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3-01-10顾晓敏

中学语文 2022年24期
关键词:群文古诗文杜甫

顾晓敏

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教学要肩负起弘扬革命传统、增强中小学生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的任务。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育目标,文化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之一,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正确的文化思想与观念,这些无不表明了国家对于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必要性,特别是发挥出古诗文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独有价值。

一、关注文体,探寻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古诗文中的“文体”主要指向文言文,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了增加学生对古诗文文体种类的了解,选择了多种文体的文言文,主要有“铭”、“记”、“表”、“序”、“书信”等,教师应精心研读教材,找出教材中适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古诗文,结合文体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以便于传统文化的渗透。

如,“记”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次数较多,一般是作者对人、事、景的记录,或对某一种情怀抱负的抒发等,譬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记”这种文体在历经岁月的打磨之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古代文化的发展。又如,“书信”形式的《诫子书》一文中,诸葛亮勉励儿子潜心修学、树立远大志向;“铭”文体的《陋室铭》一文中,刘禹锡表达出自己的洁身自好,不愿被世俗的染缸污染;“说”这一文体中的《马说》,道出了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英勇无畏、有勇有谋的人才,道出了“伯乐”的重要性;“赠序”形式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告诫后生要具备刻苦学习的精神;以“表”为形式的《出师表》一文中,刻画出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形象。可见,每一种文体的古诗文,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教师要挖掘出古诗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做好铺垫。

二、诵读古诗文,在诵读中感知传统文化

诵读是初中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式,在诵读中学生会调动口、耳、眼、心,从多次的诵读中感知古诗词内容,与作品对话,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在古诗文的诵读中感知优秀传统文化。

如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行诵读,初步感知狩猎过程的激烈。接下来,教师示范朗读,力求读出恰当的情感。如这首诗的前三句介绍狩猎的缘由,无需注入过多的情感;次写众人在围猎中的装束以及围猎的盛况,诵读中要表达出狩猎壮士的激动心情,让学生感受到猎场的竞争十分激烈;继而表达射杀猛虎的决心,答谢全城军民,诵读中要流露出坚定信念;在狩猎之后的开怀畅饮,不仅要读出豪迈之感,也要流露出希望被委以重任的心情。教师范读之后,再组织学生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进一步感知作者保家卫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知人论世,由古诗词阅读连通传统文化

“知人论世”是指充分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有助于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情感,领悟作品主旨。因此,想要实现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就需要学生能够多方面了解作者,多掌握作品信息,有助于从古诗文的阅读中感知中华民族智慧、优秀的道德观念等,吸收文化精华。

如在《春望》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诗词中的句知识点,而是要先带领学生走进杜甫的世界,通过多种途径的信息搜集,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查找《春望》创作于什么背景之下,杜甫的写作风格特点是什么。通过相关的资料搜集,学生发现杜甫的仕途之路十分坎坷,当时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矛盾尖锐突出。在背景信息了解之后,再引领学生分析《春望》,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杜甫对山河破碎的无奈,体会到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四、群文阅读,在古诗文的整合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古诗文教学中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找到传统文化在古诗文群文阅读中的教育生长点,能够唤醒学生自身的民族特性,激发对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每一个古诗文的主题完成群文整合,带领学生在群文议题探索中接近优秀文化,感知并形成优秀的文化品质。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为源点,以爱国主义精神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聚焦于爱国主义精神的探究,如,可以选择《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江南逢李龟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在群文阅读中要求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找出这些古诗中哪些句子表达出了爱国主义精神,并谈一谈群文阅读后的感悟,由此升华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了解,实现爱国精神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的渗透。

五、拓展学科视野,拓展与延伸传统文化教育范围

新课改提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古诗文教学与多学科融合的方式,促使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到各个领域之中,为学生的文化素养沉淀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空间与条件。中华文化的载体不只是文字,书画、音乐、舞蹈等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诗文与多学科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如在《水调歌头》的学习中,首先引领学生理解作者在中秋佳节之日望月思念亲人的情感,进而鼓励学生探索“月”在我国古诗文中的独特内涵,可以发现自古以来许多的诗歌都描写了月夜、月色、月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如《望月怀远》《月下独酌》《旅夜抒怀》《把酒问月》等,从中领略到“月”文化。在学生充分地理解与把握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水调歌头》的歌曲与舞蹈,要求学生在观看与聆听中,进一步地感受到诗人对于亲人的思想之情,希望天上的明月始终都是圆的,人间的每一个家庭可以时时团圆。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对《水调歌头》的理解用绘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可以画自己想像中的一个画面,如作者站在窗边,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脸上挂满了思念与忧伤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古诗文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融合,也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总之,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文教师应发挥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借助古诗文的特殊优势,实现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的渗透融合,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积极承担起传承与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责任,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永放光芒。

猜你喜欢

群文古诗文杜甫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杜甫改诗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