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D40L、PDW、APTT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水平及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2023-01-12贾丹丹吴慧琳杨素华
贾丹丹 吴慧琳 杨素华
(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周口 450000)
临床中将产妇分娩24 h内出血量≥500 mL的分娩并发症称为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统计显示,每年因产后出血死亡的人数占可达死亡产妇总数的25%,且近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目前,现代临床医学尚未完全阐明产后出血的发病机制。有学者认为,产后出血与宫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间存在必要联系,但临床中提示产后出血的相关预警指标较为欠缺,无法及时有效的防范及预防不良时间的发生[3-4]。故明确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寻求准确有效的预测指标尤为重要。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作为活化CD4+CD8+T细胞及血小板产生的重要刺激分子,具有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及体液免疫应答作用[5]。相关研究指出,机体凝血功能变化与血液中CD40L水平变化存在一定关联,而凝血功能异常则认为与产后出血密切相关[6];另外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为血小板功能相关性参数及凝血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因此这三个指标水平变化可能对产后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7]。基于此,本研究测定分析CD40L、PDW、APTT在产后出血中的表达及临床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937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870例、出血组6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资料比较(± SD)
表1 临床资料比较(± SD)
临床资料 对照组(n=870) 出血组(n=67) t值 P值 年龄(岁) 28.50±7.65 27.50±7.65 1.031 0.303 孕周(周) 39.50±0.43 39.00±1.70 2.400 0.057 BMI指数(kg·m-2) 23.64±2.50 24.18±2.89 1.680 0.093 新生儿体质量(g) 3514.36±333.97 3681.11±336.02 2.032 0.063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严格遵循伦理原则。
纳入标准:产后出血符合《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中相关诊断标准[8];胎儿娩出24 h内产妇失血量≥500 mL;初产/单胎/头位;孕前检查均正常、胎儿发育正常;足月自然分娩;精神健康,可正常沟通交流;无血栓性疾病;新生儿指标正常,无先天性疾病和(或)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经产和(或)高龄产妇;孕前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卵巢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合并感染、内分泌疾病者;肝肾等障碍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及其他妊娠期并发症;精神紊乱、意识障碍者;近期内服用促凝/抗凝药物;子宫下段撕裂所致产后出血;过敏体质。
1.2 出血量剂量
采用容积计算法、称重法计算产妇失血。容积计算法:新生儿娩出后排清羊水,将血盆置于产妇臀下,2 h后取出,产妇回到病房后采用会阴垫收集出血量,时间为产后24 h,产后出血量为血盆内血量、染血产单与纱布浸润面积换算血量及会阴垫收集血量总和。称重法:①阴道自然分娩:接血敷料前后重量差及产妇臀下收集血量之和。
1.3 CD40L、PDW、APTT水平测定
分别于孕38~40 w、产后1 h内抽取所有孕妇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按照9: 1比例使用枸橼酸钠进行抗凝混合,高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清,-80 ℃下待检。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CD40L水平。酶标仪(型号iMark,Bio-RAD公司)450 nm处测定吸光值,由高资历检验医生严格遵循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日本 Sysmex CA6000 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PDW、APTT水平,参照试剂盒说明书由高资历检验医生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应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D)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行样本F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D40L、PDW、APTT水平
产前,出血组CD40L、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PDW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产后相比于对照组,出血组产妇CD40L、APTT水平较高(P<0.05);PDW水平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CD40L、PDW、APTT水平比较(±SD)
表2 CD40L、PDW、APTT水平比较(±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ΔP<0.05。
n CD40L(ng·mL-1) PDW(%) APTT(s) 产前 产后 产前 产后 产前 产后 对照组 870 2.56±0.37 2.79±0.50 17.39±2.11 17.26±2.35 28.54±4.35 28.20±4.55 出血组 67 3.15±0.40* 4.37±0.68*Δ 17.40±2.45 16.94±1.36Δ 32.97±5.00* 39.67±4.59*Δ
2.2 影响产后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如表3所示,将产后出血发生(未发生=0,发生=1)作为因变量,将CD40L、APTT作为自变量,赋值升高设为1,正常设为0,纳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D40、APTT为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2.3 ROC曲线分析CD40L、APTT在产后出血中的预测价值
表3 影响产后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图1 ROC曲线分析CD40L、APTT在产后出血中的预测价值
如表4所示,CD40L、APTT在产后出血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且相比CD40L、APTT单项检查,两项联合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更高(P<0.05)。
表4 ROC曲线分析CD40L、PDW、APTT在产后出血中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妊娠发生后,女性机体各项生理指标出现不同程度变化,且多数产妇在妊娠后期呈生理性高凝集、低纤溶状态[9]。研究显示,高凝状态虽有助于产后止血,但长期处于高凝血、低纤溶状态可致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对产妇产后恢复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10-11]。CD40L作为局部浸润趋化因子,主要分布于血小板及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表面等,与CD40共同构成一对共刺激分子,对血小板、炎症细胞迁移及局部浸润、体液免疫等产生调节作用[12-13]。相关学者指出,血清CD40L表达水平在出血与未出血产妇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血清CD40L水平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14-15]。本文研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两组产妇血清CD40L、ATPP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证实CD40L对推测分娩后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但临床中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其作用及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平均容积等)、凝血-纤溶系统指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作为临床常用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指标[16-18]。通过对比两组产妇临床研究结果证实监测血浆APTT水平对预测产后出血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PDW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本文研究中发现,PDW在对产后出血进行预测时无统计学差异。
此结果与上述学者研究相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产妇产后出现某些组织损伤,致使促抗凝类物质增加,消耗凝血因子,终而引发产后出血,所以结果中于PDW无关。另外研究中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APTT在出血与未出血产妇中水平比较存在差异性,是预测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证实血浆APTT对预测产妇产后出血具有重要裨益。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相关,且血清CD40L、血浆ATPP水平升高者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在临床预测产后出血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若在产前发现血清CD40L、血浆ATPP水平异常,临床则需格外关注孕妇在产后发生产后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可能,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十分重要,可用作临床治疗有效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