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专业群建设实践研究*
--以合肥工业学校为例

2023-02-12束其杰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6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实训高职

束其杰 潘 蕾

(合肥工业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0)

从2012年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工程全线开工至今,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交织,为市民提供了绿色、低碳、经济的出行选择。2012年,原合肥建设学校依据市场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16年合肥建设学校、合肥经济管理学校、安徽合肥服装学校三校合并为合肥工业学校。2021年,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更名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根据合肥市城轨行业发展情况,经过与合作高职院校的共同研究,学校在运营服务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先后于2017年和2020年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及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专业。

为了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学校将运营服务、供电、信号维护三个专业归类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以下简称城轨专业群),近年来积极参与1+X证书实践,不断探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2022年,学校获得省颁中等职业学校A类办学水平称号,城轨专业群作为学校主干专业(群)之一在现场评估中做了汇报,评估专家高度肯定专业群发展成绩。以下从三个方面介绍城轨专业群建设经验。

一、专业群建设思路

(一)从专业到专业群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为学校城轨专业群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根据相关研究,专业群通常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特征:(1)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而形成的,各专业之间的工程对象相同,同时具有相近的技术领域。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各专业可以共用实训设备,在一个体系中完成实训。(2)专业群的建设,是以基础较强的专业为基础,逐步衍生出其他相似或相近的一类专业,同时各专业具有相同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专业之间可以共用部分教学资源和师资。合肥工业学校轨道交通各专业技术领域区别较大,覆盖安全、高压电气、低压电气、计算机、通信、网络工程、机电、客服等业务,但共同服务于城轨行业,在中等职业学校学段中职业基础相近;各专业均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等基础理论课程,课程、教师资源通用;学校站厅、站台实训室满足各专业的实训教学需求,实现了实训资源的共用。综上,学校将三个专业归类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实现了由专业到专业群的跨越。

(二)专业群高质量发展路径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提出“‘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等具体指标,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抓手。学校依据上级文件,多措并举开展建设。

学校首先进行市场调研,摸清产业发展情况,找准专业群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其次,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建设专业群,并与合作高职院校做好分学段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再次,着力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团队,投资建设校内外综合实训基地,不断提升学校软硬件实力。最后,建设课程资源,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在落实三教改革、探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模式中促进专业群质量提升,优质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专业群建设实践

(一)找准中职专业群在产业中的定位

专业群建设初期,由专业带头人带队,全体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根据调研发现,合肥轨道公司负责合肥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维护,对技能人才需求量大且对人才职业素养要求较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无论是从年龄上还是知识技能储备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学校难以直接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为此学校积极与高职院校对接,将中高职衔接培养作为专业群发展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段知识、技能、素养培养,提供底层人才支撑。2017年起,学校轨道专业均采用3+2培养模式,2020年至今,已累计向高职院校输送816名合格人才。

(二)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

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中,任一学段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2022年,学校与合肥轨道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共建基地挂牌。中职学段是基础,需要企业参与提供平台和标准,标准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了专业课程涵盖技能标准、职业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很好地弥补了原先人才培养方案实效性、规范性不强的不足。通过与多家企业的深度合作,将企业标准也引入教学中,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行业企业标准与教学标准融合,专业课教学有章可依,教学质量得到行业、企业的检验,做到教学规范、实用、有效。

(三)建设高质量“双师型”师资团队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保障,专业教师要与企业“同频共振”。2018年以前,轨道组专业教师仅4人,学校通过“招、引、聘、请”等多种方式支持建设教师团队,到2023年初,师资队伍扩展到14人,35岁以下教师占64%,本科率达到100%,硕士学历教师5人,占比36%,双师型教师12人,占比86%。学校现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8人,企业兼职教师8人。

1.培养教学能力

轨道专业青年教师专业技能过硬,但非师范专业背景,掌握教育教学能力是其入职后的首要任务。学校通过“蓝青工程”结对子、校本培训、信息化2.0工程、各级教师培训等手段,不断传授教育教学经验,促进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发展,使得教师的专业背景更好地与课堂结合,科学高效地传授知识与技能。

2.培养专业技能

传统“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获得,是教师自身通过职称评定和考取有关职业资格来实现的,教师实践研修脱离生产一线,并不能做到真正“懂行”。在学校的支持下,专业教师通过暑期企业实践、校企合作研学、国培省培等途径,深入企业跟岗实践。近三年我校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组织全员系统培训3次,参加企业实践教师6人。同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职业技能。2021至2022年共4名教师参加1+X证书中级师资及考评员培训,取得考评员资格;2023年,上述4名教师参加高级考评员培训,计划新增4名教师参加中级考评员培训,校内考评员队伍规模成型,质量与数量并重;到2024年,我校将实现高质量双师型教师占比100%。

3.培养骨干团队

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群要由德技并修的专业带头人来引领,各专业组建骨干教师团队,现有专业群带头人1名,专业带头人3人。轨道组14名教师中,通修课团队教师6名,在专业课教师中形成的专业课团队和通修课团队,既保留了专业群的“共享”属性,提高了通修类专业课教师的泛用性,又发挥了核心团队的教科研能力,深入推动专业深耕。

(四)保障教学实训条件

实训教学应追求与生产过程一致,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作为实训场地,保证训练项目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也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阵地。

通过与企业及高职院校联合开展实训室建设可行性研究,经上级部门批准,学校现建有轨道专业实训室5个,总投资超过500万元。实训室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具备1+X测试站点、大赛赛点功能,实训室周课时20节以上,利用率超过67%。通过校企共建基地,2023年已累计开展三批次校外课堂活动,共计70名学生在车站及车辆段内接受了企业导师的技能培训,并利用生产一线设备对学生的实训能力进行考核,很好地弥补了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有效促进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探索

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应当对接产业的需求,教学的内容要从企业项目“拆解转化”而来,课程模块之间,应当具有严密的关联性和内在的系统性。中职学校资源开发能力不强、教学资源更新往往跟不上产业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轨道组在智慧职教、合肥市教育云平台、国家智慧教育服务平台等网站上寻找和建设轨道交通专业课程资源,开发活页手册式教材资源。依据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标准,升级现有的1门校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根据实训教学中的经验,轨道组教师依据标准开发编写了《自动售检票系统实务实训指导书》《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实训指导书》两本活页手册式教材。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学校先后申报了两门1+X证书。2021年至今,已累计通过考核150名学生,通过率达100%。计划到2025年,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专业全覆盖。

近年来,专业群师生广泛参与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获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省级以上奖项团队2个;骨干教师团队承担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个;2019年教师指导学生获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综合应用赛华东区一等奖;2022年指导学生获安徽省金砖大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计与应急处理赛项一等奖;2022年参加安徽省通信与控制系统集成与维护赛项。随着2023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的更新,轨道专业群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将迎来更加深入的实践探索。

(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改变唯理论考试模式,侧重于技能实操考核。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参加1+X证书理论及实操考核,三年级上学期开展3+2中高职衔接转段考试实操考核,由专业课教师、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导师共同参与,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技能考核,考核成绩计入转段考试总成绩。为调动学生技能学习积极性,对达到优秀水准的学生,可予以该科目教学测验免试。近5年中高职衔接转段考试通过率达100%。

根据《安徽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中相关要求,学校正积极筹备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让教学质量迎接市场的检验。

三、专业群建设经验

当前,新兴专业需求迅速扩大,产业链更新换代节奏加快,职业院校必须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校新设专业(群)面临缺少专业、行业背景的难题,在建设新专业(群)时常无从下手。如何高效建设专业(群),快速融入市场,可借鉴合肥工业学校轨道专业群建设经验。

(一)立足行业企业发展现状,找准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行业企业发展现状是专业群赖以生存的土壤,必须保持专业群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以专业群建设为载体,核心专业为引领,带动群内专业之间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强化师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兼具人文素养、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整合校-政-企-行资源,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力,逐步形成专业群体系。

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的专业和市场环境决定了专业群的定位也不尽相同,直接套用其他专业的建设模式,并不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城轨专业群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链中提供底层支撑,注重职业素养和行业准入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负责技能运用与创新开发能力的培养。而部分专业(群)可以直接向企业提供技能人才,更注重专业技能运用能力的培养。各专业群应结合实际情况,找准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

(二)落实政策制度经费保障,助力提高专业建设效益

依据上级部门的政策文件,吸收行业标准、职业标准,让专业群建设规范、高效。合肥市是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城市,专业群依托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借助校-政-企-行平台,将各级政策落实,发挥学校在市场供给端的优势,上承高等院校,下接企业岗位,促进校企“双师型”教师资源流动,弥补学校实训条件短板,联合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从校内“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打造,到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再到教育科学研究,学校及上级部门应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保障经费、大胆投入,将发展政策、资源投入、人才供应、企业产值串联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三)发挥教研教改促进作用,严把教育教学质量监督

专业群要实现优质发展,必然要在实践中落实三教改革,各类竞赛、培训都可以为专业群提供实践案例。经过数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锤炼,专业群总结出了一条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模式。参加各类行业赛、技能大赛总结出的经验,对规划和建设新实训室有重要参考意义。轨道专业群的上升期,正是专业教师团队不断钻研教学教法,深化校企合作的时期,真正做到了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以赛促教。

专业群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教学质量是专业群的生命,一切试点、改革都是围绕着学生能力培养开展的。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必然会出现由数量到质量、由专业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转变。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质量监测机制,实现教学评价手段的多样化,适时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才能办好企业满意、家长放心的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实训高职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