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体育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2023-01-23张婷婷佟玉英

当代体育 2022年43期
关键词:双减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张婷婷 佟玉英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小学生学业负担大大减轻,将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作业也随之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本文围绕小学生体育作业的实施依据、现实意义、制约因素以及实施原则做出梳理,并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体育作业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出台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环境混乱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课外活动时间。

回望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布置体育作业并不是跟随“双减”政策的出台而衍生的,早在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就着重强调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要求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由此可见,体育作业一直备受国家认可与重视,是体育教学工作全过程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1 体育作业的现实意义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体育作业被进一步推广,成为了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有效措施,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外时间,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水平。各地区、各学校有义务响应政策号召,将理论转变为实践,普及实施体育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

1.1 完善学校体育工作

我国于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规定了学校要保证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学校都无法满足此项要求,只有把学生参加常规体育课、每日课间操、学校体育活动的时间累计在一起才能够保证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也正因如此,体育作业的作用得到了凸显。体育作业作为常规体育课程的延伸,能够有效的弥补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时间的不足,既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重要举措,也是“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完善了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不足,有利于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1.2 增强学生体质水平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部文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与意识,这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体育作业实施的目的。体育作业是学校常规体育课程的延伸,趣味性十足的作业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巩固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完成体育作业的过程既是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更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过程,是青少年全面、健康、个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1.3 拓宽家校合作途径

体育作业的有效实施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够实现的,在实施过程中是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与教师是体育作业的发起者,家长则是学生进行体育作业时的监督者、反馈者,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家长及时获取学生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接收家长的反馈以便于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只有双方建立紧密的联系才能够保证体育作业的有效实施,提高体育作业实施过程的效率,减少形式主义的出现。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不仅可以带动家长参与到孩子的体育锻炼中,增进家庭感情;还可以成为家校合作的纽带,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当前体育作业的制约因素

体育作业不仅链接课上与课下,也贯穿学校和家庭,体育作业既承担着配合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也承载着重拾家长重视的目标。由于家长、制度、学科自身、评价方式等原因,体育作业的创新与突破一直未有显著成效,但由于体育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的助力、锻炼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体育学科自身必须认识瓶颈、突破瓶颈。

2.1 家长重视不够

长期以來,在大多数家长的观念里,学习成绩才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制约着体育作业的实施。一方面,家长认为小学阶段的体育锻炼以玩乐为主,单独布置体育作业的实际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家长对参与体育锻炼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过分担忧,担心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受伤,而对体育作业的完成敷衍了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小学生自身缺乏自主观念,十分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体育作业的实施也需要家长的协助与监督。

2.2 系统指导缺乏

虽然我国有多部文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强调中小学要合理布置家庭体育作业来带动学生进行体育参与,但这些文件也仅仅是对体育作业的浅尝辄止。虽然提出了相关概念,但并未提出具体标准与实施细则。在此概念提出之后,也只有少数省份进行了推广与实施,且进一步的实施方法仍在摸索之中,缺少成功实施的经验,也因此导致大部分地区对于体育作业的推广望而却步。

2.3 作业形式受限

区别于常规的体育课程教学,体育作业能否有效实施考验的是体育教师对作业内容的设计能力。体育教师需要考虑到作业的练习强度、练习难度、练习方式、安全隐患等诸多因素,还要兼顾到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对体育教师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考验,也相应的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正因如此,很多体育教师虽然十分认可体育作业这一措施,但深入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所设置的体育作业内容也仅仅是重复常规体育课程的内容,练习方式缺乏创新性、练习内容缺乏趣味性,远远达不到体育作业预设的练习效果。

2.4 评价反馈迟缓

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家庭作业,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难以具象化。多数体育教师会在常规体育课上通过测试的形式来检验学生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但并不是每个班级在完成作业的第二天就会有体育课,也因此导致评价、反馈环节的时效性大大降低,无法及时检测学生的练习效果并给予学生中肯评价。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失去完成体育作业的热情。同时,由于每位体育教师都负责多个班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很难及时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练习情况,也会出现评价、反馈不及时的现象,因此,如何高效快捷的检测学生体育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3 体育作业的实施原则

体育作业与其他学科作业发挥着同样的作用,都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体育作业又与其他学科作业不同,发挥着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作用。在进行体育作业内容选择时,要结合常规体育课程的进度及时更新,以巩固日常体育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也要设置合理、便捷的家长协助方式,不让体育作业成为学生与家长的另一项负担,既要创新,也要坚持原则。

3.1 系统性原则

体育作业的有效实施需要实施者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工作来看待,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一个课外体育活动来落实,要在体育作业的实施过程中坚持系统性原则。首先,体育教师作为体育作业的实施者应建立明确的作业目标,围绕目标来设计作业内容,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评价与反馈,形成一个完善的体育做作业实施系统,并且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其中评价、反馈环节尤为重要,体育教师要对学生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保证体育作业的有效实施。

3.2 可行性原则

体育作业在实施时要保证作业内容的可行性与评价、反馈的可行性。作业内容方面,体育教师要考虑到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合理设置体育作业内容,避免出现作业难度过高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或难度过低而过于容易完成而导致的参与兴趣降低、练习流于表面的现象;评价与反馈方面,体育教师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对于学生体育作业完成情况监控的效率,提高评价、反馈环节的时效性,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完成体育作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3.3 趣味性原则

“双减”政策中明确要求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避免机械的、重复性的作业内容,体育作业也应紧跟政策要求,体育教师在围绕既定目标设计体育作业内容时要坚持趣味性原则。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初步发展的生理阶段,自我抑制能力不足且活泼好动,小学阶段的常规体育课程教学往往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能,因此,体育作业的内容也要具备趣味性,避免枯燥的、重复的练习内容。

3.4 差异性原则

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存在年级上的差异、性别上的差异,兴趣爱好、擅长项目也各有不同。相较于在常规体育课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各种差异随时调整练习内容、练习强度的优势,体育家庭在布置前就要求体育教师应考虑到所教学生的各种差异,并给予充分尊重,对待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布置体育作业时要为其设置相对较容易的目标,设计难度较小的练习内容并及时给予鼓励;对待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则要为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设计难度较大的练习内容;也可以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设计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作业,坚持因材施教。

3.5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体育作业实施过程中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保证学生的安全是建立作业目标、设计作业内容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布置体育作业之前就要充分考虑作业内容的练习强度、练习时间、练习方法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到学生进行练习时所处环境,避免体育课后服务陷入“缺乏保障”的窘境。只有先行考虑到这些安全因素才能进一步設计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差异性,只有保证学生的安全才能进一步推动体育作业的实施。所以,体育教师要时刻坚持安全性原则,以此为前提设计出最合理的体育作业内容,保证体育作业的有效实施。

4 体育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部提出将从考试、补课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体育活动,足以见得国家将体育摆在了学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强健的体魄投入到学习之中;另一方面,能够释放学生的压力,为每天源源不断吸收新知识、精神紧绷的学生提供放松的空间和机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优化设计体育作业显得至关重要。

4.1 转变家长思想

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评价学生素质、能力的主要手段,相比于参加体育活动大多数家长更愿意选择让孩子参加文化课的培训,更注重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也是学生负担严重的主要原因,虽然“双减”政策已经正式落地,但是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改变学生家长的固有思想,多数家长会认为体育作业可有可无,没有实际的作用,这就需要学校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引导家长转变固有思想,加深对体育作业的了解,消除体育锻炼影响学习成绩的顾虑,让家长明白参与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同样重要,帮助家长与学生清楚体育作业的意义所在,引导家长主动参带领孩子完成体育作业,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体育作业的有效实施提供帮助。

4.2 完善保障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体育作业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国家应出台有关体育作业的指导性文件,帮助各地区建立行之有效的体育作业实施方法,提高各地区对于体育作业的重视程度。学校方面也应制定相应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法,完善相应制度,例如,将体育作业纳入体育教师的常规工作,对体育教师增加的工作量给予相应奖励,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将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纳入学生的日常考核、期末考核,周期性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3 优化作业内容

体育教师在体育作业实施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体育作业的内容有赖于体育教师的合理设计,体育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需要以及家长的参与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满足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最终目的。一方面,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业务知识与能力,利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来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作业,丰富练习项目、创新练习方式、平衡练习难度,摆脱单纯重复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育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运动能力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设置不同难度、不同项目的体育作业内容,以此满足学生的多样需要;体育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水平变化,及时调整作业内容,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参与体育作业得到发展与进步。

4.4 加强评价反馈

设置合理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有助于提高体育作业的实施效率与质量,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与家长协作的评价、反馈体系,利用手机APP或者通过建立体育作业微信群的方式,由体育教师、班主任教师、家长共同监督学生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体育教师还可以在每日的课间操活动中加入测试环节检验学生的练习成果,可以结合体育作业内容来组织相应的比赛,做到既能够检验作业效果,还能够向家长展示作业成果的积极作用,以此形成合理的监督—评价—反馈机制,促进体育作业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双减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