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情境写作的教学策略

2023-01-24张宝珍

中学语文 2022年35期
关键词:艺术化情境素养

张宝珍

情境写作教学要重视真实情境的介入、重视生活情境的创造及写作思维的迁移,才能使情境写作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相联系,使情境写作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成、培养、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重视生活情境的真实呈现

在初中语文情境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在于生活真实情境的介入。没有生活真实情境的介入,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思想情感,写作就失去了活水源头。古人有云“文章贵在真”,就是强调生活情境、真实情感体验对写作的重要性。情境写作教学要把生活真实情境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生活真实情境进行艺术化加工,才能使学生心有所感,深入情境去体验,进而写出真正有感情的文章。例如,在统编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的专题写作中,学生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在鲜活的生活情境中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描绘人物的外貌妆扮,才能传神逼真地显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如果不能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不能写出特定情境中的人物言行细节,就不能写活人物,可能会使人物失真。因此,在情境写作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熟悉的亲人、师长、同学,多写自己熟悉的身边人。尤其是记忆最深刻的小伙伴们,学生更容易被引入到对往事的甜蜜回忆中,能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描写小伙伴,逼真刻划小伙伴。

在作文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三步来实现生活真实情境的介入:第一步,引导学生找准自己最熟悉的写作对象。为此,可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5 秒内用笔在空白纸上写下自己第一反应的人物名字或称呼。第二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把自己刚才第一反应找出的人物特征描述出来,要求语言形象简洁。第三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自己所写对象的特质,先概括后细描人物的精神。考虑到学生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印象深刻的人,因而用小游戏来调动学生,但最根本的在于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真实情境中去,通过回忆、观察、反思、对比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记忆储存,唤醒生活体验,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可见,重视生活真实情境的介入,有助于学生梳理写作要点,理清写作的思路,恰当运用写作技巧。

二、重视生活情境的艺术创造

要使情境生活写作教学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不能只停留于引导学生就事写事、就人写人或就物写物上,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写作的艺术化加工,实现写作素材的典型性、丰富性或丰满性。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情境写作教学中,要重视生活情境的创造,即把生活真实情境进行艺术化加工,转化为写作情境,既体现出生活真实情境的真实性,又体现出写作情境的艺术化要求。而这个艺术化,其本质就是体现出核心素养下的实践创新。例如,在《写出人物的精神》的情境写作教学中,当完成三步真实情境呈现以后,只有选取最有代表性且最能表达人物特质精神的素材进行创造加工,才能实现生活情境的艺术创造。在写作实践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对典型素材的加工方法,诸如人物形象的拼接组装法,将几个人的多面性格组接到一个人身上,丰富人物形象;回忆与梦境法,将现实与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增加文章的容量,丰满人物的性格;误会与抑扬法,制造出文章的波澜,使故事一波曲折,引人入胜。所有这些写作方法,都要依据现实生活情境,但又不要拘泥于现实,需要进行恰当的艺术加工,新创造出来的生活情境必须符合生活逻辑,符合生活真实。

在统编八年级上册的写作教学《学会写传记》中,结合鲁迅先生《藤野先生》一文,通过史料考证等方式,要引导学生梳理和掌握运用素材进行生活情境创造的方法。诸如通过藤野先生帮鲁迅改笔记一事的考证,要注意在刻划人物的个性特征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思想因素,注意在叙事中加入必要的议论,在叙写人物言行中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将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学生的考试得分引起的各方反应作对比,从一个细小的事件中洞见出丰富的内容,诸如藤野先生的正直善良、没有民族偏见,“我”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弱国国民的不公平待遇等。在情境写作教学中,学生把人物事迹列出来以后,可以运用类似的生活情境创造方式,通过想象联想、心理刻划、对比等各种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虽然这种生活情境属于仿写性的艺术化创造,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能够对生活情境进行一定的创造,实属难得可贵。关键在于,学生通过这种写人记事的方式,学会了对生活情境的加工与创造,能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好的基础。因此,在情境写作教学中重视生活情境创造,既要看到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在不层阶段、不同层次的基础进行创造,更要通过学生创造性的写作实践,把学生引领到一条情境艺术加工的写作之路上去,为其未来发展留下无限可能。

三、重视写作思维的有效迁移

初中情境写作教学要重视写作思维的迁移,把学生从最基本的写作实践中引导到个性化写作的路上去。这里的写作思维迁移,并不是指定势思维的运用。近年来,在中考作文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背诵所谓高分作文、满分作文的形式,写出一些不符合生活情境的作文,一味迎合时代主流而陷入泛政治化的空洞语言中。这是不值得提倡的。所谓写作思维迁移,是立足于生活真实情境下的艺术化加工,在兼顾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同时,形成个性化的写作思维方式,并进行有效的迁移,最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与综合写作能力的提升,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与价值。

以统编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写作专题为例。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学会记事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在这个专题写作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真实情境的演绎或还原,一步步将记事的顺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进行有序记录。记录结束之后,再引导学生将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高潮、结局按一定的思维逻辑形式形成一定的写作思维——叙事思维。由于每个学生的观察点有差异,尽管在写作顺序的安排上可能一致,但在语言表达上、思维变化上,却会体现出学生鲜明的个性化特色。如有的学生喜欢莫怀戚《散步》的叙事方式,就会在叙事过程中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抓住小细节来突出亮点;而在说明文中,则把同样的写作思维迁移到其中,通过细微的观察来展示出事物的显著特点,从而使事物的说明更有说服力。这种写作思维的迁移,实际上是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即实践创新素养的一部分。这也体现出情境写作教学中写作思维迁移的重要性。因此,在情境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写作思维的迁移,把学生个性化思维与情境写作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写作中优化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情境写作教学立足于生活情境,一方面要重视生活情境的真实呈现,一方面要重视生活情境的艺术创造,一方面要重视写作思维的有效迁移,多管齐发,协同发力,共同促进学生情境化写作水平的提升。只有切实重视情境写作教学中生活情境的介入,才能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载体,使之进一步发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情境化写作,掌握对生活情境的真实呈现方法、艺术创造方法、写作思维的有效迁移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化情境素养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不规则抽象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