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项目化学习:内涵、意义及策略

2023-01-11韩亚林

中学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素养情境评价

韩亚林

项目化学习是目前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热点,有专家将“项目式学习”列为全球教育变革的第一大趋势。关于语文项目化学习,最近还出现了论争。复旦大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老师在《拜托了,别让语文再“项目化”了》一文中认为,将语文学习“项目化”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可能的。随后,魏智渊老师与韩军老师等人撰文表达了对于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看法。有论争,说明项目化学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表明语文项目化学习还需要深入探讨,以便人们形成共识,进一步做好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一、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项目化学习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1918年,杜威的学生克伯屈首先提出“项目教学法”,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教育专家对项目化学习做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美国著名项目化学习研究机构——巴克教育研究所编著的《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对项目化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做了全面论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博士写作的《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原理与实施策略。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一线老师的教研探索和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经过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长期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人们对项目化学习的认识不断深化。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习任务项目化,并按照学习项目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方式。语文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为依据,教师设计学习项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学习项目,在特定的情境中整合相关课程资源,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完成学习项目任务,丰富语文学习经验,提高语文关键能力,从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褚树荣老师指出,语文项目化学习不是新生事物,“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专题研讨”的专题性,都应该是项目化学习的应有之义。语文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整体性,项目化学习要进行整体设计,从项目启动、实施到评价有一个完整的过程,避免了碎片化学习;二是情境化,项目化学习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阅读、表达;三是探究性,项目化学习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寻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恰当方式方法;四是过程化,项目化学习要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积累语言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多次提到“项目学习”,我们语文老师要深入理解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在统编教材的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努力引导学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意义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学习语文,除了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进行能力建构,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是与阅读与写作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从单元或板块出发设计学习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突出发挥语文实践活动的作用,这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吻合,也与统编教材以单元为主线的编写理念非常吻合。将项目化学习引入语文教学,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在创新中行稳致远。

1.激活学生思维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过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30多年过去了,从整体上看,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依然提高缓慢,“少慢差费”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究其原因,可能主要还是因为语文教学存在观念陈旧、视野狭窄、注重单向灌输、缺乏多维拓展等弊病,这就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厚,思维也就不活跃,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任务项目化,重视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也就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自然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高中学生却成为“沉默的羔羊”,不愿发言,甚至害怕发言。针对学生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的现状,语文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探究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同学的启发下,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就能解决与语言运用相关的问题。项目化学习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注重在特定情境中开展与阅读和写作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以这样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向思维更深处漫溯,有利于丰富语言经验、培育探究意识、发展创新思维。

3.引导深度学习

语文教育教学具有以文化人的功能,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碎片化阅读”“浅阅读”和“虚假写作”等现象却比较普遍。为了解决语文学习“碎片化”“浅层次”等问题,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真正深入地阅读和写作。深度学习是指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教师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技能的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深度学习对应于浅表学习和虚假学习,是真实的、有意义和高质量的学习。项目化学习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4.提高关键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教学的着力点,也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2017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意见》还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四项关键能力。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关键能力主要指以思维为核心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围绕老师设计的学习项目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深入阅读,积极写作,有利于训练思维能力、发展关键能力。

三、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

现在,全国的学校都在使用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项目化学习与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非常吻合,语文老师可以引进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革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项目化学习可以采用确定项目主题、设置项目任务、开展项目活动、评价项目成效等策略,精心设计,逐步推进,落实教学任务,实现育人目标。

1.以教材为依托,确定项目主题

温儒敏教授指出,统编教材充分考虑到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聚焦“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三个方面设计人文主题,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会突出其中某一方面。项目化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项目主题,确定了项目主题,就明确了学习项目的纲领,学习也就有了方向。项目化学习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托教材的单元编排,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学习项目的主题。当然,确定项目主题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这样的学习项目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由五篇古代和现当代的写景抒情散文组成,把这些经典散文编排在一起,主要是为了落实“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教材的单元导语要求,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位,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按照课程标准对学习任务群的整体要求和教材的单元设置,本单元的学习项目主题可以确定为“感受自然风物,领悟人文情怀”。确定了项目学习的主题后,整个学习过程都要紧扣项目主题展开,从而保证项目化学习收到实效。

2.以问题为导向,设置项目任务

实施项目化学习,就要明确项目任务,项目任务就是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它是整合课程资源进行阅读与写作的依据,也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动力,对项目化学习具有驱动作用。项目任务比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目标的范围更广,除了教学目标外,项目任务还要考虑如何创设情境以及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方案等。项目化学习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出发点设置项目任务。语文项目化学习的问题主要是与阅读与写作相关的问题,既有学生已经存在的语言积累与运用方面的问题,也有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正是在问题的引导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项目化学习就能设置好项目任务。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选编了五篇写景抒情散文,在对这个单元进行项目学习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或遇到的问题,诸如语言的理解与积累、思维的障碍与突破、鉴赏的角度与方法等,从而设置与学情相匹配的项目学习任务。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项目学习目标要有梯度,这样就能让所有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综合考虑单元设置、文本内容、学情现状以及教学要解决的问题等各方面因素,这一单元的项目学习阅读任务为: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分析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通过自然景物寄托的人生情怀,体会作者观察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赏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项目学习写作任务为:模仿本单元的文章,学习写作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的散文。

3.以情境为载体,开展项目活动

项目化学习从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思想发展而来,注重通过在特定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这些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投入学习状态,积极地阅读和写作。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实施语文项目化学习时,要围绕具体问题以及学习任务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提高能力,提升素养。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选编的是写景抒情散文,学习这些散文时,教师要通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及音频、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理解、分析鉴赏。这些散文描写的景物、营造的意境,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特定的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并通过想象联想进入情境,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这些散文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活学活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针对这些散文的特点,按照项目学习主题与项目学习任务,可以设计并开展四个项目活动:一是“文中赏景,景中明情”阅读活动,这个活动旨在落实阅读任务;二是“写景技法,抒情脉络”小组讨论会,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三是“镜头拍景,语言抒情”美篇制作比赛,这个活动围绕景与情的关系把学习由课堂向生活拓展延伸;四是“眼中有景,心中有情”纪念文集编辑活动,这个活动读写结合注重迁移运用。这些项目活动紧扣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与写作进行设计,由读懂文意到鉴赏技巧、由拍摄照片到设计文案、由阅读理解到写作表达,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深度学习,相信学生会对这些活动产生兴趣的,开展这些活动也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4.以素养为标准,评价项目成效

项目化学习的进展是否顺利,需要及时判断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也要进行总结评价。总结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项目学习成果,不仅反映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水平,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提高。课程标准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规定了12条课程目标,项目化学习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课程目标为标准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价。项目化学习倡导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评价方式,从评价主体看,有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从评价阶段看,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从评价内容看,有基础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等等。在项目化学习的每个阶段,教师都要及时跟进,检查诊断、指导反馈、引导激励、总结评价,以合理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学有所得。

在学生学习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五篇写景抒情散文时,教师要对项目化学习开展的四个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推进,对项目学习展示的成果更要做出引导性评价。以子项目《赤壁赋》的学习为例,在总结评价时,教师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对照项目学习任务,评判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素养方面的发展与提升情况。语言素养方面,看学生读懂语句、积累文言词语、梳理整合文言句式、理解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情况;思维素养方面,看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以及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等品质是否得到发展;审美素养方面,看学生能否感受到文章的语言之美、音韵之美,能否理解文中景、情、理的融合;文化素养方面,看学生能否理解中国古代文人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能否理解文章深厚的人文内涵。教师除了对阅读与鉴赏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进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外,还要从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便在以后的项目化学习中不断改进,从而引导学生发展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考试不涉及朗读,于是就认为朗读是浪费时间,这显然是短视的观点。但笔者并不想责怪孩子们的功利观。因为,如果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不变,或者“唯分数论”的中高考招生制度不进一步改革的话,那么,孩子们希望“多掌握知识点,升入名校、考进重点班”的想法,就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话虽如此,我们却不能忽视读,特别是朗读的作用。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样变迁,教与学的方式如何进步,朗读的功用都一定存在,并且不可小觑。“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如果还活着,已近千岁,但他在《读书要三到》中说的这句话,却依旧年轻而响亮。

平心静气地给孩子们讲了这些话后,看见他们的眼中有光闪过,笔者的心情稍微欣慰了些。但笔者也知道,孩子们不愿多读,而愿“多练题,得高分”的顽疾,却绝不是三言两语能根除的。(作者:詹梅,为四川省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教师)

——《中国青年报》2021 年12 月20 日

猜你喜欢

素养情境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