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实践课的混合式网络平台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09张宏亮
张宏亮
〔关键词〕音乐专业;实践课;混合式;多平台
一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对全球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音乐教学领域,教育部提出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合理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尽量交错上课时间,分散教学场所,同时也鼓励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聚集,尤其是要有效管控好学校这样的高危场所,采取一切措施避免疫情流入校园,因此,合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学成为音乐教学中最为可行的手段,根据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开展音乐专业实践课教学。
音乐专业实践课程是各大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必修课程,通过不同的实践环节来实现音乐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转化过程。音乐专业实践课程基本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如根据乐器组分类组合的管乐实践乐团、弦乐实践乐团等,还有根据专业分类分组的合唱实践、舞蹈实践等;二是文艺演出、比赛等舞台表演类实践课程,如舞台表演、器乐演奏比赛、声乐演唱比赛、音乐理论知识竞赛等,本文主要探讨研究的是第一类,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的音乐专业实践课程。
通常音乐专业实践课程是在线下开展,教师以面对面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同学们无法相聚在一起进行面对面教学,这就需要以线上教学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借助学习通、腾讯会议、微信、钉钉等媒体平台,使得身处不同地区、远隔千山万水的分散个体都能组织在一起进行线上实践课教学,以此达到在家隔离仍不会辍学的目的。
音乐专业实践课的网络混合式平台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性地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学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音乐专业实践课网络混合式平台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熔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面对面教学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新时期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应用得到了实践。
目前,音乐专业实践课程是我院的特色课程,实践课开设已有二十余年历史,实践课分组不受年级的限制,根据学生各自的所学专业分成了管乐实践、弦乐实践、民乐实践、合唱实践、舞蹈实践、马头琴实践、电声实践七门实践课程。
二
音乐专业实践课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它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方面的内容。器乐方面有以民族器乐为主的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以西洋管乐器为主的独奏、重奏、室内乐及管乐合奏等形式。在声乐教学方面,有以民族唱法教学为主的教学与表演形式,在表演中突出中国音乐的民族化特征,总结归纳中国传统声乐唱法,探索中国音乐民族化的神韵,表演形式有独唱、重唱、小合唱、民族歌剧唱段表演等。美声唱法在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演唱表演技巧,形成了一定的舞台表演规范,是声乐学习者学习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表演内容有艺术歌曲、歌剧等形式,这些表演实践表演形式均属音乐专业实践课教学的范畴。
现各实践团任课教师大多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较强,多年来在为同学们理论转换实践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历届学生毕业后分布在自治区广大地区工作,为我区的文艺事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受到疫情影响,教师与学生无法集中面对面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实践课教学任课教师经过研讨,同时按照教育部在疫情期间提出的防控要求,结合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任课教师制定了疫情期间授课方案,同时积极探讨并制定了关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标:首先,通过网络混合式平台教学找到适合音乐类专业网络授课的最佳方式;其次,在网络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总结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缺点,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第三,在混合式网络平台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创新性教学方法并逐步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为同行或同类专业网络授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本文在原来面对面授课转换为网络混合式平台授课的形式、方法、环境、音响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从中找出不同授课方式给教学效果带来的优劣,寻求到最佳的混合式网络平台教学组合模式,为音乐专业实践课网络教学取得更有效、更便捷的网络平台授课方式。本文研究原则上以本院音乐专业学生网络授课为主,经过多位教师、多种实践课程、多种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来实现,以点带面总结音乐类除了实践课适用的混合式网络平台教学模式之外,同时也适用于音乐类其他技能、技巧、实训演出类授课专业。
在混合式网络实践课教学中主要突出运用以下三种方式来组织与实施:对比网络教学平台在音乐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多平台混合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网络平台学习效果反馈,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索多平台综合开展实践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通過对其他同类院校或同专业网络教学的了解与学习,找到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完善本专业课程教学。
音乐专业实践课混合式网络平台教改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根据本文教改研究目的,结合目前的研究条件和自身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研究文本,了解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奠定教改研究的理论基础。将目前能够收集到的优秀案例,从研究理念、路径、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结合目前各大平台上已有的优秀课程案例,完善实践课程资源,为课程研究提供实践支持。运用访谈法、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手段,探讨该课程线上教学的开展路径与模式,并解决线上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
目前音乐专业实践课线上教学在国内外都处于尝试与探讨阶段,由于网络平台的延时与网络拥堵问题会给实践课教学带来有别于其他门类网络教学的问题与不足,目前国内没有一个非常适用于音乐专业教学的网络平台,各个教学平台或网络直播平台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会给实践课教学效果带来影响。通过音乐专业实践课网络教学改革,可以完善音乐专业实践课网络平台教学,使学生在无法面对面授课的教学模式下,能够主动、积极地上课、听课、完成课堂与课后的作业,保证教学任务顺利的完成。
多平台相结合的线上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是音乐与舞蹈学院实践课教改的初探,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各位任课老师总结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首先,线上教学平台虽然众多,但大多不能满足音乐专业的教学,教学中甄选平台时需要寻求线上实践的简单化解决方案;其次,作为线上教学课程,需要考虑其学生电子设备的配备情况,视情况而选定合适平台;第三,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线上如果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在网络教学中,音乐专业对平台,以及平台能够提供的软、硬件设施的选择,明显优于且高于普通文理科教学,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在普通文理科教学中,教师将其思想、理论、观念等通过常用的拾音即可传达给每一位同学,不必在意音色是否优美,频响是否广泛,即使语言稍微延时也不影响教学。而音乐专业则不同,学生们用电脑、平板或手机拾音,由于此类设备只是保障一些基本功能,故而演唱或演奏出来的音响粗涩、变异、怪诞、毫无美感。更重要的是,就连这些不好听的音响,也做不到“音乐同步”。
高校音乐专业的实践课程,关键在于“合”字。学生们将各自不同的旋律,按照规定的节奏、速度演奏演唱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此时,音乐各声部、各乐器组之间的同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试想同学们演奏的旋律、音准、节奏再好,因为开始进入的“点”不同,无论多美的乐曲,也只能是一片混杂音响。
在网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颇具水平的音乐合奏作品。尤其是大疫当前,出现了好多演奏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合奏”出的交响乐。须知这是经过后期合成制作的。据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可以解决“即时性”问题的软件,无法做到声音同步。设若我们也采用后期制作的手段,将学生们的旋律合成在一起,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需一周左右的时间。这就等同于在录音棚操作的流程,而合奏合唱实践课的教学目的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能够解决“即时性”问题的软件设备,是目前卡在所有实践课及类似课程的一个关键环节。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用手机或电脑听音乐,总不如用音箱听音乐好。这是由于音箱的频率响应比手机宽泛。人耳能听到20到20000赫兹的声音,越是高档的设备,越接近这些技术指标。而手机的额定频响,只是截取了其中的一段。人声的合唱训练还好一些,但管弦乐合奏,有些低音乐器如贝斯、大管、大号等,一些高音乐器如短笛、长笛、小提琴的高把位等,这些乐器的振动频率会被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自动过滤掉了,也就是说网络合奏课上听不到以上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一点,手机还音自动过滤,手机拾音也存在同样的过滤,这也就是有些乐器听起来变异、怪诞的原因。
有鉴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为合奏、合唱实践课效果计,应选择使用一些频响宽泛的拾音、还音的专用设备,使得全体同学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卡在所有实践课和类似课程的第二个关键环节。
还有第三个关键环节,即音响反馈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情况是:同学们在各自的场所,按照教师规定的速度、节奏进行演奏或演唱,此时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声音,但音乐作品中和弦的连接,和声色彩的变化,声部的转换等等重要的音乐之美他们一无所知,根本体会不到,各个演奏员所奏之音在当下某个和弦、某个旋律中处在何种地位,应该如何演奏,他们是茫然的、无序的,合奏课教学目标中就又缺失一大块。如同一个演员站在台上,任他唱得再好,听不到伴奏的声音,那他的演唱是危险的,其结果应该是失败的。
故此,笔者认为:在线下合奏合唱实践课中,学生身处同一场所里,他除了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外,更能听到其他的声部,他可以下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更好地融合在整体的音响效果中,加之人类都有一种趋同的本能,因此才能突出合作之“合”。而线上合奏却恰恰相反,即使勉强合在一起,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即时反馈系统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全国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已经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了。观众看到演员耳朵上戴着的微型耳机,或是在录音棚中歌者佩戴的大耳机,便是音乐伴奏反馈系统中的一样产品。如若合奏合唱课的教师和学生都有即时现场反馈系统设备,是可以达到线下教学效果的。
以上三个关键环节,是音乐专业实践课混合式网络平台教学改革之路上横亘着的三道沟壑,绕是绕不开的,必须直面它、解决它。笔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与文献,涉及解决该问题,特别是前两个关键环节的方案、论述、实验等等均付之厥如。这有待于软件工程师和电脑科学家及有志于此的音乐家们通力合作。目前音乐教师只是问题的发现者和需求的提出者,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径、方案和软硬件设备的发明问世!如若成功,对于网络教学的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即使恢复了线下教学,此类设备还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应用,发展前景必定更加广阔。
四
结合线上线下多平台网络教学,笔者认为,在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也是有必要并且是可行的。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实践课虽是以实践表演为主,但也包含着一定的理论知识,需要同学们了解认识,在网络线上教学环境下,理论讲解更容易做到,可以适当地加进有关实践课程相关的理论讲解。其次,实践课也并不是只要参与表演就能把全部问题都能处理好的,需要有对乐谱的分析,对音乐结构的把握,对音乐情感的思考与处理等多方面内容,在网络教学条件下,同时增加一定的管乐欣赏内容的含量,对于同学们深刻领会音乐作品的情感,更好地合奏出美妙的音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方式上,面对面的线下授课很容易实现几十人规模的较为庞大的乐队合奏,而线上教学却很难实现,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适当地加大监管、督促、检查等方面的力度,将会更有利于促进同学们积极地投入到自身专业的器乐练习中,使他们的器乐演奏技巧得到提升,进而达到对乐曲的理解更为透彻,对音乐的情感表现也更为深刻,从而促进他们整体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音乐专业的实践课程,突出地表现为合奏与合唱等表演形式。在四年的本科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独唱、独奏水平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师范类学生尤其如此。学生们毕业后参与音乐活动的方式,也是以合唱合奏的形式居多。在他们的教学工作中,亦是以训练中小學生的合唱合奏能力为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掌握真理探索世界的方式方法,各种音乐活动和网络的深度结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音乐教育通过网络来进行,亦是题中应有之义,只不过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把按部就班的发展顺序打乱,这使得我们猝不及防,被迫提前进行线上教学。普通文理科教学很快就适应了疫情的变化,实现了平稳过渡与衔接。但音乐类艺术教育因其固有的特殊性,需要专门的软硬件设施而显得滞后了一些。这给所有的音乐院校和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我们思考改变固有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更具活力、更具前瞻性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混合式网络实践课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尝试,发现学生们自己的专业演唱演奏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合奏能力没有太多进步。经过广泛讨论和缜密思考,归结为上述三个关键环节的空缺。
笔者认为,只要有关单位、有关部门和广大科研工作者齐心努力,就能够组织起来“攻关”解决音乐教学实践课程的“沟壑”,使合唱合奏实践课程能有一个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