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
2023-01-14宋志强仲计水和向东
□ 文/宋志强 仲计水 和向东
□ 文/曹媛媛 王小满 林 洁 张梦然
2022年春季学期大中小学“共上一堂课”教学展示活动海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
北京市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北京市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牌匾
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和改革探索,着眼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联合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成立北京市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实施协同机制创新行动、学术高地建设行动、精品大思政课打造行动、智慧思政课教师培养行动四大创新行动,整合朝阳区教育行政、高校和中小学学术、课程和师资资源深入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可供借鉴的做法和经验。本栏刊发五篇该学院教师撰写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题文章,期望对北京乃至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所助益。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个着力点——以北京市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探索为例
□ 文/宋志强 仲计水 和向东
摘 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已经成为思政课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突破口。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抓住三个着力点:构建一体化机制是前提;打造一体化队伍是关键;推进一体化教学是核心。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着力点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成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突破口。2022年初,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联大马院)和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携手开展合作,立足在地资源推进区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探索。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一体化机制构建、一体化师资打造、一体化教学设计方面初步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构建一体化机制是前提
构建涵盖教育行政、高校、中小学、社会相关方在内的组织领导体制和专业指导机制,是科学化、常态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思政课一体化工作本质上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的特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依靠高校或中小学单方面的力量,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相关方密切合作,凝聚党政、学校、社会及家庭合力,在体制机制上构建不同学段思政课一体化推进的协同联动和整合贯通工作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机制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从工作层面看,至少应该构建三个一体化机制。一是要构建党政部门主导,大中小学校参加的一体化工作领导机制,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组织、政策和资源保障;二是要构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育教学专家学者组成的一体化专家指导机制,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要构建一体化改革综合实验机制,依托高校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实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以验证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设计方案,达成思政课协同育人的现实成效。除此以外,还有必要构建家、校、社会一体化育人机制,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的育人积极性,按照“大思政课”理念推动形成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融通的“大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新格局。
从北京市朝阳区的探索实践看,作为主要发起方,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在合作之初就明确把工作的重点之一放在机制构建上。在2022年上半年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学展示工作的基础上,2022年7月27日,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联合发起成立北京市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建立区域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平台和常态化工作机制,统筹朝阳区基础教育和高校各方资源,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作机制建立、问题研究、大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等各项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路径,整体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构建开放共融的“大思政课”新格局。
协同创新中心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基地校,领导小组由两家发起方主要领导组成,负责整体规划和组织推动;专家指导委员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相关专家组成,集聚了一批优秀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对各项活动提供政策和业务指导,提出工作建议和咨询意见,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在北京市朝阳区域内遴选了北京中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等五家第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基地校,为教学、研究、培训等活动在实践场域落地、落实提供支撑。
打造一体化队伍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第一资源,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标准打造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各有所长,大学教师理论积累和学术素养相对较高,中小学教师精于精细化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这就为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打造一体化队伍,搭建集体备课平台,推动大中小学教师定期开展双向交流。要优选学科带头人和中小学教学名师担任不同课程的集体备课牵头人。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和理论优势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科意识和学科素养;另一方面,利用基地校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路径和模式,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因材施教、一体施教、精细施教的意识和技能。要充分发挥一体化专家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课程的一体化交流研修机制,系统推动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研讨,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学组织开展跨课程教研教改,切实推动一体化理念全方位融入每一门课程、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日常教学和教研科研活动。要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利用协同高校的硕士、博士学位培养体系积极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修深造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技能。
经过两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上一堂课”活动探索,协同创新中心积极调动各学段教师协同共研的积极性,采取马院教师和中小学基地校教师全员“大集体”备课和“共上一堂课”教学展示团队“小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推进集体备课机制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北京市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三年工作计划(2022-2025)》,协同创新中心将积极推进一体化教研组织建设,吸纳中小学党政正职干部、思政课教研员、优秀思政课教师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格局。与此同时,大力建立一体化备课机制,发挥联大马院专家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每月组织大中小学教师代表开展同一专题不同学段横向备课、研课活动,通过教学经验交流、资源素材共享、重难点问题解析等形式,促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加熟悉各学段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等,找准教学衔接的切入点,达到育人“齐步走”的效果。
推进一体化教学是核心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主阵地,是贯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成效的重要场域,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核心环节。做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基于学情明晰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要从不同学段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出发,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确定同构同理但有层级差异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以感性体验和情感养成为主,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道德品格;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教师要重点关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讲清楚,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立起来;大学阶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在于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理论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体化教学中要求各学段教学目标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中统分结合、环环相扣,以此达到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最优成效。
除了不同学段教学目标的精准研判分析,还需要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课堂教学环节是贯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反思等诸多环节的自觉性、规律性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是否符合主体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否贯彻了一体化设计理念,直接关系到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即时效果,还可能对学生全学段思政课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产生长远的影响。协同创新中心以“共上一堂课”为活动载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以教学团队的方式精心做好一体化教学设计,在2022年春季学期北京市普遍开展疫情防控在线教学的情况下,北京联合大学3位教师和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平街分校、陈经纶中学分校、陈经纶中学劲松分校3名中小学教师以互换课堂、参与对方课堂、共同组织课堂三种形式开展了5个线上教学展示活动,活动由“人民公开课”全程直播,获得了学生的高度好评,得到了《现代教育报》、北京朝阳文明网等媒体的积极报道。
按照三年规划安排,协同创新中心将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活动将围绕选定课程教学专题,每两个月推选不同学段的优秀教师以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众式等教学方式在本学段或其他学段上公开课,把教学内容讲出整体性、梯度性。通过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互学互鉴,发挥一体化优质教学团队和教学模式的典型示范作用,更好地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效率和质量。另外,在“共上一堂课”的基础上,协同创新中心将以一体化理念实施精品大思政课打造计划,积极推动“开门办思政课”建设行动、“行走的大思政课”打造行动、“云端大思政课”建设三项行动,以期在思政课一体化改革上探索更多经验和有效路径。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思政课北京教育资源开发应用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项目编号:SK1020190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于 洋]
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文/赵 婷 史文瑞 柳歆智 宋志刚
摘 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目前,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思政课教师队伍、教材体系、教学效果及一体化推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一体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一体化建设,通过推进一体化工程建设,切实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现状;对策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并围绕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部署。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同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20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此可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北京市委高度重视,教工委、教委具体部署,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摆上重要议程,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为主线,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贯通联动,实现思政课内涵式、一体化发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北京市教委先后出台了《北京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关于推进北京高校思政课质量保障工程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开设好各学段思政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第二,思政课教材、教学得到明显改进提升。从目前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体系不断优化,按照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基本实现了一体化,初步做到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衔接贯通,大体实现了课程教材内容的循序渐进和相互协调,教材内容深浅度基本适合相应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同时,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始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过渡问题,为了避免与中小学内容重复,大学教师开始认真研读中小学教材,找到大学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有的教师利用上课前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一周的新闻,从每周新闻中最相关话题切入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比较新鲜,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了,抬头率也就高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了。中小学教师也开始关注大学课堂,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涌现出一批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近两年来,北京教育系统逐步形成了“市区联动、知行联动、时空联动、家校联动”工作机制,打造出大中小学思政课“同备一堂课”“老师请回答”“大中小学同上一堂课”等品牌项目。北京联合大学的思政课从2011年就开始实施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现在已成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示范点。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几年强调课堂教学融入北京红色教育资源以及分类教学改革,根据文科、理科、艺术和特教四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向每一个45分钟要效益,打造精品课堂。近日,为推动朝阳区区域范围内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地上好各学段的思政课,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朝阳落地、落实,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本着资源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合体。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问题。目前,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严重不足;中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和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大学思政课教师规模与质量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现阶段,大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逐步凸显,大学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整体提升。
第二,关于思政课教材体系问题。目前,已经形成由小学到初中、高中到大学的高质量的教材体系;但是,现行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不同学段的教材仍然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同一学段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存在贯通式重复问题,主要体现在宪法教学部分。大学和高中思政课教材中涉及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等教学内容,除了小标题略有变化,具体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与高中的《哲学与文化》《逻辑与思维》教材重复的比例大。大学阶段专、本、硕、博阶段课程体系的区分度和衔接度不够清晰明确,交叉重复、侧重点不突出等。二是部分教材内容超前,与学生年龄段的认知水平不相符。
第三,关于思政课教学效果问题。相对于中小学思政课堂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思政课教学成效参差不齐。大学思政课教学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有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金课”;但仍然还有部分大学教师习惯拿着课本、课件照本宣读,思政课教材内容不能很好转化为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少、师生互动交流少,难以产生思想共鸣,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高中思政课教学效果亟待提升。高中知识内容繁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哲学、逻辑学等内容,思政课教师相关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储备难以适应,特别还要面对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和中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拓展,普遍感到备课讲课压力很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第四,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问题。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各自为战、相互脱节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大中小学各自封闭办学,基本不相往来,思政课衔接不到位,互相并不了解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目标、内容、学情等,处于各管一段的状态。特别是高中阶段和大学思政课教学缺乏必要的、紧密的衔接、过渡,造成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教学存在“硬对接”和“错位对接”问题,这也是导致一些大学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机制不健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围绕教材使用,分课程、跨课程、跨学段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每年至少一次。”但实际上大中小学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普遍没有落实,组织不到位,缺乏常态化、一体化教研交流机制。因此,亟须建立大中小学“手拉手”的集体备课长效机制。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需要在进一步提高对一体化建设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推进一体化工程建设,切实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制机制。
第一,探索建立由大中小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共同组成的、不同层级的理论研究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定期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深入到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堂中去,探讨交流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包括不同学段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特点、规律,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衔接创造条件。
第二,建设思政课一体化培训基地。针对大中小学教师制订不同的培训方案,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教师培训,并使这种培训制度化、常态化。
第三,构建分课程、跨课程、跨学段的大中小学联合集体备课机制。每学期(开学前)至少要求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备课内容可以研究不同学段的教材,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可以提出修改建议,也能做好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备课也可围绕重大历史主题、时事政治热点等,不定期组织分专题、跨学段集体备课,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例如:近日,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北京中学、朝师附小和平街分校等单位共同启动2022年度北京朝阳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上一堂课”活动,2022年度“共上一堂课”将围绕“喜迎二十大 感悟新时代”的主题,由大中小学教师分别组成6个教学团队,经过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将分别在大中小学课堂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上一堂课”教学展示活动。
第四,建设规范标准的思政课教学的权威性教学资料库。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普遍反映,目前缺乏与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相匹配的规范标准的教学教研资料库。未来应不断完善覆盖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外视频教学、教研资料库,确保教学资源库的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趣味性,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思政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统筹推进一体化建设工程,是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切实推动铸魂育人工作实现新突破的现实需要;是回应大中小学及师生对一体化建设的期待,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发挥首都优势的关键举措。北京市可充分发挥高水平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进行试点,以点带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和经验,助力提升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思政课的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编号:SK20202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卜 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逻辑及应然进路
□ 文/曹媛媛 王小满 林 洁 张梦然
摘 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一体化建设势在必行。打通思政课各学段衔接脉络,推动大中小学各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地上好思政课,达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一体推进的效果。
关键词:一体化;必然逻辑;应然进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长期以来,思政课特指高校思政课,而中小学称为德育课。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对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了新定位,中小学德育课与大学思政课被统称为思政课,这一新定位强调思政课的理论性、思想性与政治性的有机统一,也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逻辑前提。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各学段、各学校课程培养体系中均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20年12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的要求。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各地各校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2.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学校课程体系中,思政课占有重要地位,贯穿大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伴随着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前后相继、一体贯通的渐进过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服务学生成长的一体化,服务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体化,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一体化。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认知和思想发展均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如年龄偏小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变化的影响,不容易察觉道德与非道德的具体表征,而随着年龄不断增大,自我决定意识表现越为明显,且在认知和思想上呈现由低到高、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充分遵循学生学习和认知发展基本规律,做到在学生最适宜的年龄和学段给予最适宜的教育供给。
3.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客观需要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所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核心主题就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将这一思想深刻融入思政课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以及考核评价的全流程要素管理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具体而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强化学生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目标梯度性、内容系统性、方法适切性,这是遵循科学育人规律的客观要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彰显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应然进路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本质都是重构问题。一体化建设内在包含了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两大维度,每一学段都有其本质的特点和规律,不同学段间既独立又连续,更是前后相随的系统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大中小一体化建设亦如此,以处理好全程贯穿与学段差异两者关系为核心指向,主要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一体化建设。
第一,加强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系列重大根本性问题,事关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离不开党委领导、各学段衔接、师资队伍建设等多领域协同,需要多领域共同发力,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统筹协调、联系沟通,形成合力制定战略部署及战术安排。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从整体上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材体系、任课教师及学生成长特征的分析研究,聚焦造成衔接困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消解策略,统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各方资源,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作机制建立、问题研究、大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等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有效路径,整体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构建开放共融“大思政”格局。另一方面,推动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在各级别、各学段间建构起一整套统筹管理的体制机制,从教育部到各省级教育厅到市县级教育局再到各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并以此为支点发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引领“教学模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三大建设协同推进。
第二,打造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现在内容分布和深度要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分工,主要涉及不同学段的纵向关系,各学段守好各段渠。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基本目标和原则,打造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一整套一体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改善分离式教学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削弱问题。围绕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支撑、发展基础和学科依据,展开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深刻剖析本质,筑牢理论根基,明晰发展需要,把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发展过程、衔接与结构理清理顺。构建紧密衔接、螺旋上升又系统完备的课程体系及内容,整体推进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整体连续性与各学段层次性的统一;把握着眼于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形成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设计体系,符合育人规律的客观要求;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例开发、实践教学、示范课、资源库建设为着力点的“四轮驱动”一体化模式。
第三,推进一体化实践教学设计。思政课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践性的课程。近年来,我国思政教育虽取得长足进展,但依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存在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等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北京红色教育资源,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是善用“大思政课”,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题中之义。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原则,进行一体化实践教学设计。通过精准定位学生思维“痛点”和“堵点”,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主题,并就同一主题开展分级、分层、分类“三分法”的一体化实践教学设计,打通“理论讲授”与“信仰塑造”的“任督二脉”,让理论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二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形成若干条大思政课程精华路线,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新技术企业、文创基地、小巷管家、优秀社区(村),以形式多样的实践学习活动打通浸润式、体验式课程育人新路径,使大中小各学段学生在“行走”中启蒙道德情感、打牢思想基础、提升政治素养、增强使命担当。三是开发“开门办思政”的资源。盘活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基于区域资源、立足学生发展、服务育人提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拓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范围,盘活课内课外知识与资源,本着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把握红色基因、典型人物中蕴藏的思政教育契机,在大中小学广泛开展开放创新的实践教学。
第四,推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不断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任课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培养一体化意识。思政课教师要具有整体意识,能够将分散在各学段、教材各部分相对独立的内容,置于学科整体知识的大框架中。尽量避免不同学段各自为战、相互割裂甚至相互消解的现象,跑好“接力赛”,为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铺陈好”做出共同努力。二是锻造一体化能力。加强对一线教师基于教学实践的思考和经验性总结,明确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注重的衔接应该是一个前后双向互动的活动,不能只是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的承接、过渡。通过定期开展“同一主题、四个共同”活动,具体包括共同举办培训研修、开展教学研讨、组织教学展示、实施实践研学等工作,让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面对面地完成教学接力,培养思政课一体化的骨干力量。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建构与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J2022Q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翟 迪]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初探
□ 文/陈 旻 张丙元 孟 婷 张爱玲
摘 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思政课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教学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探索,了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研究缘起,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多维要求,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案例解析,为推动形成和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而努力奋进。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1]。这对我们在新征程上加强思政课建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谓教学设计,一般地说,是指教师根据学科或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在充分把握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遵循教学的规律、育人的规律,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总体安排与具体布局,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当前思政课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教学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方面起步不久、难度较大、亟待攻坚。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探索,为推动形成和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而努力奋进。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研究缘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非常重视,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次讲话中专门强调。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指出,要“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作用,是新征程上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和发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紧迫课题。
“一体化”概念很早就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等。“一体化”概念引入思政课之后,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各有关方面积极部署。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为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教育部决定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2021年,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印发《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据悉,这是全国省级教育部门率先出台的第一份关于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专门文件。现在,北京市正通过开展科学规划一体化德育内容、优化一体化德育方法、整合一体化德育资源、配齐建强一体化德育队伍、完善一体化德育评价、强化一体化德育协同等9大方面17项工作,全面加强首都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推进新征程上首都学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方面的研究开始逐步展开。
应当说,目前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中所提出的一些看法或观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是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缺乏实证研究,并且对新征程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涉猎不多。国外学者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比较深入细致,这反映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他们对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当然,他们的国情与我们不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完全一样。因此,我们对之应当科学借鉴。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多维要求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是一个新生事物,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对这方面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专门探讨,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多维的、总体的要求,即认识地位作用、遵循基本原则、落实保障举措,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凝心聚力,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设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取得成效。
1.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地位作用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在整个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中具有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是整个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它直接关涉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效果,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条件,整个一体化才能具化、才能落实。因此,必须切实认识教学设计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努力下足功夫、做好文章。
2.遵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中遵循相关的基本原则至关重要。概括地说,这些基本原则:一是整体把握原则。在整体观下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使命任务、目的要求;在整体观下安排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在整体观下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教学设计。二是系统构建原则。以系统观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在一体化中的关系;以系统观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在一体化中的互动;以系统观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在一体化中的教学设计。三是循序渐进原则。以循序渐进的态度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差异;以循序渐进的思维考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进阶;以循序渐进的精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四是遵循规律原则。按照科学规律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特征;按照科学规律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工作;按照科学规律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要求。
3.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保障举措
从目前来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主要应当采取这几个方面的保障举措:一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抓好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和督促检查等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二是在一定区域内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推进本区域内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三是各大中小学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工作专班,与本区域内其他相关的大中小学在结对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工作的过程中推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进行,同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确保这项工作能够正常开展起来并顺利发展下去。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案例解析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是实践问题;不仅需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而且需要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近年来,笔者组建了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参加的团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其成果在所在地区获奖,在这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基础。这里根据研究需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中选取一个案例,即“中国梦,我们的梦”这个一体化学习的主题,以此主题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索尝试,围绕研究对象和这一主题,构建相关研究的框架,以便通过对这个个案的简要解析,管中窥豹,透视和形成本研究所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初步框架,以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的思政课。
笔者认为,就实现“中国梦,我们的梦”这一主题而言,在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过程中,小学阶段应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应重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应重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应重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将同一个主题“中国梦,我们的梦” 在小、初、高和大学课堂上 “全程贯穿”“相互融合”“相互呼应”“求同存异”,这样就可形成不同学段既有所区别又实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按照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中国梦,我们的梦”这一主题教学设计的逻辑关系就应当是:小学阶段:我有一个梦想(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认知)→初中阶段:同心战疫情,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认知提升)→高中阶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大学阶段: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主题——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引领),激发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深度学习兴趣和共同实现中国梦的情感,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以切实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
本文系2021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 四位一体’落实机制的整体构建研究”(项目编号:BJSZ2021ZC93)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苑聪雯]
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文/崔靖娟 曾志伟
摘 要: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时代新人是建设者、圆梦者和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化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剖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原则和措施,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养可堪大用、能担大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报告时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新时代我们要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设计,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目标的衔接贯通,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刻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1]从历史使命而言,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使得培养的人才将来能够完成祖国的千秋伟业。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表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跟人的生理发育一样,所以要把这几个阶段都铺陈好。”[1]从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来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贯通过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再次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由此可见,在突出不同学段特色基础之上,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非常必要。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3]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和一体化发展。
深入剖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问题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做出重要论断。这些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思政课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包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1]经过对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意识方面。有些部门和学校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认识尚不够深刻,教育一体化理念明显不强,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开展得不够扎实有力。二是教师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长期以来各管一段、各自为战,相互之间少有往来,不了解彼此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情况,不同学段过渡衔接不到位。中小学思政课师资力量欠缺,尤其是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教育创新能力不足,一体化理念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三是教材方面。大学思政课教材与中学课本交叉重复部分较多,跨课程思政教学也有重复内容,各学段教材修订步调不一致。教材内容可读性、针对性、亲和力和吸引力不够强,不同学段课程体系衔接不够清晰。四是成效方面。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各学段思政课程存在与实践脱离的现象,也面临“到课率”“抬头率”不是很高的问题,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深切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详细阐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未来的发展,明确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既不能揠苗助长、操之过急,又不能刻舟求剑、故步自封。课程设置要相对稳定,坚持大中小学纵向主线贯穿、循序渐进,各类课程横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原则,确保教材的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1]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一个纲领性、指导性、操作性极强的重要指示,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第一,政治性是首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中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建设,我提出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1]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是从国家发展的政治高度来指导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教学,强调:“不能用学理性弱化政治性,在大中小学的不同学段,无论是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还是讲理论的方式讲思政课,都要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1]因此,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首先坚持政治性,切不可偏离主方向。
第二,坚持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清讲透科学理论,这是我们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准则。除理论教学外,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还要深挖红色资源,根据学生各阶段特点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方式进行参观、学习和调研,推动思政课社会实践制度化。鼓励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要密切联系生活,自觉将个人命运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第三,示范和推广同步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也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形成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各地高校也要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水平。此外,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中小学组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4],打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标杆。
第四,委员会指导、培训研修和资源共享共同发力。
充分发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支持建设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基地[5],针对不同学段思政课实行分类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加强培训研修,深化各行政部门和任课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共同探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提高一体化建设的业务能力。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共建共享教学教研资料库,实现资源一体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和教学研究。
第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大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解决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沟通协作,不同学段教师互相观摩课程、合作上课,增进彼此了解,尤其是中学思政课教师对小学的认知、大学思政课教师对中小学的认知。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各学段教师围绕教材使用分课程、跨课程、跨学段展开集体备课[4]和座谈,共同研究教学案例、制作课件和撰写教案,做好有序衔接与过渡,并相互学习教书育人之道,全面提升教研水平。
第六,不断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课程和教材体系。各阶段思政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纵向学段上下贯通、逐层递进,横向课程互相关照、协同联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教材编写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提升内容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可读性,尽可能避免不同学段以及同一学段各门思政课程教材不必要的重复,在深度和广度上层层递进,注意区分教学重点、相互协调,实现教材体系循序渐进,避免倒挂、跳跃和脱节。“针对教材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专题研修,确保实现全覆盖”[4]。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起学习,共同研究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第七,注重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大中小学各阶段学情特点,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各阶段思政课内容除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外,还要注重紧跟时事动态,贴近现实生活,全方位、深层次、全过程地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授课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专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情景展示和课堂辩论等。
总而言之,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指示,深刻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深入剖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问题,深切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原则和措施,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传递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接力棒,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