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下的幼儿园微耕课程创生路径
——以厦门市金桥幼儿园“药草飘香”微耕课程为例
2023-02-03林斐玲
林斐玲
(厦门市金桥幼儿园,福建厦门,361000)
幼儿园课程创生是教师在与幼儿不断对话的基础上,依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充分利用身边丰富的资源创造性开发和实施课程,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开放真实的自然环境能引发幼儿的劳动热情、探究兴趣与创造表达欲望,增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有效提升幼儿的劳动意识、任务意识、责任感,发展幼儿的自主、审美、探究、珍爱生命等核心素养。微耕是指微型的耕种,幼儿园可通过微耕引导幼儿参与种植、观察、记录等真实活动,让幼儿了解耕种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学习并掌握耕种技巧,激发并培育幼儿的探索兴趣。[1]但是,耕种过程中可探究的内容繁杂多样,并且部分植物的生长周期较长,而幼儿的年龄较小、兴趣点易被分散,他们难以长期集中精力关注某一种植物的生长变化。任务驱动是指在情境学习理论、活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主线、情境为基础,使幼儿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2]耕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和明确的探究物,教师可将与耕种物密切相关的真实性问题作为任务,让幼儿在自主寻找线索、收集信息、同伴讨论,探索种子的奥妙、观察植物的变化、解决照料植物和采摘果实中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激发持续关注耕种物的变化、深度参与耕种全过程的兴趣。本文以厦门市金桥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药草飘香”微耕课程为例,阐述任务驱动下幼儿园微耕课程创生的路径。
一、关注兴趣需要,挖掘耕种教育价值
一日生活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倾听幼儿对话,从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作出价值辨析,选择对幼儿有意义的课程内容。幼儿在和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兴趣,但这些兴趣容易发生变化。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更要辨析这些兴趣不仅是外在的意识刺激,还是真正的内在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是否有课程生长的价值、是否对幼儿的成长有普遍性意义。
我园基于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坐落在狐尾山脚下,山峦环抱,风景叠翠)开辟了适合幼儿耕种的微耕园,深受幼儿喜爱,他们喜欢在散步时观看和抚摸植物。一天,一名幼儿摸过薄荷后惊奇地发现手上有了某种味道,这引发了幼儿的讨论:“这是什么植物的味道?为什么有的植物有味道,有的植物没有味道?”萱萱说:“这是薄荷,我妈妈说这是药草。”乐乐说:“什么是药草?”萌萌说:“药草就是可以治病的草。”幼儿针对“草”能当“药”用这个特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什么这些草可以当药用?草药都有什么作用?哪些植物是草药?种草药跟种别的植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激烈的讨论过程显示了幼儿对草药的浓厚兴趣,但缺乏相关经验。在了解了中草药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教师决定从幼儿兴趣点出发,创生“药草飘香”微耕课程,与幼儿一起种植中草药,探索中草药的秘密。
具体而言,“药草飘香”微耕课程的创生思路如下。首先,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由植物的味道引发第一次讨论和由新名词“草药”引发第二次讨论都说明幼儿对草药萌生了兴趣。其次,辨析幼儿的兴趣点:哪些植物有味道、草药的种类、草药的作用、草药与普通植物的区别,这几个兴趣点主要集中在草药上,可进一步缩小范围至有味道的草药。最后,分析耕种物的教育价值:草药可弘扬国粹经典,提高幼儿健康素养,使幼儿了解种植、养护、收割、炮制、使用、食用等过程,这说明有必要创生“药草飘香”微耕课程。
二、梳理关键经验,搭建微耕课程框架
关键经验是幼儿发展必须获得的核心经验,而关键经验的建构是基于幼儿的自主活动,因此有必要对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等框架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和概括,为课程实施提供支架,以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教师可通过集体讨论、书面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与幼儿互动对话,了解、分析幼儿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综合年龄发展目标、学习特征、耕种物的探究点梳理课程关键经验和探究脉络,形成微耕课程基本框架体系。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我园已有的微耕种植经验,教师以有味道的药草为切入点,以艾草、薄荷、金银花等为主要耕种物,围绕探究欲与种植兴趣、耕种过程与经验、观察与探究能力、记录表征与交流、劳动素养五大方面,梳理出“药草飘香”微耕课程的关键经验和探究脉络,如表1所示。
表1 “药草飘香”微耕课程的关键经验和探究脉络
三、追随问题情境,创生微耕课程内容
微耕课程只搭建了大致的课程框架,并未详细预设教育内容,而是根据耕种过程进行动态调整。任务驱动强调学习过程必须与学习任务相结合,幼儿通过在真实情境完成任务来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和动机。[3]因此,教师必须关注耕种过程中幼儿遇到的问题,追随问题情境,及时抓到教育契机,生成相关活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成为幼儿探索耕种经验、开展科学探究的支持者。“药草飘香”微耕课程主要包括耕种规划、种植、管护、采摘和炮制四个阶段,各阶段的问题如下。
(一)耕种规划阶段
首先,师幼共同收集资料,了解哪些草药有味道,解决“种什么”的问题。其次,师生通过实地观测、集体讨论,共同设计微耕园,绘制简易规划图,解决“种哪里”的问题。最后,师生结合耕种工具、种植行距的控制等实际情况讨论需要哪些工具,怎么使用小锄头、小铁锹、小铲子,种子或秧苗按照什么样的距离摆放,解决“种植工具”的问题。
(二)种植阶段
种植阶段主要是了解种植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意义,解决“怎么种”的问题。不过,伴随种植的推进,幼儿可能对泥土、种子提出问题,如“薄荷有种子吗?”“秧苗从哪里来?”“如何松土、盖土?”“为什么要筛泥土?”“为什么薄荷可以在土壤里生长,水培可以吗?”等。
(三)管护阶段
一是与植物管护有关的问题,如“草药喜欢阳光还是阴暗?”“多久晒一次太阳?”“多久浇一次水,浇多少,浇在哪个位置最好?”“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量?”“怎么给金银花搭建支架?”等。二是关于草药生长过程的问题,如“生长周期是多长?”“什么时候发芽、抽叶、开花?”“草药会开花结果吗?”“叶子数量有多少,叶片大小如何?”“花朵有多大,颜色和形状是怎样的?”等。三是关于草药生长中遇到的难题,如“为什么叶子变黄了?”“为什么同样的秧苗长势有快慢?”等。
(四)采摘和炮制阶段
一是关于采摘的问题,如“只摘叶子还是连根拔起?”“摘完后草药还能存活吗?”等。二是关于炮制的问题,如“需要清洗吗?”“怎么晒干速度最快?”“连续下雨怎么办?”“有哪些药效?”“哪些病可以使用这些草药?”“怎么才能发挥草药的最大功效?”“怎么把薄荷的香味留下来?”等。
在一系列的问题中,幼儿聚焦具体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同伴分享、猜测验证去解决问题,不仅加深了对药草的认知,还发展了学习品质和思维。
四、拓展实施方式,助推幼儿全面发展
(一)区域游戏多整合
从不同领域获得经验可丰富幼儿的课程体验。“药草飘香”耕种课程的前期紧紧围绕种植过程开展,后期的炮制和使用阶段则拓展到各类游戏和家庭中,支持幼儿在各领域开展深入探究。在区域游戏中,在自然角提供大小不同、材质各异的晾晒工具,引导幼儿将摘下来的薄荷和艾草晒干;在美工区提供箱包、针线、研磨器,鼓励幼儿制作薄荷、艾草香囊;在阅读区提供相关绘本,如《来,闻闻大自然的味道》《奶奶的香草课》等,引导幼儿从绘本中找到制作薄荷香水、薄荷驱蚊水的方法;在科学区提供酒精、过滤器、精油等材料,鼓励幼儿动手制作薄荷香水、驱蚊水、薄荷膏等;在“中药养生茶”特色区提供常见的菊花、枸杞、薄荷、胖大海等中草药,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养生茶配方,自由记录不同草药泡水变色的变化;在“小小中医馆”角色游戏区提供常见的中草药药盒,鼓励幼儿自主绘制药草形状,“医生”画好药单,再由“患者”拿到中药房配药。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方向深入探究,在同伴交流中积累更多关于中草药的经验,获得全面发展。
(二)多方资源巧利用
课程资源作为影响活动实施的主要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耕课程开展过程中,家长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一方面,微耕活动需要长时间观察植物变化,可能是一两个月,也可能跨越学期,这需要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幼儿在耕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教师可引导幼儿与家长分享在园内学到的耕种知识和经验,家长也可参与耕种,为幼儿提供耕种所需的经验与材料。到了微耕收获期,教师可邀请家长一起品尝耕种的成果,分享幼儿的收获喜悦。此外,社区也是一项重要资源,家长可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到更广阔的大自然开展耕种活动,拓宽幼儿的视野。
“药草飘香”耕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资源。在幼儿园层面,引导幼儿在微耕园寻找中草药,在堆肥区自制肥料,在药草区认识各种常见的中草药。在家庭层面,邀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与幼儿一起为金银花搭架子,邀请有中医经验的家长进课堂带领幼儿识百草、做香囊,组织班级的周末小分队开展“小小药师”研学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同育苗、扦插。在社区层面,引导幼儿到图书馆查阅药草种植资料,到狐尾山寻找常见的中草药,到中医馆了解中医看病流程和中草药炮制方法。
(三)分享交流促成长
从播种到收获,幼儿在种植药草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样化的探究,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教师通过构建分享交流平台,使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聆听的时刻、思维的碰撞,从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教师指导幼儿制作了属于自己的药草成长记录。他们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药草,记录它从种子到长高、开花的变化。幼儿还根据药草的不同药效,为药草制作了名片。不管是课程开始前的前期经验调查表交流,还是种植过程中的种植经验分享,或是角色游戏中的“小小中医馆”、自然角中的“制作香水”,幼儿都对自己参与的活动津津乐道。在家长开放日,幼儿纷纷主动向家长介绍微耕主题墙面,这一过程深化了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药草飘香”耕读课程涉及的活动如表2所示。
表2 “药草飘香”耕读课程涉及的活动
五、关注过程评价,提升课程整体质量
微耕课程是微型的耕种,不能简单以耕种成果的丰富度进行评价,更需要关注耕种过程中幼儿的发展。教师需反思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否已经实现、课程核心经验是否已经达成、活动开展是否符合幼儿特点、幼儿耕种经验是否得到提升、种植资源是否得到综合利用等问题,重点关注幼儿过程性能力和劳动意识的发展。幼儿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人,如对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决策、自主交往与自主表达进行打钩、绘画、录音、拍照等方式的评价。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师建立了“药草飘香”微耕课程评价量表,并通过双主体的过程性评价,在评价后及时反思、调整,提升课程的整体质量,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药草飘香”微耕课程评价量表
“发现薄荷留香”这个小小的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中草药的微耕探索活动。幼儿是经验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在活动中围绕问题,主动质疑、思考分析、商量合作、解决问题。我园“药草飘香”微耕课程的开展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始终关注幼儿兴趣的变化,保证了幼儿在课程开展中的决策地位;同时,紧紧追随耕种过程的问题情境,与幼儿一起创生课程内容,鼓励幼儿围绕具体的问题亲身体验、自主探究,主动建构耕种经验,助推幼儿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