合作通道,深刻解读大学生创业政策、给学生提供渠道享受创业福利优惠,鼓励学生创业落地,并努力吸纳政府资金,加大对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搭建开阔的实习实训平台,以此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业社会实践,让学生切实体验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困难和压力,为创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积累更多创业方面的经验,为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9]。

四、结语

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理应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突破高校重理论培养、轻素质教育的传统思维,真正重视起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引导大学生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各尽所能、各展所长,让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实现价值,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创业者大学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