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疼痛管理在新生儿改良定位法动脉穿刺操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3-02-05丁小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35期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疼痛管理新生儿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疼痛管理在新生儿改良定位法动脉穿刺操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上高县中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新生儿病房收治的6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新生儿改良定位法行动脉穿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疼痛管理进行干预。比较2组的动脉穿刺率(首次成功、二次穿刺成功、二次穿刺失败)、穿刺时间和穿刺并发症情况,采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acute pain assessment scale,NIAPAS)比较2组患儿穿刺疼痛情况。结果 研究组穿刺成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首次成功穿刺用时、整体平均穿刺用时、穿刺后出血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穿刺后血肿、硬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穿刺前NIAP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时和穿刺后NIAP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疼痛管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改良定位法动脉穿刺的疼痛感,穿刺用时短、成功率高,并可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新生儿;新生儿护理;桡动脉穿刺;疼痛管理;定位法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5-007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5.025

新生儿动脉血样多用于肝肾功能、电解质含量、凝血功能等指标检测,对于新生儿疾病诊断、急救、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1]。动脉采血技术已成为新生儿科不可或缺的侵入性护理操作,然而反复穿刺操作会使新生儿经历多次疼痛刺激,不仅影响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还可能扰乱患儿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态,影响患儿的正常治疗和预后[2]。针对性改善新生儿动脉穿刺操作的疼痛刺激对于促进新生儿病情康复有积极意义。风险识别理念是基于评估个体潜在的受伤害风险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以改善临床服务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理论[3]。上高縣中医院为降低新生儿改良定位法动脉穿刺操作时感受的疼痛刺激,引入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疼痛管理,取得良好临床干预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高县中医院2019年

6月—2021年6月期间新生儿病房收治的6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2组患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患儿艾伦试验结果提示患儿采血手臂侧支循环良好;患儿家长充分理解研究内容且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患儿合并凝血障碍;患儿穿刺处皮肤感染;患儿穿刺部位有动脉瘤或瘢痕组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改良定位法动脉穿刺。护士操作前行7步洗手法,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左手托住患儿穿刺侧手掌,穿刺前进行艾伦试验确认穿刺侧的侧支循环通畅,否则更换为对侧手穿刺。将患儿手掌平放,护士左手将患儿手腕稍背伸,采用目测法,于掌侧第二腕横纹外1/4处为中点行环形消毒,直径为5 cm。使针尖与患儿前臂呈20°~30°平稳进针,针头方向与动脉走向一致,待血液填满动脉采血针迅速拔除针头,以冰袋保存送检。使用脱脂棉球按压患儿穿刺处持续5 min以上,直到出血停止。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疼痛管理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风险识别疼痛管理小组。该小组由护士长和资深护士构成。组织评估新生儿病房操作致痛风险项目,分析可行的疼痛干预方案,包括非药物干预与药物干预,完善风险识别和疼痛管理流程。(2)风险识别理念应用。分析改良定位法动脉穿刺操作中导致患儿疼痛不适的原因为:穿刺本身带来的疼痛,新生儿本身的无意识活动增多缺乏控制,新生儿血管较细导致穿刺操作困难,穿刺部位出血、感染等穿刺并发症。(3)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疼痛管理。针对穿刺疼痛,在穿刺前予患儿轻柔抚触和上肢按摩,稳定患儿情绪,或给予患儿安抚性奶嘴以及20%~30%葡萄糖溶液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分散患儿注意力。针对新生儿无意识活动增加以及导致穿刺困难的情况,可通过玩具、轻音乐转移患儿注意力,使其注意力集中在玩具或声音发出物上;可嘱患儿母亲在安静环境下录制安慰性语音,在操作时进行播放,通过持续播放患儿母亲安抚性语音安抚患儿情绪,帮助患儿在操作时尽量维持平静稳定状态。针对穿刺操作,进行护士内部培训,制定动脉穿刺规范化操作流程,增加护士动脉穿刺熟练度改进操作质量,改进护士操作时控制患儿的方法,必要时可在一人行穿刺操作时,由另一位护士配合进行抚触等安抚措施,尽量减少多次穿刺操作,避免多次操作导致的疼痛性刺激。针对穿刺并发症,改进护士操作质量,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动脉穿刺,根据维护清单标准化操作,保证无菌屏障最大化;采取“三明治式点赞法”按压穿刺点止血,即以5 cm×5 cm的医用无纺布片对折1次行止血按压,护士双手拇指与桡动脉走向平行,均匀用力向下按压,按压5 min以上;严格监测患儿穿刺部位皮肤状态,若出现出血、瘀血或感染征象及时处置。

1.3 评价指标 (1)穿刺成功率。比较2组患儿穿刺首次成功、二次穿刺成功和二次穿刺失败情况。穿刺一次成功,并抽取动脉血,定义为首次成功;穿刺次数≤2次,并成功抽取动脉血,定义为二次穿刺成功;穿刺次数在2次以上,并未能抽取动脉血,定义为二次穿刺失败。(2)穿刺时间。比较穿刺成功的患儿所用穿刺时间,从第一次穿刺针进入皮下开始计时,直到收集1 mL动脉血为止。(3)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儿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血肿、硬结、感染。(4)穿刺疼痛情况。采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NIAPAS)比较2组患儿穿刺前、穿刺时、穿刺后疼痛情况[4]。NIAPAS量表由5个行为指标(警觉性、面部表情、哭闹、肌张力和对操作的反应)、3个生理指标(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和1个情境指标(胎龄)构成。其中胎龄、哭闹计0~3分,警觉性、面部表情、对操作的反应、心率、氧饱和度计0~2分,肌张力和呼吸计0~1分,总分为0~18分。分数越高,患儿急性疼痛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呈等级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穿刺成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组患儿穿刺时间比较 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例数为27例,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例数为17例。2组患者穿刺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首次成功穿刺用时、整体平均穿刺用时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3 2组患儿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穿刺后出血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穿刺后血肿、硬结、感染发生率比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组患儿相关穿刺并发症均已予以对症处理。

2.4 2组患儿穿刺疼痛情况比较 2组患儿穿刺前NIAP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时和穿刺后NIAP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疼痛是机体对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疼痛会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新生儿在面对临床各项诊治操作时会经历大量疼痛刺激,其中动脉穿刺因新生儿诊断治疗的需要,会在患儿住院期间频繁进行,而新生儿对于疼痛的生物学感知能力相较成人更持久且强烈。疼痛对患儿日后生长发育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5],针对新生儿接受动脉穿刺采血进行疼痛管理有重要价值。目前改良定位法动脉穿刺操作因对新生儿桡动脉定位清晰、增加穿刺成功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改良定位法动脉穿刺操作能够一定程度降低多次穿刺和穿刺失败情况,但不能有效缓解患儿因穿刺本身感受的疼痛。本研究中,研究组患儿在穿刺时和穿刺后时间段内NIAP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考虑为采取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疼痛管理干预,通过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安抚患儿情绪,可刺激患儿口腔触觉感受器,使疼痛阈值提高,并通过促进5-羟色胺释放,产生一定镇痛效果[6]。有研究指出,当患儿吸吮频率≥30次/min时,非营养性吸吮即可发挥镇痛作用,其效果甚至优于口服20%~30%的葡萄糖溶液[7],且非營养性吸吮非常容易进行,无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动脉穿刺操作可能引起的患儿疼痛提前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镇痛。

相关研究发现,母亲声音安抚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接受致痛性操作时的心率。陈羽双等[8]研究发现母亲声音干预可减少新生儿哭闹情况,增加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和睡眠,并降低患儿足跟采血时疼痛感,与本研究结果相近。本研究中,研究组患儿的动脉穿刺成功率整体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疼痛管理有助于提升动脉穿刺操作成功率。这可能与进行风险识别后采取的播放母亲安抚语音、对患儿上肢的抚触相关。新生儿抚触是抚触者对新生儿皮肤各部位按照一定次序进行技巧性抚摸,让温和的正向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中枢神经从而发挥生理效应的一种方法。相关研究表明,抚触可以刺激新生儿消化、排便,提高新生儿免疫功能,缓解新生儿采血时的疼痛感[9-10]。患儿在接受相应干预措施后,疼痛感减轻,情绪得到有效安抚,能够减少患儿在接受动脉采血时出现躁动、啼哭等情况,有助于动脉采血操作顺利

进行。

新生儿血管较细,皮肤娇嫩,进行动脉穿刺操作时若采取无菌棉球或棉棒止血容易导致患儿皮肤受压不均而影响止血效果、导致患儿皮下出现血肿、划伤患儿皮肤。本研究中,研究组在改良定位法动脉穿刺操作后采取“三明治式点赞法”按压穿刺点止血,能够有效减少拔针以及按压用力不均或按压不连贯导致的穿刺点出血[11]。2组患儿血肿、硬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纳入样本量较小且新生儿病房无菌管理严格相关,后期可通过扩大纳入样本增加研究结果客观性。

综上所述,基于风险识别理念的疼痛管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改良定位法动脉穿刺的疼痛感,缩短动脉穿刺操作用时、提高穿刺成功率,并且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丽丽,曲斌,李广玉,等.全国新生儿动脉血气采集临床操作实践的基线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1):4216-4220.

[2] 沈巧,郑显兰,冷虹瑶.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南的制定与应用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5):404-407.

[3] 刘佳宁,王红利,高峰.风险识别理念支持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新生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 28(2):106-108.

[4] 陈妍君,李杨,孙静,等.母亲声音缓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静脉穿刺所致疼痛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2):1705-1709.

[5]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疼痛评估与镇痛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9):923-930.

[6] 杨凡,武俊,孔超男,等.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便利蜷曲减轻足月新生儿肌内注射疼痛[J].护理学杂志,2022,37(6):9- 11.

[7] 贺芳,刘会,曹蕾,等.非营养性吸吮与口服葡萄糖对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0,35(13):16- 18.

[8] 陈羽双,谭彦娟,周乐山.母亲声音刺激对缓解住院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58-63.

[9] 席秀琴,耿浩然.四分之一定位联合触摸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及采血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35(4):737-739.

[10] 蒋薇.新生儿抚触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增刊1):54-55.

[11] 滕燕萍,倪琴琴,巫永娟,等.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案的制订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100-103.

(收稿日期:2023-10-07)

作者简介:丁小英,女,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新生儿护理疼痛管理新生儿
新生儿护理安全的研究进展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效果观察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疼痛评估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