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状况研究

2023-01-23杜鑫赵金刚

当代体育 2022年43期
关键词:昆明市体育教师体育

杜鑫 赵金刚

本文以昆明市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状况为出发点,从学生、家长及学校的反馈意见中找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供解决对策,使其提升课后体育服务质量,对小学生课后体育服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昆明市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现状

自昆明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行全覆盖以来,学校在每天常规教学完成后开展课后服务,第一阶段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第二阶段开展作业辅导和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从昆明市后体育服务实施情况来看效果较好,课后服务呈多样化、多元化、专业化趋势,推动了课后体育服务与日常教学接轨,提高了课后体育服务质量。

1.1 课外体育服务内容多样化

现阶段昆明市部分小学除了设置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还开设了操类项目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种类繁多,呈多样化分布。

球类主导的项目一直是课后体育服务热点,其中篮球、足球开展较为普遍,参加同学人数居多,由于场地原因,导致人员出现观望的场景;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项目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高,学校难以支持此类活动。其次田径项目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以少儿趣味田径模式进行开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却因体质差导致中途退出居多。操类项目女生占比居多,男生较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该项目的特殊性,教练资源匮乏,阻碍了项目的发展。

1.2 课外体育服务手段多元化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后,体育课程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单一的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发挥育人功能。课后体育服务要从抓住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掌握基本技能,了解体育健康知识,培养意志品质,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相比以往的体育培训融入“学会、勤练、常赛”理念,在课后体育服务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发展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运动技能,使其在比赛中检验学习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体育意识和基本运动能力,强化学生的体育情感,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1.3 课外体育服务师资队伍专业化

课后体育服务师资队伍建设是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体育教师是整个课后体育服务的引领者。现阶段突出的问题是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应当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逐渐系统化。

目前,学校课外体育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学校的体育教师、志愿者服务队伍、体育培训机构。从调查的情况反映仍存在问题,由于体育教师配备不充分,加上课程繁重,精力有限,对于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效果不理想。虽然有部分有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入,但大多以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及退役运动员组成,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经验。另外还有的学校聘请了具有资质的体育培训机构教练员进入校园,由于体制要求不一样,与学校的教学目标有出入。

2 昆明市校内课后体育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为更好了解昆明市开展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满意度,对昆明市部分小学的500名学生、家长及32名体育在编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昆明市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开展情况。

2.1 学生对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态度

由表1可以看出,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学生积极投身到课后服务中去,尤其是参加课外体育服务的人数众多,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但从选择人数来看,国家明确规定了第一阶段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很多同学是无法满足锻炼一小时的规定。

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参加课后体育活动是目的不明确,大多数是在父母要求下进行的,还有部分是以娱乐消遣为目的,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课上对体育课程的理念植入较少,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认识不到位。

由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喜爱程度一般,反映出存在的部分问题,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方式不喜欢的占多数,教师应该深究其原因,在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在实际情况中根據同学反映,认为对教学方式不喜欢主要是教师在课程中按部就班,缺乏趣味性,还有部分同学是因为参加该项目的人数众多,教师顾及不到,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2 家长对孩子参加课内体育服务活动的调查

由表4可以看出,家长对课后体育服务活动满意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据了解,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课后体育服务活动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二是想增强孩子的体质,三是想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为中考体育做铺垫。选择原因三的居多,体育不应该成为“应试考试”。因此,家长应正视体育的功能,转变思想观念,让孩子快乐成长。

由表5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参加课后体育服务内容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对开展的教学手段,家长反映主要是课后体育服务开展手段较为传统,与体育课程没有区别开来,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后体育服务手段进行创新。

2.3 教师对孩子参加课内体育服务活动的调查

由表6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后体育服务持支持的态度,认为孩子自从参加体育锻炼以后,性格比较开朗,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提高了。当然还有极少部分教师持反对的态度,认为课后体育锻炼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让教师投入的精力过多,影响正常的教学开展。

由表7可以看出,教师不支持课外体育服务的主要原因还是对课后体育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迫使教师精力分散。对于这一方面,希望有关部门和学校尽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减轻教师的负担。

3 存在的问题

通过昆明市课后体育服务状况的调查,发现课后体育服务存在诸多问题,如体育设施配套不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新颖,同学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3.1 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项目难以开展

体育场地和器材对于正常开展教学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合理运用场地器材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自课后体育服务开展以来,以科普、文体、艺术、劳动、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多种形式进行,种类繁多,时间段相对比较集中,都需要场地进行,课后体育服务开展均以室外为主导。所以,场地器材的合理运用是每个学校重视的问题。

从目前的阶段来看,现有的场地和器材是难以满足小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服务的,课后体育服务场地不充足,运用不合理等原因也是影响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一重要原因。

3.2 教学手段陈旧,学生满意度不高

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开展课后体育服务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动作练习,影响了课后体育服务的质量。课后服务本就是缓解学生学习后的压力,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不但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倦的情绪。

学生对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方法不是很满意,在教学手段上对学生兴趣激发缺乏创新,一定程度上消极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原则,不能顾忌学生之间学习的差异性,也是学生对此不满意的原因。

3.3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对体育服务的实效

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体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而当前开展的课后体育服务活动主要是为了减轻家长接送时间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过重的目标,对于课后体育服务的概念比较模糊,导致开展的效果不佳。在课后体育服务开展中除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了解体育健康知识外,更应当培养体育品德及各项基本技术的掌握。

3.4 师资力量薄弱,开展的效果不佳

从课后服务开展的情况来看,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体育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而教师的精力主要在课上教学,对于课后体育开展忙于应付。体育培训机构和志愿者又重技术轻理论,对于体育基础理论水平教学较少,不能很好的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总的来看,昆明市课后体育服务师资队伍素质水平目前还无法满足现在体育的要求。

据相关调查,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普遍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教学计划和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对课后体育服务投入的师资较少,影响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效果。

4 解决的对策

针对目前昆明市课后体育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更好的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提供参考价值。

4.1 建立健全体制,完善体育设施

随着教育的改革,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突出,无论是课堂上的体育教学,还是课外体育服务都应当高度重视,要尽快配齐配足体育设施,让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调动和创造一切积极有利的条件,进一步加强学校公共体育运动场所建设,在政策上给予引导,经费上给予扶持,充分利用体育场地设施,营造良好氛围。

4.2 推出陈新,创新体育教学手段

不斷优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优选择教学手段,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进而达到锻炼身体、健全心智。其次,强化教师团队,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手段。最后,改变传统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教学手段创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4.3 落实“五育并举”,构建育人格局

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设计符合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德育教育层层深入。提升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水平,推进课后体育服务质量,通过体育育人。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4.4 资源整合,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匮乏,想要在短期内很难提升,加强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成为目前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可通过对兼职体育教师的短期培训,提升体育素养,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基本达到体育教学的要求,保证课后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加强兼职体育教师专业培训的同时,还应注重专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再提高,尽快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基础和专业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杜鑫(1997—),男,汉族,云南普洱,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赵金刚(1998—),男,佤族,云南临沧,云南农业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昆明市体育教师体育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新形势下,文联何为?①——以昆明市文联为例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