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2-08张黎黎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民俗文化黑龙江

张黎黎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民俗旅游是以民俗文化资源为载体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民族民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旅游活动,还能提高旅游地的经济效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历史悠久,从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肃慎、挹娄、勿吉和鲜卑,隋唐时期的靺鞨和室韦,到宋元明时期的契丹和女真,这些活跃于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今天的黑龙江少数民族主体。黑龙江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北方少数民族特征。所以,在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方面,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渊源。

一、黑龙江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基本情况

(一)少数民族自然情况

1.十个世居民族。黑龙江省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其中历史悠久的世居少数民族共有十个,分别是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柯尔克孜族。①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民族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3.根据2020 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世居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按人口数量排序依次是:满族(583807人)、朝鲜族(270123 人)、蒙古族(112210 人)、回族(75464 人)、达斡尔族(33670 人)、锡伯族(6259人)、赫哲族(3805 人)、鄂伦春族(3236 人)、鄂温克族(2560 人)和柯尔克孜族(1186 人)。②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 年黑龙江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21 -05 -27)[2023 -04 -02].https: //www.hlj.gov.cn/hlj/c108419/202105/c00_31186898.shtml.其中人口超过5 万的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4 个民族,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有的只有千余人,他们被称为“六小民族”。

2.人口分布情况。黑龙江省所辖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各1 个,民族乡镇有69 个,下辖少数民族聚居村680 个。①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区域自治[EB/OL].[2023 -04 -02].http: //www.hlj.gov.cn/hlj/c108503/list_left_tt.shtml.从少数民族人口聚集程度分布来看,集中居住在民族自治区和乡镇的人口约占40%,分散居住人口约占60%。从不同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地区来看,满族人口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阿城区、双城区、五常市; 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泰来县;朝鲜族人口主要分布于牡丹江市、东宁市、宁安市、密山市、鸡西市、海林市; 达斡尔族人口主要沿嫩江流域分布,他们散居在齐齐哈尔市、嫩江市、龙江县、富裕县等地; 赫哲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同江市和饶河县;鄂伦春族人口主要分布于黑河市、塔河县、逊克县、呼玛县; 鄂温克族人口主要集中在黑河市;柯尔克孜族人口主要集中于富裕县。

(二)少数民族民俗类型

1.生产民俗。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可以划分为生产民俗和生活民俗两个类别。生产民俗主要指农耕民俗、游牧民俗和渔猎民俗。例如,朝鲜族擅长种植水稻,在具体的劳作过程中体现出丰富的农耕文化内涵;蒙古族和达斡尔族主要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在畜牧生活中体现出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赫哲族、鄂伦春族以及鄂温克族则以捕鱼和狩猎为生,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原始且古朴的文化特色。无论是农耕民俗、游牧民俗还是渔猎民俗,都是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供深入开发。

2.生活民俗。生活民俗主要是在生活领域形成的特殊民俗文化,具体又可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的民俗包括民族美食、民族服饰、特色民居、出行习俗、民族工艺等。例如,民族美食有满族的酸菜、盘酱,朝鲜族的泡菜、打糕,蒙古族的烤全羊、手抓肉,回族的清真菜,达斡尔族的库木勒炖鱼,赫哲族的刹生鱼,柯尔克孜族的克缺饭等。民族服饰有满族的旗袍,朝鲜族的则高里,蒙古族的蒙古袍,赫哲族的鱼皮衣服,达斡尔族的狍皮衣服等。特色民居有蒙古族的蒙古包,鄂伦春和鄂温克族的斜人柱等。出行方式有蒙古族的勒勒车,鄂伦春族的雪橇等。民族工艺品有赫哲族鱼皮贴画,鄂温克族桦树皮工艺品等。精神层面的民俗包括民间信仰、神话传说、节庆民俗、生活礼仪等。例如,北方很多少数民族信奉的萨满教,满族敬狗敬乌鸦的传统,蒙古族敬火神的习俗,鄂伦春族古仑木沓节,鄂温克瑟宾节,锡伯族西迁节,朝鲜族归婚节,柯尔克孜族诺如孜节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生活民俗内涵丰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涵盖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能够很好地满足外地游客对北方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猎奇心理。随着黑龙江省旅游业向多方面、深层次发展,各种民族民俗旅游产品的不断开发,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最为重要且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之一。

二、黑龙江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俗旅游资源分散,缺少整体规划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占地面积473000 平方公里。根据我党的民族政策,黑龙江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1 个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1 个民族区——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另有69 个民族乡镇,其中有24 个满族乡(镇)、19 个朝鲜族乡(镇)、6 个蒙古族乡(镇)、5 个鄂伦春族乡、3 个达斡尔族乡、3 个赫哲族乡、1 个鄂温克族乡、8 个联合民族乡(镇),除此之外,还有680 个少数民族聚居村。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民族分布[EB/OL].[2023 -04 -02].http: //www.hlj.gov.cn/hlj/c108501/list_left_tt.shtml.居住在这些自治乡镇村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黑龙江省全体少数民族的40%,其他散居于各地。无论是从地域分布还是人口分布来看,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呈现分散性特点。已开发的民族民俗旅游产品因在开发时缺乏指导,目前都处于各自为政、自说自话的零星且孤立的状态,尚未形成有整体规划的、统一连续的、成规模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格局,很难吸引到游客千里迢迢奔赴知名度本就不高且零星分散的旅游目的地游览。

(二)民族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形象特色不突出

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西南地区民族民俗特色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黑龙江省的民俗旅游也在陆续开发中。但是由于地处偏远,经济水平欠发达,旅游业整体起点不高,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经验不足,配套旅游设施跟不上,综合服务水平较差等原因,民俗旅游开发水平以及层次还较低,未能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振兴旅游经济的法宝。目前已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处于开发深度不足,缺少交互式、沉浸式体验的浅层次开发阶段,基本上处于原生形态开发模式,缺乏总体性、深层次、成系统的开发思路和战略部署。另外,黑龙江省作为少数民族资源丰富的省份,民俗旅游的形象模糊,缺乏主题形象及地域特色。黑龙江省作为满族的肇兴之地,对于那些对清朝以及满族文化感兴趣的国内国际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他如赫哲族、鄂伦春以及鄂温克等人口较少且文化小众的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国内具有唯一性,稀缺程度不言而喻。但是目前,黑龙江省的民族民俗旅游产品都没能突出这些独一无二的特色及优势,已开发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底蕴,产品形象与主题定位不准,特色不够突出,没能形成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品牌。

(三)民俗旅游开发投入不足,宣传不到位

黑龙江少数民族民俗旅游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且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民族民俗的旅游项目开发可使我省旅游产品从单纯粗犷式的自然景观游览升级为内涵式的文化之旅、民俗之旅。但是任何旅游项目的开发都需要政府或企业的前期投入,这种投入包括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的基础建设上面,比如民俗村的修建、游娱设施的购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对旅游产业的投入经费持续上涨,但要想开发高品质的民俗旅游项目,黑龙江省对民俗旅游项目的投入仍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而政策支持是软件上的投入,某种程度上要比资金的投入更关键。政府相关部门需组织专家群策群力,为黑龙江省民俗旅游出谋划策,走出一条适合黑龙江民族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道路,将原来零散的民俗旅游资源集中起来,集中发力,开发出拳头产品,打造出另一条黑龙江文旅项目新热点。而黑龙江民俗旅游的宣传也必须要跟得上。多年以来,游客对黑龙江的印象就是冬季的冰雪王国和夏天的避暑胜地,对黑龙江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一直缺少了解。不仅外地游客,甚至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都知之甚少,这说明黑龙江省对于自身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加强。因此要利用好黑龙江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加大投资力度,重塑民俗旅游品牌形象。对民俗旅游的开发、建设与宣传工作都要落实到位。

三、黑龙江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开发对策

(一)整合民俗旅游资源,发挥地域优势

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呈现分散性特点,一些民族自治区域分散在省内多个县市乡镇。目前已开发的民族民俗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多以民俗馆的形式简单呈现,难以吸引远方游客。黑龙江省本身地处偏远,一些县市交通不便,外省游客通常只以省会哈尔滨为旅游目的地,最多将旅游区域扩大到哈尔滨—亚布力—雪乡这一线路。为充实游客的旅游项目,除冰雪旅游之外,以黑龙江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旅游可以丰富黑龙江文化旅游内涵。首先,整合哈尔滨市内的各家民俗博物馆,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使每家博物馆各具特色,而不是看起来每家都差不多,不做大而全,只做小而精。不同博物馆可以突出某个民族的民俗,例如满族民俗博物馆、达斡尔族民俗博物馆等。其次,设立游客参与度高的民俗旅游项目,从少数民族衣食住行多个方面设计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随着游客旅游经验越发丰富,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单纯的观看展览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具有参与性较强的特征。通过让游客直接参与民俗旅游活动,能够充分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最后,设计精美的民俗纪念品。游客在完成一次旅游活动时通常会选购一些纪念品,一是作为本次旅游活动的纪念,二是送给亲朋好友。以往来到黑龙江哈尔滨的游客只知道红肠和面包等特产,如果能开发出既兼顾文化内涵,又造型精美的纪念品,它们必将受到游客的欢迎。例如,赫哲族的鱼皮贴画、鄂温克族的桦树皮工艺品、鄂伦春族的兽皮帽(人造皮)。

(二)科学合理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黑龙江少数民族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有利用民俗文化获得旅游收益的权利,也有保护民俗文化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适度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坚决杜绝个别旅游景区只为迎合低级趣味,故意歪曲传统的民族文化内涵,或者一味放大部分民俗文化中的糟粕部分。避免民俗旅游产品低俗化、庸俗化,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科学合理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同时,还要做到保持民族民俗的原始性不被破坏。民俗旅游之所以会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就是因为其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黑龙江省长期偏处东北一隅,历史上的黑龙江省主要居民多为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大规模迁入是在清代后期,黑龙江省大规模开发的历史自“闯关东”热潮以来也仅有百余年,因此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民俗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晚,相对保存完好。而且即使在汉族大量迁入之后,很多少数民族依然居住在深山之中,如鄂伦春族人民在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陆续迁出深山老林,所以很多民族的民俗能够基本保持原貌。在当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只顾追求眼前短期经济利益而对旅游资源进行毁灭性开发的例子比比皆是。少数民族民俗是珍贵不可再生资源,一旦不计后果地过度开发会导致一些民俗文化走向消亡。我们要吸取教训,将本地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并且传承下去,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因此,对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保护民俗文化与稳定社会和谐的双赢局面,这样做既能实现使黑龙江省的民俗旅游成为发展本省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又能在取得良好经济收益之后反过来促进黑龙江省民族民俗风貌的保护。

(三)重视策划与宣传,打出品牌效应

黑龙江省虽有丰富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与合理开发民俗旅游项目同样重要的工作是要做好黑龙江民俗旅游策划与宣传工作,努力开发潜在的客源市场,吸引有文化旅游需求的游客。目前,黑龙江省民族民俗旅游知名度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原因之一在于营销力度不足,策划宣传工作不到位。黑龙江的冰雪旅游资源已经驰名中外,尤其经过短视频等新媒体推广,2023 年春节期间旅游市场异常火爆。根据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数据显示,2023 年春节假日期间黑龙江省旅游人数达1104.9 万人次,同比增长45.1%,高于全国22 个百分点,恢复至2019 年同期的92.1%,高于全国3.5 个百分点;①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春节假期龙江旅游人气旺 全省出行1104.9 万人次[EB/OL].(2023 -01 -28)[2023 -04 -03].http: //www.hlj.gov.cn/hlj/c107856/202301/c00_31522280.shtml.另据《2023 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春节假期间,目的地为黑龙江省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80%,比2021 年增长520%。目的地为哈尔滨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22%,跨省旅游订单占比77%。②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 春节旅游报告出炉 目的地为黑龙江的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80%[EB/OL].(2023 -01-28)[2023 -04 -02].http: //wlt.hlj.gov.cn/wlt/c114254/202301/c00_31522388.shtml.冰雪旅游的成功经验,在黑龙江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推广过程中也可加以借鉴。通过各种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有公信力的政府官方媒体等的宣传,发布名人、旅游达人的推荐,加大民俗旅游广告的投放,以良好口碑使普通游客自发推荐等多种途径推广黑龙江省民俗旅游产品。同时,相关旅游企业要在旅游产品设计、包装、营销、策划等方面深耕。如果能设计出像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吉祥物冰墩墩和冬季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那样具有全民讨论度的优秀纪念品,就更能够将黑龙江民族民俗旅游推向新的热门高度。总之,我们要将黑龙江民族民俗旅游策划包装成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将之推广向国内、国际市场,打开黑龙江省民俗旅游新局面。

树立民俗旅游品牌,推广品牌效应也是重中之重。随着旅游市场同质化旅游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品牌效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者的消费选择,品牌效应已经成为产品开发者的一种必要的营销手段。例如,同属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具有相同的冰雪原始资源,但是对于南方游客来说,冰雪旅游首选黑龙江,因为“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以及“冰城哈尔滨”的名号已经作为成熟的旅游品牌深入人心。所以,旅游产业中的品牌效应十分强大,我们可以将黑龙江省的民俗旅游定位为“白山黑水,关东风情”,打造成精品文化旅游活动项目,使黑龙江民俗旅游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尤其是与周边省份相比要突出本省特色,才能在更加广阔的旅游市场中寻求更高更快更长足的发展。将黑龙江省省内火爆的冰雪旅游与富有浓厚北方风情的民族特色旅游充分融合,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创建黑龙江文化大省形象,是提升黑龙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可行之策。

四、结语

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且影响广泛。在民俗旅游开发方面,黑龙江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缺少整体规划,旅游产品形象特色不突出,宣传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整合民俗旅游资源,发挥地域优势,科学合理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重视策划与宣传,打造高品质、精品化的民俗旅游品牌,产生品牌效应。解决制约黑龙江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走科学开发、合理运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既能使游客在黑龙江受到当地民族民俗特色文化的熏陶,又能合理合规增加当地政府和居民收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黑龙江经济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民俗文化黑龙江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Write a caption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黑龙江弃风博弈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