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3-01-12李大产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保胆胆道清除率

李大产

(西华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河南 西华 466600)

胆囊结石为普外科高发疾病,临床症状为疼痛、发热,部分患者伴随黄疸。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小切口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腹腔镜的应用使胆囊结石手术患者机体损伤大大减轻,术后并发症减少,且恢复更快[1]。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标准四戳孔完全腹腔镜下入路,经胆道镜取石。由于胆囊具有储存、代谢、消化等方面功能,切除后患者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2]。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进步,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清除结石,且保护胆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小。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是在腹腔镜辅助下于右上腹做小切口,经此入路,并于胆囊底部做切口,经胆道镜取石。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借助内镜治疗,能够保留有正常功能的胆囊,但目前有关其结石清除率、对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鲜见报道。

本研究中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探究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拟行手术患者137例。纳入标准: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具备手术指征;胆囊壁厚不足0.4 cm,未合并息肉,胆囊功能良好,最大收缩率≥30%;多发结石占胆囊总容积不超过30%;患者均知晓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传染性疾病;合并精神障碍或依从性差;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9例,男/女为36/33,年龄42-62岁,平均年龄55.72±4.13岁;病程3-11 y,平均病程6.18±1.42 y;结石直径5-33 mm,平均直径14.10±2.87 mm;单发结石28例,多发结石41例。对照组68例,男/女为33/35,年龄44-64岁,平均年龄54.62±3.49岁;病程3-12 y,平均6.41±1.36 y;结石直径5-32 mm,平均直径13.84±2.95 mm;单发结石25例,多发结石43例。2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管插管全麻,选取平卧位,建立气腹,于患者右肋缘下作1.5-2.5 cm切口,采取四孔法置入腹腔镜,查看腹腔内胆囊形态、颜色等状况,游离胆囊周边粘连组织,充分暴露胆囊与其三角区,切除胆囊,取石,缝合切口。术后放置引流管,常规抗感染。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位,经脐下缘戳孔插入30°腹腔镜,气腹压力保持在12-15 mmHg,观察胆囊形态、颜色、胆囊壁软硬度,评估有无胆囊炎症、胆石梗阻等,确定胆囊底部前壁切口位置、大小,切口远离胆囊底部前壁动脉;右上腹肋缘下做2-3 cm小切口,腹腔镜下借助环钳夹住胆囊底部,借助电钩将胆囊底部前壁切开,切开长度根据结石大小而定,将胆囊提拉出腹壁,抽吸胆汁,将胆囊腔冲洗干净;而后处理胆囊结石、胆囊管开口,网篮套石取出;借助胆道镜观察胆汁自胆囊管内口回流;经胆道镜钳道放入黄斑马软头导丝明确胆囊管通畅情况,证实胆囊管通畅后,退出斑马导丝;借助胆道镜冲洗胆囊腔,确定无残石;采用3-0可吸收线手工缝合胆囊壁切口,间断缝合浆膜层予以加固,胆囊回位;手工法关闭右上腹肋缘下小切口,腹腔镜再次探查。

1.3 观察指标

1.3.1 结石清除率及1年复发率

评价2组结石清除率,并随访1 y复发率。其中,结石清除率以泌尿系CT或腹部平片检查结果评价,结果显示无结石残留或残留结石直径≤4 mm记为结石清除。

1.3.2 围术期相关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抗菌治疗时间、住院时间。

1.3.3 并发症

观察并记录患者胆道损伤、胆汁瘘、腹泻、切口感染等发生情况。

1.3.4 胆囊功能

术前及术后1 y评价所有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处理本研究数据。其中,计数资料以例或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采用两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石清除率及1年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1 y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结石清除率及1年复发率比较(例(%))

2.2 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抗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而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D)

表2 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 (ml) 肛门排气时间(d) 下床活动时间(d) 抗菌治疗时间(d) 住院时间 (d) 研究组 69 49.63±5.12 14.38±2.65 1.76±0.59 1.83±0.74 2.23±0.58 6.78±1.31 对照组 68 57.39±6.63 15.24±2.72 2.15±0.87 2.57±0.92 2.82±0.75 7.25±1.53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90%低于对照组11.76%(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 胆囊功能变化

治疗前,两组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均高于手术前,胆囊壁厚度均小于手术前,且研究组胆囊收缩功能高于对照组,胆囊壁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胆囊功能变化(±SD)

表4 胆囊功能变化(±SD)

注:与手术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 胆囊收缩功能(%) 胆囊壁厚度(mm)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对照组 68 35.85±5.24 52.89±6.71△ 3.68±0.79 3.05±0.75△ 研究组 69 36.28±5.19 66.75±7.42△* 3.64±0.83 2.27±0.71△*

3 讨论

腹腔镜技术具有较高安全性,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更快的优点,在胆囊结石切除术中的应用愈加广泛。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发现胆囊与消化系统、免疫功能相关,保留有功能的胆囊以维护人体胆道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有助于减少手术对胆管、周围脏器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3]。

腹腔镜辅助下作小切口行保胆取石术,并即时予以缝合,将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体现了微创的理念,且能够尽可能取净结石与息肉,提高结石清除率,是近年来新兴的保胆取石手术方案。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对胆囊的定位更准确,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探查能够更全面、直观、准确定位胆囊结石部位,可灵活、方便转为胆囊切除术。该手术方式从胆囊底部前壁做切口,取石钳能够迅速将胆囊内多数结石取净,且能够深入胆囊底部取石[4]。术后无需放置造瘘管或引流管,使胆囊能够继续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本研究中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结石清除率略高于对照组,1y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可有效清除结石,并减少结石复发。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抗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术中操作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另有研究表明[5],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有效改善胆囊结石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手术损伤,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高,改善围术期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少,胆囊功能恢复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保胆胆道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59例疗效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