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合成反应教学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2023-01-10张丽丽裴晓丽王颖莉
张丽丽 任 婧 裴晓丽 王颖莉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是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和后续课程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之间的过渡性课程。长期以来,许多教学研究工作者对本门课程的研究一直致力于教学内容[1,2]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例如,PBL 教学法[3]、专题讨论法[4]、启发式教学法[5]、案例教学法[6]等。往往忽视了思政理念在整个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全局,将专业基础知识与思政教育汇聚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可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协同效应[7]。本文以药物合成反应课程为载体,探讨了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现途径,在保证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施展本门课程“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能。同时开发学生的科学拓新精神,激起学生对医药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职业修养,引导莘莘学子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1 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将来要从事药品相关的工作。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的商品,从原料药的生产到药品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参与者具有极其认真、细致、严谨的态度和高尚的品格。因此,授课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崇高的道德情怀和完满人格魅力。
任课教师本人除了要有与课程相关的深厚理论知识外,还要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用辨证的眼光去看待新知识,随着时间的渐渐迁移,学生逐渐受到这种科学文化氛围的熏陶,思想上必定会迈向新的台阶。本门课程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的各种价值观正处于突飞猛进的关键时期。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生原有的思想信念会受到冲击,职业道德理念尚未形成,学生往往只着重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了职业道德修养在整个人生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部分学生还出现了重个人享乐、轻国家利益,重金钱、轻理想这些严重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政理念的渗透,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操、崇高职业道德、服务社会理念的培育。
2 深度挖掘药物合成反应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2.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家国情怀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对自己祖国和人民大众具有深情大爱的情感准绳,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灵魂的真实拷问,是一个人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8]。对学生家国情怀的熏陶主要通过提升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及归属感[8],以此来激发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积极发扬爱岗爱国、团结敬业精神。
比如在讲授还原反应章节中羰基还原成烃基时,其中讲到了著名的人名反应Wolff-Kishner-黄鸣龙法,向学生介绍了黄鸣龙的科学贡献。黄鸣龙是我国伟大的有机化学家,长年累月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培养了大批科研学术骨干。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即使出现了意外情况,但黄鸣龙并未放弃。黄鸣龙先生几经周折,3 次回归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竭力奉献,治学严谨。教学中通过这些鲜活、充满大无畏的科学精神的介绍,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家孜孜不倦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学生的家国情怀也会潜移默化地发生转变。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十九大报告中讲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集体、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均离不开创新[9]。在讲授药物合成设计时,向学生呈现了合成设计4 个创新维度:新型化合物的创新、工艺合成路线的创新、化学反应类型的创新、工艺条件的创新[10]。正由于有这4 个创新方向,每年许多科研工作者合成了大量的新化合物,研发出大量的新工艺流程,这些新化合物、新工艺流程大部分有可能用于药物合成。又比如在讲授Machael 加成、Aldol 缩合等反应时,提示学生,可以寻找新的含氮原子的反应底物合成新的目标分子,这些靶分子很有可能具备某种生物活性,在药物研发领域将会发光发热。在讲授过程中时刻强调学生要用辩证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创新的飞跃。
2.3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到: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0]。
比如在讲授Blanc 反应的机制时,告知学生此反应的机理属于芳环的亲电取代,让学生回忆此类型反应的规律:一切能提高芳环电子云密度的手段均能加快反应进程,这种特性具有普遍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为人的意志所左右,不能自行创造或消灭,并让学生总结本门课程中先前学习过的具有共同作用规律的此类反应:芳环的卤化取代反应、Friedel-Crafts 烷基化反应、Friedel-Crafts 酰基化反应等,在讲授这3 类反应时提示学生必须遵循上述发展规律,不能违背上述规律。通过此机制的学习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清上述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上述规律去寻找新型反应原料来创造新的化合物。
在讲授涉及羰基化合物的反应时,给大家分析了羰基结构的4 个特点:(1)羰基氧原子有孤对电子可以结合质子酸和路易斯酸,是酸性催化剂结合位点。(2)由于氧原子的吸电子性,羰基碳原子显示一定的缺电子性,是参与反应的部位。(3)羰基的α-H 有一定的酸性,可以和碱结合,是碱性催化剂的结合位点。(4)由于α-H 的离去,羰基的α 碳原子极易变为碳负离子,可作为亲核试剂与其他缺电子中心发生反应。这些共同的规律贯穿在本门课程整个学习过程中,例如整个酰化反应,羰基的所有缩合反应,还有部分重排反应。这些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这些规律来研发新的化合物。
2.4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勤俭节约和爱护环境是人类的美德,人类应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本门课程中的Diels-Alder 反应、催化氢化反应、Michael 加成反应、claisen 重排、Cope 重排等,这些反应充分利用每个原料的所有原子,原子利用率几乎达100%,凸显“零排放”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原子经济性。这些反应已经成功用于雌甾酮甲醚、帕金森病治疗药L-多巴、降血脂药二氢洛伐他汀等药物合成中,某种程度上这些反应在制药工艺过程中的应用大大节约了能源和资源,大幅度减少了有害物的排放,保护自然环境,顺从自然发展的普遍规律,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9]。另外,在药物合成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内容也尽量选择环境污染少的反应,要求学生对废液分类处理并回收,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自然发展理念[11]。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逐渐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结语
在教授传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塑造崇高的价值取向。目前,药物合成反应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渗透较少,作为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地夯实自己的学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并动态实时地将最新研究热点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锤炼理论学习技能的同时,凝练精准的思辨能力。在遵从教育教学规律的大前提下,将显性的传统理论知识与隐性的育人思政元素有机结合,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饱满;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并驾齐驱,同向协力合作,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创新型的高素质高精尖复合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