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把抽象的政治具象化

2023-01-20吴锋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政治学教学法情境

巴基斯坦代表:最近发生的洪涝灾害是发达国家过度碳排放引发的,我国因此蒙受重大损失,发達国家应该而且必须予以经济补偿。

肯尼亚代表:发达国家在近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了大量二氧化碳,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引发全球气候变暖,因此,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必须拿出诚意,担负起应当承担的责任。

美国代表: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频发、高温席卷全球等气候变化是全球每个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各个国家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减少碳排放,不能指望其他国家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中国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受害方,发达国家赔付发展中国家气候治理资金是其不容推脱的责任。发达国家享受着过度碳排放带来的福利,却拒绝履行自身的基本义务,国际事务中不该有这样的严重“双标”情况发生。

……

这是第三届湖北教育“教研名师”、京山市第一中学政治教师余良春执教《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时指导学生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各国代表辩论的片段。这个片段充分体现了她的“模拟政治”教学主张。

学习热情和兴趣是课堂学习持续高效的保证

谈及上面的教学片段,余良春这样诠释:“这就是我所倡导的‘模拟政治。所谓‘模拟政治,就是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结合现实生活和时事政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通过模拟与教材内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现实情境,将枯燥、刻板、抽象的政治学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的现实政治问题,让学生切身体验、理解政治学知识,能够运用政治学知识正确看待社会现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方式。”当记者问及“模拟政治”教学主张的形成过程时,余良春仿佛回到她16年前初入教坛的岁月。

2006年6月,从荆州师范学院(现与长江大学合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余良春凭借优异的笔试、面试成绩被京山市第一中学录用,担任高一年级政治教师。

初上高中讲台的余良春看着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高中生,心中既充满了自豪,也深藏着些许忐忑和隐忧:学生能接受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年轻教师吗?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否被学生认可?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与时代结合得最为紧密,自己能否熟练地驾驭教材呢?在忐忑不安中,她严格按照常规教学流程上完了第一节政治课。课后,她随机抽查了几名学生,学生对她的这一节课还比较满意。余良春的信心大增,也暗自窃喜:凭借自己优异的毕业成绩、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将近一年的实习经验,教好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余良春的课堂“教感”越来越好;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也没有下降,在学校期中考试中,余良春执教的两个班级的思想政治成绩均处于中等水平,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初入教坛的年轻教师而言,也算是差强人意了;期中考试后,余良春严格按照常规教学规范备课,按部就班地上课,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开始逐渐下降,甚至有个别学霸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偷偷做数学题。余良春百思不得其解,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她明白这是“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起作用。是的,学生对新教师特别是年轻新教师的新鲜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递减,当学生对教师的新鲜感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会不断下降。学习兴趣和热情是不能长期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新鲜感来维持的,怎么能让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热情呢?余良春陷入了沉思。

吸收和借鉴是不够的,融合与创新才是根本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中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政治概念和政治术语多,这些政治概念和政治术语既抽象又枯燥,而且根据时代的需要,这些概念和术语往往又被赋予新的内涵,打上时代的烙印,特别是哲学术语和哲学命题,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高度凝练,学生即使能够滚瓜烂熟地背诵下来,也很难真正理解其深刻的含义,更不用说从哲学视角去辩证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准确运用哲学思想去解决现实政治问题了。教师强行把思想政治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可想而知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余良春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发现问题后,她就立即请教她的三位“老师”——能与之直接对话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高中政治教学刊物和网络上的名师教学视频。通过学习与借鉴,她的政治课堂稍有好转,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略有提高,但好景不长,渐渐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又开始下降。余良春很是纳闷:高中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怎么走不出“激发—提高—下降—再激发—再提高—再下降”的怪圈呢?为此,余良春在三年的时间里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比如对比教学法、类比教学法、比喻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不断的探索与验证,她最终选择了高中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是比较成功的两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生动、具体的案例,将抽象的政治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政治认知,生动有趣的案例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对相关政治学知识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而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与教材知识相同、相似或相近的现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这些场景中体验、感知政治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政治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感知—内化—导行”的思想政治教学思路。

余良春是一个喜欢创新的人,她在践行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突发奇想:前者侧重真实案例,后者侧重虚拟现实,如果将二者有机结合,岂不更有利于思想政治的教学?正如余良春对记者所说:“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正是我现在所倡导的‘模拟政治教育主张的萌芽。”

一个偶然的机会坚定了余良春将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合而为一的信心,她在一次观看“青少年模拟法庭”的电视直播中顿悟:“青少年模拟法庭”既有具体的案例支撑,又提供了现实场景,通过这样的“法庭”,学生将法律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了对教材法律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了法律意识。如果将“青少年模拟法庭”的教育形式迁移、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不就能让学生切身体验抽象、枯燥的政治学知识了吗?

探索总会有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

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余良春不断地尝试、修正、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具个人教学特色的“模拟政治”教学思想: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实践性、时代性、针对性、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入鲜活的时政资源即案例,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现实情境,将枯燥、刻板、抽象的政治学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切身体验、理解政治学知识,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体验时代真理的价值,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用政治学理论解释社会现象、用政治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时,余良春指导学生模拟xx市出租车运价调整听证会,除安排一名学生担任听证会主持人、两名学生担任书记员外,余良春将其他学生分为10个小组,分别代表市政府、发改局、会计师事务所、物价局、交管部门、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就《xx市出租车运价调整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讨论。听证会上,代表们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一方以会计师事务所、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为主,强调调高运价的必要性;一方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为主,力主保持现行运价。双方针锋相对、各抒己见,都提出了充分的理由和证据。在听了双方激烈的争辩后,市政府代表、发改局代表和物价局代表结合该市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收入水平,征求双方意见,形成最后的听证会结论——继续完善本市出租车行业服务细则,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方便市民出行,今年暂不调整运价;如果明年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可在现有运价的基础上调高10%,以保证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司机的合法利益。这个模拟听证会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了民主决策的渠道,切身体验了民主决策的过程,更加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生也通过模拟听证会充分认识到民主决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最佳选择。

在教学《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余良春组织学生模拟“xx市精神文明办”组织的以“正确看待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为主题的文化论坛,将全班学生分为9个小组,分别代表“xx市精神文明办”、出版社、网站、文化局、文化市场监管大队、教育局、新华书店、影剧院、音像图书经销商,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论坛上,一部分“代表”认为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形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一部分“代表”认为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在文化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无视社会效益,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应该坚决打击;一部分“代表”认为,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既有促进文化发展的作用,还有其與生俱来的逐利性,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引导。最后,作为论坛主持人的余良春引导各位“代表”回归教材,“代表”们结合教材内容切身认识到: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作为生产者,要奏响主旋律,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正能量作品;作为监管者,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依法保护或查处相关文化产品;作为经营者,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合法生产与经营;作为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拒绝污染。通过这样的模拟论坛,学生提高了辩证认知社会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记者问及情境教学与模拟现实教学的区别时,余良春这样解释:“情境教学与模拟现实教学既有相同点,都是让学生在虚拟的现实情境中体验知识、感受知识;二者也是有区别的,前者是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现实生活情境中,虚拟体验相关政治学知识,而后者是让学生在虚拟的现实场景中直接参与社会生活,进而内化政治学知识。”

在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探索中,余良春收获颇丰:从教16年来,她由一名普通的政治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务处主任;微视频课例《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和多篇论文被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一等奖;2017年,她执教的《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省级“优课”;2021年,她指导学生撰写的《关于防治高中校园欺凌的提案》被评为全国“优秀模拟政协提案”;同年11月,在强手如林的第三届湖北教育“教研名师”评选活动中,余良春凭借“模拟政治”教学思想执教的《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征服了全体评委,一举夺得金奖。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政治学教学法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政治学与和谐社会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