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课程理念下农村智力障碍学生种植劳动课实施策略研究*

2023-02-12李飞凤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6期
关键词:智力障碍劳动

李飞凤

(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南京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建设残疾人实践基地,践行“教育、培训、就业”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基于农村区域发展实际及农村残疾人的特点与生活需求,学校将残疾学生的学业和就业相整合,从课程整体框架建构入手,实现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职业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建构,重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开设蔬菜栽培、果树生产、花卉种植劳动课程,加强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与劳动技能的掌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建构与实施。

特殊学生中大多数为智力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大脑功能发育障碍,识记速度慢,记忆容量小,知识再现困难不完整,认知水平有限,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差,对于较为基础的劳动技能不能独立自主完成,依赖性较强,缺乏自信,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才能完成较为基础的劳动任务。他们有时怕苦怕累,劳动习惯差和劳动意识较弱。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事事依赖他人,才能自尊与自信地生活。因此,我们将充分利用基地开展劳动教育,选择农业种植劳动项目,创设真实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加强种植劳动技能训练,强化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康教融合促使学生不断适应社会,综合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项目教学--基于学生兴趣,选择劳动项目

项目式劳动教育以劳动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师生共同完成劳动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育模式。项目式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结合基地现有的资源和特殊学生的特点,选择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劳动项目。教学内容为一个个灵活的劳动技能项目,劳动技能项目之间既独立又有系统衔接。每个劳动技能项目的操作技术流程通常分为几小步,以实际操作图片加上文字的方式介绍,图文并茂、清晰具体、科学简单易懂,易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与操作。

我校基地农业种植劳动项目内容丰富,围绕特色园区,通过观赏鉴别、观察生长习性、实践体验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学生积极参与,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互相帮助中完成任务,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特色牡丹园开展牡丹品种识别、观察牡丹生活习性、学习牡丹栽培管理的活动。在果鸡放养区中开展识别桃梨品种特性、观察果树生长发育规律、学习果树周年管理的活动。在无公害蔬菜栽培区中开展露地蔬菜施肥与病虫害防治项目的学习,在连栋塑料大棚中学习茄果类蔬菜搭架打杈、保花保果、分级采收。在温室花卉大棚中学习反季节催花技术、花木扦插、多肉植物组合盆栽等等。例如开展牡丹品种识别项目,在每年的4月初牡丹盛开的季节,组织带领学生到牡丹园中观赏牡丹,识别常见品种的形态特征,完成任务单的填写与挂牌任务。同时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品种介绍其品种的特征,拍照并评出最美照片。在此项目教学中,学生不仅观赏了牡丹的美,还进行了品种鉴别与插牌实践,学习了牡丹拍摄技巧,学习兴趣浓厚。

二、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劳动教育总是在特定的情境和场域中,通过真实的劳动过程而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经历具有教育意义的劳动,才可能有真正的劳动教育”。这表明劳动教育所实施的劳动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劳动。我校劳动教育的场地是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学生进入农业生产实践现场观察、进行实地体验操作。学生在牡丹园中欣赏牡丹花的万千姿态,在蔬菜大棚中观察西红柿由青转黄变红,在生态果园中亲自参与采摘,分享丰收的喜悦,品尝瓜果的新鲜甜美。这样的劳动教育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体验深刻,学生的创造性在美好情境中得到不断生成与发展,劳动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种植劳动课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参观体验自然、生态的环境,感受季节性生长的美好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更需要教师结合自然的美好、综合利用各种情境要素精心布置,让学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劳动教育。以多肉组合盆栽项目教学为例,教师在多肉栽培区域中精心选择布置现场,包括工具材料区、示范区、实践操作区、作品展示区的准备,让学生能够有充分动手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观察、探究、操作、展示和应用。同时我们将不同种类与形式有创意的多肉组合盆栽实物带进盆栽现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现场还结合音乐播放多肉组合盆栽的艺术作品欣赏照片与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师创作的艺术之美。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演一演、仿一仿、练一练等精心设计的愉快轻松的体验式情境中学习。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可以综合运用生活的经验、直观的感受,以及学科的知识,找到创作的灵感,进行创造性劳动。

三、启发教学--相互启发学习,加强技能训练

启发式教学来自中国教育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启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需求,适时而巧妙地给学生以启迪、开导、点拨,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着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教学指导思想来看,启发式教学可以避免教学活动单一化、机械化,使教学活动更加自由、丰富,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达成教学目标。

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反应慢,学习思维简单,应用启发式教学非常必要。通过对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探究、尝试模仿操作体验、参与技能活动展示、开展作品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同伴、榜样学习的启发作用。注意启发的时机与方式,有效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循循善诱、适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与小组探究、积极观察与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积累一些经验,提高其开拓创新能力。

(一)想一想,练思维

教师在种植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探究思考与展示交流的时间,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探究、分析解决,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自信地说。先让学生先观看视频加强记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技能的操作方法,再引导学生说出同伴操作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获得启发。

(二)做一做,强技能

智力障碍学生在重点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观看教师正确的示范和同学的模仿操作,自身受到一定的启发感悟后再进行多次模仿练习达到熟练程度。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智力障碍学生来说,每一个步骤与环节的都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达到熟练的标准,再将每一小步熟练连接,达到整个操作过程的流畅程度。这些重点劳动技能的学习需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边做边学、边感悟边熟练、互相切磋学习经验,循序渐进。例如小青菜播种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专业的劳动技能与劳动方法,其中选种、播种的深度、播种的方法都有一定的讲究。教师需要引导智力障碍学生先模仿练习基本操作步骤,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小组、个人反复操作练习实践,达到熟能生巧。

(三)展一展,亮风采

智力障碍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光靠单纯的教和单纯的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个人与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反复操作练习逐步巩固。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基地的劳动技能生产实训和农业技能比赛活动,如果树修剪与施肥、蔬菜移栽、花卉上盆、雏鸡预防接种、鱼塘消毒,参与劳动教育艺术节展示艺术插花和多肉组合盆栽制作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互相观摩、合作学习中受启发,模仿学习好的榜样,不断开阔视野,从而实现技能的熟练掌握。

(四)评一评,促发展

劳动课堂中充分发挥智力障碍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构建民主、和谐、创新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思考,展示作品并对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交流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从而提升综合素养。例如水培吊兰项目中,课前布置让学生将家中的饮料瓶、牛奶瓶、矿泉水瓶等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制作创意水培瓶时,有的同学将瓶口剪成了花边的形状,有的同学将绿色的塑料瓶口剪成了狭长尖尖的小草造型,还有的同学将塑料瓶剪成两段,将两段瓶子创意组合形成了双层塑料瓶,很好固定住吊兰,既美观又实用。鼓励学生开展作品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选出美观而有创意的水培瓶,并在课后拓展应用美化生活。学生通过评价与交流,在互相学习借鉴与启发中提高审美与创新意识。

四、家校协同教学--强化家校合作,养成劳动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智力障碍学生认知、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很弱。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基础的劳动技能,从而能够自食其力,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这对智力障碍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拓展劳动教育的空间与时间,将学习的课堂延伸至家庭、社区。精心设计家长与学校共同参与的劳动,形成家校合一的劳动教育氛围,有效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家处农村,具有农业基地的一些基本条件,课后及时告知家长相关劳动任务与要求,让学生回家练习巩固具有较好的效果。家长在家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巩固与积累,完成相关的练习训练。鼓励孩子独立准备好劳动工具与材料,利用生活中的环保材料开展实践。劳动过程中,鼓励孩子独立操作,较难的步骤与孩子一起探究完成,鼓励孩子不怕苦累,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劳动结束时鼓励孩子自觉收拾整理工具与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保持家庭卫生整洁的生活环境。家长要对孩子的劳动过程与结果给予肯定,并提出改进意见。

家校协同教学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以种植劳动课家校协同教育为例,可以开展家庭小盆栽制作与养护管理、阳台蔬菜的种植体验、室内植物认识大比拼、我最喜欢的植物生长观察与介绍展示,等等。学生利用课余闲暇的时间与家人一起观察、交流,在增进家庭情感交流的同时,也巩固拓展了劳动知识与技能。通过与智力障碍学生家长交流发现,学生与家人一起进行劳动活动非常开心,也愿意向家人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家长在活动中看到学生的变化,提升了自信,也非常乐于配合学校。通过家校协同形成家校合力,在实现学生技能巩固和应用的同时,不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了学生劳动素养。

五、康教融合教学--劳动康复训练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

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学校农疗基地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身心康复、缺陷补偿。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康复训练,改善学生在动作、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方面的功能障碍,提升学生言语、思维、情绪等发展水平,促进学生潜能开发,使之适应日常生活与学习,增强了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最终能够顺利就业,融入社会。

动作康复训练:在种植劳动教学过程中加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能力训练,提升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如在扦插、嫁接、绑蔓、蟠扎、修剪等动作操作中加强平剪、斜剪、切、削、绑、扎等精细动作的练习,加强手指力量与灵活性训练,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从而提升劳动的速度与质量。

沟通与交往训练:在农产品展示、加工与义卖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介绍基地特色农产品的特点,加强语言应用、语言表达、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等基础能力,树立自信,满足学生日常生产生活沟通交往需求。

情绪与行为训练:在农业与生活主题劳动中提升正确理解和适当表达情绪的能力,及时消除自卑、焦虑,提高学习兴趣和控制能力,增强情感体验。在分享劳动成果、情境角色扮演、趣味游戏活动中放松心情、感受快乐。

结 语

在劳动教育呈现新特点、担负新使命的新时代,我们将充分利用农业基地的特色资源积极开展智力障碍学生劳动课程,重视学生劳动情境的熏陶、劳动实践的体验、劳动技能的形成、劳动过程的感悟、劳动习惯的养成和劳动成果的分享,使智力障碍学生能够在劳动实践体验中不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提高劳动能力,努力提升劳动素养。

猜你喜欢

智力障碍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热爱劳动
跨越障碍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