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2023-01-10王颖莉魏砚明
李 敏 王颖莉 李 睿 魏砚明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山西 榆次 030619)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培育合格的时代新人,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医药自信主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挖掘专业课中的德育元素,积极探索专业课教学贯穿结合德育教育的相关方法,把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意义
2016 年12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要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由此可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使命和根本任务,同时也为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提供了基本思路,以及为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输,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创设全课程育人环境,确保高校的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遗传学是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制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遗传学基本知识体系,而且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前沿的思维和情感需要。同时也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公民,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3]。
遗传学课程中蕴含着许多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入我国遗传学家小故事以及在遗传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热情和坚持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介绍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古人发明创造小故事,培养学生独立科研思考能力、创新科研思维能力,增强中医药自信。将经典疾病案例或相关故事引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心弱势群体、尊重患者的大医精诚的医学精神。
2 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中医药自信主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体系在遗传学课程中的探索和实践,首先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的“大先生”,特别是对于专业课程教师而言,要使其重新调整和确立思维和行动模范作用,树立“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同等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般来说,专业课程教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影响作用比较大,这就需要专业课程教师了解、掌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更自然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原则和要求内化到专业课的教学与设计活动中。然后要结合生物制药、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梳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有效地将课程思政元素应用到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中,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全覆盖。
2.1 恰当引入遗传学家小故事及其取得的成就 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积极性 在讲每一位中外遗传学家故事时,通过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同学们感知到遗传学前辈们既是科学大家,也是有血有肉、甚至一生充满坎坷的普通人,他们取得的科研成果都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例如讲孟德尔定律内容时介绍孟德尔生平、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故事,了解其科研路之的艰苦曲折,培养学生树立求真务实、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讲玉米X 射线辐射试验时,介绍女性遗传学家、诺贝尔获得者芭芭拉·麦克林托(Barbara Mc-Clintock)的故事,激励每一位女学生要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勇敢进取。
2.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热情和坚持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绪论中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厉害了,我的国——生命科学研究篇”等专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进展。以竺可桢、谈家桢、陈桢、袁隆平等中国著名科学家为例,介绍他们坚定的爱国情操、杰出的学术成就。讲禾谷物雄性不育内容时,介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生平故事及杰出的科研成就,课后观看《袁隆平》电影,让学生们了解袁隆平院士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的精神,了解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及其伟大的情操和精神。讲染色体畸变时,引入我国遗传学家李汝祺关于果蝇染色体结构畸变在发育上的效应研究,介绍其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研态度和高尚的节操。讲镶嵌显性的遗传关系时,介绍我国现代著名遗传学谈家桢教授及其对瓢虫色斑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科研情怀。
2.3 介绍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古人发明创造小故事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思维能力 在每一章节中选择1~2篇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论文或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例如讲人类的ABO 血型时,介绍中国古代“滴血认亲”的典故,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分析这种检测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4 引入经典疾病案例或相关故事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 关心弱势群体 尊重患者的大医精诚的医学精神 讲绪论时加入习近平总书记给25 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的介绍,指出“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和具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增强学生的中医药自信。讲染色体结构畸变时,引入猫叫综合征案例,播放天才指挥家舟舟的故事,引导学生关心弱势群体,作为健康人群要更加努力学习。讲孟德尔遗传与人类疾病时,通过案例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同时,作为一名医学生更要有尊重患者的大医精诚精神,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使命感。
2.5 政治思想全面渗透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讲基因突变内容中移码突变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扣好第一粒扣子”,激励学生在青年时期,如果第一粒扣子没扣好,就像发生了移码突变一样,导致人生道路的重大偏移,自然地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4]。讲细胞质和遗传时,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遗传物质,它们的遗传方式是半自主性的,就像我们国家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遗传既受核基因控制又有一定的自主性。通过细胞质遗传教学进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合理性教育。
3 遗传学课程思政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对“课程思政”评价方式,这是建立育人长效机制的保障措施。评价方式采用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课程思政内容占平时成绩5%。(1)小组讲解表现:其他小组根据讲授内容恰当加入思政元素讲授语言流畅、PPT 完整美观等环节给出分值,满分10 分;(2)小组讨论表现: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出相应的分值,满分5 分;(3)让学生查阅中国古今著名遗传学家的故事和成就,观看影视作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满分10 分;(4)课程结束时组织一次比赛,每组讲一个故事或表演一个情景剧,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古人发明创造、经典典故、民间故事等,满分15 分。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评教(问卷调查)、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对“育德效果”的反馈。
4 遗传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反思
中医药自信主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体系在遗传学课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认为所选择的思政素材故事性强,呈现性好,反映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前瞻性和科学家应有的科学素养,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中医药自信,达到开展遗传学课程思政的目的。但是,在开展课程思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素材元素不能过于偏激,以点带面,切记“假、大、空”,要有真情实感,必须接地气,才能引人入胜,真正达到思政育人,这就对教师在课程思政内容的筛选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引入思政内容的时机和方法必须得当,不能过于生硬,要做到无缝衔接,自然过渡,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最后,教师需提升自身思政修养,不断进行政治学习,学习各项国家文件,领会会议精神,强化人格塑造,做到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自身的魅力讲好思政课。
总之,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和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在遗传学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遗传学,而且要培养具备懂奉献、爱科学、善人文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使命感,着力践行大医精诚精神,努力塑造医者仁心风范,成为更优秀的新时代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