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炳煌教授从膝为筋之府理论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

2023-02-10蓝枰英洪昆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膝骨性经筋素问

蓝枰英 洪昆达,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吴炳煌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担任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主任、福建省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两次参加中国援外医疗队赴非洲工作,代表福建省、福建中医学院去往德国、奥地利、马来西亚等进行学术交流与医疗工作。吴教授一向治学严谨,对技术精益求精,尊古而不拘泥于古,勇于实践和创新,从“膝为筋之府”理论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归纳如下。

1 深研古籍 探治筋病

1.1 筋的理论基础 形质结构“筋”:包括现代所称的肌腱、韧带和筋膜等。《灵枢·经脉》说:“筋为刚”,说明筋是一种坚韧刚劲的条束状组织[1]。《素问·五脏生成》道:“诸筋者,皆属于节”。全身筋之总和统称“十二经筋”,包括手足三阴与手足三阳。足三阳与足三阴经筋由脚趾从下向上走行,经膝部、包绕膝关节。因较多筋膜在膝关节处集聚,故《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膝为筋之府”。因此经筋病变与膝病关系密切[2]。

生理功能“筋”:主要有以下2 项:(1)连接与约束关节:筋作为骨节和肌肉的连接枢纽,筋膜则包裹约束骨与骨相衔处,由此形成关节,保证骨节、肌肉之间的联结、协同作用,保障机体的正常运动。临床上患者容易扭伤、骨折、脱臼,常与筋膜病变如松弛有关[3]。(2)主持运动: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自如,有赖于肌肉的收缩弛张和筋的协同作用。因此,《素问·痿论》曰:“宗筋之束骨而利机关也”。若筋膜失养、痿软弛纵,可发为以运动无力为主症的痿证;筋膜挛急、拘急不舒,又可发为以肢体强直为主症的痉证[4]。

1.2 筋与肝的联系 《素问·宣明五气》说:“肝主筋”。筋与肝在生理及病理上密切相关[5]。(1)生理上,诸筋赖于肝之气血濡养。《素问·经脉别论》道:“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说明肝之精气血有布散、营养筋膜之功。(2)病理上,肝病经久不愈,易伤筋膜;筋膜有病,易内传肝脏,二者相互影响。《素问·上古天真论》曰:“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说明肝脏气血亏虚,筋膜失于濡养,出现屈伸不利、动作迟钝。《素问·痿论》又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强调肝风内动,则筋病而出现抽搐、震颤等症状[6]。此外,《素问·痹论》说:“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证实筋病日久,常常累及至肝脏[7]。

2 从筋论治 取穴有道

2.1 遵循经络理论 辨证施治 吴教授首先遵循中医经络理论,辨证取穴,如风寒湿阻配阴陵泉、足三里;阳虚寒凝配命门、大椎;肝肾不足配太溪、三阴交;瘀血阻络配血海、膈俞等。其次,根据病患所在十二经筋分布辨脏腑,如膝外侧前沿经筋疼痛,为足阳明经筋病,涉及脏腑胃,加予胃俞、足三里等;膝内侧中部经筋疼痛,为足少阴经筋病,涉及脏腑肾,加予肾俞等[8]。

2.2 妙用三筋穴 吴教授临床治疗膝病,善用筋缩穴、辄筋穴、承筋穴三穴。膝为筋之府,膝关节相关组织均离不开“筋”范畴。因此,与“筋”密切相关的三穴,能有效治疗筋病。通过三穴的治疗,膝关节痉挛肌肉、肌腱得到松解,膝关节正常生理功能得以恢复,“筋束骨、利关节”的特性是其理论基础。

3 标本兼治 重视功能

吴教授长期从“膝为筋之府”论治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古人认为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根本是肝肾亏虚,致痹外因是风寒湿邪,病理产物为瘀血,而邪、瘀日久又致虚,相互为患,亦是其致病因素。本虚标实、本痿标痹是该病病机,治疗当标本兼治。但“膝为筋之府”这句话,却容易被忘却。临床上膝骨关节的病变,临证时往往忽视了“筋失所养”之病机[9]。

3.1 经筋并治是缓解膝关节疼痛的基础 吴教授认为,在经络理论指导下,除了循经治疗,结合十二经筋理论尤为重要。临床中,推拿是缓解膝关节疼痛的有效方法,常常选择循经推拿,结合筋结推拿,疗效显著[10]。筋结推拿以“膝为筋之府”理论为指导,对受累膝部筋结采用弹拨、理筋等治疗方法,使痉挛的肌肉、肌腱得到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相关经筋理论早已论述,十二经筋中足三阳足三阴经均与膝关节疾病密切相关,如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趾,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又如足太阴之筋,起于大趾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阴陵泉之次。故筋结推拿临床疗效满意缘于“膝为筋之府”理论基础。

3.2 养筋柔肝是改善关节功能的关键 病理上,膝骨性关节炎病变部位常见于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等关节周围组织,皆属中医学“筋”之范畴。临床查体常见在病变关节周围韧带、肌肉起止点等处有明显结节与条索,亦或伴有触痛,部分患者还出现腘窝囊肿、痉挛的肌肉纤维等[11]。而如前所述,肝病易诱发筋病,筋病同样易传肝脏。全身筋膜赖于肝血之濡养,肝血充盈,筋得所养,则柔韧而劲强,运动有力且灵活[2];若肝之精血衰少、筋膜失养,则易筋力不健、活动不利,更有甚者,出现振颤瘛疭、痿废不用等。据此,治疗筋病,不仅要滋养筋脉,养血柔肝一样重要。

4 验案举隅

陈某,女,65 岁。2019 年5 月12 日初诊。既往诊断“双膝骨性关节炎”5 年,反复双膝关节酸痛、无力,活动受限,常于发作时口服双氯芬酸钠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后疼痛减轻,今症状复发,行走困难,因西药引起胃肠道反应而转求中医治疗。现症见:双膝关节疼痛,痿弱少力,活动不利,纳可,寐欠安,二便自调,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查体:双膝关节外侧压痛明显,左膝关节活动度10~105°,右膝关节活动度15~105°,浮髌试验及抽屉试验阴性。X 线提示膝关节退行性改变。辨证:肝肾亏虚、筋脉失养证。治则:滋阴补肾、养筋柔肝、通络止痛。治疗:(1)中药内服予六味地黄丸合芍药甘草汤,加牛膝12 g,秦艽9 g。(2)针灸取内外膝眼、承筋穴,配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加温针灸)、阿是穴,平补平泻。(3)经筋推拿:从膝部外侧三穴犊鼻、委中、膝阳关开始向上至大腿根部、向下至足部穴位,点揉、推按相关经筋穴位,每穴1~2 min;寻找膝部筋结疼痛点,进行弹拨。治疗2 周,症状缓解,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改善,恢复行走。

按语:患者老年女性,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而致本病,中医治疗予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配合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止痛,配伍牛膝、秦艽意在强筋健骨、通络止痛。针刺方面,内、外膝眼为治膝痛常用穴,针身可深入关节囊,直达病所;承筋穴具有很强的疏通筋脉气机的能力,承者,承上启下也,是理筋之要穴;三阴交滋阴、补益肝肾;足三里养血柔肝;阳陵泉,筋会,八会穴之一;胆经穴,胆与肝相表里,肝主筋,可治疗筋肉拘急、弛缓不收诸症,同时再加以温针灸,利用艾绒燃烧时产生热量,通过针体将热能传到穴位深处,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配合经筋、推拿理筋缓急止痛。诸法合用,标本兼治。

5 小结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骨痹”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与关节活动障碍。结合症状体征,诊断比较容易,基于影像学的介入,膝骨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亦不难。临床治疗中,多数医者常围绕着镇痛、消肿治疗,疼痛、肿胀容易缓解,而患者的关节屈伸功能,却难以改善,对关节失稳也常束手无策。这归因于多数医家不够重视滋养筋脉、养血柔肝的治疗法则。目前关节功能障碍一直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患者屈伸活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筋”功能下降所致,膝关节的应力异常,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性能密切相关[9]。因此,临床治疗中,“膝为筋之府”理论不容忽视。

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吴教授依据中医理论指导,总结临床经验:(1)深研古籍、探治筋病。古籍记载,膝处集聚丰富筋膜,故《素问·脉要精微论》称为“膝为筋之府”。足三阳、足三阴经筋从脚趾向上走行,途经并包绕膝部关节,故经筋与膝病关系密切。(2)从筋论治,取穴有道。临床针灸治疗,取穴与疗效密切相关,通过经络理论辨证取穴以及经筋理论辨脏腑选穴相结合,效果显著;且妙用三筋穴,能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3)标本兼治、重视功能。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痿标痹,治疗当标本兼治。同时,应重视膝关节功能恢复,因此提出“经筋并治”是缓解膝关节疼痛的基础,“养筋柔肝”是提高关节功能的关键。该治疗依然离不开“膝为筋之府”的重要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膝骨性经筋素问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的自我康复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
中药关节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