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肝论治肺系疾病思路浅析

2023-01-10李映霞王开盛徐超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肝火少阳津液

★ 李映霞 王开盛 徐超(.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肝主升、肺主降,肝藏血、肺主气,二者在维持气机运动、调节气血津液运行方面关系密切。肝为将军之官,为刚脏,性动用强,为气之枢。《知医必辨·论肝气》云:“人之五脏,惟肝易动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丹溪心法》亦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故前人谓“肝为五脏之贼”。笔者通过30 多年的临床实践,以疏肝理肺、清肝泻肺、调肝达肺、滋肝养肺法治疗肺系疾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以伺同道。

1 肝肺生理相关

1.1 肝肺气机升降相因

《素灵微蕴·卷四》曰:“阴阳之升降必由左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右为肺金,左为肝木。”《本草述钩元·卷三十一》亦云:“木主升,金主降,升降相配,夫妇之道合,则血得归藏于肝矣。”“肝为将军之官”“肺为相傅之官”。由此可见,肝为刚脏,为阴中之阳,其气以升发条达为顺;肺为娇脏,为阳中之阴,其气以肃降通调为常,阴升阳降,气机升降出入调畅,则肝气升而不郁,肺气降而不滞,气血流通,阴阳平和,呼吸顺畅。

1.2 肝肺气血互根互用

肝藏血,调节血液运行;肺主气,调节气的生成与运行。肺需要血液濡养才能发挥正常功能,肝调节血液运行需要气的推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之与气相随而行,俱荣于脏腑”,二者不可须臾分离。《血证论》言:“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制,则血脉通畅。”肺朝百脉,主治节,全身气血通过百脉流经于肺,肺气对全身气、血、津液发挥调控作用。肝肺二脏各司其属,又密切合作,共同调节治理血液的运行。

1.3 肝肺五行生克乘侮

在五行中,肝属木,肺属金。肝木和肺金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金制木使肝以平,故肝肺互用。一方面若肝用过强,或木气怫郁,气郁化火,最易上迫于肺,木火刑金;另一方面是肺虚不能制肝,因自虚反被肝木所侮。《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正是对肝病传肺的病传概括。

1.4 肝肺经络紧密相连

《本草述钩元·鳞部》曰:“皮表者,肺之合也,当入太阴肺厥阴肝,以太阴为注经之始,厥阴为环经之终。”《灵枢·经络》亦云:“厥阴肝之脉……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阐述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最后到足厥阴肝经,再回流到手太阴肺经,肝与肺在经络上首尾相连,如环无端,实现生理相通。

2 肝肺病理相及

肝肺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疏泄不及,气机不畅,气机郁结,津液输布代谢障碍则停聚为痰为饮;或气郁久而化热,热伤津液,津聚成痰,痰阻气机,气滞血瘀。二是疏泄太过,肝气亢奋,肝火上炎,循经犯肺,肺失清肃。痰饮、瘀血等这些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是肺系疾病的致病因素,可致肺的功能失调而出现咳、痰、喘、闷等。若肝不藏血,既不能制约肝气升泄太过,又会引起血虚或出血,血为气母,血虚气亦虚,血脱气亦脱,气虚不能摄血致血离经脉而出血。故咯血常因气滞血瘀,瘀血阻络,血不归经;或热伤血络,血溢脉外;或气不摄血;或血随气逆。病程中有实有虚[1]。

3 辨证论治

肝的疏泄功能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张氏医通》言:“肝脏升发之气,生气旺则五脏环周,生气阻则五脏留著。”《读医随笔》曰:“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说明肝气条达,脏腑气化功能正常,从而不致病。若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输布受阻,肝肺同病,病位在肺,病源则在肝,故治疗既要治肺,更要治肝。肝木条达,则肺宣降有度而行治节之权,气机调和,则咳、痰、喘、闷自愈。

3.1 疏肝理肺法

常用于肝郁痰阻证之咳嗽。若心情抑郁,情志不畅,久之则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不归正化,郁而生痰,滞则痰凝,赵献可云:“七情内伤,郁而生痰。”痰气互结犯肺而为咳。《素问·咳论》记载:“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临床症见咳嗽,少痰,咽部痰滞感,胸胁胀闷或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笔者根据《证治准绳》记载“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随气而顺”的原则,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止咳,使肝气条达,则肺气自能宣发肃降。选方常用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再配以行气化痰之品;入桔梗可为诸药舟楫,引药上行达于病所,且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升降协调;针对久咳不已,又伍虫类药之僵蚕,取其走窜之性,搜风剔络,使肝升肺降,气机畅通,气顺痰消,则咳嗽自止。

3.2 清肝泻肺法

常用于木火刑金实热证之咳嗽、咯血。患者嗜食辛辣厚味,加之平素情绪急躁易怒或情志抑郁,致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火循经上逆迫肺,肺失清肃,轻则咳嗽气逆,甚则咯血,更严重者因咯血不止而危及生命。临床症见咳嗽,咳黄痰,咯血或痰中带血,胸胁疼痛,头晕目赤,急躁易怒,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根据《石室秘录·卷三》云:“治火何以独治肝经也?盖肝属木,木易生火,故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而诸经之火俱散。”因此,清肝火为当务之急,治以清肝火、泻肺热,常用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肝火较甚,见头晕目赤、心烦易怒者,加牡丹皮、栀子、黄芩清泄肝火;咳血者,酌加仙鹤草凉血止血,白及、花蕊石收敛止血,配伍三七粉、蒲黄炭又能化瘀止血,且止血不留瘀;出血量多者加黄芪补气摄血。《医贯·卷之三》记载:“世人因郁而致血病者多,凡郁皆肝病也,木中有火,郁甚则火不得舒,血不得藏而妄行。”因此,咯血一证重在清肝泻肺以求肝平气降血安。

3.3 调肝达肺法

常用于肝胆气郁、枢机不利证之喘、闷、咳等。肝胆属木,一脏一腑,表里相合,且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互相络属,经气息息相通。胆与三焦为少阳之腑,《素问·阴阳离和论》记载:“少阳为枢”,指出少阳所处位置在表里之间,中焦又是“升降之枢”,只有此枢机舒畅则人体的元气才能顺利地通过三焦充沛于全身,才能保证气血津液在人体表里上下输布正常。正如《本草述钩元·卷七》曰:“夫肝胆表里,为相火所寄,与手厥阴少阳,历遍三焦之间。”缘患者平素易恐慌焦虑,致肝气郁滞,失于疏泄,郁结少阳,枢机不利,引起三焦气机不畅,影响体内气血津液运行及输布代谢,从而痰邪内生,郁久化热,积于胸中,肺气不利。临床症见呼吸困难,胸闷时作时止,与活动无关,稍咳,口苦,纳差,少寐梦多,小便偏黄,大便黏或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当从少阳枢机入手,“和”法为先,治以调和枢机、通利肺气[2-4]。方选小柴胡汤合温胆汤,两方合用,切中病机,屡获良效。

3.4 滋肝养肺法

常用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证之咳嗽、咯血。多见于患者素体肝肾阴虚或肝火犯肺而成气阴两虚或痰热伤阴者,肝肾阴精不足,水不涵木,木叩金鸣而咳。临床症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夜间尤甚,口干欲饮,胸胁隐痛,潮热盗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当滋补肝肾、润肺止咳。方选一贯煎合百合固金汤加减。

4 案例举隅

患者胡某,女,62 岁,2021年11月18日初诊。因反复咳嗽咳黄痰10 余年,加重伴咯血3 d 就诊,刻下症见:咯血,血色鲜红,每日咯血量约10 口,咳嗽,咳黄痰、血痰,胸闷气短,口苦,咽干,纳差,寐不安,大便干结,3 d 未解,小便短色黄,平素性急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查体:两下肺闻及湿性啰音,左侧明显。胸部CT 示:两下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证属肝火犯肺,肺失清肃,肺络受伤。治以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方选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处方:青黛6 g包煎,海蛤壳20 g先煎,丹皮10 g,炒栀子10 g,桑白皮10 g,地骨皮30 g,桔梗15 g,金荞麦15 g,黄芩10 g,仙鹤草20 g,白及20 g,花蕊石20 g,三七粉3 g冲服,炒蒲黄15 g,甘草6 g,共7 剂,水煎服,每日1 剂。嘱咯血量增多需住院治疗。

2021年11月25日二诊:诉服药3 d 后咯血明显减少,时见痰中带血、色暗,服药7 d 后咯血症状基本消失,咳嗽减轻,痰白黄量减,尚有胸闷气短、口苦、咽干,纳可,小便正常,大便偏干,舌红苔少乏津,脉弦细数,为肝火犯肺而成气阴两虚,调整治法以滋肝养肺为主,佐以清肺化瘀止血。拟方一贯煎合百合固金汤化裁,处方:生地黄10 g,枸杞子10 g,当归10 g,北沙参15 g,百合10 g,麦冬10 g,川楝子10 g,川贝5 g,桔梗10 g,金荞麦15 g,黄芩10 g,白及10 g,花蕊石20 g,甘草6 g,共7 剂,水煎服,每日1 剂。

2021年12月2日三诊:症状改善,咳减痰少,咯血完全消失。继守上方去花蕊石,再进14 剂巩固疗效。

按语:中医认为咯血的病因病机不外乎热(火)伤血络,气不摄血或血随气逆,瘀血阻络、血不归经。患者有支气管扩张病史,属中医“肺痈”范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1];再者,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咯血后更加焦虑恐慌,肝疏泄失职,若疏泄太过,肝气亢奋,肝火上炎循经犯肺,损伤肺络;或肝气升发过盛,气机逆乱,使藏血不固,血随气逆;或疏泄不及,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血阻络,血不归经而见咯血。此案究其病机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伤。根据“急者治其标”的原则,宜“止血”为先。然肝为本,肺为标,当以清肝平木为要,治以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方选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方中青黛咸寒入肝,善清肝经郁火;海蛤壳苦咸寒入肺,泻肝清肺化痰;丹皮、栀子二药增强清肝火之效;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金荞麦清肺泻火,降气止咳;仙鹤草凉血止血,白及、花蕊石收敛止血,配伍三七粉、蒲黄炭又能化瘀止血,且止血不留瘀。上方诸药合用共奏清肝火、平肝木、泻肺热、散瘀血、宁肺络之效。患者支气管扩张多年,痰热素盛,痰热、肝火易耗气伤阴,予一贯煎合百合固金汤化裁滋肝养肺、益气养阴,佐以清热止血善其后。

猜你喜欢

肝火少阳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微信在线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童心童画
《三千年》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