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共同富裕观的历史演进、基本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2023-02-06陈晓贤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同志中国共产党

陈晓贤 凌 玮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憧憬与追求的崇高理想,更是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其思想最早源自《礼记·礼运》中所展现的“大同”社会,这是儒家学者们心目中的“乌托邦”,此后各个历史时期的起义者针对统治者的残暴剥削统治而提出的各种“均贫富”的口号,再到近代孙中山为了消灭财富的过度集中、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提出了富民思想。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初,就把追求共同富裕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建党百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观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实践相结合,在探索、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消除两极分化,从而实现由先富带动后富,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方针逐渐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2022)这是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潮头,准确把握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观思想与新时代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所做出的庄严承诺,为共同富裕观赋予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时代内涵。回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共同富裕观的演进历程,不难看出,共同富裕逐渐被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之奋斗的初心和使命,亦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为从第一个百年向第二个百年全面建设并最终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供了理论支撑。因而,梳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观的历史演进,准确把握历代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的核心内涵,从而掌握其内在的理论逻辑、传承特点和核心价值,对于在新时代更好地阐释共同富裕思想、推动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 新时代共同富裕观的演进与传承

马克思主义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承者,也始终恪守这一基本目标,始终将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己任,牢记初心和使命,不断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任领导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牢固履行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神圣使命,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其间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思想不断得以完善发展,这些都是新时代共同富裕观的宝贵财富和渊源。

1.1 毛泽东同志开创共同富裕思想先河——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擘画蓝图

毛泽东同志在继承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思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共同富裕观的雏形,为中国共产党之后的共同富裕思想和实践提供了理论遵循和现实参考。毛泽东同志的共同富裕思想早在我党成立早期就有所体现。建党之初,毛泽东同志深入湖南农村地区考察,面对农村普遍贫困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造成贫困的根源在于农民对于生产资料的缺乏,因而土地改革就成了毛泽东同志解决农村问题最核心的举措。中国农村最核心的两大问题就是农民政治上的身份解放和经济上的共同富裕。毛泽东同志推动的农村土地改革就是牢牢牵住了农村发展的“牛鼻子”,是实现农民身份解放和共同富裕的最关键抓手。 因而,在此后建立的每块革命根据地,都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雏形和实践手段。

毛泽东同志共同富裕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已有体现,但未能形成清晰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立足于我国发展实情,首次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概念,并描绘出了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蓝图和美好愿景。从井冈山开始的22年革命战争中,我党形成了“领导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农业生产互助团体的经验”(毛泽东,1955),通过互助模式从而实现共富的探索是早期较为成功的实践,也对后来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毛泽东同志对“共同富裕”一词的明确表述出现在1953年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该决议中提到:“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在积贫积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的领导人提出“共同富裕”的口号,无疑是中华大地响起的一声惊雷,也让共同富裕这一理念开始进入中国人民的心中。毛泽东同志自始至终都十分关心中国的农民问题,深知中国人民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就在农村。此后,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做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再一次将农村问题置于突出发展方向,提出“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1955)。

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他们对于共同富裕这一美好愿景也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也谈不上什么富的。但是,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 ……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毛泽东,1955),这意味着共同富裕应当是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共同富裕能否最终实现,毛泽东同志始终抱有乐观的态度,对此深信不疑。虽然在毛泽东同志所处的中国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时机未见成熟,但其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及为实现此目标所做出的探索,特别是形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按劳分配、均中求富为主要特征的共同富裕模式,对后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为共同富裕擘画的蓝图,后任的中国共产党人仍在接续努力,不断为这一目标的达成而奋进拼搏。

1.2 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观——确立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

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党的实践探索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观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释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思路。文革后,邓小平同志对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重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思路。同时,邓小平同志立足中国发展实际,从本质论出发,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邓小平,1992)。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经典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对未来探索共同富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然而,在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上,邓小平同志大胆地提出了“先富”和“后富”的辩证发展思路。以往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带来的是效率的极大损失,最终将导致与共同富裕的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因此,邓小平同志敏锐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邓小平,1985)。这是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更加清晰化,也是在现有发展条件下,相对合适的共富之路。在“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当中,邓小平同志已经明确指出“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认识到,先富和后富都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途径,共同富裕才是最终目的。如果离开共同富裕谈先富,那么必然造成两极分化。鉴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经济和社会发展难以避免存在不平衡,因此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允许不同区域或者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富裕程度高低和发展节奏快慢的差别。先筑牢“先富”的基础,后强化对“后富”的帮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另外,为预防两极分化,邓小平同志前瞻性地提出了防御对策,诸如通过税收、技术转让和办教育和修路等方式,让先富起来的地区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的一系列思想与举措,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是对社会发展公平与效率的一次深刻反思,这为我党今后的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

1.3 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继承和创新——多方位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在共同富裕的探索道路上,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接续传承,不断摸索共富方略。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路,在这一时期的效率和公平的博弈中,效率似乎被摆在了比公平更重要的位置。然而,我党始终没有忘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上仍继续做着巨大的努力。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时期,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我党选择了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公平的发展路径。首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突破口选在了分配制度的改革上。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1992)。共同富裕主要是公平问题,但要实现共同富裕,脱离效率基础也是万不可行的,否则就是共贫而不是共富。因此,江泽民同志倡导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很好地切入了新时期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江泽民同志的另一共同富裕观体现在地区间的先富带动后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受益于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率先发展和富裕起来,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还相对落后。针对这一局面,江泽民同志于1999年的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解决东西部发展的失衡问题,通过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共增和全民的共富。江泽民同志的第三条共同富裕发展思路是扶贫开发,不同于前面的宏观上的共同富裕观,扶贫更倾向于微观层面的方案。在2001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鲜明指出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江泽民,2001)由此,可以将江泽民同志的共同富裕观主要概括为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和扶贫开发等共富实践思想。在国内外局势深刻变化的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的共同富裕发展思想和为之付出的实践,对确保转型时期的国内社会安定团结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质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总体上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内在的结构性矛盾却日渐突出,共同富裕如何实现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为此,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探索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从宏观层面,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了共同富裕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联系在一起,体现出胡锦涛同志对共同富裕内涵的更深层次的领会。这意味着,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和物质层面的富裕,而且包含了精神文化等更广泛的内容,这无疑体现出我党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极大地扩充了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另外,胡锦涛同志针对共同富裕思想针对性地调整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了收入分配的调整力度,使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更加清晰。从微观层面,胡锦涛同志将目光放在了占贫困大多数的农民群体,制定了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利农惠农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实践。

1.4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更加深入和逐步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人均GDP已逐渐接近全世界人均GDP水平,共同富裕的曙光逐渐明朗。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意识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普遍物质文化缺乏已转变成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当下最突出的矛盾,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发展方略,这关键一招彻底解决了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共同富裕路上的最短的一块板补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明确提出要“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习近平,2017) 。这一思想转变体现出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共同富裕的目标,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经济建设上更加突出共同富裕的战略发展目标。

为确保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做出了精心细致的安排,形成了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包括目标、路径、步骤、保障“四位一体”的共同富裕发展规划蓝图,这是我党第一次将共同富裕的时间表规划得如此清晰和明确。回顾毛泽东同志时代,对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更多地只能停留在树立信心的阶段,而难以做出较为准确的估计与表述。如今,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计划已跃然纸上,这是从理想到现实质的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共同富裕在我党工作中的重要性有着准确把握,他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习近平,2017)。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制度优势,共同富裕是这一优势的关键,它确保了我党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宗旨,能确保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的承诺,能确保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断前行的动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精辟地总结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习近平,2019)。习近平总书记的共同富裕观既传承了一贯以来的发展脉络,更对我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做出了清晰规划,让中国人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离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距离在不断缩小。

2. 新时代共同富裕观传承的基本特征

建党百年以来,历代共产党人共同富裕观虽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但本质上仍是一脉相承,有共生相通之处,这体现出我党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坚持不忘初心的使命、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等方面的价值追求,新时代共同富裕观在传承上具有鲜明的内涵特征。

2.1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发展规律

实事求是一直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建党百年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始终遵循着这一共产党人的生命线。“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诸于毛泽东同志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此后的中共历任领导人都牢牢践行着实事求是的踏实作风精神,全心全意投入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中去。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内涵的理解及对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都深深烙印着时代的特征,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呈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广大农民普遍缺乏生产资料的实际,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适时的土地政策,保障了农民生存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奠定了共同富裕的良好开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分行业、分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发现和认识到仅仅通过追求全社会的绝对平等来实现共同富裕并不可行,经济上的共富只能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解决,而不是单纯依靠均分“蛋糕”来实现。故而,邓小平同志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这一思路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实际做出的科学判断,也是达成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路径。到江泽民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效率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为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我党及时提出了要兼顾公平的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升使得人民群众不再局限于对物质的追求,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胡锦涛同志基于这样的实际,对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了外延,将人的全面发展置于共同富裕的内涵之中,进一步完善了共同富裕的意蕴。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离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设想日趋接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战略高度审视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一方面通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做大“蛋糕”的目的;另一方面提出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通过精准扶贫、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确保“蛋糕”能分到每位老百姓手中,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2.2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共同富裕提供经济保障

共同富裕从胡锦涛同志时代开始将其内涵外延化,包含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富裕,但就其初始的目标而言,首要的目标是要实现物质层面的富裕。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人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即共同富裕离不开经济基础作为最根本的保障。马克思指出,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需要通过生产力来实现,生产力水平越发达,共同富裕的水平和质量也就越高。毛泽东同志也认可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论断,并将解放或束缚生产力作为检验政党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毛泽东,1945)我党历经百年征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转变,生产力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生产关系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我党带领人民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人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清了障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恢复国民经济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案加快了工农业的发展水平,通过“五年计划”,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为未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生产力基础。邓小平同志在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发展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也吸取了以往在经济建设上走过的弯路和经验教训,确立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同时,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经典论述,这一理论深刻体现出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精练概括了我党对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再次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党不懈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准确分析和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我国经济社会迈向了更加深刻的变革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必然要随之转型和适应。然而,我们仍需意识到,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及调整生产关系的最根本遵循。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等诸多举措,共同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合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2.3 始终体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宗旨,践行共建共享理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最早出现在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此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深化共同富裕的内涵,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嵌入共同富裕观中,将共同富裕从物质富裕外延至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共富,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使共同富裕思想更具生机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思想,一脉相承,并逐步成为共同富裕观的核心要素。当前共同富裕在实践中要继续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重视富裕的“共同”性,在共享与共建中,正视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问题,通过“三次分配”、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政府宏观调控,以及鼓励高收入人群与企业更多回报社会等政策与手段,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区逐步推进,以实现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当前社会主义进入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在富裕实践中体现共享与共建。

3. 新时代共同富裕观传承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共同富裕观起始于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时期,集大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新时代,这一思想来源于我党领导人民的伟大革命和建设实践,具有丰富的哲学思维,这对如何理性、科学的认识和实践共同富裕,树立正确的共同富裕观具有强烈的现实启示,这要求我们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使命感,不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时代共同富裕观。

3.1 坚持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观

新时代共同富裕观绝不是忽视质量的“平均贫富”,更不是所谓的“劫富济贫”,而是全体人民高质量发展成果中实现的共享。在共产党人共同富裕观演进的进程中,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富裕的公平性,将公平性等同于平均主义,所强调的是同步化一的“富裕”,忽视“富裕”的“共同”性的高质量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2020)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共同富裕观思想的提出,恰逢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对共同富裕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要以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观重塑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和社会要进一步推动广大企业将自身发展与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相匹配,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实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战略升级,提升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实现企业、社会、政府和个人的高质量的共赢和共享。到21世纪中叶,“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2017)。

3.2 坚持“五位一体”的共同富裕观

共同富裕的实现是全方位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全面跃升的社会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国家的贫困落后状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让老百姓吃饱饭。尽管毛泽东同志一直重视人民群众“人定胜天”的精神因素,但是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及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践中主要还是重视社会改造中经济建设的实现。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二大上,在坚持原有物质文明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的表述。此后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提出了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建设小康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应更加坚持“五位一体”的全局新时代共同富裕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民主政治与建设文化强国,加强民生为重点的民生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乡村美丽和人民幸福。

3.3 坚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协调发展

新时代共同富裕观具有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十分重视的人民大众精神层面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作用的特征。在毛泽东同志的富裕观中,特别重视“富裕”成果实现路径中精神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在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新中国初期“三大改造”的伟大胜利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毛泽东同志富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此后,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总书记均重视人民群众在物质财富创造的基础上,实现精神层面的满足,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中同时体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当前,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伟大实践中,浙江人已经率先提出“共同富裕既包括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包括文化文明的繁荣兴盛;既包括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有”(李中文 等,2021)的观点,并将在共同富裕建设的实践中持续推进,探索共同富裕的省级范例。在精神层面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中,正如当前经济界学者(丁晓钦 等,2021)所提,“除了要不断丰富物质层面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不断丰富精神层面的产品和服务,使精神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实现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2022)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坚持精神共富的协调发展,只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同时满足,才能真正体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共同富裕观的价值。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同志中国共产党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同志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大元帅』与『小同志』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