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养立意的语文联结性学习

2023-01-14胡丹张雯霏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胡丹 张雯霏

【摘要】语文联结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与建构“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的学习过程。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应在“大单元”视角引领下明确目标,将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相联结,与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源相联结,从而构建积极的学习场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促进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语文联结性学习;文本联结;自我联结;阅读联结

心理学联结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复杂学习与动物的简单学习本质上都是在“试误”过程中形成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形成联结。语文联结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与建构“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的学习。它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依托学习任务构建情境体验的言语实践板块,从而创生积极的学习场域,提升学习的内驱力。它是一种阅读策略,是一种创新大胆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符合学习规律的学习方式。语文联结性学习不仅重视单篇的知识点和训练点,还重视知识点的延展性,关注句与句的联结、言与意的联结、文章与作者的联结、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课外阅读的联结。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肥皂泡》为例,谈一谈在进行单篇课文教学时,如何打开学生联结性学习的通道。

一、文本联结:由“单篇”转向“单元”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相关的文章整合在一起,构成“大单元”。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设计单篇教学任务目标时,也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结,要有“大单元”意识。

1.纵览单元要素,明确单元目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结构方式编排。《肥皂泡》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这一主题在中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再次出现将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语页直接引用冰心的语句:“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虽然选择的文章不同,但主题内容相承接。

单元语文要素是“運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关键词聚焦在“多种方法”,这便是大单元目标之一。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纵览发现,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的起点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理解词语的能力,那么大单元目标可以定为:在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难懂句子的理解力。

2.结合课后习题,聚焦单篇目标

《肥皂泡》一文课后思考题第一题“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结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和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内容发现:学生已有一定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能口头介绍活动的过程。

课后思考题第二题“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懂,找一找说出句子的意思”,这道题直接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句子”。什么是学生难懂的句子?联结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语文要素发现,不管是吴然、泰戈尔还是《肥皂泡》的作者冰心,这些名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许多词语很是新鲜生动,看似寻常又觉得陌生。对学生来讲,读起来有新鲜感的句子往往就是难理解的。

课后思考题第三题是“想象美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对学生来说,想象不难,但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却是本篇文章的难点。细细品味,为何作者的想象里有海、有山,而不是其他的地方呢?

结合课后习题,教学目标便可聚焦在:能通过提取关键词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找出文中不容易读懂的句子,并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二、自我联结:由“他历程”转向“我历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课堂教学时不直接灌输现成的“答案”或“知识”,而是利用语文联结性学习,帮助学生将文本呈现的信息与自身的经历或相关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对文本的理解,生发儿童自主的积极学习行为。

1.勾连儿童学习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勾连儿童的学习经验,能让学生体验一个“真我”的学习历程。通过教材分析发现《肥皂泡》一文有多处语文要素的前后关联,可以以此勾连学生的学习经验,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结构化。

比如第三自然段是写吹肥皂泡。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第三单元《纸的发明》一课中,利用流程图介绍蔡伦造纸的过程,迁移到这一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用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写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的,接着让学生找出表示吹肥皂泡先后顺序的连接词:然后、再。最后联结生活实际,边说边演,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比如理解“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这句话,可以借助之前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来学习:联系生活中吹肥皂泡的情景来理解;借助插图,仔细观察图中的画面来理解;借助之前学过的熟字组词的方法来理解, “轻盈、清澈、透明”就是“轻清透明”的意思;还可以联系下文“光影零乱”这个词来理解。接着再理解句子就水到渠成,轻松多了。

2.丰富儿童生活体验

在上《肥皂泡》一课前,带领学生亲手制作肥皂水,去操场吹一吹,追一追泡泡,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课堂上便能轻松落实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句子。”制作肥皂水时,用小棒将水和碎肥皂“搅拌搅拌”就是“和弄和弄”;肥皂泡快要破裂之前总会不停抖动,这就是肥皂泡“颤巍巍”的样子。

在积极学习中,学习者如果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学习活动是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就会有更多的情感、认知和行动投入。可见,用生活的逻辑观照学生的学习活动,便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

三、阅读联结:由“一篇”转向“一类”

语文学习离不开资料的搜集和查阅,丰富的文献资料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语言储备,扩大阅读量,更能帮助学生逐步提升科学与人文素养。因此,语文联结性学习应依托于文本而又不局限于文本,适时对文本进行有效延伸,使文本与学生所学、所读、所想构成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

1.拓展资源,深度理解文本

还是理解“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这句,在前面自我联结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体会到句子中隐藏的颜色美,这时再补充冰心《再寄小读者》《灯光》中的两个句子。

我们这里也是漾出晴光,就是柳叶舒青,杏花怒放了!

——《再寄小读者》

天光中已出现了鱼肚白色,灿烂的朝阳,不久就要照到窗前的书桌上了。

——《灯光》

类比阅读发现:“轻清透明”与“五色的浮光”、“柳叶舒青”与“杏花怒放”、“鱼肚白色”与“灿烂的朝阳”,这里面不仅有深浅的颜色对比,更是冰心的语言特色。巧用文外资源,精心选择冰心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既读懂了句子,又推动言語智慧的实践转化,从而获得更深层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收获。

为了进一步落实“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教学目标,引入冰心的文章《大舞台》中两段话:“蒲公英和苦菜一齐开花的日子,山上像是撒满了星星,这会引得她跑东又跑西。”“她终日在海边和山间奔游,和水兵们做朋友,也常和附近庄里的打鱼人聊天。”

学生阅读这段文字可知:小时候冰心的大舞台在山上、海边、山间。她喜欢在山上奔跑,去海边玩耍。广阔的世界就是她生活的大舞台。这时再读第二自然段的“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问学生想到了什么?学生便能领悟:下雨了,小冰心不能去山上奔跑,不能去海边玩耍,但是泡泡能飞,当小冰心仰着头,目送泡泡向空中飞去时,她的心仿佛也跟着泡泡一起飞到天上,飘过大海,飞越山巅……肥皂泡寄托的是童年的梦想和无尽的快乐。

2.群文阅读,丰厚人文主题

除了单篇教学中的联结性学习,以一篇带一类的联结性学习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语文教学中,也就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由单篇引向多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引进课堂,能给予学生更多新鲜的阅读体验,当然在选文上也更加考验教师的学科专业功底和素养。

结合《肥皂泡》一文,可以收入冰心的另外几篇写童年的文章进行类比阅读:比如儿童诗《雨后》以及《种一片树叶》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冰心清新隽永的文字风格和童心童趣的主题。还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冰心的文章,以童年为主题与其他几位作家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如梅子涵的《女儿的故事》、秦文君的《女生贾梅》、桂文亚的《班长下台》,由此产生联想,引发移情,从而想到自身有趣的成长故事,激发自我表达的欲望。

总之,语文联结性学习力求打开学生的学习通道,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大单元的视角发现语文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获得并重构文本以及拓展文本资源与学生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积极的学习场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促进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