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

2023-01-10程赛杰孙志强龙苏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职业

程赛杰 孙志强 龙苏兰

(1.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2.南昌医学院宣传部,江西 南昌 330052;3.南昌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52;4.南昌医学院护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52)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习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中要始终将“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作为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因此,实施“三全育人”,广大高校必须整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通过一切教学手段,调动一切育人因素,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即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更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护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其未来将承担着救死扶伤和守护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所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尤其重要,课程思政教学是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途径,是“三全育人”教育思想的新举措[2]。

1 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有些学生的职业素质低下成已经为社会舆论的诟病,甚至成为职业安全隐患[3]。在当今“三全育人”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三全育人”教育思想不仅要求大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具备稳定的专业思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适应新时代医学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所需要的,对护理职业高度认同并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高素质人才。而要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思政教学是必经之路,尤其是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由于护理工作承担着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职责,所以加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力度,将思政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相融合,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减少护理人员跳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

2 三全育人视域下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师思想认识站位不高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护理专业教师过于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作用。由于思政教育自身的开放性特点,护理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导致教师在专业授课时不知道如何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加上护理专业思政教育工作者如学生辅导员,这些教师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过于关注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加重了学生重视专业学习而忽视职业精神的培养。此外,有些护理专业教师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知识传授教育模式,不重视临床实际与护理理论的联系,更无法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不利于职业精神的培养,从而影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2.2 专业课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合不够护理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实践活动,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因此,护理教师和学生普遍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缺乏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大部分护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讲解护理专业知识,缺乏对学生专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教育[5]。从南丁格尔创立科学的护理专业至今,护理学的发展历史无不向世人展现这门学科的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护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才是护理的核心和灵魂,护理知识和技能是护理职业精神的媒介和手段,缺乏职业精神的护理是没有灵魂的护理也是空洞的护理,更不符合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因此,秉承南丁格尔等先辈们的职业精神,护理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是整个专业教育的核心,应该大力倡导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目前,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三全育人”的号召,积极开展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现状来看,大部分护理教师反映专业课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合不够,缺少融合的方法和途径,由于意识形态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的职责,严重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6]。

2.3 护理专业学生对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认知弱化据报道,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选择护理专业只是为了就业方便,认为在医院工作收入稳定,很少有学生是因为喜欢护理而选择护理专业[7]。在高等护理教育领域,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毕业后能在城市的大中型医院工作,据调查这些学生也不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工作[8]。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护理专业学生没有认识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这些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也就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护理质量不高。由于护理专业价值观不稳定,部分学生工作后遇到挫折时不想面对只想逃避,甚至出现跳槽现象[9]。

2.4 缺乏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流于形式近几年来,各医学院校都在积极响应“三全育人”的号召,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部分高校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大部分医学院校还处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道路上,在护理教学领域尤其如是。当前我国大部分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缺乏评价机制,没有有效监督教师开展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上教师自身思想上不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导致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3 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策略

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护士除了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外,也要提供人文关怀照顾,促进患者身心舒适,因此,护理专业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情感,会深刻地影响学生的认知。因此,要培养“术”与“道”相结合的护士,护理专业教师必须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透视“三全育人”国家教育方针,重视个人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重视言传身教、立德修身,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合格护理人才。另外,各高校也应该出台各项激励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护理专业教师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同时,学校也要加大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名师辅导、磨课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3.2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促进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爱国情怀、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等思政元素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切记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要从专业课中深挖思政元素,并进行合理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充分揭示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实现专业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教研室也要加强集体备课的时效性,多开展教师思政教学改革经验分享交流会,促进教师团队建设的同时,确保授课内容的准确性和多元性。在开展护理实验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言传身教,时刻以严谨科学有爱的护士形象吸引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认知水平。例如教师在教授灌肠术时,教师在导入一个真实的案例后,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模拟护士对躺在床上的模拟病人实施灌肠术,教师操作过程中细致入微的观察、温柔的动作以及亲切的问候,在操作全程体现一名专业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教师塑造的护士形象“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患者的爱心、耐心、细心和热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学目标。

3.3 强化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 提高学生职业修养认知水平针对当前护理专业学生专业价值观不稳定、职业精神弱化的现象,各高校必须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学生专业价值观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必须改革教育模式,思政课程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授课程内容,应该努力挖掘课程内容的实际案例,实际案例中融合了思政课程内容,这样既能丰富课程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其次,护理专业课教师努力挖掘专业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索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途径,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全程培育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最后,各高校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使师生都高度重视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并将职业精神培养内化为师生自身的需求。

3.4 加大护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力度 实现医术和医德教育并驾齐驱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涉及广泛,无论哪一门课程,只要教师努力钻研,都可以挖掘出丰富的思政元素,并找到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的切入点。比如在护理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反映找不到思政元素,不晓得怎么开展这个内容的思政教学改革。经过教研室集体备课,本教研室设立的思政教育目标是理解护理理论家创立相应护理理论的时代背景,领会护理理论家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围绕这个目标去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学习护理理论家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三全育人”视域下,要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就需要护理专业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构建全课程育人和全面育人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专业思想教育,实现医术与医德教育并驾齐驱。

3.5 建立完善思政教学改革评价机制 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目标推进“思政教育”,除了要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切实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就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校层面要营造思政育人的格局,并积极探索实施思政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要将评价机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江西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实施的形成性教学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表现、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态度、情感、策略等方面做出的发展性评价,是通过教师观察、活动记录、问卷调查、作业批改、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形式开展的持续性评价,形成性教学评价能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进行评估。我们通过督导专家随机听课、整理汇编课程思政元素典型案例、开展“思政金课”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立项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三全育人”中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教育成效,努力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目标。同时,各高校也要加大完善教师的评聘考核制度,完善优秀教师的激励机制,并在教师评先、评优中体现出来,以此来调动护理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使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得以顺利实施,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石。

4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护理专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且影响深远的新途径。护理专业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要始终以“三全育人”教育战略目标为核心,切实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既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更注重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社会培养有思想有灵魂有担当的责任护士,为全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