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不同止血方式的应用比较

2023-01-17王雪芳

江西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纱条宫腔内缝线

王雪芳

(上饶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 334000)

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PP)患者胎盘大多种植于子宫下段,而子宫下段血窦较为丰富,患者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后子宫下段基层较薄,缺乏足够的平滑肌收缩止血,容易造成产后大出血,若未及时止血,可引发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治疗PP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则为快速止血[2]。宫腔内纱条填塞术可通过宫腔纱布填塞的方法直接压迫宫壁,从而促进子宫收缩反射,达到较好止血效果[3]。改良B-lynch缝合术可通过挤压子宫平滑肌,并进行缝合、结扎的方法达到止血目的[4]。二者在PP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但究竟何种方法治疗效果更好尚存在一定争议。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比较宫腔内纱条填塞术与改良B-lynch缝合术在PP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于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宫腔内纱条填塞术治疗的40例PP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填塞组,另收集同期于医院接受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的40例PP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缝合组。填塞组患者年龄20~36岁,平均(27.53±2.26)岁;孕次1~3次,平均(2.03±0.23)次;产次0~3次,平均(1.16±0.13)次;分娩时孕周34~37周,平均(35.52±0.21)周。缝合组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27.49±2.21)岁;孕次1~3次,平均(2.11±0.20)次;产次0~3次,平均(1.21±0.15)次;分娩时孕周33~37周,平均(35.48±0.19)周。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PP符合《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5]中相关规定,且经超声、磁共振等检查确诊;患者均于本院完成剖宫产,且术后24 h内出血量≥1000 mL;患者术后均定期至院接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病例资料完整,包括本研究所需资料者;研究材料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病历资料阅读经患者或家属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合并症,如妊娠期糖尿病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间因各种原因病死者。

1.3 方法 两组均对患者子宫进行按摩,并于子宫壁注射100 μg卡贝缩宫素注射液(Ferring Arzneimittel GmbH,H20181073,规 格:1 mL∶100 μg)。在此基础上,填塞组行宫腔内纱条填塞术治疗,严密消毒后,将2 m长、5 cm宽的碘伏纱布用卵圆钳自患者子宫底部开始填塞,并自宫颈口送至阴道,最后对子宫下段、宫口及子宫切口周围进行填塞,不留空隙,观察出血停止后对切口进行常规缝合。缝合组行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先将患者子宫自腹腔托出,清除残余血液,并对子宫进行适当按摩挤压,促进宫缩。采用1.0可吸收缝线自子宫左下方3 cm处进针入宫腔,于同侧子宫切口上边缘3 cm处出针,褥式缝合1~2针后,自子宫底前壁垂直进针入宫腔,于宫底后壁出针,并用相同手法缝合子宫中段及子宫前段各1~2针。缝合结束后,将缝线固定于子宫上,拉紧缝线两端、打结,待出血停止或明显减少后,常规缝合切口。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严密监测术后24 h出血情况,若仍存在大量出血症状,则需行子宫切除术治疗。

1.4 评价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2)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出院后均定期到院接受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恶露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月经周期。(3)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宫腔粘连、感染、再出血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缝合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填塞组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24 h出血量较填塞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术后24 h出血量(mL)缝合组(n=40)填塞组(n=40)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中输血量(mL)t P 59.29±6.83 56.16±5.51 2.256 0.027 1129.48±12.23 1185.21±12.75 19.950<0.001 452.33±8.72 476.62±9.54 11.886<0.001 75.68±3.31 86.29±4.56 11.909<0.001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缝合组患者恶露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较填塞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月经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月经周期(d)缝合组(n=40)填塞组(n=40)组别 恶露持续时间(d)月经复潮时间(月)t P 30.18±3.76 33.25±3.52 3.770<0.001 3.62±0.16 3.85±0.12 7.273<0.001 28.63±1.31 29.17±1.36 1.809 0.074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缝合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PP剖宫产术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能迅速有效止血,可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6]。因此,临床需快速采取有效止血措施进行治疗,以快速止血,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其病死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缝合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填塞组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24 h出血量较填塞组少,恶露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较填塞组短,两组月经周期无明显差异,表明宫腔内纱条填塞术与改良B-lynch缝合术对PP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均有较好治疗效果,其中改良B-lynch缝合术止血效果更好,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缩短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促进月经复潮,但手术时间较长。分析原因可能为,宫腔内纱条填塞术向患者子宫底、子宫下段、宫口及子宫切口周围均匀填塞纱条,可对子宫壁产生物理压迫,并对宫体感受器产生刺激,引起子宫收缩,从而减少子宫血管出血,达到较好止血效果[7-8]。此外,宫腔内纱条填塞术对机体产生的创伤较小,且操作方法简单,便于术者掌握,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9]。但宫腔内纱条填塞时若存在空隙,可能会造成宫腔内隐匿性出血,导致止血失败,增加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10-11]。改良B-lynch缝合术是子宫动脉结扎术的替代方法,采用可吸收缝线纵向缝合子宫出血点,可对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血管产生挤压作用,减缓血流速度,促进局部血栓形成,从而迅速、彻底关闭血窦,达到快速止血、减少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的目的[12-13]。此外,可吸收缝线缝合还能对子宫产生持续刺激,引起子宫收缩,达到快速止血效果[14]。但改良B-lynch缝合术对操作者要求较高,若术者经验不丰富,无法恰当控制缝线松紧程度,可能会延长手术时间,影响手术效果[15-16]。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缝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填塞组低,表明与宫腔内纱条填塞术相比,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PP剖宫产术后出血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分析原因可能为,宫腔内纱条填塞属于异物堵塞宫腔,若纱条灭菌不到位,可能会引发宫腔感染,增加宫腔粘连发生风险[17]。而改良B-lynch缝合术中所使用的可吸收缝线韧性好、易吸收,且不会穿透蜕膜层,可减少宫腔受到的刺激,降低感染发生风险,还能避免后期缝线脱落引起的再出血并发症[18]。

综上所述,宫腔内纱条填塞术与改良B-lynch缝合术对PP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均有较好治疗效果,其中改良B-lynch缝合术止血效果更好,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缩短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促进月经复潮,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该方法手术时间较长,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纱条宫腔内缝线
牵伸对纱条条干不匀影响的模拟研究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纱条中纤维排列状态与纱条不匀的关系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时机选择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对比观察
缝线抗议
细辛纱条在痔疮术后换药的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