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GM-CSF联合地塞米松、硫糖铝灌肠治疗对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1-12杨凤玲廖东霞林灿阳郭燕妮
杨凤玲 廖东霞 林灿阳 郭燕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福建 龙岩 364000)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和放射治疗的开展,放射性直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该病逐渐成为腹盆腔原发或继发性肿瘤放射治疗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肠道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临床通常表现为反复腹泻、腹痛、粘液便、血便,严重时还会出现肠穿孔[1]。由于放射性直肠炎有自限性,为了避免出现手术并发症,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来缓解其主要症状。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是一个单链的非糖基化多肽,含128个氨基酸残基,两对二硫键,分子量约为14.6 kD,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常用于深度烧伤创面[1]。而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疾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药效强,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2]。硫糖铝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肠道黏膜,能解离为一种黏性糊剂,与溃疡面上的蛋白质或坏死组织相结合而形成肠道黏膜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局部溃疡凝血,促使伤口愈合,缓解其临床症状。为了探索一种更加全面的治疗方式,本文旨在分析rhGM-CSF联合地塞米松、硫糖铝灌肠治疗对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行盆腔放射治疗的84例放射性直肠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照使用药物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n=39)及实验组(n=45)。其中对照组女35例,男4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8.45±5.03岁;疾病类型:宫颈癌19例,直肠癌10例,前列腺癌7例,子宫内膜癌3例;实验组女39例,男6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9.36±4.87岁;疾病类型:宫颈癌22例,直肠癌11例,前列腺癌8例,子宫内膜癌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机体可耐受本研究药物;依照相关标准可诊断为放射性肠炎[3];获得病人或家属认可且加入本研究;排除指标:患者具有血液系统以及传染病;有严重的其他脏器并发症者;出现全身感染的病人;出现意识不清以及精神类疾病的病人。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硫糖铝灌肠(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4513,规格:0.25 g·片-1)2 g溶于0.9%生理盐水30 mL以及地塞米松(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50,规格:5 mg)5 mg溶于0.9%生理盐水10 mL灌肠,2次·d-1,7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实验组除对照组药物外加用rhGM-CSF(辽宁卫星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68,规格:150 μg)溶于0.9%生理盐水10 mL,1次·d-1,7 d一个疗程,连续治疗四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 .1 临床疗效
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规定。治愈为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消失,肉眼血便消失,便隐血实验(-);显效表示的是临床表现、肉眼血便都消失,便隐血实验(+);有效表示的是腹痛没有感受,排便具有一定的下坠感,肉眼看没有便血情况,便隐血实验(++);无效表示的是治疗后没有改善,肉眼血便还是有,便隐血实验(+++)[4]。
1.3 .2 放射性直肠炎分级情况
使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级别对其进行比较:0级:无肠道临床表现;I级:出现轻度的腹泻、痉挛,每天大便次数没有达到5次,肠黏膜发生了轻微的出血情况;II级:腹泻、腹痛为中级,每天大便频次已经在5次以上,直肠黏膜已经出现了或间接出现了出血的情况;III级:需要通过外科的方式进行处理肠梗阻、出血;IV级:肠壁发生坏死,穿孔,瘘道等情况[5]。
1.3 .3 炎症改善情况
参照放射性损伤分级评估量表(Subjective Objective Management Analysis,SOMA)对放射性直肠炎炎症症状进行评估[6]。①便血:肉眼未见为1分,每周超过2次为2分,间断出血为3分,严重出血为4分;②腹泻:2-4次·d-1为1分,4-8次·d-1为2分,超过8次·d-1为3分,无法控制为4分;③里急后重及腹痛:偶有为1分,间断出现为2分,持续出现为3分,难以忍受需药物治疗为4分。
1.3 .4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面部痤疮、肌肉萎缩、消化性溃疡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均以α=0.05作为本次的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
2.2 放射性直肠炎分级程度
实验组经过医治后评分为0级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II级研究对象数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放射性肠炎分级程度比较(n(%))
2.3 放射性肠炎炎症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发生便血76例(90.48%),腹泻65例(77.38%),里急后重59例(70.24%),腹痛55例(65.48%)。依照SOMA量表分数,经过医治后,两组灌肠后便血、腹泻、里急后重、腹痛等指标的分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实验组医治后便血分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2.4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共9人,包括面部痤疮6人、肌肉萎缩1人、消化性溃疡2人,总发生比例达到2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共12例,其中面部痤疮6例、肌肉萎缩4例、消化性溃疡2例,总发生率为30.77%。两组不良反应出现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由于肿瘤发病率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接受放射治疗,随着放射治疗的提升,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该病逐渐成为腹盆腔原发或继发性肿瘤放射治疗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肠道并发症[1]。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机制是放射线对肠道屏障的损伤,其中肠道菌群紊乱是放射性直肠炎发病中最常见的因素,其相关疾病的出现与盆腔放射医治病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近年来,临床观察到灌肠合并药物对放射性直肠炎进行医治的疗效更加显著。
GM-CSF作为一类能够支持体外-巨噬祖细胞的集落形成的多潜能生长因子,rhGM-CSF具有增强及恢复白细胞的功能,可有效加快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加速单核巨噬细胞成熟程度、释放,促进相关细胞因子生成,进而降低黏膜感染[2]。研究显示,rhGM-CSF在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方面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2]。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灌肠后肠道炎症症状评分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治疗后便血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经过医治后评分为0级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II级研究对象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该结果与以往研究观点一致,提示rhGMCSF联合地塞米松、硫糖铝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能有效改善便血等肠道炎症症状,减少黏膜充血以及溃疡发生,治疗效果更佳明显。
另外,有研究报道,GM-CSF对非造血细胞也有作用,能够诱导人体内皮细胞移行和增生,对创面愈合也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医治后,两组灌肠后便血、腹泻、里急后重、腹痛等指标的分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rhGM-CSF联合地塞米松、硫糖铝灌肠治疗后便血症状缓解相比单纯地塞米松、硫糖铝灌肠治疗更明显,结合粪常规和直肠镜检查评价疗效显示,rhGM-CSF联合地塞米松、硫糖铝灌肠治疗效果显著大于单纯地塞米松、硫糖铝灌肠治疗,并且患者对保留灌肠的耐受性较好,提示rhGMCSF联合地塞米松、硫糖铝灌肠可作为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适配方案,值得深入研究。
综上,rhGM-CSF与地塞米松、硫糖铝灌肠方法一同治疗能够医治放射性直肠炎,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表现,其安全程度有所保障,能够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