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隐性思政文化育人的价值和路径分析*
——以山西中医药大学国际学生培养和管理为例
2023-01-10常栗
常 栗
(山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2019 年7 月31 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1],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2020 年1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发展到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是党中央在“建党百年之际”继续发扬重视学习、善于进步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将历史经验、现实发展与未来战略相结合,而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2020 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3]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引导师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2021 年4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撰文《精心谋划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4],强调牢牢抓住思政课主阵地,开展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研究教育“攻坚行动”,用好、用活百年党史这部最厚重的教科书,在史论结合上讲透理论之道,在纵横比较中讲深自信之基,在赓续传统中讲活精神之源,在生动实践中讲出未来之问。
由此可见,思政类意识形态教育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各类部门以及高校的重视。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主动承担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积极组织、创新各类“四史”学习。然而传统思政教育重心往往侧重于中国学生,且经典的思政类课程并不适用于国际学生。随着国家外交政策的不断更新,以及“留学中国计划”的提出和“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3 大留学生接收国。根据“留学中国计划分项目工作进程规划表”,到2020 年全年留学人员数量将达500 000 人次。面对如此快速增长且日益庞大的国际学生队伍,加之对国际学生“趋同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推进,柔性思政类教育对于培养“知华友华”,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日渐深远。
1 高校开展来华留学国际学生隐性思政文化育人的意义
1.1 开展来华国际学生思政教育有利于整合全国高校思政教育资源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课程 推进国家高教事业对外内涵式发展 大力发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事业,既是坚持教育领域扩大开放,也是做强来华留学教育,推进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为提升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及为“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注入新活力,加速持续推进实施振兴本科教育方案,更是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力途径。
1.2 开展来华国际学生思政文化育人有利于提高中国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中医药学已超出了一般传统医学的界限,蕴含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与重要组成部分[5]。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面对的国际外交环境日趋复杂,文化渗透形式日渐增多。通过隐性思政类教育正确引导国际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对于国际学生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3 开展来华国际学生思政文化育人是服务中国外交事业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育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在柔性思政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通过社会人文、价值理念、传统文化从思想上和精神上引领学生,培养出符合我国外交需要的优秀国际人才。
1.4 开展来华国际学生思政文化育人有利于提升山西中医药大学自身影响力 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国际学生的培养对于教师和管理团队都有着不同于中国学生的要求,提升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也是对高校在自身建设和发展中的不断改革与提升。中医药和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播好中医药文化和进行中医药自信教育是山西中医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国际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 山西中医药大学开展来华留学国际学生隐性思政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2.1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主体认识 在建党百年山西中医药大学继续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国际学生培养和思政类教育的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服务国家外交的角度推进对国际学生培养工作。校党委、院领导密切关注和指导国际学生培养方案的编订和隐性思政类课程的建设,带头推动国际学生课程隐性思政建设。对于国际学生的师资、管理团队、经费、制度建设都给及大力支持和保障。
2.2 重塑课程结构 挖掘隐性思政文化育人元素 要建设有思政教育效能的示范和精品课程,需按照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将专业课或通识课程作为思政育人的主要渠道,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6]。根据国际学生不同年级段的汉语水平,通识教育类将《汉语听说》《汉语读写》《汉语综合》《中国文化》和《中国概况》纳入国际学生培养的必修内容。不断结合时事政治、国情社情,将理论知识、经济文化,社会人文等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深化国际学生对于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任课教师不断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课程设计、教案编订和授课过程中实现文化的传播和价值的引领,以柔性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生动形象地向留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面及其对中医学的渗透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中医学新的认知,促进国际学生成为中医与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一个极好的发展平台[7]。以《中国概况》经济篇为例,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合下,通过就中国不同年代经济情况、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让国际学生能够直观地领悟到中国的发展变化与取得的巨大成就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各类利国利民及外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就专业课而言,增加中医、中药类专业课程比重,由浅及深,从培养国际学生中医兴趣开始,潜移默化地达到国际学生具备基本中医思维的目标。教师通过对中医理论和中医文化的深度挖掘,将经典故事、病历案例中的中医思维和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依托趋同化管理,将中医药自信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完善中医药自信教育体系,拓展中医药自信教育有效路径。以《刺法灸法学》为例,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国际学生对针灸有了极大的兴趣,学校特选派优秀学生参与“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学生既体会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将中医药文化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学习。通过国际学生对中医药的传播,拓展中医药自信的社会影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文化软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增设安全法制课。安全和法制教育是国际学生入学和日常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团队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山西中医药大学特将安全和法制教育以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国际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来加强国际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认识,增强国际学生法律意识。
2.3 丰富隐性思政文化育人载体 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来华留学文化育人要抓好课堂学习,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实现价值和知识的有机统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国际学生中华诗词吟诵”系列比赛、厨艺文化展示,主动为国际学生搭建展示中国文化的良好平台。依托山西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山中医国际学生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带领学生体验“运城·中国年”“平遥·中国年”,组织学生体验陶瓷文化、书法文化、中国春节庙会文化等直观的活动,向国际学生展现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中国社会。通过对各类活动进行积极地宣传和报导,提高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力。重视文化活动对柔性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检验,鼓励国际学生参加“留动中国”等文化竞赛活动,提高国际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爱校情结,逐步渗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意识。
2.4 注重国际学生知华友华教育 中医药知识是对国际学生进行“知华、友华”教育的优良资源,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8]。依托中医药院校丰富的资源设施,多方位、深层次地为国际学生讲述和呈现中医药知识,借国际学生之力达到中医药海外传播的目的,实现在中医药教育层面对国际学生“知华、友华”的教育。
3 结语
将国际学生作为文化育人对象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对于提高中国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服务中国外交事业,提升高校自身影响力,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都有极大的意义。高校要积极探究国际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整合各类文化资源,通过隐性思政文化育人的方式开辟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