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阅读的四大维度
——以选择性必修中的外国小说为例

2023-01-10

中学语文 2022年24期
关键词:搏斗批判性冲突

何 力

批判性思维是对已有思维的审辨、否定和发展,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内涵。批判性阅读与传统的接受性阅读最大的区别在于发现并解决问题,而冲突是问题产生的关键。从哪些视角可以引导读者将接受性阅读发展为批判性阅读呢?根据冲突的不同,批判性阅读有四大维度:读者与作者的冲突、作品内部的冲突、读者之间的冲突、文化之间的冲突。

一、读者与作者的冲突

读者与作者的冲突是批判性阅读的核心冲突。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往往并不一定符合作者的创作初衷。有人说,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它就不再属于作者,而是属于读者。这种说法肯定了文学作品的多重阐释性,却容易引发文学误读。批判性阅读要求读者既不迷信作者,也不固守自我的偏见,能用辩证的方式解读文本。

《百年孤独》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语文教材选文中的“食土少女”“猪尾巴的孩子”“失眠症”等就充满了魔幻色彩,读者从未听闻或了解过这些事情,很容易将其理解为作者的一种幻想。作者马尔克斯却多次在公开场所声明,他从不承认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他非常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个现实主义作家。作品中读者认为神奇的事情,就是拉美人每天的现实。他还举出实例,说拉美有大声说话就会倾盆大雨的地区、能煮熟鸡蛋的小溪、会跳舞的赤豆等。而《百年孤独》中“猪尾巴的孩子”在哥伦比亚的巴兰基利亚就曾出现过,至于作者着重刻画的“失眠症”正是马尔克斯的家族遗传病,他晚年也难逃宿命地患上了老年痴呆。由此看来,马尔克斯确实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但他并非欧洲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而是一位具有浓厚拉美特色的现实主义作家,富有拉美鲜明的文化个性。

这启发读者,在面对与作者巨大的认知上的冲突时,不应徘徊于谁对谁错的是非之间,而应该抱着开放包容的心态,以作者的视角,去看看有没有不同于大众的、且有价值的解读小说的可能性。或许作者的视角能帮助读者突破自我认知的局限,收获宝贵的认知智慧。

二、作品内部的冲突

如果没有冲突,小说就会变得平铺直叙,戏剧就会失去灵魂,而诗歌就会变成苍白的口号。文学作品中的冲突可以表现为人物之间或人物内部的性格冲突、故事情节的冲突、作者情感的冲突等等。选择其中任意一个角度,都能成为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支点。

以小说为例,经典小说中往往会有“圆形人物”,虽有时也需要一些“扁平人物”作为衬托,但小说主人公常是“圆形人物”。“圆形人物”性格内部含有固有的冲突,正是这种冲突推动人物性格发展。因此读者应以发展的、思辨的方式去阅读,即发掘传统鉴赏中所谓正面人物的缺点和所谓反面人物的优点,从而全面深刻地把握人物性格。

研读教材中《复活》片段,就会发现聂赫留朵夫新旧两个自我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他对玛丝洛娃称“你”还是“您”的心理纠结上。聂赫留朵夫刚去见被他抛弃的玛丝洛娃时,念及昔日的感情与热烈的忏悔、救助之心,他应该亲昵地称呼玛丝洛娃为“你”,可他临场却犹豫并“随即决定用‘您’”称呼对方。从主观分析,地主身份与玛丝洛娃的婢女身份冲突得厉害,贵族的虚荣使他无法以“你”称呼;从环境分析,周围的嘈杂,特别是副典狱长等人在场,使他无法亲昵地称呼对方“你”。在接下来的谈话过程中,聂赫留朵夫在“你”和“您”之间来回切换,不同称呼洞见主人公两个自我的博弈,一个对她亲切友好,一个对她疏远,甚至有敌意。“魔鬼”的自我因为玛丝洛娃索要钱而判定她“已经丧失生命”“无药可救”,但“天使”的自我又希望能赎罪,让玛丝洛娃觉醒,恢复美好天性。最终,正义战胜了丑恶,复活的灵魂“突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甚至在离别时称她“比妹妹还亲”。可见,主人公的忏悔一旦受到现实干扰就会动摇,两个自我不断冲突,最终将主人公推向崭新的生活,彻底“复活”。

三、读者之间的冲突

读者之间的冲突,即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其产生的原因既是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多重阐释性,又是读者的自身阅历不同,阅读体验评价也就不同。批判性阅读要求读者不囿于自身经验的偏见,回归文本去寻找自己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的答案。

研读《老人与海》,读者容易提出这样的观点:老人是只可毁灭不能被打败的英雄。主要是用老人第一次搏斗后的独白来支撑:“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但也有读者提出相反的观点:老人没有毁灭却被打败。在现实中,他所捕的大鱼全被鲨鱼吃光,还损失了许多值钱的工具,这意味着他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在心理上,第二次搏斗后,他已经没有第一次搏斗后的强硬,并抱怨“一切都糟透了”,第三次搏斗后,他承认“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我太老了”,第四次搏斗后,他怀疑“自己已经死了”,最后一次搏斗后,“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这些独白表明,老人不仅身体被“击垮”,精神也被“击垮”,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败,而这是英雄所不应该有的心理。

如果单看两种观点,会发现它们都有自身的逻辑和合理性,但如果将文本作为一个整体去研读,就会发现两种观点都有缺失,因为两种观点对英雄的认知都存在问题。圣地亚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人们所熟知的那种身体上强悍到无人能抗衡、精神上大无畏到可以马上牺牲生命的英雄;而是那种身体上老弱,但依然可以用智慧去打败强大对手,精神上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败,但也能燃起希望、一次又一次投入战斗的英雄。前一种英雄只会给人带来快感,而后一种英雄才会震撼人心、令人叹服,具有强烈的悲壮之美。如果没有对前两种阅读思维的否认和发展,就无法真正读懂老人的伟大,也无法准确地把握小说的思想价值。

四、文化之间的冲突

文化之间的冲突即跨文化的读者阅读时面临的文化差异,它是培养读者批判性阅读思维的有效途径。批判性阅读既要求读者以本民族的文化为参照,审辨和发展文本,又要求读者面对文明间的冲突,不局限于狭隘的民族思维,用开放的眼光读文本,感受多样的文化风貌,接纳多样的价值观。

典型的例子是对《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形象的评价。从中国读者的视角审视,米考伯很容易沦为典型的负面形象,他生活穷困潦倒又负债累累,却竭力装出体面;面对讨债者,他伤心羞愧到想要自杀,可不到半小时,他又“擦亮靴子”“哼着曲子”,格外“体面”地出现了。中国读者很容易将米考伯的种种矛盾行为理解为虚荣、健忘,甚至麻木的性格。但如果换个思路,从小说反映的文化语境出发,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从英国人的行为特点看,米考伯对自己不幸际遇的矛盾行为也不全是错误,而是专属于英国人的“处世哲学”。“装出的体面”不是虚荣,而是作为一名绅士面对生活绝境不屈的气度,转悲为喜也不是“阿Q 式”的麻木,而是一种“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乐观与不屈,这是与自暴自弃的价值观不能相提并论的。

四大冲突不是刻意总结出来的批判性阅读的维度,而是读者在阅读时会自然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会成为阅读的障碍,却往往是真正读懂文学作品的关键。突破障碍的方法即用批判、辩证、发展和开放的眼光去比较甄别,最后提炼出更加系统、深刻和创新的观点,这就是批判性阅读的价值。

猜你喜欢

搏斗批判性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搏斗——记共产党员张远成
密林深处的搏斗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一只与狼搏斗的鹿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