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创伤的效果观察
2023-01-13苏斌
苏 斌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36)
急性脊柱创伤(Acute spinal trauma)是骨科创伤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疼痛及脊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骨质疏松,具有极大的致残率[1]。急性脊柱创伤常发于胸腰段,也是并发脊髓及马尾损伤等的主因。在患者疾病的急性期,为减少可能存在的致残率,椎弓根钉固定手术为治疗患者的可行性方法[2]。基于此,本文为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创伤的效果,特将本院40 例急性脊柱创伤治疗病例纳入研究,观察分析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急性脊柱创伤伴有骨质疏松治疗病例纳入研究,患者均符合《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专家共识(2020 版)》[《Expert Consensus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2020 version)》]的诊断标准。因治疗环节手术固定方法相异,等分为病例数等同的两组。对照组男17 例,女3例;年龄41~67 岁,平均(50.7±3.3)岁。试验组男18例,女2 例,年龄42~66 岁,平均(50.6±3.4)岁。两组实验资料在年龄及性别上相差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伤椎置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对照组:完善术前检查,麻醉起效后,取患者俯卧位后正中切口,分别位于椎体椎板、关节突、伤椎三部分。于伤椎两侧(上下各一)按取一40~45mm 的椎弓根螺钉,予以常规定点植入;再以长度30~35mm 的短钉置入伤椎,方向与椎体下终板趋于一致,确保置入的螺钉全部在压缩的骨质之中。试验组:(1)先将椎弓根螺钉完全钉入椎体;(2)将造影剂从扩张总管经各扩张支管注入各可扩张球囊,使各可扩张球囊膨胀突出椎弓根螺钉;(3)将椎弓根螺钉带动可扩张球囊转动一圈,在椎体内扫出若干圈围绕椎弓根螺钉的椎体空腔;(4)抽走造影剂,再将扩张总管、各扩张支管及各可扩张球囊抽出椎弓根螺钉;(5)置入椎弓根螺钉,在骨水泥逐渐固化过程中,不断转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螺钉。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2)术后相关指标情况,如VAS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Cobb 角、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BMDP(Biomedical computer programs,生物医学计算程序)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表示,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以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5.00%(19/20)和75.00%(15/20),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1/20)和25.00%(5/20),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x/%)
2.2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情况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VAS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Cobb 角、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上,数值对比分别为(4.7±2.1)和(1.6±0.7)、(34.5±1.8)和(22.3±0.9)、(24.7±2.3)和(11.9±0.5)、(4.8±0.7)和(2.9±0.4),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3 讨论
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在急性脊柱创伤治疗中,随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利用,在缩短手术治疗时间,让手术切口更小,出血量更少,不额外增加患者创伤。故术后对患者的复位效果好,稳定性更佳,对降低骨髓压迫,其切口感染发生率等方面也极低,患者能在短时间恢复健康。该治疗方法手段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3-4]。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19/20)和75.00%(15/20),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1/20)和25.00%(5/20),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VAS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Cobb 角、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上,数值对比分别为(4.7±2.1)和(1.6±0.7)、(34.5±1.8)和(22.3±0.9)、(24.7±2.3)和(11.9±0.5)、(4.8±0.7)和(2.9±0.4),有统计学差异(P<0.05)。既往研究成果表明,基于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或伤椎置钉均有助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减少后凸畸形,两者临床疗效相当;术后及末次随访VAS 均较术前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为D 级患者转为E 级;术后伤椎Cobb 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有4 例内固定取出,B 组有2 例内固定取出,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5]。针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在临床诊断基础上,以患者骨折类型为依据,结合内固定器基本特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可预后复发;24 例患者,经手术治疗,11 例优,9 例良,3 例中,1 例差,优良率为83.4%[6]。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中,使用Sextant 对比传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改善手术质量的效果更突出,患者术后各项功能的恢复效果更佳,患者机体炎性指标抑制效应更突出,控制并发症及各种不良预后的作用更突出;在治疗后的矢状面指数、后凸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 角;NSE、GFAP 指标;感染、脑疝、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发生率上均无明显差异[7-8]。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降低侧弯角度,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手术安全性;治疗后,在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 角变,神经功能比较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提升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椎体高度与Cobb角成效突出[9]。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细心地内固定技术,是通过手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还通过椎体椎弓根置入螺钉,能在椎体后方贯穿于前方,对椎体固定的稳定性效果极佳。于椎体关节突关节外侧与椎体横突中线相交处,以手术显露后再置入椎弓根螺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是脊柱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手术可解除患者神经受到的压迫,进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结合椎弓根较强的力学优质,可使患者变形与受损的脊柱得到矫正,同时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具有稳定性与融合性较好等特点。证实了该手术方法应用后,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
综上,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创伤的效果突出,对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价值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