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后勤育人功能研究
2023-01-10张凤娇
张凤娇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141)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高校后勤的育人功能兼具服务性与教育性功能,是三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研究如何提升后勤育人路径及有效实现高校后勤的育人功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包含三个方面,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全员”主要从育人主体而言,是指高校全体教职工都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意识和责任担当,自觉在各自本职工作中对学生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思想价值引领。这里所说的全体教职工,既包括党员干部、任课教师、思政课专任教师,又包括各级各类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的教职员工,都应该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在各个环节担负育人责任。
“全程”主要从时间上而言,是指育人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到就业、在成长成才的每个阶段,教育者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时掌握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在不同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某单一环节素质的培养,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者需要及时、主动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变化,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将育人思想贯穿其中。
“全方位”主要从空间上而言,要实现全方位育人,就要着眼于多个维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三全育人”既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育人指导思想和原则。“三全育人”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按照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三个维度构建起来的整体育人模式,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缺一不可。“三全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使素质教育具体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后勤育人工作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与全校师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高校 “三全育人”总体教育理念背景下,高校后勤部门的日常服务保障,直接作用且渗透于师生的学习、科研、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范围的广泛性,也决定了育人功能的灵活性和多角度,是“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服务育人
高校后勤工作是连接校园生活各个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师生提供后勤服务保障。食堂、宿舍、校园环境,基建维修、医疗保障等都属于后勤保障工作内容,生活在校园里的师生,时刻都与后勤服务有着紧密联系。高校后勤服务是“没有讲台的课堂”,后勤教职工是“不上讲台的教师”,后勤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服务态度、工作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服务育人是心灵工程,优质的服务与服务育人相辅相成。服务育人促进了学生之间、学生与后勤人员、学生与社会的互动,为大学生适应集体生活、解决现实问题、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实践空间。服务育人将服务举措嵌入生活教育,共同服务于培养人才的全过程。
2.环境育人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校园环境的作用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形成了不同观点的理论体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就是校园环境理论。美国西部洲际高等教育委员会指出,高校校园优美的环境 有利于对学生产生影响,而这种环境影响对每个人的作用不尽相同,学生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助于实现其个人成长和教育的目标。一定意义上,校园环境及文化氛围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对人格的培养、行为的塑造以及每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校园里一块块代表学校精神的景观石,彰显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一件雕塑作品也可以诠释学校勃蓬向上的办学理念。漫步校园,春天的桃红柳绿,夏日的花繁叶茂,秋季的枫红菊香,冬日的松青雪白,四季的美景无不让人心旷神怡。后勤通过美化校园环境,为师生创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认知及其行为习惯的养成,诠释着“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的教育理念,而这种育人方式是隐性的、间接的,润物细无声,但又是时时刻刻都在发挥着育人的功能。
3.文化育人
《意见》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育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任课教师通过传授文化知识来育人,而高校后勤则可以通过服务的形式传播文化来达到育人的目的。高校后勤的文化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传播优秀的文化。比如举办美食文化节、光盘行动,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举办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作品大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垃圾分类意识;举办宿舍文化节,美化宿舍环境,弘扬正能量。“以文化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植学生的精神生活之“根”,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就学生的精神生活之“魂”;“以美育人”,宣传美与展示美,引导学生以美的眼光观察世界,以美的观念审视生活,以美的情操陶冶心灵,进而焕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情感。因此,校园文化是文化育人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后勤文化育人在高校“三全育人”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4.实践育人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要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后勤工作范围广泛,通过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举办后勤服务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到后勤保洁、绿化、维修、食堂等一线的工作中,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让学生真正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搭建平台,有效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三全育人”工作,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的后勤是保障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服务师生的同时,更担负着“育人”功能,而后勤育人功能具有潜移默化、广泛性、持久性的特点,使得高校后勤部门在“三全育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后勤育人工作的现状和难题
1.对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后勤部门都被认为是学校各项工作有效运转的保障机构,但是受传统育人思维的影响,多数人仍然认为高校的育人职责只在于教学部门,育人的中心是任课教师,与后勤工作者没有直接关系,后勤部门也被排斥在育人职能范围之外。尤其是部分后勤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育人职能认识不清晰,认为后勤工作琐碎繁杂,工作中缺乏“育人”意识,也有一部分工作者只重“服务”,不重“育人”,简单地认为后勤工作就是做做保洁、盛盛饭菜、看管大门,谈不上敬业,更达不到育人的思想境界。这些人员中大多数为学校劳务派遣的临时人员,对学校缺乏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再加上人员构成复杂,文化水平偏低,较难形成统一的文化氛围,因此很难做到服务与育人工作同步,对于后勤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误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高校后勤的育人成效不明显。殊不知,后勤服务人员平日里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言一行都可以对身在校园内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宿管人员,是与同学们接触最多的后勤服务人员,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做好同学们的出入登记,他们在同学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生病不能上课的同学多点问候、提醒晚归的同学注意安全、寒冷的冬季嘱咐同学们及时添衣……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让同学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学生也因而会逐渐养成关爱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因此,后勤工作兼具服务性与教育性的特点,在工作中敬业,在服务中育人。
2.后勤育人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后勤工作人员的构成,尤其是一线员工,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及文化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现象。“三多三少”,即“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普通职工多,技术人员少;简单劳动者多,管理人才少”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后勤的物业、餐饮、维修、绿化等大多数岗位的性质决定了员工的学历门槛不高,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加之占后勤职工多数的一线员工还存在流动性大、招工难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学校后勤社会化的趋势下,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的模式引进服务公司,进入学校之初,会对服务公司的员工进行各方面培训教育以助于尽快熟悉学校情况。但是在各方面稳定以后,或服务合同到期,需重新招标入围新的服务公司,学校又将面临再次培训和组建新的服务队伍的难题。也正因为对学校缺乏归属感,导致人员流动性大,甚至出现个别岗位一学期更换一批工作人员的现象,因此,后勤育人队伍整体在思想认识、技术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及队伍的稳定性方面都面临不小的挑战,后勤育人功能的发挥也因此受到较大制约。
3.后勤育人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校后勤育人的效力会直接影响“三全育人”工作的落实与实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虽意识到后勤的育人功能,但部分高校存在后勤育人制度不健全、只注重做好服务而不重育人,在育人过程中与各部门协同联动不够,没有形成育人合力的状况,不能全面切实发挥育人功能。比如,后勤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报名人数不多、参与度不够的难题。那么就需要后勤部门及时与学工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加强沟通,可以通过设置“第二课堂”,参加活动兑换学分的方式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另外,对服务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价机制,导致在工作衔接和配合中也会出现扯皮推诿现象,整体服务统筹不足,缺少凝聚力,导致育人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公寓报修工作,经常会出现同一报修事项反复出现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后勤服务质量、过程及其结果的监管工作,按照科学规范的考核手段,规范服务项目各环节的制度化管理,制订有效的质量标准,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的综合考评制度,鼓励不同的群体共同参与后勤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后勤服务结果监控机制。
四、提升高校后勤育人功能的路径
1.多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正确认识高校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广泛,除了担负保障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能。高校后勤的组织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后勤的育人职能,真正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后勤育人功能的重要性,对全校师生尤其是后勤一线员工加强后勤育人职能的宣传和沟通。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后勤工作公众号,定期推送如后勤快讯、每周食谱、垃圾分类、能源节约、传染病防控知识、后勤系列活动等内容,向学生宣传后勤工作,积极传递后勤文化,展示后勤人的良好风貌。同时举办一系列活动,如天津美术学院基建后勤处定期举办“走进后勤”系列活动,同学们通过参与后勤一线岗位工作,体验宿管人员、保洁人员、膳食保障人员、维修人员以及绿化人员等日常工作。使学生感受后勤人员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体会劳动的价值所在,学会了如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理解和关爱他人。参与体验工作增进了学生对学校后勤工作的了解,搭建起了双方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推动了后勤更好地为学生做好服务,达到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效果。天津大学后勤保障部开设“食育课堂”,定期向学校师生以及食堂员工围绕营养膳食方面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培训,学习如何通过规律的饮食生活达到健康的目的,提高了师生健康饮食意识,有利于培养健康饮食理念。师生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更加深入理解后勤工作的育人内涵,影响力也大大增强,同时引导后勤全体员工不断增强育人意识,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育人功能的发挥。
2.加强后勤育人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育人队伍
后勤育人队伍主要由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两部分构成,他们是后勤育人工作的管理者和具体实施者,是保障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育人工作的开展效果。
后勤育人队伍的素质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思想政治修养,二是管理业务水平,三是专业技术水平。首先,要加强后勤育人队伍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培育,正确认识后勤育人功能的重要性,树立育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的工作观。充分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细致周到的服务态度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将育人工作渗透于后勤服务保障的各个环节之中。默默无闻的后勤员工也可以从“不上讲台的老师”逐渐转变为“后勤课堂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功能。其次,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管理人才梯队建设。高校后勤要重视吸收优秀管理人才充实到后勤管理队伍,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例如,天津大学后勤保障部举办“物业劳动技能竞赛”,清华大学后勤部门举办“后勤技能标兵”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员工将其事迹在校园官网进行宣传报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参赛者的专业技能,提升了员工自身素质,同时也增强了后勤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和稳定的后勤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要加强对服务单位的监督,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对于保洁、维修、绿化等专业服务单位要加强监督管理,督促服务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成立管理考核小组,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的综合考评制度,包括日常监管考核、师生满意度调查、突击检查考核等多方位考评机制。例如,天津大学后勤保障部结合后勤各领域工作职能,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的聘任“后勤服务监督员”活动,教职工和学生代表监督员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做好对后勤服务的监督。又如,众多高校后勤成立了“伙食管理委员会”,设立食堂意见簿等监督方式,师生可以对菜品、服务、食品安全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鼓励师生参与后勤服务考核评价,促进师生从被动服务转变为自主服务、自主管理,培养了主人翁意识,更是对食堂工作的有效监督。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拉近了师生们与后勤部门员工的距离,而且能在监督工作中充分发挥沟通桥梁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督促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师生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加强后勤育人队伍建设,不仅对充分发挥后勤育人功能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更有利于实现高校整个后勤的良性发展。
3.建立健全后勤育人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多部门协同推进全员育人
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育人保障体系。无论是思想意识的培养还是素质过硬的育人队伍建设都需要制度的规范与统筹。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育人工作的有力保障。高校后勤的组织领导者和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后勤制度建设,将后勤工作的特点与育人功能相结合,明确各个岗位的育人职责,提出工作要求,同时要明确奖惩激励形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多部门协同,共同推进全员育人。“三全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后勤部门要加强与校内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如教务、学工等部门,举办劳动实践、校园文化宣传、绿色学校创建等育人活动。例如,天津美术学院,学校后勤部门与教务处积极沟通,通过开设节能课堂,让后勤员工走上讲台,向学生们宣讲节能减排、绿色校园建设等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一线工作经验融入课堂育人之中。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是将随手关灯的习惯坚持下去,也是在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宣讲教育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再比如,学校发挥美术院校的专业优势,后勤部门协同学工部门、各二级学院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创作大赛、艾滋病防治作品大赛、公寓文化节等主题活动,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与宣传部合作制作“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宣传海报,电子屏滚动播放“光盘行动”宣传片,同学们耳濡目染,用餐浪费现象逐渐减少,餐后自觉回收餐盘的良好习惯逐渐养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勤俭品质。通过多部门通力配合,实现了上下联通、同向发展,全力做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共同建构良好的育人运行机制。
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保障,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学校后勤在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方面对学生的教育与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有异曲同工之效。高校要正确认识后勤的育人功能,同时打造专业优质稳定的后勤管理育人队伍,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后勤的育人功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后勤育人工作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