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2023-01-20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资队伍应用型

李 欣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郑州450044)

应用型本科院校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既要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精湛,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创新精神、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说是一种多能型、实践性、科研强、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深刻论断和重要指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一直在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道路上进行研究和探索,尤其自2018年开始国家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开展宏观布局。党中央和相关部委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既有宏观布署和指导,又有具体措施,可操作性强、理论价值高,是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实践指导。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我国自2015年开始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进行应用型转型发展,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管理不断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满足生师比的要求,在国家和省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引导下,普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笔者调查了广东、江苏、甘肃、广西、河南、河北、黑龙江等7个省份22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情况,根据各学校官网数据显示,专职教师规模超过1 000人的高校占比63.64%,专职教师人数最少也超过500人,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规模扩大明显。专职教师人数不足1 000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分布在广西省和黑龙江省,其教师队伍规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以及学校对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具体体现在高级职称占比和硕士学位以上学历人数占比均明显提高。根据上述调查的22所高校数据显示,高级职称占比在25.36%~58.33%,其中占比40.00%以上的高校15所,比率为68.18%。22所高校中硕士学位以上高学历教师占比在46.00%~88.44%,占比不超过50.00%的仅有2所,超过80.00%的有10所院校,数据不详的有5所。博士学位占比在5.10%~46.00%,大部分高校在20.00%以上。

三是师资队伍管理不断加强。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设有教师工作部或教师发展中心,有的学校设有人才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人才引进、管理、培育等工作。其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提高生师比,提升高层次人才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每年度发布博士、教授、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招聘计划,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最后,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完善人才引进、职称评聘、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访问学者、企业兼职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日趋规范。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国外应用型大学办学历史悠久,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较高[1-3]。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本科办学时间短,多为地方性院校,科研平台缺乏,资源相对紧张,再加上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的限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德师风问题偶有发生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极力塑造教师正确的价值取向,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师德师风问题还偶有发生,教师违背师德师风的思想和行为依然存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建立长效评价机制。部分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社会上不良风气不断入侵象牙塔,导致部分教师“防火墙”出现漏洞,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部分学校在出现师德师风问题后发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甚至成为失德教师的“保护伞”。大部分学校没有把师德师风纳入考核量化指标体系,导致教师只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查处、督导师德师风问题的主动性不足,“民不告官不究”,经举报、舆情、上级通报后被动开展调查处理,没有防微杜渐,缺失防控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师德师风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在岗不敬业,忘却初心使命,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二是学校对师德师风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缺少量化评价机制,学校师德师风监管不主动、不严格,没有形成榜样效应,没有及时以案促改。三是针对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不及时不到位,教学和科研培训多,师德师风培训教育少。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不到位,理解有偏差。教师管理规章制度出台滞后,缺乏有效、系统、全面的管理体制。在职称评审、绩效工资改革、教师培训、教师考核指标等方面固化,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政策和制度不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严重阻滞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对落实政策、完善制度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没有及时传达、学习、执行上级政策,校内规章制度没有及时修订完善。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培养机制尚不完善

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生师比、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学术结构、双师型教师占比等方面不合理的问题。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师比不足,思政课教师缺口较大;在职称结构上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初级职称呈正金字塔型,正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年龄结构上以新进年轻教师为主,甚至出现断层现象,老中青结构不甚合理;学缘结构上因引进人才渠道等原因易“近亲繁殖”,不利于科技创新;性别结构上女教师占比较高;学历结构上博士占比不高,和办学时间较长的本科院校差距明显;学术结构上学科带头人等领军人才紧缺,科技成果产出少,服务地方能力有限;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缺乏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应用型本科院校升格为本科后,引进人才力度较大但是财力有限,对教师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培训手段单一、效率低下,常常采用专家讲座、理论培训,实践技能培训大多缺失,未能真正实现科教融合,缺乏国际视野,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造成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多由专科升格而来,本科办学时间短,师资队伍基础薄弱;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省会城市外的地方性院校,因地域限制引进人才难度大,学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缺乏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虽高薪聘任但无施展才能的平台,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生师比的要求提高,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专业的设置,导致教师数量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教师从校门到校门,实践技能不高,而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却无教师资格证不能到学校兼职,导致实践技能型教师数量不足,真正的双师教师少;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人才引进,但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对教师的培养提高重视不够,教师提升空间小。

(四)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绩效分配、职称评审中教学和科研仍是重要的评价指标,教学评价中把完成的教学工作量作为关键指标,重数量、轻质量问题依然存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甚完善,仅仅评价课堂效果、现实效果,忽略未来效果,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贡献度等关键指标未能体现。科研考核严格照搬上级文件,普遍采用代表作制度,选取一定数量的论文、项目、获奖等量化计分,忽略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教师普遍无标志性成果,结果导致科研成果质量提高不多,数量反而下降的现象。在职称评审、人才评定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但未能量化考核,只要不触红线,做好做坏一个样,起不到榜样模范作用。

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分类评价考核体制不健全。应用型本科高校考核评价普遍采用学术型本科院校的评价方法,教师考核照搬学术型高校教师评价方法,严重不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二是未能贯彻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科技评价体制改革等上级文件精神,未能真正实施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技术研究开发型分类考核,未能充分考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特点、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研究的异同。三是学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滞后,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实施意见和措施需要过程,工作推进慢等因素导致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提高认识,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四个相统一”,并提出“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等三点希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提高认识,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素质排在高校教师素质的首位,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从教者先受教,教师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高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师德师风是高校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健全师德师风监督追责机制,对师德师风问题零容忍,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工作中对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教师应主动把教书育人和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相结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到“三全育人”[6]。学校党委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成立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高校应加强教师“四史”学习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应坚持“四个相统一”,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进行建设。

(二)完善制度,强化政策引领和落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应循规定矩找差补短,建章立制做强扶弱。长期以来,由于大学受官本位思想影响,加之缺乏法制保障,内部治理中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在运行中时常出现失衡现象[7]。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应强化上级政策引领,加强学校制度保障,确保上级政策落实到位。学校应优化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8]。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为教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参与政府决策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优先聘任,探索职称能上能下,打破人才“永久牌”标签。积极进行薪酬制度改革,以德为先,注重工作实效,改革绩效分配办法。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上级政策执行到底,学校制度落实到位,不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

(三)优化结构,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和支持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承载着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长铺路搭桥。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一流教师队伍建设,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在调结构、重培养、促成长上下功夫求实效,抓好青年人才培养,积极推动新时代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大青年教师人才培育和支持力度,严格按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及硕士点申报要求,进一步优化职称、学历、学缘、年龄、双师等方面结构比例。应用型本科院校因其本科办学时间短,资金不足,科研平台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更应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支持,在学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对工作实绩好、对学校教学科研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审时破格聘任,放到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学校应打破束缚青年教师学习培训的桎梏,创造条件鼓励和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到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访学进修,提升教学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应强化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其幸福指数。学校应创造条件竭力解决青年教师住房、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关注其身心健康。学校应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树立集体观念,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其荣誉感。学校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既要留其身更要留其心,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四)考核绩效,强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绩效考核又称为绩效评价、绩效评估,考核的是项目、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绩效考核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强化以效益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目标控制策略,重点考核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成果转化两个指标[9]。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应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突出质量导向,建立健全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人才评价体系,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应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改革薪酬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绩效分配方案,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根据学校需要设置考核标准,加大政策倾向,提高在教学、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决策咨询等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骨干教师薪酬,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作活力。学校加强考核,通过良性竞争,不断优化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应该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除上述应对路径之外,还应重视和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增加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合力,高效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

1.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高度重视教学和科研的同频共振、协调发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教学研究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教学为要、科研为基,教学传承知识、科研创造知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教学和科研只有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才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依靠高质量的教学,高质量的教学依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依靠较高的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水平来源于高质量科研活动。科研反哺教学,科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理念,牢固树立“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思想,促进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教师与课程、专业、学科的关系。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正确认识教师与课程、专业、学科的关系。教师与三者关系认识不清或者概念混淆,会造成对课程、专业、学科把握不准,对自身定位不准,影响教学质量和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教师成长和师资队伍建设。学科是科学知识的分类,具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建设目标是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专业是培养专门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课程又称为学科课程,课程组成了专业。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课程是联系专业和学科的纽带。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是处理课程、专业、学科关系的操盘手,教师通过课程授课,培育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学科引领方向,以专业夯实基础,以课程搭建平台,才能推动三者的协同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为打造一流课程、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促进一流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两者同向而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携手前行,可谓是命运共同体。教师是兴校之基,是发展之源,而大学之大在大师、在教授、在教师。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支柱。学校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化的平台和保障,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所,高校应积极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规划教师的培训、完善激励机制,推动教师不断发展前进。教师的科研活动应服务和支撑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问题,不断提升学校声誉。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能为教师展现自身价值和自身发展提供更高的平台和机遇,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完成人才培养中心任务。

4.新进教师和年长教师的关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进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学校教学和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应用型本科院校因升本时间短,在教学合格评估及申请硕士点等师生比和高层次人才比例的要求下,新进教师比例较高且多为青年博士。新进教师具有专业理论扎实、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点,但是新进人员大多数是从高校或研究所到高校,没有师范院校教育背景,教学能力薄弱,经验少,科研工作以基础研究为主,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能力不强。年长教师学历多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从事教学多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且大多数年长教师具有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熟悉学生心理特点,虽然和企业行业接触相对较多,但技术创新方面活力不够。年长教师应发挥传帮带作用,担任新进教师导师,传授授课经验,促进新进教师成长。新进教师为学校师资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带来青春活力,应虚心向年长教师学习,积极适应教学工作,融入教学科研团队中去,尽早成为骨干力量。另外,应用型本科为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普遍采用较高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易造成年长教师的心理不平衡,学校应及时疏导,化解矛盾,避免“迎了女婿走了儿子”。新进教师和年长教师两者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携手并进,共同推进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10]。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提高认识,加强政策引领,完善制度保障,学深悟透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凝聚发展共识,推进深化改革,加快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步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齐心协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资队伍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