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2023-02-13马振茹
马振茹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给学校及社会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任务。一方面,要求学校提升教学效果,改革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求相关金融企业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做好人才的实训工作,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时代变化,结合岗位需求及《互联网金融》课程特点,不断优化培训方案及测评标准,从而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强化教学效果。
一、《互联网金融》课程特点
(一)课程覆盖面广
《互联网金融》课程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涵盖了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电子商务学、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证券投资、互联网金融法规、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数据分析等方面,并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到了现代金融理论、金融科技及金融管理理念中。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方法,包括数学、物理、英语及计算机知识,从而对现代金融市场形式做出准确分析,优化课程教学及课程实践效果[1]。
(二)综合性及实践性较强
《互联网金融》课程在授课及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涉及金融基础知识,而且能够指导学生正确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数字金融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掌握国际国内的汇率变化、资本运作情况、互联网金融业务、数据系统分析及设计知识,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具备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整个学科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配合理论知识学习及技术操作培训,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实践性。
(三)内容更新较快
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较快,所以《互联网金融》课程也在跟随其步伐实现实时更新,国际金融经济发展逐渐呈现一体化态势,金融行业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要想保证《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市场地位,就需要结合当下发展及国际国内行业形势,实现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及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能够实现互联网金融的高效转型,及时识别风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落后
现阶段,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没有结合《互联网金融》课程内容及专业要求,对于教学效果测评一般是通过考试试卷,理论知识达到标准后,便可通过专业测评,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误区,不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再加上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课程采取相应的互联网技术模式,学生参与度较低,而且教学过程对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引导力度不足,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上,对于实践及技术操作重视力度不足,随着信息化及网络资源的不断发展,教学过程中互联网实践环节融入不足,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还会使学生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无法满足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互联网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要保证金融类人才的就业前景,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技能培养。由于金融市场的饱和,导致学生实训机会越来越少,如果教学环节不进行互联网技术操作的实践指导,会使学生专业技能薄弱,而且动手能力较差,在外来发展过程中很难适应市场及岗位需求[2]。
(三)教学资源不足
《互联网金融》课程由于涉及内容比较广泛,使得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多种学科,而且教学资源配备不够完善,只能对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开展先进的教学活动,而且学校经费有限,无法满足全方面具体化的教学要求,教育设施及教具教材更新速度也跟不上互联网技术的更新速度,再加上招生及管理过程中,金融专业学生生源不如其他专业,学生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上问题导致《互联网金融》课程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无法提供专业的技术操作指南,也无法带领学生实现现代化课堂,与互联网发展背景不符,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的金融专业人才。
(四)课堂教学氛围较低
《互联网金融》课程设计环节往往没有考虑教学时效性,这不符合互联网背景的发展需求。课堂教学环节没有应用互联网技术,学生面对枯燥的课程内容无法提起兴趣,从而影响课堂的整体氛围,学生课堂代入感较低。再有就是课堂互动环节效果不佳,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无法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较少,再加上课后交流机会少,教师很难了解当下学生的心理情况,无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规划,因此教学氛围比较刻板,影响教师发挥教学职能,同时也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五)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在针对《互联网金融》课程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没有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无法联系到就业环节,并且对于未来发展比较迷茫,不知道相关的知识点对应的是何种工作内容。在课程内容与就业指导无法有效联动的情况下,学生在课程选择及学习上也会没有方向,不知道结合自身的就业规划对知识点及操作技能进行重点筛选练习,影响学生学习及就业的时效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完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在针对《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要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借鉴行业领先教育理念,应用到本院校的课程教学中。还要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及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过程。其次要结合互联网发展背景,更新教学方法,运用信息化及智能化技术,将P2P、数字金融、信息支付等方式引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不断接触新的金融工具,在提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用新的互联网金融方法加强学生的互动性,提升课堂效率。最后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完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后,要注重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不断创新,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在授课环节组织课堂活动及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金融知识,从了解到熟练掌握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要符合人的认知需求。要想实现《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教学突破,需从教学理念及方法入手,不断提升教学的改革效果,积极做好引导工作[3]。
(二)增加教学的实习及实训环节
实践锻炼是提升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环节,需要增加实习及实训内容,实现教学与市场相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与就业环节的结合。
首先,学校针对教学改革可以组织策划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可以联动企业和校园,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岗位训练提升基本职业技能,而且能够提前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及企业运行机制,为毕业后入职做好提前准备。企业与学校联动,可以节省双方的培训成本,在学生与企业双方意愿一致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签订入职合同,降低招生环节产生的时间成本。其次,可以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实训环节交流,通过大学生实训平台可以实际模拟入职演讲、沟通交流、文案写作等环节,能够提升学生的锻炼机会,并且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信息共享,可以查看其他人的表现及评分,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互联网金融》课程实践效果。最后,学校可以邀请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领导及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公开演讲,可以模仿创客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前端发展目标,从而在实训过程中将提升自身能力匹配到行业发展需求中。
(三)高效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应用好各种网络资源。首先,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清晰明了的数据对比、丰富多彩的图片内容、行业领先的知识理论来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课程教学内容。其次,要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课下交流沟通,采用钉钉群、QQ 群或者微信群,进行教学内容的讨论,教师可以在群内安排作业及任务,并对完成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可以结合《互联网金融》课程特点,将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融入教学改革环节,本专业教师可以配合其他专业教师,通过技术交流及学术交流方式提升学科间互动,从而获取教学资源,为互联网金融专业开展多样性教学提供渠道和载体。
(四)利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能够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以简单生动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师可以设置科学的案例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一些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案例资料,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而且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大家站在不同的立场分析互联网金融问题,从而生动形象地展现学生的心理活动,增加彼此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深刻掌握教学知识重点。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互联网技术自主查找案例,同样分组进行,将查找到的案例进行课堂表演,可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观看表演后,一般心情比较好,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主动进行思考,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加课堂氛围感。教学案例的学习及分析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主要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对于掌握不熟练的学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4]。
(五)优化教学内容,匹配就业导向
通过联动教学内容与就业导向的关系,让学生准确了解课程安排及培养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职业规划,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首先,教学内容制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并协同育人理念,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实现全流程教学质量把控,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到《互联网金融》课程始终,并建立课程教学数据库,通过科学的分析、作业、测试、课堂讨论及实践活动,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同时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将课程知识点分类与未来就业的岗位工作内容相关联,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及实践学习,通过自身选择学习侧重点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其次,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于未来就业及创业目标实行分类计划,将大的目标划分为小的行动计划,在校期间就做好职业规划,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运用互联网知识及技术分析行业发展及就业热点,并通过实际调研方法,得出创业可操作性数据指标,指导学生将课程知识应用到就业及创业环节。最后,做好教学与就业的反馈分析,通过采访就业后的学生,了解职场所需技能,针对互联网金融专业,可以开设工作后需要的互联网技能、交际舞及社交礼仪课程,帮助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职场,实现教学与就业环节的良性互动[5]。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形势比较复杂,不光要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分析,更需要站在金融市场角度完成规划,因此《互联网金融》课程在涵盖面比较广的前提下,应结合互联网及金融知识做好教学改革,与时俱进,顺应行业变化,不断向社会输送专业的复合型互联网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