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交隐私悖论:用户隐私态度与行为的背离*

2023-01-09黄燕萍

中国出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悖论边界个人信息

□文│黄燕萍 刘 冰

媒体融合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传播构建过程,媒体融合的发展要求加强网络治理,[1]而个人隐私保护是网络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多数网络社交用户对于隐私都高度重视,但这种重视并不能有效阻止其隐私披露的行为。网络用户对其隐私保护的态度与其隐私披露行为之间的矛盾,通常被称为“隐私悖论”,即社交网站用户一方面表达对隐私的顾虑,另一方面却又不因此改变自己在社交网站上的隐私披露行为。[2]网络社交用户的隐私关注与隐私行为为何出现背离?

一、网络社交中的隐私悖论现象

2001年学者布朗提出“隐私悖论”,同年斯派克曼等学者指出,人们在网上购物时个人自我表达的隐私偏好和实际的隐私信息披露行为存在不一致的情况。2006年,巴恩斯首次提出网络社交中的“隐私悖论”现象,国内外大量学者也纷纷提出在线社交网络用户普遍存在着一方面担心、抱怨自己的隐私被侵犯,另一方面又自由随意地披露个人信息的矛盾行为。[3]诺伯格等研究者通过模拟场景验证了隐私悖论现象的存在。[4]网络社交环境下,用户的自我表露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用户个性、用户隐私保护意识等。网络社交用户通过自我披露,分享个人信息,以便维持与其他用户之间的社交黏度,这是网络社交中隐私悖论存在的合理性解释。

1.网络社交中隐私悖论具有普遍存在性

在网络社交中,隐私悖论并不只是发生在某个网络社交用户身上,而是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网络社交用户的网络社交实践中。美国一项对本科生的脸谱网使用情况的研究指出,多数学生公开其约会偏好、感情现状和政治倾向等信息,但仅有少数人运用隐私设置来限制信息的公开程度,他们的自我披露情况并未因其隐私担忧程度的不同而显著不同。另一项德国的同类研究发现网络用户的隐私担忧几乎不影响其隐私披露行为。[5]两项类似的研究表明,网络社交中隐私担忧与自我披露的悖论普遍存在。

2.网络社交用户自身矛盾性心理的体现

网络隐私安全问题是传统隐私安全问题在网络社交时代的扩展和延伸。传统媒体环境下,涉及隐私安全的问题通常表现为他者泄露和用户自我保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外在因素和用户内在行为的一种对抗,这种对抗性并不只涉及用户自身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能够搜索到的某个个体的相关信息,通常其源头皆为用户本身的自我披露行为,或是由此引发的第三方隐私披露行为。网络社交用户的自我披露行为带来了隐私安全的潜在隐患,在其个人信息被他者披露、加以利用,甚至造成重大安全事件时,用户的隐私顾虑相应加重。用户在信息泄露之前或之后的顾虑,和其自我呈现、自我披露的行为构成了矛盾,这是网络社交状态下隐私安全问题的新形态。

隐私悖论源于网络社交用户的自发、主动性行为,网络社交用户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隐私披露之时,若能无所顾忌,那么隐私顾虑就不复存在,也就不会出现隐私悖论的情况。用户个体信息的隐秘性和网络社交的分享性,在网络社交环境下不断放大,也加剧了隐私悖论现象的产生。网络社交用户的自我披露行为,也加重了其隐私顾虑的心理负担。从这个层面来看,隐私悖论体现了用户隐私披露与保护之间的对抗性。网络社交中的用户通常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社交网络来实现人际关系的拓展,同时也希望个人的隐私安全不受侵犯,但这两者的表现通常是矛盾的。在网络社交环境下,隐私安全问题体现的是网络社交用户的个体传播行为与其自身的隐私保护间的冲突和矛盾,是用户对自身态度和行为的顾虑和矛盾心理。

二、用户隐私态度与行为背离的原因分析

网络社交中的“自我呈现”就是典型的自发性隐私披露行为。自我呈现又称自我管理、自我表露。根据自我呈现理论,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通常会进行换位思考,假想他人对自身行为的反应,并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以便形成或改变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在网络社交的互动中,自我呈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1.自我呈现满足感超越了隐私披露顾虑

网络社交中的隐私悖论现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来自于隐私行为,即网络社交用户不自觉地自我披露隐私;另一方面来自于隐私态度,即网络社交用户对隐私的暴露表示出担心和顾虑。

一是自我呈现表现为个体主动展示自己,并乐于与群体内成员分享个人的信息。网络社交媒体的属性使其具备鼓励用户进行自我呈现的特点,在网络社交的虚拟情境中呈现与分享个人信息为用户赢得关注,也满足了个体的自我形象塑造需要。

二是群体中的个体总在不断寻求来自同类的认同。“一个人有多少个社会自我,这取决于他关心多少个不同群体的看法。通常,面对每个不同的群体,他都会表现出自我中某个特殊的方面”。[6]在不同的群体氛围中,个体会进行不同程度的自我呈现,以实现在群体中的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个体隐私的自我呈现能有效缩短人际社交距离,也让用户实现与社交圈子中的成员保持心理的趋同性。网络社交中盛行的这种自我呈现现象,形成了虚拟空间中特有的“隐私自爆文化”,自我呈现所带来的满足感足以掩盖其对隐私披露的顾虑,使大量个体隐私信息流向虚拟公共空间。

网络社交中,避免隐私披露的核心是网络社交主体对个人信息的把握和控制能力。在个体为获得群体认同感而进行自我呈现时,这样的控制能力面临被忽视、遗忘的境地。新闻频繁曝光的网络社交隐私侵犯事件,让对隐私问题有所忽略的用户有所警醒。然而,网络社交的强势推广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侵入,使得用户基于“锁定效应”无法离开使用便利的网络社交平台。网络社交用户的自我呈现,是一种自发性隐私披露的行为,其与用户内心的隐私顾虑间的隐私悖论的矛盾日益凸显。

2.隐私边界的模糊引发边界管理的缺位

一般说来,隐私边界通常包括个人隐私边界和公共隐私边界。桑德拉·佩特罗尼奥在“传播边界管理理论”中指出,隐私所有者应对隐私信息划定界限,信息的自由流动性取决于边界的开合。[7]该理论考察了人们在面对隐私保护和自我暴露的矛盾时的应对方法,强调了隐私所有者对隐私边界的绝对掌握能力。隐私边界由隐私所有者本人来界定,个人信息的隐私开放与否、开放的程度也由隐私所有者决定。网络社交用户作为个体隐私信息的持有者,在网络社交平台的自我呈现中,若对个人隐私边界和公共隐私边界认识不足,就容易引发隐私安全问题。

在网络社交环境中,隐私边界的划分因技术权力的扩张而趋向模糊。隐私边界的模糊化,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社交情境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定。理清个人与公共隐私的边界,才能有效防止个体隐私泄露。传统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界线相对明显,隐私边界较为清晰、固定。然而,网络社交时代,隐私的内涵有所延伸,除了私密、敏感的个人信息,网络环境中被共享的、非敏感信息,如个人喜好、购物习惯等都可视为个人隐私。

在网络社交中,多数用户并未意识到不同的个体信息在网络社交空间中的风险,原因在于网络社交用户对于隐私的界定模糊,对隐私的解读有所偏差,对隐私边界的认识和管理的缺失。对隐私边界的认知缺失,会使社交主体对自我呈现的内容产生错觉,用户对于已经发布至网络社交平台的信息已失去控制能力。这实际上是对网络社交平台的技术本质认识偏差而产生的隐私泄露,从而造成隐私悖论现象。

网络社交平台也因此提供了相应的关于隐私可见度的功能设置,以满足用户对隐私边界管理的需求。微信以朋友圈和各类群组为不同项目组,对微信用户的个人隐私边界和公共隐私边界进行了界定,但在大数据时代这一边界难以保证个人信息仅限于小范围传播。桑德拉·佩特罗尼奥曾指出,习惯于使用网络社交的用户,通常都在长期的网络社交使用中形成自己关于隐私边界的认知,并在自我呈现过程中选择披露或隐藏的隐私信息、透露个人信息的具体时间和透露的对象。[8]

隐私边界在网络社交实践中,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界限,因此隐私边界的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隐私保护意识与其保护行为的差距

隐私保护对于网络社交用户而言,既包括外在的来自相关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行业自律的保障,还包括个体本身对隐私保护的努力,即个体在隐私面临泄露风险时所采取的相应的处理办法。

大数据时代,网络社交中的个体信息被各种新技术途径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整合,未经用户的许可运用于个体并不知晓的途径,增大了个体隐私泄露的可能性。面对相同的网络社交平台、社会环境、网络监督环境,个体隐私泄露的情况却不尽相同。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网络社交主体本身的内生因素,即网络社交主体本身的主观性的隐私保护行为各有不同。相关研究表明,网络社交素养能力不同,人们的网络社交隐私保护行为存在差异。对于网络社交用户而言,隐私保护最首要的是在隐私信息发布之时,控制数据的流出。

网络社交隐私保护行为,指的是个人用户在网络社交实践中对个人信息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它通常包括伪造信息、加密保护和拒绝提供信息等方式。伪造信息指通过提供虚假或缺失的信息掩饰真实身份。加密保护指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的密码保护协议、密码保护、设置可见范围等功能进行信息加密。拒绝提供个人信息或终止在线行为对于网络社交用户而言,也并不容易做到。为了正常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的相关功能,就必须让渡个人信息。因此,尽管网络社交用户隐私保护意识增强,但网络社交用户无法避免的网络社交自我呈现行为,以及网络社交中的隐私行为保护失当,无形中还是拉大了隐私态度和隐私行为的差距,形成了隐私悖论现象。

4.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偏差导致的失衡

隐私风险感知是指用户个体对隐私风险的严重性和后果做出主观判定,并据此对风险行为做出改变、规避等决策。传统媒体环境下隐私风险涉及更多的是用户的行为本身。网络社交环境下,除了用户的个人行为,隐私风险还涉及社交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安全技术、加密手段等方面。

从网络社交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对网络社交隐私风险的影响因素认知不够全面。网络社交环境下,用户隐私风险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内容也更为复杂多元,其中还包括许多模糊性、不确定性的因素。“网络社交隐私风险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社交网络平台脆弱因素、用户行为脆弱因素和外部威胁因素。用户行为脆弱因素主要包括隐私关联设置、空间位置共享、信息行为疏忽、密码设置简单等”。[9]网络社交用户对于隐私风险的感知,取决于自身在网络社交中的经验和判断,因此感知风险通常被当作一种主观认知性的风险,不同用户可感知到的风险要素各不相同,且对于同一风险要素的感知程度也因人而异。对于多数网络社交用户而言,其隐私态度来源于直接或间接获知的隐私受侵犯的受害者的描述,因此用户通常主观地感知隐私风险距离自己较远,他人的隐私风险高于自身的隐私风险。这样的主观认知偏差易造成网络社交用户的麻痹大意,从而高估自身应对隐私悖论的执行力。

关于隐私计算的相关理论表明,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是影响网络社交用户进行自我披露的主要因素。用户隐私决策的实现,归根结底是用户自我披露过程中对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进行对比、权衡的结果。基于效用的最大化理论分析风险收益的过程,网络社交用户在感知自我披露的收益大于其风险时,会继续交换的行为,即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个体的隐私信息。

三、网络社交中隐私悖论的消解

隐私悖论是网络社交用户自身的矛盾性心理,要消除这一矛盾性心理,需要用户正确把握隐私披露和隐私忧虑之间的平衡性。较为可行的做法是网络社交用户对自我披露行为的控制,如减少自我披露所涉及的重要隐私内容,在自我呈现中正确把握分享隐私的时间和场合,分清隐私的有效边界,等等。

从目前大多数网络社交用户的网络社交实践来看,受网络社交外在环境等客观条件和其媒介素养等内在因素的影响,用户无法实现完全有效地进行隐私信息的控制和管理,隐私悖论中隐私披露的行为因此不易控制和消除。既然隐私披露行为无法规避,随之而来的隐私顾虑若能消解,隐私悖论这一对抗性矛盾也将不复存在。然而,随着网络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精准的云计算算法和日益庞大的网络大数据,使得网络隐私问题的发生变得更为频繁。网络隐私问题和媒介伦理问题受到更大的挑战,同时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网络社交用户的隐私顾虑非但没有消解,反而日益加剧。因此,从长远来看,网络社交中隐私悖论的消解任重道远。隐私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方面,是个体尊严、自由的重要表征,也是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网络社交的普及和对个体生活的巨大影响,网络社交隐私悖论的研究,成为隐私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网络社交中日益凸显的一个现象,中西学者对网络社交中的隐私悖论的研究取向也逐渐具体和细化。基于网络社交行为的复杂多样性,现有的研究尚未形成科学严谨的有效范式,对网络隐私保护行为进行系统阐释。从网络社交用户隐私态度和行为的层面探讨隐私悖论产生的原因,是对建构网络隐私保护系统的理论框架的初步探讨。

我国网络社交发展的实践证明,网络社交用户的隐私保护意识和态度随着网络社交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增强,尤其在网络社交欺诈事件频发之后。由隐私悖论的形成过程的考察可以看出,网络社交用户在自我呈现、边界管理、具体的保护措施及风险感知等方面,尚存不同程度的缺失。与备受关注及日益提升的隐私保护意识相比,用户的隐私保护行为的增强幅度显然低于其隐私保护意识。用户隐私态度与隐私行为无法保持同步,两者间的差距无法消除,这是网络社交中隐私悖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隐私悖论的产生原因错综复杂,本文仅从网络社交用户态度和行为的角度进行探讨,对隐私悖论成因的分析还应涉及宏观政策、管理层面、平台服务供应商、网络社交虚拟场域等相关的政策、技术及环境方面的考察。网络社交中隐私悖论的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是关于隐私悖论的消解这一难题。从网络社交用户的角度来看,要解决这一问题,实现隐私态度和隐私行为这两者间的平衡是关键所在。

注释:

[1]刘冰.媒体融合话语力量、定位认识及功能期待[J].中国出版,2020(24)

[2]管家娃,张玥,朱庆华,赵宇翔.国外社交网站隐私悖论问题研究综述与国内研究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2)

[3]李贺,余璐,许一明,等.解释水平理论视角下的社交网络隐私悖论研究[J].情报学报,2018,37(1)

[4]周春雷.h指数合作式注水缺陷与对策[J].图书情报知识,2009(3)

[5]彭湘蓉. 隐私悖论视角下的社交网络隐私安全[J].中州学刊,2016(3)

[6]范艺馨.网络用户在不同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以微博和微信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 2018,9(7)

[7]孙保营,唐晶晶.移动社交时代“隐私悖论”的困局及破解[J].新闻爱好者,2017(7)

[8]顾理平,杨苗.个人隐私数据“二次使用”中的边界[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9)

[9]朱光,丰米宁,陈叶,等.大数据环境下社交网络隐私风险的模糊评估研究[J]. 情报科学,2016,34(9)

猜你喜欢

悖论边界个人信息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视神经炎的悖论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守住你的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海岛悖论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