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 医学类高职院校新型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2023-02-05刘艳波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养老院校人才

文/刘艳波

在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问题备受关注,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老龄基数大、高龄化,这给养老相关业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十分重要。产教融合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和要求。目前养老服务人才匮乏,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的高等院校来说,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有助于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养老服务业对高职院校教育的任务和需求

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前提,是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养老服务领域的人才不仅包括经营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还包括直接从事老年人术后护理和医疗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目前,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培养相关人才。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但远未解决养老服务市场的重大供需错配问题。

随着人口结构的不断老龄化,对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国家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出台养老服务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具有执行力强、措施有力等特点。这些举措为高校养老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提出了任务和需求。首先,要准确了解当前老年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需要把社会人口老龄化作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分析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了解市场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养老服务业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社会养老人才需求,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相关人才的培养定位,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有效缓解社会需求。其次,高职院校应将养老人才与相关企业对接,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实现产教融合。企业要精准对接高职院校养老服务领域的学生,根据养老服务需求,完善企业养老服务培训体系和结构体系。企业要根据培训计划的条件,提供培养人才的技术指导,以及学徒所需的设备和工具,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培训水平。最后,企业也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实习,让学生接受丰富的培训和实践,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最终既能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利共赢。

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职业教育体系与个体发展需求不匹配。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科学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率不够高,开设养老专业的学校,水平比较低,数量也比较少,开设的专业数量不足。二是升学路径不够畅通。从养老专业人才发展规律来看,优化继续教育层次是人才培养由低层次服务向高层次服务转变的关键。高职养老专业毕业生深造的机会很少。毕业后只能在社区从事一些基层服务工作,只能通过本科考试以及专升本的模式提升,进一步压缩了养老行业的人才发展空间。

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不符。高职院校养老院系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根据养老行业服务需求、未来发展趋势、企业特点等相关指标综合考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专业发展方向。就养老专业而言,养老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所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如中职毕业生,也不具备大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导致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岗位的需求不符。

教育和培训未充分适应培训需求。首先,高职院校在智能化服务课程设置和健康管理方面不完善,整体课程体系呈现拼接特点,部分核心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师资配置不足,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养老实践经验很少。他们大多是从地方卫生专业管理专业转过来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都比较少。

医学类高职院校专业特征

有较为稳定的基础。今天,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社会服务、产品销售、文化娱乐互动等与老年群体相关的领域,存在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发展潜力。国家应从财政保障、养老用地保障、养老服务模式等多方面对养老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努力在公共政策和社会支持方面保证养老服务的持续发展,确保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高校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需要较高的学习能力。医学专业对思维能力和理解力的要求更高。从医学系的主要课程可以看出,解剖学、西医诊断等医学课程都是理科类的内容,系列专业大多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因此,从医学系的主要课程可以发现,医学专业需要较高的学习能力。

医学院学生男女比例不协调。高职院校医学院的学生以女生居多,男女比例相差大。大部分高职院校医学院专业包括护理、助产、预防医学等专业,更多女性学习这些专业,这是医学院和其他学院相比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新型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明确教育目标,致力于培养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应以“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切实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养老服务领域不断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和领导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培养老年人服务领域的人才,应以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切实培养能够快速适应老年人社会服务领域不断变化的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在具体的培养方案中,高等院校应充分结合当前养老服务领域的需求和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校现有的专业优势基础上,辅以养老服务人才的必要技能,设计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推动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能有效服务老年人的专业和优势学科的发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年人。

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按需”培训。校企合作在职教学校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也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合作学习,是提高职教学校学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人才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与高职院校和高职社区服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根据这些机构的人才缺口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人才培养,在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样,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就会充分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增强学生培养的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这将有效缓解社会对老年护理服务人才的需求压力。

顺应社会需求,切实加强整体培训。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除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外,对身体保健、休闲娱乐、财务管理、智能化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老年人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需求尤为迫切。高等教育机构在培养人才时,应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切实提高整体培训水平。要加强专业框架、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开设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和就业,提高老年护理服务人才与社会养老需求的契合度。

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实践培训、政策支持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比较成熟的师资队伍和培训经验,为培养老年服务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考虑到老年人护理服务领域服务目标的特殊性,学生的培养体系应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多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定位。比如,在政策和培养方案允许的情况下,探索学校的混合模式,实行校企共同管理养老机构的模式,将养老机构引入校园或挂牌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实行产学研有机结合,为高职学生提供坚实有力的就业保障和实训保障,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稳定的专业人才,不断推动养老服务发展。

老年人的需求不再仅仅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丰富晚年生活,守护他们的心理健康。高职院校有自己的发展和培养特色,是培养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领域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强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的稳定性。高等院校学生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结合,能有效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养老院校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