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背景的小学语文阅读实践研究

2023-01-14林新腾

教育界·A 2022年33期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语文

【摘要】作为小学学习阶段的重点学科,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所以,小学生需要以新课标为基础,逐步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则需要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注重阅读实践教学模式的引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语文阅读方式,激發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学的意义入手,对阅读实践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学措施,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语文;阅读实践

作者简介:林新腾(1973—),男,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涉及阅读理解、阅读习惯、阅读技巧、阅读知识等内容。学生需要长时间学习和持续积累,才能具备阅读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为未来学习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将阅读实践活动引入课堂,将阅读实践活动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语言知识和写作素材,实现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体会思想的美

语文是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内容广泛、语言优美凝练、文化底蕴深厚、感染力强等独特的审美优势。学生在进行阅读实践时可以感受到字词句篇的美。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实践教学时,会将重心放在“读”上。学生通过全篇通读、熟读,能够理解文章内涵和思想,并且在朗读文本时能够体会文中规范的语言、优美的词句、段落表达方式,促进思维发展。与此同时,阅读活动也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认识活动,阅读文本能够强化学生记忆,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感官体验。此外,学生在品读文章时,通过教师适当地点拨和指导,可以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与作者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得到美的熏陶。

(二)感知语文的美

很多优秀文本的语言都具有简洁、凝练、优美、意味深长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还具有含蓄美、音韵美等。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当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内在表现力,感知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而体会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需要先从语言文字着手,只有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含义后,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感悟作者语言背后蕴含的深意。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推敲、比较、揣摩人物心理、分析语言等方式,能够让学生领悟文中的思想精髓和语言文字的力量,体味语言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唤起他们丰富的情感[1]。

(三)回味整体的美

阅读审美体验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小学生对美的认识、情感的把握,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逐渐变化的过程。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感知和阅读体会都基于真实的情境,需要从形象的描写中体悟抽象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天然的阅读素材进行审美教育。小学课本中有很多关于山川湖海的文章,教师可以开展校园阅读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色彩,观察小溪、水草、小蝌蚪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体会课本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感知自然整体的美。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保证语文教学课堂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的基础。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以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自行阅读、思考的时间较少,阅读体验感较差。一方面,阅读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了传授技巧与解题方面,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难以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无法适应新课标的阅读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提问,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发散,仅对所学内容有基本了解,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和质量,思维能力不足。这些因素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无法发挥其实际意义[2]。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学措施

(一)强化课前预习,做好课前铺垫工作

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信息收集,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意识。教师在正式开始授课前需要安排课前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具体内容进行安排。例如,学生在预习文言文、古诗词时,往往会遇到不常见的字,为避免影响学生阅读的连续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向家长请教、网络搜索或者查阅字典等方式来识字,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让学生提前掌握生字,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时,需要做好标记,在正式上课时及时向教师提问,这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学生通过提前预习,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极大地提升个人阅读能力。

(二)提高阅读兴趣,拓宽阅读实践范围

很多教师都知道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也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但是总体来说收效甚微。这反映了教师并没有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没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讲解课本知识,还应将课外阅读知识引入课堂,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跳出课堂和课本的学习范围,将学习的目光延伸到课外。学生阅读的篇目多了,素质和发散性思维自然得以提高,更有自信阅读课外书籍,阅读兴趣逐渐提高。在丰富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范围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内课外知识融合,发掘课本中适合小学生阅读和有思考价值的文本,利用微课、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更直观地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问题和情境进行想象与思考,并从网络平台或者书籍中查阅相关课外知识。这样能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设计充满趣味的游戏,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氛围,确保学生乐于并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根据阅读兴趣自主进行阅读交流,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篇章、人物、情节,表达自己的观点[3]。

(三)发挥引导作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身份,旨在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效提高学习水平。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书育人,更在于引导与启发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快速理解阅读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保持和学生的良好沟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比如,在教学《曹冲称象》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式,并相互讨论说一说曹冲聪明在哪里,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体会曹冲的聪明才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沟通中,完善阅读知识体系,补充观点,主动思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引导学生将阅读文本与问题相结合,通过组内合理分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能力。此外,在学生梳理阅读文本和解决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为己所用,采用自己偏好的方式,如划线、摘抄等,积累文本中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等,为日后写作积累素材[4]。

(四)将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保障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

选择阅读文本、做阅读规划等对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合理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确保学生的阅读质量。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做好规划。第一,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制定读书汇报制度,每天利用3—5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按照之前在阅读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轮流分享和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以及收获,其余学生进行评议。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归纳总结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听到他人分享阅读体会后,对阅读产生兴趣,产生阅读的欲望。第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总体安排,每学完一个单元或者间隔一段时间,就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集体读书汇报活动,采取的汇报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或者擅长的形式进行设计。比如,学生可以以书籍展示形式,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都记录在书籍中的相应位置,以此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有的学生擅长绘画、手工等,可以通过制作图书卡片梳理书中的情节脉络和自己的阅读体会,或者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还可以通过剪贴的方式分享好词好句。各种各样的汇报形式可以让学生们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展示閱读体会和读书成果。第三,加强对学生阅读时间的管理,并制定读书制度。小学生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弱,天性好玩,多数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监督指导。因此,教师应当将课外阅读也纳入常态化教学范围中,将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等场所,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沉浸在浩瀚的书海中,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条件帮助学生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并通过设计阅读实践活动和多样化的读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尽可能积累更多典型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在阅读中掌握的语言材料或者自己的阅读感悟,以读后感、书评等形式记录下来,在阅读其他文本或者写作时可以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和语言素材进行相应的学习。

(五)确立阅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阅读目标的设定,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满足实际教学要求。正确的阅读目标能够完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一,教师要立足于文本,优先确定阅读目标,引导学生梳理目标,基于目标导向深入探索文本内容。第二,教师要细化阅读目标,仅仅明确目标只能为学生提供大致的阅读学习方向,教师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目标,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任务点和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带着目标意识和问题意识回归文本,梳理内容,分析人物,找到问题的答案,以此锻炼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综合能力。第三,迁移目标。教师要采用分段式方式进行目标迁移教学。第一段为掌握文中字词,并能够将文中的好词好句应用到写作中;第二段为梳理文本主线和情节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本所讲内容;第三段为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回答。教师通过上述三段式目标设计,让学生按照目标引导,在阅读其他文本时,更加清晰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和理解文本内容,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在开始阅读和训练阶段,教师可以从课内容易入手的文本开始,随着阅读的深入与学生能力的进步,再通过目标迁移,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将三段式目标迁移到课外文本阅读中,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5]。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长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做好阅读实践前的准备和规划,通过课内外阅读融合和多样化形式,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思维;发挥阅读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和优势,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在丰富和延伸课堂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阅读方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雒新红.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2020(48):173.

[2]孙岩红.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0(47):167.

[3]兰君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理论与其实践策略[J].科幻画报,2020(10):255-256.

[4]张晓敏.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才智,2020(12):144.

[5]万应峰.“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新课程,2020(04):36-37.

猜你喜欢

新课标背景小学语文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育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怎样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知识构建问题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情景创设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