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3-01-12卫志强孟旭升张卫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氯吡二聚体格雷

卫志强 孟旭升 张卫

(洛阳市孟津区中医院内科,河南 洛阳 4711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产生的斑块发生了破裂或斑块侵袭血管,导致血管内发生闭塞性血栓,从而造成血管堵塞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发出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其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而AMI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Myocardial Elevation Infarction,STME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MEI)[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发展迅速、具有高发病率及高致死率。据文献报道,我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致死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3]。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发的原因多为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影响。此外,经临床研究发现,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等因素都影响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展[4]。据李世伟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报道,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在抑制血小板吸附聚集上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标[5]。为此,本文将探究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测并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初次发病;患者与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对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过敏者;患先天性疾病者;合并严重恶性肿瘤者;有严重精神疾病者。所有患者依据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2)。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19±5.97岁;病程7~45 h,平均病程35.48±3.16 h;疾病类型:UA患者15例、STMEI患者21例、NSTMEI患者14例,已确诊冠心病28例。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5.98±6.78岁;病程:8~59 h,平均病程34.27±3.02 h;疾病类型:UA患者17例、STMEI患者19例、NSTMEI患者16例,已确诊冠心病30例。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纠正机体电解质紊乱、降血压、降血脂、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斯匹林(规格:100 mg× 30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d-1,Qd,治疗疗程为14 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硫酸氯吡格雷片(规格:75 mg×7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75 mg·d-1,Qd,连续服用药物14d。

1.3 观察指标

1.3.1 纤溶功能与炎性反应

分别在治疗前后取患者静脉空腹血5 mL,3000 rpm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D二聚体水平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仪器为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62224327)。

1.3.2 凝血指标

取患者静脉血5 mL,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3000 rpm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浆,借助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

1.3.3 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肠胃不适、呕吐、头晕和心悸,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采用SPSS18.0处理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改善炎性反应、纤溶功能

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水平及CRP水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D二聚体水平、CRP水平情况(±SD)

表1 两组D二聚体水平、CRP水平情况(±SD)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组别 例 D二聚体(μg·L-1) CRP(mg·L-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0 6.43±1.57 3.14±0.82a 13.58±1.66 11.84±2.46a 观察组 52 6.39±1.62 0.97±0.61ab 13.41±1.20 9.03±2.11ab

2.2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改善凝血指标

治疗后,两组的PT、APTT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见表2。

表2 两组PT、APPT水平比较(±SD)

表2 两组PT、APPT水平比较(±SD)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组别 例 PT(s) APPT(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0 11.29±0.54 15.87±0.27a 26.45±1.71 30.53±1.98a 观察组 52 11.06±0.67 15.96±0.29a 26.59±1.52 30.66±1.82a

2.3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发生肠胃不适3例(4%)、呕吐1例(2%)、头晕1例(2%)、心悸4例(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观察组发生肠胃不适2例(3.85%)、头晕2例(3.84%)、心悸3例(5.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时会引发的短暂的脑功能障碍,且伴有胸骨闷痛、上臂及肩甲部呈持续性或间断性放射痛、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偶发性出现牙痛及胸部针刺样疼痛,甚至出现导致晕厥[6]。

D二聚体是机体出现病变后激活纤溶功系统活性增强的表现,CRP是提示机体出现炎性反应的指标。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水平有下降,CRP水平有提高;而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据侯广春等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中也提到,纤溶功能是血液系统平衡的指标,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对调节血液平衡与缓解炎性反应都有一定疗效[7]。纤溶是指血凝过程中纤维蛋白的分解,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系统密切相关[8]。由此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降低机体纤溶系统活性,缓解机体损伤,减少炎性反应,改善治疗效果也能促进其康复进程。两者联合作用大幅度改善了身体的机能,缓解了功能障碍,从本质上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另一方面,临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常采取早期溶栓治疗、抗心肌缺血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为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等[9]。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常来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其中阿司匹林可以催化前列腺素合成酶发生乙酰化反应从而抑制其生成,间接导致血栓素A2合成受限,而血栓素A2可刺激血小板使其凝集。氯吡格雷则作用于二磷酸腺苷阻碍其与血小板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因凝血系统紊乱导致凝血相关因子发生改变。PT与APTT均可刺激患者体内凝血系统,促进血栓的进一步形成[10]。许汉进等在不同疗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影响中提到,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PT、APTT水平无明显差异[11]。为此,本文对该论点进行了研究,得出结果与其一致,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T、APTT水平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究其缘由,可能为阿司匹林能作用于血管使其扩张,对抑制血液凝固因子有同样的功效,可改善PT与APTT。氯吡格雷虽具有抑制血液凝固因子生成的功效,但对PT、APTT作用不明显。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纤溶功能,改善其预后效果,在临床可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二聚体格雷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