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精神视域下的中学小说教学策略

2023-01-24

中学语文 2022年35期
关键词:林冲祥林嫂人文精神

顾 静

小说中的人文精神能促进了学生和教师对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反思与探究。在高中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挖掘小说中的人文精神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一、挖掘文本资源,感受人性精神

1.深入文本空白,体会复杂人性。人文精神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价值观、人生观与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资源,进入特定的作品情境,挖掘留白处的隐藏意味,感受人生态度,体会人性复杂性。

例如,教学《祝福》时,可引导学生研读空白处内容,探究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祥林嫂被婆婆抢走后,四叔说:“可恶!然而……”分析这个省略号,探讨四叔有怎样的复杂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特征。有学生可能理解为:“四叔觉得可恶,是因为他认为祥林嫂的婆婆抢人这件事情做得不对。‘然而’表示他又觉得这件事情是情有可原的。”再让学生思考四叔这么想的原因,他是否是在可怜祥林嫂。学生研读上下文会发现并非如此,作为封建卫道士,四叔觉得婆婆抢走媳妇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没有阻止。这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特征:封建社会泯灭了人性的善,让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畸变。探究作品的留白,揣摩人物的内心,学生会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环境有关。这样他们就认识到小说中蕴藏着人文精神,展现了作者对特定时代之人的关怀和反思。

2.推敲细节描写,感受精神信念。小说中常有各种细节描写,能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推敲小说的细节描写,学生能感受人物的生活处境,体验出人物的精神信念,能洞察出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探索。

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引导学生推敲林冲一系列的细小行为,可以感受他从逆来顺受到义无反顾的心理变化过程。如离开草料场时,他明知道草场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还是将门上了锁,说明他隐忍、细心、负责。林冲怒杀陆谦等三人后,并没有掩尸灭迹,而是将人头摆在山神庙的供桌上,表明他愤而反抗,有一种昭告天下的决心,他已下定决心走上反抗之路,要追求自由的人生了。从“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的细小举动中,能看出林冲的决绝,他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生活中,他有了反抗到底的坚定意志。通过前后细节的对比推敲,学生能体验到林冲的心理变化,能认识到作者对国人精神中“忍”的反思,对人物命运的关怀。

二、丰富课堂活动,提升解读水平

1.内省体察,在思考感悟中解读。要丰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小说解读水平。在小说阅读中要身临其境地感受小说中人物的真情实感,体会人文情怀。

学习《祝福》时,有学生提出:“‘我’为何不能帮助祥林嫂呢?在祥林嫂问他是否有魂灵的时候,他为何违心地说‘不知道’。”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如果告诉对方有鬼魂存在,能给她一种心灵慰藉,但是他作为新人类,又不想说谎,所以就只能含混过去了。”“‘我’为何不帮助祥林嫂呢?”学生再次将自己想象成了“我”,体会到了他内心的迷惘,他并非不想帮助祥林嫂,而是他自己也对社会未来的发展状况充满了困惑,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她。“作者为何要特别加入这一段,你能否看出他对特定时代的反思,体会到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这个问题能提升学生的思考境界,让他们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探索作者的创作理念,提升了赏析效果。围绕《祝福》进行内省体察,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特定时代人类命运的思考,体会到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探索。

2.编排短剧,在活动体验中解读。小说教学中,可以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作品,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挖掘隐藏其中的人文精神。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将小说文本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用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外化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会形成共鸣,继而能更好地体会作品中蕴藏的精神意蕴。

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鼓励学生将作品改编成短剧,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说说能给自己什么感悟。在表演中,学生试着将动作、心理细节和语言结合在一起,讲述自己的设计,交流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如有学生提出:“林冲虽然是一个武夫,却很细致,文中‘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这一系列行为,体现林冲谨小慎微、安分守己、害怕出事的心理状态。这也和后续的杀人放火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发现前者展现了林冲隐忍的一面,而后者则是他对压抑已久的人性的释放,这种坚韧和义无反顾并存的心理,很符合中国人推崇的精神。

不同的作品中蕴藏着不同的精神底蕴,通过排演短剧的方式,学生能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转化为外在行为,将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提升解读水平。同时,也能挖掘出作品中的精神力量,提升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三、展开深度对话,进行理性反思

1.生本对话,发展理性思维。小说教学中,要构筑多元对话的课堂,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积极反思,深入探究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括人性和理性。不少学生对人性的感悟比较深刻,但是理性思考的能力比较弱。教师要组织生本对话,通过讨论交流、辩证分析等方式,提升理性思维能力。

教学《祝福》时,可以提出具有思辨性的话题,组织互动讨论:“祥林嫂的人生经历了几次高潮和低谷呢?为何她在无法满足生活需求的时候,还在追求虚无缥缈的事情,探索是否有魂灵这个问题呢?”要引导先探究祥林嫂的生活经历,再探究祥林嫂迷信心理的社会根源,进而思考:“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人们是否尊重了祥林嫂呢?她所追求的精神价值,有没有实现呢?”在对话探讨中,学生认识到作者并非简单地展现祥林嫂的人生经历,而是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融入了进去,小说反映出作者对人性的探索。

2.自我对话,内化人生追求。小说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对话。学生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寻找资料,自主探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用自我代入法,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能让学生内化人生追求,激发自我感悟。

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要引导学生分析林冲从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变化,探究这种转变由何而来,然后学生作自我反思。有学生认为当时社会黑暗,所以原本像林冲这样安分守己的人,渐渐地也被恶势力所影响,他原本谦恭的性格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铤而走险,反抗官府。学生可能会认识到:“人生总是要有一点挑战的,林冲安分守己,不愿意改变自我,所以社会无情地将他推上了改变之路。”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就是体现超越性,探究生活意义。在阅读中,学生以林冲为例子,探究了怎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的话题。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自身反思,说说过于隐忍、安分守己的人生更有价值,还是不断挑战自我的人生更有意义。这样就让文本阅读和探究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有助于促进学生反思。如有学生提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过的是‘躺平’的人生,我认为这样的人生无法实现社会价值,这并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

文学作品中常常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人文精神。在高中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人文精神视域设计各种教学环节,让学生从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中得到启迪,从文本中挖掘人文精神,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解读人文精神,在多元对话中理性反思,提升对人文精神的感悟。

猜你喜欢

林冲祥林嫂人文精神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智海急流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