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思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升级”

2023-01-16杨小清

教育界·A 2022年32期
关键词:主动学习具体策略升级

【摘要】学习金字塔理论将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赋能思维”倡导主动学习。教师要用赋能思维推动教育转型,打破层级架构,构建网状组织,最终建立有效学习组织。核心思维赋能于人,创新思维赋能学习,技术思维赋能课堂,是学习主体自我生成、实现、发展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赋能思维;主动学习;具体策略

作者简介:杨小清(1989—),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一、“学习金字塔”与“赋能思维”

人类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加速向前奔跑,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后,智能时代向我们敞开了大门。在智力资源成为世界上重要资源的当下,人类的协作变成了以“知识创造”而非“知识获取”为中心。我们通过虚拟平台搭建“思维”、 网络社区发布“讨论”、云终端进行“对话”,打破地域限制,采用头脑互联、智力阶乘等思维变革方式,为自己和他人赋能,集体创造出改变未来社会的更好方案。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早是由爱德加·戴尔提出的,他将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如图1)。由图可知,学习吸收率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吸收率在50%以上的,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爱德加·戴尔概括出来的学习核心路径是聆听—吸收—传播,这其实是一种赋能思维引导下的学习方式,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突破。

二、“赋能思维”的概念解析

(一)“赋能思维”的本质与内核

“赋能”一词最早源于积极心理学,旨在通过自身的改变带给他人积极的能量。所谓“赋能”,就是赋予某种能力或能量,或者说增强能量。这个词引申到教育教学领域,就是指教师赋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力,通过去中心化驱动组织扁平化,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才智和潜能。师生是绑定的学习组织,而未来学习组织最重要的职能是赋能,不再是教育管理或激励引导。

(二)“赋能思维”的目的与旨归

为自己赋能,同时为他人赋能。“赋能”的目的就是激发每个人的主动性,从而使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赋能思维”注重生命个体的独特体验、学习能力的深井突破、精神领域的和谐发展以及教学关系的自由合作。可以这样说,“赋能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游刃有余地应对未知领域的不确定性。

(三)“赋能思维”的语文意义

语文学科承载着文化使命,目前教师迫切需要打破语文学科传统的知识序列和层级架构,抓住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与学习形式这三大升级核心点,构建语文知识的网状组织,最终建立更加多元有效的语文学习组织。所以,教师要以赋能思维推动语文学科转型,实现核心素养时代语文学习的全面升级。

三、“赋能思维”对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主动学习”,顾名思义,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主体的事情,“主动”还具有“能动”的品质。赋能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变“吸收”为“获取”[1]。

(一)“赋能思维”让学生愿学、乐学

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與学习金字塔理论不谋而合。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主动讨论、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可以发掘出更多的潜能,让思维更加灵活,让课堂更加灵动。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乐学”,才能真正实现“善思”。

(二)“赋能思维”让学生自学、互学

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等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先驱们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自学、互学至关重要。在赋能思维的背景下,学生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激励、控制与调节,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学生还能扩大学习半径,与同伴互相学习,互相赋能。

(三)“赋能思维”让学生会学、善学

赋能思维强化学法指导,能让学生用最省时省力的办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新形势下,学生要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改变死记硬背的现状,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赋能思维”就是把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放在突出的位置,研究新技术,寻找新方法,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四、基于赋能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具体策略

在赋能思维教育理念下,教师要致力于加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形式,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打造让语文学习更有效的赋能课堂。

(一)核心思维赋能于人,增强内驱力

1.自我赋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课堂中,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情境,抓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设置悬念,以怀疑激欲,以矛盾激情。“赋能”要达到双向激活目标:第一要激活书本知识,使之呈现“生命态”;第二要激活学生,使学生呈现积极的情感状态。

2.团队赋能:变“学语文”为“用语文”

建设赋能型的学习团队,就是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教师要用心用情用力打造赋能型团队,让每一个学习成员都能得到充分的信任和授权,都能最大限度地释放活力、展现创造力,都能获得足够的帮助和支持,将自己的好想法、好点子与别人分享。

3.系统赋能: 变“话语霸权”为“共同探讨”

赋能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学习团队的事情,更是一项面向全局的整体工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最中央,让他们不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二)创新思维赋能学习,激发新动力

1.可视化思维:实现文本内容与表达形式的有机统一

“字—词—句—篇”是语文的单位系统,也是语文学习要遵循的基本规律。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可视化的方法,将其引入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理顺学习规律,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

在汉字教学中,同音、同义的汉字有很多,学生容易混淆,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而思维导图能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更符合学习规律。以《口耳目》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思维导图(如图2)的帮助下,学生在分类学习象形字的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的同时,还可以直观地了解汉字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汉字知识,还能提高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2.批判性思维:实现文本解读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统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质疑与交流以下内容:一是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二是似懂非懂的地方;三是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地方。学生只有在主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学会质疑。

因为年龄较小,认知不足,学生经常会对课文的情节产生疑问。如教学《不懂就要问》一课时,针对“为什么向先生提出问题会挨打?”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先生,你会打提问的学生吗?”又如教学《羿射九日》时,学生质疑:“江河里的水不是蒸发了吗?后羿怎么还能‘蹚过九十九条大河’?”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神话故事和真实事件有什么区别?”再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学生质疑:“林冲是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为何要一时忍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样的?”在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纷纷从新的角度展开思考,并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3.创造性思维:实现文本分析与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人的创造力是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右脑主管形象记忆、图形识别、运动和舞蹈等活动,出现“灵光一闪”这样的创造性“火花”也主要是右脑在发挥作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例如,《乌鸦喝水》是一篇童话,蕴含科学道理,一年级的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乌鸦还有什么办法能喝到瓶里的水。学生众说紛纭,直到下课,有的学生仍沉浸其中。每个学生其实都具备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的价值除了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在于激发、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技术思维赋能课堂,提升理解力

技术正逐渐渗透教育行业,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和创新。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技术赋能课堂,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变化,技术或许可以成为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

1. AI+教育,让语文“看得见”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写到,人工智能已经来了,这一次人工智能复兴的最大特点是,AI让人们走进真实应用场景,发挥真正的价值。“AI+教育”目前主要应用在教学成果中,比如学习资料、学习反馈、学习过程的推广与传播等。AI是个大概念,将其与语文教育结合,可以从教、学、练、测、评五个环节落地。AI技术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实现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更加宽广的场景平台。语文教研上,AI可以根据数据分析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如做自适应教材的Knewton、做“一对一”指导的教育等。语文教学上,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情绪识别,可以识别追踪全班学生以及教师的状态,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点、兴趣点和集中度。哪个段落的解读学生最感兴趣?哪些语句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哪个学生的发言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这样的反馈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每名教师的授课风格也可以通过表情、姿态被自动识别,打上标签后被推荐给相应的学生。目前,好未来、VIPKID等多家公司都能提供这样的服务[2]。

2.直播+教育,让语文“听得到”

在线教育既能够解决地域限制造成的优秀师资不能远程输送的难题,又能够改变单纯单向输送模式的不可控。如果把单向输送的时代称为线上教育的1.0时代,那么与教师实时交流的在线课堂就可以被称为2.0时代。这些单向输出的线上课堂拉开了在线教育的序幕。现在,学生还可以通过微博短视频、公众号短视频、语音等形式来获取知识。教师坐在电脑前授课,学生在屏幕的另一端听讲,跟十几个“同班同学”一起学习知识,还能通过语音功能实时交流和互动,就像现实课堂一样,这就是线上直播课堂。

3.智慧云+教育,让语文“摸得着”

“智慧云”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提供全方位在线教育资源的学习平台,能实现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共建、共享、共赢。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利用云端记录思考链条,创建班级空间发起讨论,通过平台进行成果展示,让语文课堂实现智慧生成。语文教师可以在智慧云的帮助下实现课堂内外全场景的“智慧”覆盖。以《古诗二首》的教学为例,课前,语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云端分类备用,还可以提前在网络上选择比较有用的视频资源推送给学生。课上,语文教师可以灵活地利用云端储存的试题适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或者开展分组交流和课堂互动。通过设置屏幕权限和网络历史,智慧云也可以准确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智慧云会帮助学生进行错题分析、归类、复习,教师根据大数据分析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可以精确掌握第一手教学资料。

结语

时代在变,发展不变。在科技和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发展,紧扣赋能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意义地学,有效率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与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宋青.在主动学习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J].青海教育,2014(06):49.

[2]王东.未来教室的教育功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主动学习具体策略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