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谈略

2023-01-24杨刚华

中学语文 2022年35期
关键词:刘和珍辩论赛思辨性

杨刚华

思辨性是理性思维的培养基础,而理性思维又是学生能够拥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前提。高中语文教学中强调的思辨性,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感知力,还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角度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能够为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合理的宏观调控

教师要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更新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文本材料充分结合起来,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

做好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最为主要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敢于质疑,在开放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培养理性精神。问题导学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学生自身所持有的观念能够反映在问题中。做好问题导学对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荆轲刺秦王》,文中第11 自然段“唯大王命之”一句,课本注释中译为“一切听大王的吩咐”,且整句为祈使语气。结合已经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学生发现“唯”字本身在文言文中有多种含义。按照课本上的翻译,“唯”取希望的意思,但“唯”还可以表示“只有、唯独”的意思。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否忽略祈使语气,将此句直接翻译为“唯大王命是从”?解答这一问题时,教师不能仅仅从文言文翻译的固有定式角度出发,而更多的需要从学生提出的疑问点角度来进行解释。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中荆轲只身入秦的情况,以祈使语气来翻译这一句,更能够从侧面体现出荆轲的卑微和谨慎。如果更换语气,很容易导致荆轲的话语失真,也不能满足文中对后续荆轲刺秦的紧张形势进行的铺垫要求。

加强文本审读。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文本,还要通过理解文本内涵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判断和评价不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辩证思维,还能体现出人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眼光。基于这一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审读,要从文本内容的整体上把握深层次内涵,通过反复阅读来仔细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与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来审读课文。从文章结构看,首尾主要是以记叙作者从出门到回家的整个事件为主的,而中间部分则是分别对荷塘和月色的景物描写。为此,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否将眼前的景物与当时背景下的社会形势结合了起来?带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着重从文章本身的叙述笔调和“拍”“哼”等一系列的动词入手,理解文章对于最真实的生活状态的描写,而不是受到政治形势影响后出现的情绪痕迹。

培养读写共生的能力。学生在各种文本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最终都会应用到实际的作业训练和测试等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例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依据写人和叙事两个部分撰写刘和珍的小传。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事先讲解清楚传记类文章的写作要点和相关技巧,为学生列举出刘和珍小传写作的主要框架和需要包括的内容,包括刘和珍的身份、生平行状、评价等内容。在大的文章框架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阅读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在对整篇课文进行讲解后,向学生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可以让学生从鲁迅的视角,以“我所知道的刘和珍君”为题进行写作训练。这种读后写作的训练方式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鲁迅先生对刘和珍君的怀念、赞美与惋惜之情。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效的针对训练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更好地满足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教学要求,需要针对每篇课文的教学任务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要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训练方式,让思辨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贯穿于教学中。除了教材课文阅读与训练之外,还要进行课外阅读和探究训练活动。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与课外资源的有效联系起来,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促进学生理解课内的相关知识。

教学《赤壁赋》,可以事先向学生布置查阅课外资料的任务,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苏轼的背景知识。尽管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苏轼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没有真正感受到苏轼的个性魅力。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苏轼在创作《赤壁赋》时的心境,让学生以课外阅读的形式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单篇与整本联系。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而理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来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的过程中,要将一些出现在教材课文中的节选片段与整本著作的主旨大意联系起来,在方便学生理解的同时,达到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目的。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出自《水浒传》,在教学这类从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课文时,需要从教材中的节选课文入手,让学生恰当迁移阅读整本书,通过整本书阅读助力课文的深度理解。

三、创新语文活动方式

书面与口头并重。对学生思辨性的培养需要重视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逐渐养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重点从提出问题及反思他人观点等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表达方面来看,学生还需要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切实训练学生能够针对某一事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让书面训练与口头表达活动并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围绕《装在套子里的人》《氓》等具有思辨性论题的文章开展思辨写作和故事改编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延伸课程主题的方式,以开展讨论会、辩论赛、专题演讲等形式的语文活动来鼓励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多角度的讨论,真正将书面训练与口头表达训练落到实处。

个性与集体合作。从学生群体的角度来说,以营造更积极的集体氛围和更注重学生个体的方式,促进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合作,能够在以集体环境来影响学生个体行为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各种形式语文活动的积极性,并在集体环境的交流中逐渐锻炼提高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这种合作方式在辩论赛的语文活动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辩论赛作为一种典型的集体合作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辩论的过程中兼顾队友的发言情况,对于培养团队默契度、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将辩论赛的主题围绕《论语》展开,学生在辩论赛中围绕着某一具体的辩题,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自身对《论语》中某句话的理解,或对某句话进行论证和批驳,都能够对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做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工作,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思辨性提出的相关要求,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兼顾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的开展,从阅读内容及表达形式两个方面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刘和珍辩论赛思辨性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有力的反驳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军科辩论赛之枪枪对决
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
辩论赛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