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关键词增强教学实效

2023-01-20刘淑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灰雀铁罐陶罐

刘淑琴

语文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设计教学、组织课堂活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住关键词,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查找文本关键词,收集文本主要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感知课文、梳理情节。例如,完成三年级寓言故事单元第6课《陶罐和铁罐》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前提是弄清楚课文要讲述的故事及阐释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傲慢”和“谦虚”阅读寓言,帮助学生快速地概括出寓言内容——国王橱柜里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和友善的陶罐同时被埋进土里,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学生还通过这两个关键词,结合铁罐和陶罐的不同结局,领悟了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借助关键词,明晰写作主线。抓住关键词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高屋建瓴、以简驭繁地把握整篇课文,逐渐形成把握课文主线的能力。例如,执教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抓住“中华不振”这个关键词,设计了周恩来“听到中华不振”“看到中华不振”“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志振兴中华”三个环节,让学生根据关键词阅读相关语段,经历从了解时代背景到理解课文内容,再到明白周恩来为什么会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过程。“中华不振”这个关键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指引了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其时代背景,从而深刻领悟中华少年的责任担当。

依靠关键词,明确文章主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托关键词教学,有利于学生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例如,执教三年级上册第25课《灰雀》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言自语”(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和“对灰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等关键提示语解读课文。学生一开始将文章的主旨确定为“爱”,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关键词再现具体情节(男孩喜爱灰雀,想将灰雀据为己有,于是把它藏了起来。但看到列宁见不到灰雀十分失落后,他又将灰雀送了回来。列宁再次见到灰雀后十分欣喜,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归纳得出:列宁爱鸟,爱男孩,更在教男孩和我们如何去爱,所以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学会爱”。依靠关键词,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把握得更准确了。

紧扣关键词,关注文化渗透。教师可以紧扣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传递的文化内涵,培育学生的文化素质。例如,四年级现代诗单元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小组合作编排小诗集。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分五步完成詩集的创编与赏析。第一步,抓住“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叙事诗”“抒情诗”等关键词确定主题;第二步,分组搜集并创作相应的作品;第三步,紧扣诗歌细节,选取几个关键词语,给自己的诗集取一个恰当的名字,如“雨中小巷”“海边拾贝”“夜空繁星”等;第四步,制作精美封面和目录,并装订诗集;第五步,展示交流与赏析,组员代表介绍本组诗集的核心内容及灵感来源,分享创编过程及体会。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对方作品时,紧扣其诗集名称了解诗集内容,读懂创作小组想表达的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城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灰雀铁罐陶罐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小白云和小灰雀
对话显“品格”
铁罐帆船
《陶罐和铁罐》告诉了我们什么
《灰雀》一文中的两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