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鱼书中“一形多词”考辨举隅*

2023-02-05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堂本刊本木鱼

关 云 翔

(安徽大学文学院)

提 要 文章通过方言佐证、字形考辨的方法集中考释了木鱼书中八组字词。“”记录了粤语特征词{揾},“”一形记录了{揩}{ }{谐}三词,“”一形记录了{瞬}{呻}二词,“啃”一形记录了{啃}{哽}二词,“”一形记录了{抠}{驱}{殴}三词,“眊”一形记录了{眊}{睡}二词,“唫”一形记录了{唫}{吟}{衔}三词,“”一形承担了{粮}{粉1}{粉2}三词的职能。

提 要 文章通过方言佐证、字形考辨的方法集中考释了木鱼书中八组字词。“”记录了粤语特征词{揾},“”一形记录了{揩}{}{谐}三词,“”一形记录了{瞬}{呻}二词,“啃”一形记录了{啃}{哽}二词,“”一形记录了{抠}{驱}{殴}三词,“眊”一形记录了{眊}{睡}二词,“唫”一形记录了{唫}{吟}{衔}三词,“”一形承担了{粮}{粉1}{粉2}三词的职能。

近年来,汉语字词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热点,但是所运用的材料较少涉及粤语民间文献。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粤语民间文献内部用字的复杂性以及文字书写不规范现象给文献整理以及汉字词关系发展史的研究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正如粤语杂字文献中所提到的那样,“在经书字为作文章用,未必尽合时宜。世上当行之字至粗至俗为至紧要,不尽载于四书五经,所以别有杂字相传也”。(王建军,2018:105)因此,本文选择木鱼书作为研究材料。木鱼书中俗字讹字极多,字词关系复杂,这就为“一形多词”现象提供了运用的契机,下面略举数例进行辨析。

1.语音因素造成的“一形多词”

粤方言字词长久以来缺乏规范化的写法,增加了方言用字混乱的可能性。在粤语方言词的用字中,最常见的方式有为了更接近方言读音而改换原字声符,使用音同与音近的汉字,或是在音借字的基础上增加义符等几种。这些因素加剧了粤语方言用字不稳定性。

今按:《送嫁歌》例中“抁”当为“揾”的俗写。《说文·手部》:“揾,没也。”《正字通·手部》:“揾,《六书故》:‘指按也。’”这些词义皆不合《送嫁歌》例。

又,在粤语中有特征方俗词“揾”,卫三畏(1856:662)《英华分韵撮要》“揾”:“A colloquial word.To search,to look for,to hunt after;to seek,as for a lost thing.”②翻译成中文:方言词。寻找,追寻,关于丢失的东西。罗存德(1866:1127)《英华字典》“to seek”条所列近义词:“揾,寻,觅。”白宛如(1998:336)《广州方言词典》“揾”:“①寻找;挣,赚(钱)。”“揾”在粤语文献中出现夥多。1871 年《天路历程》卷三:“你想揾我嘅过错咩。”(67 页)1883 年《约翰福音传》第八章:“你哋将来揾我,照依我对犹太人所讲话。”(32 页)因此上文《送嫁歌》中的“揾我”就是“寻我,找我”。如此,上文《送嫁歌》例证文顺义通。而“揾”写作“抁”,则是由于“揾”和“允”的粤语读音相近。卫三畏(1856:662)《英华分韵撮要》中二字音同属“Wan”。《广州话正音字典》“允”条:“wan5。”(74 页)同本“揾”条:“(一) wan3。”(223 页)因此,应该是“揾”假借近音字“允”,由于是表示动作因此增加义符“扌”,最终形成了“抁”字。而这个字形刚好和通语中的正字“抁”同形。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抁”除了记录了{抁}之外,还记录了粤语特征词{揾},属于一形记录多词的现象。

清刊本《新刻正字三合明珠宝剑初集》卷一:“难道你们唔怕我,不成我怕你乾坤。算你当今皇太子,都要来打醒魂。”(4/3/c)同本:“谁知佢倚将军势,叫起家奴一众身。登门将女来去,救命思量去喊人。”(4/4/d)同本:“正见前边人一队,一人着女千金。”(4/4/d)五桂堂本《新选沉香太子》卷二:“即刻将身来变化,变成男子一书生。化作医生人一个,医箱起过村行。”(8/337/a)清近文堂刊《新选刘秀太子走国四集》卷五:“储君未曾言答及,后面追兵就到临,宫主枪忙挡住,勒马回头待贼军。”(17/364/a)

清五桂堂本《粉妆楼二集》卷三:“唔想痛得罗焜牙咬煞,空系唔唔声不能言。”(11/469/a)同本卷三:“叫句相公唔在,有个亲朋探你到来行。”(11/470/d)同本下文:“听见你呼兼佢,满耳哀声实切肠。王二提灯忙点着,带到罗焜监号房。忙向栅栏开脱锁,只见罗焜睡在地中央。撒手蓬头兼赤脚,唔唔声好凄凉。”(11/470/a)同本下文卷四:“目前病得咁狼,日夜不停闹共。”(11/475/a)清以文堂本《三集三合明珠宝剑》卷二:“痛得失魂身掉倒,呜呜声好多时。声惊动妻孥耳,一齐跑入看因依。”(4/58/a)清近文堂本《万花楼初集》卷五:“掉身侧卧丹墀下得唔唔不绝声。”(14/37/d)

《正字通·口部》:“呻,疾痛声。”孔仲南(1992:5)《广东俗语考·释声气》:“读若申去声。疾痛呻气也。”将此义施于上文木鱼书诸例,文顺义通。

1.4 啃

大新书局本《梁山伯牡丹记》下卷:“后见佢书来慰我,读罢之时放入口吞。寒(塞)住喉咙来啃死,茫茫渺渺落阴行。”(13/233/b)清五桂堂本《新刻董永全套》卷一:“董永闻言声啃咽。黄连落肚苦难当。只着低头抖啖气,血泪唔停眼光光。”(14/215/d)醉经堂本《丁山射雁》卷二:“月英听罢喉咽啃,分明可恶贱畜生,且看娘娘收你命,就来取你丧三魂。”(5/42/a)

“啃”在字书辞书中的义项施于上文诸例,文意不通。

在木鱼书中可见“喉咽哽”,如芹香阁本《再续玉箫琴》卷四:“叫句爹爹喉咽哽,话声唔出泪淋淋。”(7/91/c)清醉经堂本《琥珀兰簪》卷三:“这场冤债都系你,舌剑唇枪道短长。闹婢己声喉咽哽。呼天哭地意茫茫。”(13/709/c)

由此,可以总结在木鱼书中“啃”可记录表堵塞义的{哽}。

2.汉字俗写造成的“一形多词”

张涌泉(2010)在论述“异形借用”时提道:“俗字常常有与其他音义不同的字同形的情况。”可参。木鱼书作为流行于底层人民的民间文献,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俗写异体,而这些俗字同样也会造成与其他字同形的现象。

2.1 眊

清翰经堂本《新刻七国孙膑全本》卷一:“空见四边多寂静,银灯照住实系眊吾(唔)宁。手托香腮愁泪洒,丫鬟冇一个可以共谈情。”(3/504/c)下文:“夫呀你在山中多眊熟,怎知奴独看明星。”(3/504/d)同本卷三:“只见白衣童子沉沉眊,迷迷懜懜不知天。毛遂就将佢托观,化作仙童就向前。”(3/527/c)下文:“几多长短将吾问,我把情由对佢陈。不觉一时身困倦,将身眊倒在山林。”(3/527/d)

《说文·目部》:“眊,目少精也。”《玉篇·目部》:“眊,不明也。”以上义项皆不合木鱼书例,今以为“眊”当为“睡”的草书楷化。

“睡”的声符“垂”在草书中常会发生形变,如王羲之《七十帖》:“吾年耳顺。”(李正庚编著,2004:34)唐怀素《小草千字文》:“拱平章。”(《中国碑帖名品》编委会编,2012:4)

可以发现,“垂”的草书与“毛”近似。其他以“垂”作声符的字,如“埵”,唐张旭《心经》:“菩提萨。”(洪亮主编,2013:15)如“陲”可写作“”①参看国学大师张瑞图草书“陲”: http://www.sfds.cn/9672/5597898.html。。如“睡”,明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须臾客去,余亦就。”(祝允明,2002:23)明董其昌《墨缘堂藏真》写作“”②参看国学大师董其昌草书“睡”: http://www.sfds.cn/7761/1831284.html。。由此,我们就可以认为,书手误将“睡”的草书楷化后写作“眊”。在其他典籍中可见“眊”记录{睡}的例证,如《古本小说集成》(下文简称“《集成》”)清刊本《赵太祖三下南唐被困寿州城》第十回:“刘乃酒醉安眊。再言高君保眊不心宁。”(135 页)同本第十六回:“御手抚摸身体,四肢尚暖惟昏沉不动如眊熟一般。”(224 页)同本第十八回:“只闻他鼻息眊熟之音,半刻苏起,打个哈欠。”(247 页)下文:“即仆跌于地中如眊去一般,鼻息呼呼响。”(293 页)《集成》清刊本《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第六十三回:“我却不曾死,连日只觉半眊半醒,耳边略觉众人之言。”(825 页)下文第六十八回:“太老爷不眊,我等如何敢眊。”(893 页)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眊”一形记录了{眊}{睡}二词。

稿抄本《太子下渔舟》:“四人拜谢姐恩深,恩德如天何日报,结草环报玉人。”(6/70/d)稿抄本《四续太子下渔舟》:“我等风山回香主,自然赦免尔门身。文武恩同拜谢,又到三桥同众转回身。”(6/141/a)

“唫”,《说文·口部》:“口急也。”又,古籍中常见“唫”为“吟”的异体,《字汇·口部》:“唫,与吟同。又渠饮切,琴上声。《说文》:‘口急也。’”这些义项若施于上述木鱼书例中,则句意不通。又,“结草衔环”为典故词语,典籍中常见。因此今以为,木鱼书例中“唫”记录了表示口含物的{衔}。

“衔”在俗写中可见增加义符“口”写作“㘅”的字形,如《高丽藏》本《福盖正行所集经》卷九:“上妙珍琦,以为璎珞。兽珠佩,其鸣珊珊。”(K32/737/a)宋《符世表墓志》:“公为长孙,冒暑恤。”(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洛阳地区文管处编,1984:1322)《古本戏曲丛刊》明汲古阁刊本《水浒记》第十一齣:“今日同黄鸟环。”(78 页)之后在“㘅”字的基础上,减省部件“彳”形成新俗字“”,如清乾隆竹简斋刊本《通俗编·俳优》卷三十一:“沈光口索,拍竿直上龙头。”(54 页)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唫”是在俗字“”的基础上省略部件“亍”形成的。

“衔”,《说文·金部》:“马勒口中。”之后“衔”的词义进行引申,泛指口含物,《正字通·金部》:“衔,凡口含物曰衔。”木鱼书例中可见,如稿抄本《四续太子下渔舟》:“白鹤仙童毒计深,吾首级沉波底。”(6/143/c)同本下文:“岑妹仙童请下临,他首级归泽海,龟灵仇报到关津。”(6/146/b)此外,上文木鱼书例中“衔环”“衔恩”《大词典》中已有收录,木鱼书中同样也有“衔怨”,如清明秀堂本《番宝名琴》下卷:“一札日书爷紧捡,激得夫人欲火炎,妯娌偷将怨算,同群姊妹又多般。”(34/46)由此,可以确定在木鱼书中“唫”为“衔”字的俗写。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唫”一形记录了{唫}{吟}以及表口含义的{衔}三词。

清刊本《新订九才子二荷》卷一:“衣着一身都是白,上都系带紫云肩。头亦系都梳凤毸,就系青丝都亦正披檐。”眉批注:“写出雅淡风流国色天姿,未许傅施朱,考效颦也。”(3/118/b)

同时也可记录表示白色义的{粉2},如清刊本《新订四季莲花》卷一:“墙脚下又有湖山石,生成阶级似桥梁。我与千金由此路,最为便捷不须慌。”(7/183/b)同本下文:“林生致嘱千千万,得便千祈到此方。语毕佳人同话别,轻举金莲上墙。”(7/184/a)清丹柱堂本《新选瑞英屏桃花送药》卷一:“睹物怀人心越怆,意马心猿闷更狂。转身步入东明苑,咫尺红楼隔墙。”(14/665/b)

清文光楼刊本《后续骊珠记金玉婵全本》卷六:“相邀个位佘魔子,佢名运独甚非常。熊彪伎俩能鬼,胡氏迷魂叫做八杀娘。”(4/366/b)同本:“明珠光照通如昼,熊彪鬼到来迷。”(4/368/a)

“驱”,《说文·马部》:“马驰也。”段玉裁注:“驱,引伸为驾驭之称。”而木鱼书中“驱”俗写成“”字书未见,因此需要进行说明。

在粤语民间文献中,对“驱”和“抠”作出区分,如王建军(2018)册九《字辨信札》“抠”“:扣平声,挽也。”其下字“驱”“:音俱。”(356 页)《分韵撮要》收录“驱”为“困母诸韵”“;抠”为“溪母修韵”。“驱”“抠”在广州话中读音不同,因此并非音借。“驱”写作“抠”,盖因为“驱使,驱赶”和动作有关,因此改换义符“马”为“扌”。在木鱼书中还可见其他用例,如清以文堂本《慈云太子走国》卷六“:体见牧童抠犊出,侯拱忙忙就问因。”(15/395/d)清近文堂本《二集刘秀太子走国》卷二“:邓禹君师抠战马,金甲金盔照眼新。”(17/244/a)清成德堂本《全本合竹州镰刀记》“:连娇挑草登程快,庆槐抠犊走如飞。”(17/63)同本下文“:下卷坑边苦怨好凄凉,庆槐抠犊山前过,闻娇苦怨见心伤。”(48/63)

“抠”又可记录表示击打义的{殴}。“抠”为“殴”之异体在典籍中已见,在木鱼书中也有相关例证,如清近文堂本《新选万花楼》卷四:“公子到来楼上去,时郎同他闹起临。若问如何来抠打,小人实不晓根因。”(14/28/b)同本下文:“胡伦与你同相抠,先据张忠佢说言。”(14/30/a)同本下文:“祖籍家居何处住,因何事干到京临,怎与胡伦来斗抠,怎样胡伦佢丧阴。”(14/31/c)

综上,在木鱼书中,“抠”记录了{驱}{殴}二词。

3.结语

通过对木鱼书中“一形多词”现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粤语方言用字具有随意性与不稳定性,但是“一形多词”现象产生的规律可以被归纳总结:一是以语音为纽带,因使用音同或者音近字,或者是将原字声符改换成更接近粤音的方式造成一形多词现象;二是由于俗写产生与其他字形偶合导致一形多词。

猜你喜欢

堂本刊本木鱼
历代《文选》刻本中的陶诗文献辑说
从刊本到手稿——王建中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研究(上篇)
张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在兹堂系版本 补板文字来源考
明代戏曲刊本插图的非叙事与图像重构
凌云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探讨
“《儒藏》精华编”《河东先生集》出版
神奇的木鱼声
好看的木鱼
好看的木鱼
木鱼书的“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