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在线课程中引导学生构建学习思维模式的课程设计*
2023-01-10游秋云吴和珍
文 莉 游秋云 吴和珍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2020 年,新冠疫情突发,催生了慕课、腾讯课堂、微课堂等在高校课堂的紧急上线[1],互联网教学完全取代了传统教学,引发了例如教师不便于管理学情,学生注意力低下;网速得不到保障,阻碍师生的情感传递;网络只是碎片化,学生知识掌握不深刻,失去知识整理能力等诸多问题[2]。药理学是一门由生理、生物化学、内科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学科意义在于验证药物的作用,发现毒性,并指导临床用药,在生命科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课程特点在于:学习内容繁杂,学科自身前后章节间关联性强,且与多学科紧密联系。这需要学习者具备将各知识点归纳成体系,并可随时调动知识的能力。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学生知识掌握浅显,碎片化,教师在掌握学情上,教师的教学形式上,及如何促进学生整理知识体系,迎来新挑战[3-6]。笔者采用多层次刺激法,反复抓住学生注意力等课程设计,解决学生思维浅表化、平面化、碎片化等问题,引导药理教学由碎片化走向整体,促进学生养成思辨模式,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1 网络授课产生的新问题
1.1 学生的注意力低下与授课时间过长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抖音等短视频的普及,学生逐渐养成了注意力只能集中在5 min 以内的习惯。智能手机虽然让信息获得变得简单便捷,也使大量重复信息,甚至是无用的垃圾信息扰乱了学生的注意力,成为干扰他们学习的“噪音”[7]。疫情事情的慕课通常限定为几分钟,如教师在发布网络课程后不进一步讲解,学生在这几分钟不能获取足够的专业知识,需要大量额外的时间自学完成学业。而在自学时,网上海量信息会消磨掉学生的时间精力,所以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来说,困难重重。或者采用腾讯课堂45 min 全程授课,教师讲课时不如面授时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进度控制难度也高,学生听课感受差,这是导致2020 年上半年网络教学课程失败的最大原因。
1.2 师生互动需求与教师掌握学情的矛盾 在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中,师生互动具有极大的障碍。教师多采用的是通过签到来控制学生考勤,然而签到后,在教学过程中因为难易程度不适应,学生采取了思想回避,有的学生精神萎靡不振,甚至部分学生设置为静音。教师抓住了学生的QQ 账号,却不能掌握学生的精神状态,师生不能进行面对面情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状态,调整授课进度,这也是造成疫情期间网课效果差的重要因素。
1.3 学生知识碎片化与理性思维的矛盾 网络教学导致学生的理性思维被铺天盖地的碎片化信息流所破坏。医药专业学生就业后要面对患者,除了要求他们有扎实的基本功,繁重的药理知识最终还需要被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互联网教学后,碎片化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在大脑内会形成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使知识的完整性受损。在泡沫化的知识与信息中,学生形成思考惰性,他们被动地接收网络信息,其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遭到破坏,思维方式趋向感性、浅薄,理性思辨能力下降。过量的和无用的信息堆积后,学生来不及去思考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只能形成片面化,浅显、碎片的,甚至带着错误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不能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
2 顺应互联网教学 药理线上课做出教学改革
2.1 多层次刺激 提高学生注意力
2.1.1 把章节分解成几个小的知识点 更符合学生的注意力曲线 一般情况下,一堂课分成若干个8~10 min微课程片段,设计学习、提问、考核等教学环节,符合学生养成的维持10 min 左右,注意力下降的习惯,可增加学生听课的兴奋性。知识点之间有一定的停顿,照顾下学生精神的恢复,每个新的知识点的开启,又开始调动了学生精神的紧张度。
2.1.2 设置抢答环节 提高学生的兴趣 而现代教学多提倡:师生互动、小组学习、研究性教学、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方法[8]。疫情期间如仍以PPT 内容,靠学生听课和记忆的方式,就会显得枯燥无味,新技术的运用在互动上有更突出的优势,如互动性强,并可弥补少数学生腼腆不爱参与的劣势。如设置好QQ 群课堂抢答环节,每个小课程设置1~2 个小问题,抢答成功者计入平时成绩。这种抢答方式,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兴奋性,在学生学习进入疲软状态时可以使用,还可促进他们为争取平时分,而主动看书的积极性。
2.1.3 创设用药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处于丰富有趣的对话活动中;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践情境。如药理课堂上,有人扮演患者,学生们为他用药选药,在用药中预防不良反应,考虑联合用药带来的优缺点等。学生仿佛置身于医院使用药物,参与性很强,让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的就医场所。这样的虚拟环境式教学,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成就感,让他们在愉快的职业体验氛围中,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药理、掌握药理知识[9]。
2.2 实时掌握学情
2.2.1 延伸教学时空的学情管理 将药理课程体量变小,延伸到网络,便于学生多次学习。针对药理学网络课程教学,为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课程结构,先搭建相应网络架构。在形式上要构建网络结构,可以以章节结构作为学习导航分级结构。例如,笔者借助微信公众号发布课件,以章节为导航条。在内容下,首先对整体学习内容提炼出精华部分;其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素材,以图、动图、短视频等生动形式增加可看性;同时设置“学生风采”栏目,展示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实验报告、综述等内容。教师在后端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有问题也可以在线提问,延展了教学时空,弥补了学情参差不齐的不足,保证了教学效果。
2.2.2 小测验掌握学情 各种网络在线考试平台,使随堂测验和课后多次测试变得可能。课前引入1 个小测验,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在每个知识点结束,做个小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不足;课后补充章节测试,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测试,多次测试,达到复习和弥补知识漏洞的目的。教师可随时查看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在下次课前对错误率较高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10]。
2.3 课后督促 促进学生整合知识体系
2.3.1 重书本轻网络 由于学生从网络获得知识日益便捷,导致大脑信息积压,思维容易变得迟钝,而书本知识结构具有框架性,学生学习起来更系统,有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以线下为主,减少网络使用,避免学生知识不成体系,在确保药理书本上知识点完成的情况下,用网络进行辅助学习。笔者在药理课堂设计时,预先侧重于书本中的知识点设计小测试,增加学生从学习课本中获得成就感,引导学生更多转向书本学习,有助于他们脱离网络的海量信息,恢复理性思维。
2.3.2 促进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促进碎片化知识整合,提高学生信息分析的水平,形成知识体系储存于脑。学生在处理繁琐的药理知识信息时,将其简化为图文并茂、层次分明的思维导图,可加深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形成药理体系进入学生头脑[11]。如在药理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课后整理出章节知识的思维导图,将小组胜出的思维导图在微信公众号展示,优胜者给予计入平时成绩,鼓励并激发更多学生整理知识的热情,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2.4 鼓励学生展现自己 大学生对自己都有美好的期望,只是因为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容易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的上进心逐步回归与显现。如在药理课上,我们鼓励优秀的学生提前准备知识点教案,在线讲解,参与展示者与听课者参与积极度均极大增强;在课后,学生的思维导图、综述论文、实验报告等,均可在网络平台展示。对学生而言,自我展现促进了学生由接受知识转向知识输出,这其中要经历知识的吸收,理解整理再输出的过程,是一个最好地促进知识整理的方法。
2.5 课程考核 在构建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中,加大平时课堂及课后的表现在期末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的是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抢答、线上讲课、平时作业、综述和思维导图),占总成绩的30%。笔者认为这些精细的课程设计符合促进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平时成绩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学生更注重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思辨习惯,结果导致了学生成绩更优于未进行课程设计的班级。在此次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中,教学督导团进行了听课和评价反馈,认为课程改革后教学形式很新颖,课堂活跃但是安静有序,师生互动度高,总体教学效果良好。
3 结语
学生的学习习惯会对他们将来的工作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即影响工作的思维方式,但我们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在知识点上的掌握,却忽略了培养他们知识整理的思维习惯。如我们在疫情期间的药理教学上,多数只是让他们学习少量慕课,而困顿于大量的自学中,学生没有反思和整理知识,只研究独立的习题和答案。而在学习的后半场,本该有质疑、反思和整理的过程,才可以避免知识碎片化,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才具备了主动思考并调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
在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课堂设计应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上。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展示的能力,通过设计多样的活动,锻炼、培养学生踊跃发言的习惯[12,13]。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具有踊跃发言、积极展示的能力;另一方面,发言前的准备,除了口才展示,更多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整理,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整理碎片化知识,思辨知识的能力。在促进知识体系化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上升到敢于质疑、善于思考,能发现新的问题,成为具有学习力、创造性的人才[14]。
现在的网络给我们节约了极大的精力,提供了师生交互的便利。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抢答问题,多次练习,在线展示,教师给予综合评价,突破了以往一纸试卷结题的模式。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轻松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