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的低年级英语教学尝试

2023-02-11樊菁

中国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尝试知识建构

樊菁

【摘 要】知识建构理论指导下的低年级英语教学,起始于真实的问题,驱动于学生表达的多样化的、持续改进的真实观点。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搭建支架、自主创作、知识梳理四大教學流程,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进行多元化的建构活动与实际应用,并最终在社区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形成理论知识体系。

【关键词】知识建构 低年级英语 教学尝试

传统的教育被看作是“确定性”的活动,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都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表现形式是以讲授为主,将大纲要求的确定内容从教师端“灌输”到学生端,对学生的考核集中在学生“接收”的程度上[1],所以,传统的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学生多是简单的口语模仿和游戏操练。这种教学方式看似非常“高效”,教师可以快速将已有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学生仅停留在“浅层”的学习,即语言知识的机械操练和表面应用上,缺乏自主探究与思考的过程。

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迭代的加速以及社会需求的提高导致学生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学到的知识无法适应社会创新的需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开展知识建构课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知识建构是国际学习科学前沿研究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按照Scardamalia和Bereiter(2003)的观点,知识建构是以“观点”为中心,个体、小组及班级社区在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中,提出真实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以发展的眼光去持续改进与升华观点,进而逐步建构有价值的公共理论知识体系的过程。知识建构课堂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知识是学生自身原有知识和新知识发生联系所形成的,而不是靠单纯灌输。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2]。知识建构的课堂把舞台还给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在小组合作等方式中探究学习,升华观点,最终形成社区理论知识。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课例,阐述把知识建构理论运用到低年级英语课堂的学生自主探究式的教学实施策略。

译林版英语一年级上册Unit 7 I can dance以机器人Roy的视角,呈现了“能做的事”这一话题。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知识建构理论,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围绕四个动词(dance、sing、draw、cook)展开词汇的建构;结合句型(I can ...)及学生的已有知识展开句法的建构;以表示赞叹的日常用语(Great!)和感叹用语(Wow!)为样例,展开感叹语的建构。

一、围绕核心词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与观点

知识建构教学真正的开始源自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的形成,只有在问题情境中学生才能找到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引发知识建构的活动,才能找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引发深度的建构性活动[3]59。低年级英语课中的问题是指结合教材,回归学生日常生活,因此,知识建构下的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师首先通过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歌曲等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提出真实的观点。

【课例】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播放歌曲What can you do, 学生跟着视频做相应的动作,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跟着哼一哼、唱一唱。然后,呈现一段机器人的视频,视频中机器人时而跳舞,时而画画,还会唱歌、测体温、做饭等。

接着,教师模拟提出问题,并请两位学生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为示范,如“What can robot do?”“I think it can sing.”随后,学生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逐个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

每个小组汇总自己小组的意见,逐步形成了如下观点。

(1)机器人会做饭(cook)。

(2)机器人会扫地(sweep the floor)。

(3)机器人会打篮球(play basketball)。

(4)机器人会测体温(take temperature)。

……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呈现板书,进行班级社区知识建构(见图1)。

【教学效果分析】

与单元主题相契合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初步感知能力类动词jump、dance、sing、draw、read、play的发音和意义,并快速进入“探究”学习的状态。允许学生用中文、英文或中文中夹着英文单词等多种表达方式,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发表观点时中英文夹杂是教相应英文单词的契机,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进行能力类单词的不断输入。

二、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活动的建构

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知识建构则强调学生生成自己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转换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收”,而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探求与思考,并最终通过内化支架,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学习支架是设计者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有意识地提供对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佐作用的概念框架、问题情境、学习方法、学习方向、学习工具等,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支持,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发展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3]97有效的学习支架的搭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其度过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更高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建构支架有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标等多种表现形式。低年级英语课堂中,教师呈现教材内容,学生通过听、说、读、模仿、表演等多种形式学习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支架。

【课例】

Step 1.搭建范例支架—Say “Hello” to Robot Roy

教材Story time板块的主角是一位名叫Roy的机器人。教师呈现机器人的图片,播放机器人自我介绍的音频,学生听并获取机器人的信息。然后,教师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扮演Roy,與学生互相打招呼。教师边做动作边展示,为学生提供范例支架。接着,再请几名学生分别扮演Roy,与扮演“观众”的其他同学打招呼。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学生很快掌握了机器人的姓名,并且学会了如何跟别人打招呼。

Step 2.搭建问题支架—What can Robot Roy do

课文创设的情境是:Roy在机器人展览上为大家展示自己的各项技能,那他有哪些技能呢?在此,学生提出自己真实的问题:“What can Robot Roy do?”并且带着这个问题支架,观看Story time板块的视频。看完视频后,学生圈出机器人Roy会做的事情,并通过跟读、齐读、做动作猜一猜的游戏等多种方式学习本课核心词汇dance、sing、draw、cook。

Step 3. 搭建评价支架—Lets read and act

课文中的4幅图展示了机器人Roy具备的dance、 sing、draw、cook的四种能力。教师呈现教材文本,播放录音,学生根据录音进行跟读,模仿发音,注意模仿机器人的语音、语调。接着,学生4人一个小组,分别扮演机器人1号、2号、3号和4号,每人演一幅图。其余学生扮演观众,与“小机器人”们进行互动,并评选出每一组的“最佳小演员”。

接着,学生开展微型知识建构,形成评价他人表演的评价标准。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多样化的观点。

S1:他台词说得清楚、流利。

S2:他的发音最标准。

S3:他模仿机器人模仿得最像。

S4:他的动作最像机器人。

……

学生评价他人,也是对自己的提醒,下次自己扮演角色时,就要做到台词流利、发音标准,注意语音语调,并且要加上相应的动作。

【教学效果分析】

知识建构教学中,运用支架是主要的教学策略。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根据递进发展目标层层搭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词汇(dance、sing、draw、cook)和句型(I can ...),为后面的语言输出—建构自己会做的事情—提供词汇和句型的知识基础。

三、鼓励学生创作,引领学生开展知识建构的实际应用

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教学要从英语知识学习转变为实际运用。课堂上,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展开知识建构的实际应用。教师播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视频创设情境,将课堂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借助本课词汇(dance、sing、draw、cook)和句型(I can ... )的支架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之后,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同伴的建议,进行观点的改进和完善。

【课例】

Step 1. Enjoy a video about students

教师播放学生参加的学校组织的延时服务课程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思考:What can I do?

Step 2. Ask and answer about “What can you do?”

师生交流,谈一谈学生自己会做什么事情。在此结合旧知,构建出知识网络。

T: What can you do, boy?

S1: I can draw.

T: Great! What can you draw?

S1: I can draw an apple.

T: Come to the front and draw on the blackboard.

(S1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红色的苹果)

T: Wow! What colour is the apple?

S1: Its red.

T: Its nice.

S1: Thank you.

T: What can you do, girl?

S2: I can sing.

T: Great! Can you sing for us?

S2: OK.

(S2唱一首英文歌曲A yummy banana)

T: She sings so well. Big hands for her.

Ss(拍手): Good, good, very very good!

在师生多轮的交流中,学生关于颜色、水果、物品、英文歌曲等旧知被激活,持续改进和升华观点,构建出关于自己会做什么事情的知识网络。教师直观呈现板书,为后面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提供范例(见图2)。

Step 3. Try to introduce

学生在图文并茂的作业纸(见图3)上,先圈出自己会做的事情,再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式完成思维导图,接着在思维导图和语言支架“Hello, Im ... I can... I can ...”的帮助下,4人一个小组,组内互相帮助,尝试自我介绍。

图3 作业纸

一名学生的自我介绍展示如下。

Hello, my English name is Jenny. Im six years old. I can draw a rainbow. Its yellow, red, green, blue,   purple and pink. Its beautiful. I can read books. I can ride a bike and I can sing. Listen.(唱一首英文歌)

【教学效果分析】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真实语言情境,让学生乐于交流,乐于运用。在本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建构自己会做的事情,并尝试用英语介绍。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体会到了用英语做事情的乐趣。

四、知识梳理,绘制人工制品,形成理论体系

知识建构学习期间,人工制品的形成非常重要,它体现了学生是积极的认知者,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等人工制品,将知识建构的过程形象化、直观化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系统和网络,提高学习的效率。

【课例】

学生结合“自己能做的事”,绘制成生动形象的思维导图,在小组中,每人依次进行作品的介绍,其他组员给予评价和建议,基于建议每人完善自己的作品,并组织语言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二次展示,形成班级公共社区理论知识(见图4和图5)。

图4 学生作品一

图5 学生作品二

【教学效果分析】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绘画是他们热衷的事情,绘制思维导图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和创作兴趣。学生画出了自己会做的事情,并在旁边标注相应的英文,可能会碰到很多不会的单词,在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同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度构建出很多课本以外的能力类单词或词组,如play football、read a book、ride a bike、Kongfu等。在小组交流和班级二次展示的过程中,全班互相学习、互相建议和评价,形成词汇和句型的班级公共社区理论知识。

知识建构理念下的低年级英语课堂可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深入探究的精神、小组合作的意識。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多样化的观点,并最终在社区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形成理论知识体系。这是学生“缓慢”探求、内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放下焦躁的心,积极鼓励引导。

参考文献

[1] 蔡和连,张红艳.知识建构教学模式下课堂管理的策略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4):10-14.

[2] 李晓燕,杜燕燕,张红艳.知识建构课堂中的高阶思维发生路径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3):12-15.

[3] 张义兵.知识建构:新教育公平视野下教与学的变革[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邗江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教学尝试知识建构
学生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浅谈
“知识”“过程”“情感”的巧妙融合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朗朗韵味话经典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初中英语生本化教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