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2023-01-10郇昕王素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通络注射液穴位

郇昕 王素美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泰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常见症状有肢体远端灼热感、蚁行感、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常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病情进展将出现肌肉萎缩,溃疡,并最终导致糖尿病足,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1]。据调查显示,患者在被诊断糖尿病10 年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概率约为60%~90%[2]。目前,西医对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系统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案[3],中医药在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各种特色疗法,以其易操作,无毒副作用,成本低,且疗效显著等独特优势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因此,中医特色疗法对本病的防治及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DPN 的中医病因病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西医病名,在历代中医古籍中并无此记载,根据其症状,可将其归为“消渴痹证”。本病为消渴日久而发,属“消渴变证”范畴。《灵枢·五变》载:“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五脏虚衰,功能失调,则易发为消渴,其病因多有先天禀赋不足、脏腑精血虚衰、津液亏乏。本病病位在肌肤、筋肉、脉络、脏腑,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表现为气血津液亏虚,实则表现为痰浊瘀血阻滞。气虚则血行推动无力,使得血行滞涩缓慢,瘀阻脉络,久病必瘀导致不通则痛;病情迁延日久,久病必虚,阳气亏虚无法达于四末,肢体失于濡养导致不荣则痛。程艳等[4]认为DPN 的产生源于脏腑虚衰、正气虚弱,加之久病失治、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主要的病机为阴虚血瘀,其中阴虚为本,血瘀为标。王旭教授秉承“瘀热致消”学说,认为瘀热是导致DPN 的主要病因,消渴病后期大都可导致DPN,瘀热日久煎灼津液,且久病必虚,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之症[5]。郑亚琳等[6]认为痰浊瘀血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整个病程。

2 DPN 的中医特色疗法

2.1 中药汤剂疗法目前DPN 尚无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现代医家以经方为基础,灵活加减化裁,治法多为益气养阴、温肾助阳、活血通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 年版)》[7]将DPN 划分为6 个证型,气虚血瘀证方用补阳还五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痹;阴虚血瘀证方用芍药甘草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滋阴活血,柔筋缓急;痰瘀阻络证方用双合汤或白芥子散加减以化痰活血,宣痹通络;肝肾亏虚证方用六味地黄丸或虎潜丸加减以滋补肝肾,益精填髓;阳虚寒凝证方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湿热阻络证方用四妙散或当归拈痛汤加减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孔程程等[8]认为桃红四物汤具有抗氧化、改善微循环、抗炎的作用,在调节血糖、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贾斌主任认为DPN 发病过程中往往络瘀与络虚同时存在[9]。络虚时见正气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脉,脉道涩滞,阴虚生内热,灼伤津液,血黏涩滞,凝而不通成络瘀;络瘀时血液阻滞经脉,气血不荣四末而致络虚,临床诊疗以活血化瘀之法贯穿于治疗DPN 始末。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荣络,佐以活血通络,方用自拟荣络通络汤(黄芪、生地黄、当归、白芍、熟地黄、丹参、地龙、威灵仙、鸡血藤、葛根、黄精、麦冬、天花粉、甘草);瘀血阻络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佐以补血荣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牛膝、红花、地龙、川芎、秦艽、香附、羌活、当归、没药、甘草、木香、赤芍、桂枝),临床观察收效甚佳。郭华[10]将102 例DPN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治疗,并每次口服依帕司他50 mg,3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芪藤通络汤(生黄芪30 g,鸡血藤25 g,木瓜、薏苡仁、苍术、通草、冬瓜仁、桑枝、青黛、萆薢、牛膝、黄柏各15 g),2 组均治疗3 个疗程。3 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86.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糖代谢各项指标水平、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

2.2 中药注射针剂治疗目前在DPN 的中医治疗上,中药注射针剂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甚佳。卢绍霞[11]将140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在降糖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B1、B12治疗,疗程均为15 d。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是治疗DPN 的有效药物。曾小红[12]认为葛根素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患者血液流通缺氧的状态,2 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葛根素注射液的辅助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能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周围神经病变引发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疗效十分理想。李霞等[13]认为丹参注射液有改善小血管弹性、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改善DPN 患者周围循环障碍和机体局部细胞供血,达到恢复周围神经细胞功能的作用。郑春梅等[14]将116 例DPN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 例,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则予以血塞通注射液辅助前列地尔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8.97%(x2=7.57,P=0);提示血塞通注射液辅助前列地尔可有效改善DPN 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且疗效显著。王芳等[15]认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可促进神经修复,提高感觉、运动神经的兴奋性及神经传导速度,缓解症状。

2.3 中医外治疗法

2.3.1 中药足浴中药足浴是中医学传统的外治法之一,是以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藏象学说、经络传导学说及现代足部反射区理论为指导,选配适当的中药煎煮成药液,通过药液对双足的浸泡浴洗,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加之药液的温热力量促进了药物透皮吸收,使经络得以疏通,从而达到机体组织器官气血运行通畅,机能增强的效果。宋广军等[16]将189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足浴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NSS 评分、N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采取中药足浴的方法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系统血液供应。任健等[17]认为DPN 寒瘀阻络型患者经中药泡脚1 号方治疗后,患者的双下肢震动感觉阈值明显减低,TCSS 和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刘金平[18]认为通过足浴汤剂药物和物理机械发生温热作用,刺激足部穴位神经和皮肤血管,联合足浴后按摩可起到疏通血脉,温热腠理、消散肿疡的作用,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神经功能症状。于雪飞等[19]认为血络康应用于辅助治疗DPN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麻木疼痛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温水足浴。

2.3.2 针灸疗法我国传统的针灸疗法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王慧玲等[20]研究显示针灸治疗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8%,口服弥可保的对照组总有效率是55.2%,用针灸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潘冉[21]研究结果显示常规西药联合针灸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常规西药组,表明常规西药联合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缓解其临床症状。徐曼[22]认为足三里具有活络温经的作用,三阴交可以健脾益血,调理肝肾,针灸治疗能够让患者的神经血管血流量增加,缓解患者的症状。

2.3.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以其简便易操作、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它是通过以推、拿、提、捏、揉等操作手法作用于患者病患处来达到疏通经络、推动气血、调和阴阳的效果。DPN 的推拿按摩穴位主要是涌泉、足三里、三阴交、委中、血海等。龙洁儿等[23]使用穴位按摩联合经络拍打防治30 例DPN 患者,经治疗2 周,穴位按摩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ABI 指数升高,且穴位按摩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4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发挥药物活血通痹的作用,同时发挥针刺通络活血的功效,力专效宏。赵进东等[24]用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35 例DPN 患者,治疗结束后,穴位注射组在降低MDNS 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

2.3.5 其他特色疗法邓青峰等[25]研究表明中药封包组患者周围神经症状、周围神经功能证候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周艺等[26]研究认为糖痹贴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改善DPN 患者肢体麻木、乏力、畏寒的症状,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未发现此药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且操作简单易行,是DPN 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蚁淳等[27]采用新型蜡疗鞋进行桂蜡热敷双足涌泉穴,每天1 次,每次20 min,7 d 为1 个周期,连续治疗2 周期。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总分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CSS 评分总分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陈媛等[28]观察指出气压治疗利于改善肢体动脉缺血及全身血液循环,在2 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应用可促进神经症状缓解及改善缺血状态。

3 小结

DPN 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早、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早期干预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还能缓解其经济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学根据其独特的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针对本病不同阶段寒、瘀、湿等不同的特点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化痰除湿等治法,同时结合针灸、推拿、足浴、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疗法,可改善患者症状且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疗法以其简便易操作、安全无不良作用,疗效确切等优点被患者广泛接受,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大部分医家多以经验辨证,缺乏系统的辨证诊断标准,且疗效仅限于患者症状的改善,缺乏系统客观的检查结果。病例整体观察时间短且无法做到长期定时回访,整体疗效无法评估。因此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诊疗标准,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提出更科学有效的诊疗方案,为DPN 的诊疗提供更高质量的循证医学依据,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通络注射液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夏季穴位养心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