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助推单元教学“落地”
2023-01-14孟庆杰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实施单元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以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实施单元教学,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文章以部编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为例,具体介绍项目化教学策略,以期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教学;项目化教学;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基础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22]GHB08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孟庆杰(1985—),男,甘肃省临夏市新华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接受”转向“探究”,从“书本知识”转向“亲身体验”,助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学习能力。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须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学是教师可以选用的方式之一。所谓项目化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小学生学情,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真实情境,提出系列任务或问题,驱动学生探究并逐步解决任务或问题,由此建构认知、锻炼能力的教学活动[1]。有效地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积极探究,提升学习效果。大单元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在实施单元教学时,教师可应用项目化教学法,在整合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任务,驱动学生探究。以部编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为例,教师可应用如下策略实施项目化教学。
一、梳理教材,确定项目
确定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第一步,梳理教材是教师确定项目的重要途径。通过教材,教师可以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整合知识,由此确定主题,创设情境,助推项目化教学落地。
(一)梳理教材,整合知识
教材是教师实施单元教学的依据,单元教学内容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基础。所以,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教师要先梳理教材,整合知识。
“位置与方向(二)”是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在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学习了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如用上、下、左、右、前、后确定物体所在位置,用东、南、西、北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等。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已有经验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建构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整合不同年级教材中关于位置和方向的内容,建构大单元,为实施项目化教学提供依据。
(二)设定主题,创设情境
项目主题是项目式教学的基础。在整合单元内容后,教师要确定具体项目主题,由此指明项目化教学的方向。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了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情境是项目主题的承载,是学生逐步探究的依托。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后,教师要创设情境,展现项目主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为体验项目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位置、方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早已感知了位置、方位场景,建构了生活认知。因此,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确定项目主题:优化学校的整体布局。接着,教师创设生活情境,顺其自然地展现项目主题。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学校平面图和三维图,将学生带入生活场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校准备修缮一下现有建筑。你是否可以根据学校建筑物分布情况,绘制一份地图?是否可以帮校长出主意,优化学校整体布局?”实践证明,在生活情境的作用下,学生不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还感知了项目主题,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二、提出任务,合作探究
提出任务是项目化教学的第二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教师要有依据地设置任务,提出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一)提出任务,指明方向
项目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探究是展现学生主体性的具体方式,学习任务是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2]。因此,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教师要立足项目主题和单元内容,设计相关任务,为学生指明探究任务方向,推动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实施“优化学校的整体布局”项目化教学时,教师设计了四项任务。任务一:建立项目团队,合作阅读教师发放的核心知识学习材料,讨论绘制学校各建筑方位图的方法,设计绘制学校建筑物方位图的方案。任务二:邀请家长或其他教师担任“测量顾问”,与“测量顾问”通力合作,确定参照点,操作指南针、测距仪等工具,确定学校各建筑物所在位置及其方向,做好記录。任务三:邀请信息技术教师或家长担任“技术顾问”,利用绘图软件制作学校建筑物方位图。任务四:结合绘制的方位图和生活实际情况,商讨建筑物规划的合理性,调整方案,形成最优化方案。
(二)生生合作,多样探究
项目化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诸多问题,导致项目化教学效果不佳。生生合作是弥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足的“法宝”[3]。在实施项目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呈现任务后,组织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展现主体性和个性,想出各种探究方式,生成诸多新知识,增强项目探究效果。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支撑。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机会。教师尤其要依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派任务,做到责任到人,借此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推动合作探究活动开展。
具体而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立足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记录其学习情况、发展变化、学习不足等。在组织项目化教学时,教师以学生成长档案袋为依据,认真阅读,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发现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A层级学生,数学基础扎实,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有极强的数学探究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B层级学生,数学基础一般,有一定的数学学习兴趣但不浓厚,能在他人的引导下学习数学,有学好数学的欲望,有较强的配合能力;C层级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需要在他人的监督下学习数学。之后,教师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建立异质小组。在异质小组中,A层级学生担任小组长,展现自身优势,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其他组员一起探究任务;B层级中的学生轮流担任记录员,记录项目成果;C层级学生则担任监督员,观察其他成员的表现。这种分组和分派任务的办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探究机会,有利于推动项目化教学
落地。
2.提出合作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任务,是学生走进合作小组,与他人合作探究的导向[4]。实际上,项目化教学中的各项任务,正是合作探究任务。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后,教师要根據项目化教学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比如,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活动之初,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任务一。面对任务一,大部分小组表现得无所适从。针对此情况,教师进行点拨,提出具体要求,如:“阅读核心知识学习材料,梳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总结确定位置、方向的几种方法。”“利用适宜的方式,搜集信息,了解设计建筑方位图的方法。”“初步设计出学校建筑物方位图方案,标注各建筑物的位置、方向等。”教师的具体要求,为学生指明了探究方向。学生在要求的引导下,走进合作学习任务中,完成不同要求,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如在完成第二个要求时,有的小组成员登录网站,搜索设计建筑方位图的方法;有的小组成员则向父母寻求帮助,获取相关信息;有的小组成员则翻阅相关书籍,找到相关内容。在各自寻找到有关内容后,组员主动地集中在一起,分享不同的内容。在分享的过程中,组员呈现了不同的内容,提出个性看法,迸发思维火花,由此一步步地达成统一认知,形成设计建筑方位图的方法。在方法形成后,小组记录员认真记录,为完成后续要求做好准备。
三、展现成果,总结评价
展现成果,总结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第三步,也是学生了解项目完成情况,扎实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一步。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成果,梳理知识,并与其一起回顾探究过程,进行总结性评价。
(一)展现成果,梳理知识
展现成果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完善项目内容、建构知识体系的途径。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把握时机,创设成果展示活动,给予学生展示机会,并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建构数学认知。
仍以任务一为例。通过体验合作探究活动,每个小组获得了任务成果。于是,教师把握时机,搭建舞台,引导各个小组轮流上台,一一展示任务成果。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各组的任务成果不尽相同。面对不同的任务成果,学生大都兴致高昂。在倾听、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联想诸多相关内容,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不同看法,全体学生积极讨论,达成统一认知。在统一认知的作用下,各组自觉弥补其任务成果。教师结合具体成果内容,挖掘其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表述,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建构数学认知。
(二)回顾过程,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项目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贯穿项目化教学始终[5]。教育评价改革倡导过程性评价,提倡用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教师以整个项目过程为抓手,关注、审视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应用多样方式进行评价,助力学生查漏补缺,提升探究效果。
比如,在学生完成任务二时,教师走近每一个小组,侧耳倾听,认真观看,了解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赏识学生的良好表现,并指出其表现不足的地方,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在教师的赏识评价下,学生信心大增,积极体验探究活动,推动项目活动的开展。在任务二的规定时间结束后,教师按照如上方式搭建舞台,鼓励各组进行展示。在其展示之际,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探究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回顾探究过程,介绍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则依据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促使各组完善认知。最后,教师依据各组的探究表现和展示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如赞美各组的良好表现,指明各组的不良表现,借此使各组自觉地扬长补短。与此同时,教师将各组的表现记录于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中,为进行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
总之,有效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掌握单元内容,同时发展多样能力,增强单元学习效果。因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以单元教学内容为基础,应用项目化教学策略,驱动学生积极探究,完成不同的项目任务,顺其自然地建构数学认知,锻炼多样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唐黎明.小学数学微项目化学习设计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2(20):4-7.
[2]郑元柳.项目化学习赋能单元整体教学的尝试: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二)”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1(09):48-51.
[3]向妮.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高段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4]林莉,袁晓萍.基于学术性探究的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以小学数学“校园数据地图”项目化学习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1(01):83-87,9.
[5]黄兵.浅谈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